2016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27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27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资源简介


一、背景材料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步核算,2015年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673021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978元/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
二、能力测试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回答1-4题。
1.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这是政府在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B.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伟大成绩的取得,从政治生活角度看,离不开
①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②人民群众的辛勤的劳动
③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④政府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发展的状况与预期目标基本吻合,也给百姓带来了新的实惠。这体现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4.全面完成年初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下奋力创新,改革进取的结果。这佐证了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领袖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D.人民群众是一个政治、历史范畴
5.图表表明
①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②我国经济总量减少
③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④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4%,比上年大幅提高15.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快于东部地区。这表明
①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②我国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
③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④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5年,三大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这表明
①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 ②我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依靠投资拉动
③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 ④我国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这表明
A.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  B.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C.我国城乡差距缩小      D.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
9.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62144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产2.4%。这可能得益于
①国家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格   ②市场上粮价高涨
③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④农村经营体系的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从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看
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②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提高
③区域差距在逐步缩小        ④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低于年初预期目标。引起物价回落的因素可能有
①水电气等资源品实行阶梯价格    ②不用大规模货币信贷投放刺激经济
③网购等业态的兴起降低了流通成本  ④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这反映出
①我国经济企稳,居民消费信心增强 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预期向好
③居民偏好储蓄的消费观根本改变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下列举措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的是
①提倡绿色消费观念    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③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   ④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①流通成本降低     ②流通环节减少
③商品价格下降     ④消费需求增加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15.2015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表明新型城镇化有利于
①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同步富裕
③增加出口,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④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劳动者就业
①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②能够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④有利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5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76978元/人(以2010年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6.6%,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这表明我国经济
①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②完全告别粗放式增长模式
③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④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2284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1.4%。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会可能会导致
①赴美国旅游线路团费报价上涨 ②对去美国务工的人说,等于涨了工资
③留学生赴美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可能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2015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 6.2 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 1/4 ;全年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商直接投资526 亿元,增长 25.3%;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148 亿美元,增长 18.2% 。这表明
①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②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③我国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我国深入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1-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GDP
增速%
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
消费对GDP
贡献率%
科技进步
贡献率%
2011年
9.3
44.3
51.6
51.00
2012年
7.7
45.5
51.8
52.20
2013年
7.7
46.9
50
51.70
2014年
7.4
48.1
54.4
52.30
2015年
6.9
50.5
66.4
55.10
注: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就业持续增加,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材料二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降低大众创业成本,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材料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⑴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述对中国共产党要求的依据。
解析与答案:
1.D 题干主要体现了统计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选D;ABC材料没有体现。
2.B ②是从哲学角度切入,③经济生活角度切入,均不选。
3.C 发展状况是客观、存在,预期目标是意识、思维,基本吻合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选C;A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B表述不妥;物质决定意识,D观点错误。
4.A B是人民群众的含义,不选;C、D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
5.B 经济超增速是相对量,总量是一个绝对数,增速下降,但经济总量增加,排除②;③与事实不符。
6.A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高于第二产业,表明①;材料没有体现③④。
7.C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需求结构趋于合理,选③④;①材料没有柄,②与当前事实不符。
8.B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观点错误;CD材料无体现。
9.B 粮食增产得益于政策优惠、改革深化和科技进步,选①④;市场上物价基本平稳,耕地面积逐步减少,②③与实际不符,不选。
10.B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降低,不选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11.C 宏观调控理念变化,货币政策向真正稳健回归,随着网购等业态的兴起,流通成本减少,保持了物价平稳,选②③;水电气等资源品的阶梯价格形成机制短期内对居民生活价格有小幅上升影响,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通过成本端加价传导至最终消费价格、或直接推高服务价格,不选①④。
12.A ③表述不妥,与实际不符;物价上涨,抑制消费,不选④。
13.C 提倡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消费者健康,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①④;消费品安全立法使产品质量有保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预期,选②③。
14.D 价格影响需求,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消费需求增加,选D。
15.B 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不选②;③与材料无关,不选。
16.B ③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17.A 劳动生产率提高、能耗下降、用水量下降表明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选①②;②说法绝对,④不符合事实。
18.A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换的外汇少,外出旅游、留学成本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出口,选①②。
19.B 材料没有体现②④。
【答案】⑴2011-2014年我国GDP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消费对GDP贡献率上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些措施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降低创业成本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要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发展服务业、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
⑵①提出上述要求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决定的;②坚持与时俱进是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③提高驾驭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④强化舆论引导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