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 七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第04讲 机械运动模块提升(复习)1.【答案】B【解答】解:手在转动球的时候,消耗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球的机械能,球内有闭合电路,球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相当于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故涉及到了化学能、机械能、电能,未涉及到光能;故选:B。2.【答案】C【解答】解:A、树叶变绿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B、思考物理问题是人的大脑活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误;C、在尘土飞扬的过程中,尘土的位置相对于地面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正确;D、铁锅生锈是化学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C。3.【答案】B【解答】解:C919大型客机在新加坡航展进行飞行表演时,飞机的驾驶员和飞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C919飞机是静止的。故选:B。4.【答案】D【解答】解:A、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物体尽管做匀速运动,但是做圆周运动,不是直线运动,故C错误;D、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并且速度也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答】解:A、“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因为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B、“轻舟”行驶过程中,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所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轻舟”是静止的。故B不正确;C、小船行驶过程中距离青山越来越近,所以以小船为参照物,“青山”迎面而来、“青山相对出”。故C正确;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以地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故选:B。6.【答案】C【解答】解:AB、根据v=,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和后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平均速度,故AB错误;CD、百米赛跑中的总路程为s=100m,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C正确,D错误。故选:C。7.【答案】C【解答】解: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上升;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和乙都在下降,但是甲比乙慢,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答案】C【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此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选项错误;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选项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选项正确;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此选项错误。故选:C。9.【答案】A【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s1=s2=,由v=可得,小明前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t1===,小明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t2===,小明运动的总时间t=t1+t2=+=,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v===1.2m/s。故选:A。10.【答案】A【解答】解:乘坐飞机向上爬升时,人通过左舷窗观察“天地分界线”,为便于分析,可认为飞机向右飞行且向上爬升,如下图所示,此时左舷窗右侧分界线上方的“蓝色线段”较长(与A图类似),即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自左向右倾斜,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C【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3.75m/s,故B错误;C、由图可知当t=30s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m﹣100m=300m,故C正确;D、由图可知甲从t=0s时出发,乙从t=10s时出发,因此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D错误。故选:C。12.【答案】D【解答】解:A.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不知道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向而行,而不一定相遇,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C、由图可知,6s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13.【答案】D【解答】解:A、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可能;B、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相对于路边的树向东运动,故B可能;C、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向西运动,故C可能;D、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相对于路边的树向东运动,故D不可能。故选:D。14.【答案】D【解答】解:第二种方式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以孙悟空为参照物,要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即让乙处靠近孙悟空,因此应将背景板向右下方移动,故D正确。故选:D。15.【答案】A,Ⅲ。【解答】解:图线A中,当路程为4米时,A图线对应的时间为4秒,B图线对应的时间为8秒;由v=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体速度为1m/s,B图线对应的额物体速度为0.5m/s,则甲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图中的A图线;由图可知,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已知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则8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s﹣s甲=10m﹣8m=2m;由v=可知,乙的速度为:v乙===0.25m/s<0.5m/s,故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Ⅲ区域。故答案为:A,Ⅲ。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甲图象可知:在AB段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BC段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则物体在BC段静止。由乙图象可知:在DE段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在DE段做加速运动;在EF段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物体在EF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AB,EF;BC。17.【答案】运动;10。【解答】解: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则摄像机是运动的;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s内,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m/s,则它在第20s时的速度为10m/s。故答案为:运动;10。18.【答案】时间;路程;甲。【解答】解:(1)从甲图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相同的时间,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泳道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运动最快。(2)从乙图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相同的路程,利用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通过相同的路程,中间泳道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运动最快。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种方法与甲图方法相同。故答案为:时间;路程;甲。19.【答案】5;6.67。【解答】解:(1)由图象知,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2)由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子前进的距离s总=×(0.5+1.5)×10m=10m;从灯变红开始到车停下来为止,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v′==≈6.67m/s。故答案为:5;6.67。20.【答案】(1)歼20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5min运动的路程为2.04×105m;(2)需要1.8h的时间。【解答】解:(1)歼20飞行的速度:v=2×340m/s=680m/s,由v=可得,飞行5min运动的路程:s=vt=680m×5×60s=2.04×105m;(2)“歼20”一个作战半径的飞行路程s′=2×2200km=4400km,由v=可得飞行一个作战半径的来回需要的时间:t′==≈6470.6s≈1.8h。答:(1)歼20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5min运动的路程为2.04×105m;(2)需要1.8h的时间。21.【答案】(1)客车是超速行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解答】解:(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vt1+v声t1=2L①听到回声后客车继续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此时客车距离悬崖的距离为:L﹣vt1﹣vt2,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vt3+v声t3=2×(L﹣vt1﹣vt2)②①式﹣②式则有:v=×v声=×340m/s=34m/s=34×3.6km/h=122.4km/h;因为122.4km/h>120km/h。所以客车是超速行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1122m。答:(1)客车是超速行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22.【答案】A【解答】解:A、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B、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是水的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C、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D、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故选:A。23.【答案】B【解答】解:甲:速度比风慢,所以感觉到了正常的风向。乙:速度和风速一样,所以感觉不到风。丙:速度比风快,所以感觉到了相反的风向。综上分析,当时实际刮风的风向是东风;因为三人经过的路程相同,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最先到达终点。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4.【答案】C【解答】解: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旗鱼的速度:108km/h=30m/s。飞行海燕的速度:v==≈83.3m/s。百米运动员的速度:v'==≈10m/s。所以速度最大的是飞行的海燕。故选:C。25.【答案】A【解答】解: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3=.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4=,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6.【答案】B【解答】解:A、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与火箭之间有位置变化,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火箭升空过程中,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与核心舱之间有发生位置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B正确。C、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与核心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飞船是静止的,故C错误。D、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与地球之间有位置变化,飞船是运动的,但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27.【答案】D【解答】解:A、小车经过AB段的距离sAB=10.00dm﹣6.00dm=4.00dm,故A错误;B、小车在BC段的距离sBC=6.00dm﹣1.00dm=5.00dm=50.0cm,所用时间tBC=15:35:23﹣15:35:22=1s,平均速度vBC===50cm/s,故B错误;C、为了便于计时,斜面坡度应较小,应将木块向远离斜面底端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D、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D正确。故选:D。28.【答案】A【解答】解:A、由图可知,两物体在0~10s内的s﹣t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v甲>v乙,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物体在15~20s的运动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纵坐标不变,所以甲物体在15~20s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在15~20s内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15s末的纵坐标都是100m,即两物体在15s末相遇,所以甲和乙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和乙在20s末的纵坐标不相等,所以甲和乙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29.【答案】A【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4km﹣1km=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18km/h;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6km/h,显然v甲=3v乙,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后乙的速度v乙′===12km/h,v乙′=2v乙,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16km/h;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8km/h,显然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故选:A。30.【答案】江岸;运动。【解答】解:该段古语的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剑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是静止的,由此可判断出所选的参照物是江岸,若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了变换,剑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江岸;运动。31.【答案】(1)3500;(2)静止。【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配速8′20″是指每千米平均用时8分20秒,即行走的路程:s0=1km=1000m,所用时间t0=8min20s=500s,则健走者的速度:v===2m/s;由图甲可知,健走的总时间:t=29min10s=1750s,由速度公式可得,该健走者通过的距离:s=vt=2m/s×1750s=3500m;(2)由乙图可知,手机固定在右臂上,若以右手为参照物,则手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手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3500;(2)静止。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速;(2)C。33.【答案】(1)乙;(2)甲;(3)t2。【解答】解:(1)设曝光时间间隔Δt,由图(a)知,甲乙通过的距离s相同,甲所用时间为5Δt,乙所用时间为3Δt,由v=可知,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图(b)中s﹣t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由(a)可知,甲在相同时间间隔Δt内通过的距离相同,由v=可知,甲的速度不变,故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甲的运动;(3)配速是指跑每公里路程所用的时间,此数值越小(大),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多),根据v=知,运动越快(慢);由图(c)知t2时刻的配速值最小,其运动速度最快。故答案为:(1)乙;(2)甲;(3)t2。34.【答案】(1)曲线;(2)运动;(3)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计算过程:v==40km/h。【解答】解:(1)由图可知,列车从乐清到瑞安的路径是曲线,所以列车的运动属于曲线运动;(2)列车进站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中的乘客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列车中的乘客是运动的;(3)列车的速度:v==40km/h。故答案为:(1)曲线;(2)运动;(3)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计算过程:v==40km/h。35.【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最短,运动得越快。【解答】解:在比赛过程中,以小实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向后运动;由于从起点到终点,被平均分成5段,每段的距离相同,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故答案为: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最短,运动得越快。3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41﹣10:31=10min=h;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km/h,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答:(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 七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第04讲 机械运动模块提升(复习)1.(2024秋 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2.(2024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下列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树叶变绿 B.思考物理问题C.尘土飞扬 D.铁锅生锈3.(2024秋 余姚市期中)2024年2月20日,C919大型客机在新加坡航展进行飞行表演,展现了我国航空技术的强大力量。如果说C919飞机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摄影师 B.飞机的驾驶员C.掠过的战斗机 D.路旁的树木4.(2024秋 宁波期中)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5.(2024秋 宁波期中)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第5秒的速度为9.5m/s,第10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4.75m/sB.在后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5.1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85m/s7.(2024春 余杭区期末)甲、乙两人各乘一台观光电梯,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上升,则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8.(2024秋 北仑区校级期末)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9.(2024秋 宁波期中)李军的家距学校9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小跑完后面的路程,他上学时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10.(2024春 下城区校级期末)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11.(2024秋 宁波期中)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B.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5m/sC.相遇时,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0m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12.(2024春 临平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t=5秒时两线相交。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13.(2024春 嘉善县期末)第十一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太湖之畔开赛,若甲乙两名参赛选手在某一段赛道上均自西向东匀速直线骑行,以下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静止的B.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则甲是向东运动的C.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向西运动的D.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则甲是向西运动的14.(2023 宁波)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A. B. C. D.15.(2024春 临海市期末)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图中的 线,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 区域。16.(2024秋 宁波期中)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图甲、乙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段和 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 段。17.(2024 富阳区一模)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像,它在第20s时的速度为 m/s。18.(2024春 平湖市期中)如图所示,在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甲图是用相同的 比较谁在前面;乙图是用相同的 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种方法与 图的方法相同。19.(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 m/s。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m/s。20.(2024春 越城区期末)歼20是由我国自主飞机设计和制造的中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其部分技术参数如表所示:空载质量 最大飞行速度 作战半径 最大飞行高度17吨 2.8马赫 2200千米 18500米其中,最大飞行速度2.8马赫,表示歼20的最大飞行速度是空气中声速的2.8倍。(1)若空气中声速取340m/s,求歼20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5min运动的路程。(2)“作战半径”是指战机携带正常作战载荷,在不进行空中加油,自机场起飞,沿指定航线飞行,执行完任务后,返回原机场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歼20以2马赫的速度完成一次目标恰好在作战半径处的任务,请问需要多长时间(近似到小数点后面一位)?21.(2024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一辆客车在高速公路上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km/h)(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2.(2024春 越城区期末)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23.(2024 瓯海区校级模拟)三位同学同时从东向西进行骑自行车比赛,到达终点时,甲说今天刮东风,乙说今天没有风,丙说今天刮西风。那么当时实际刮风的风向和三人最先到达终点的分别是( )A.东风、甲 B.东风、丙 C.西风、甲 D.西风、丙24.(2024春 平湖市期中)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C.飞行的褐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25.(2023秋 北仑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26.(2023 滨江区二模)祖国荣耀,写满太空。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承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在轨的“天和”号核心舱实现自主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每90分钟左右,核心舱和载人飞船一起绕地球一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B.火箭升空过程中,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是运动的C.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是运动的D.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做匀速直线运动27.(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蛟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距离为4.0dmB.BC段平均速度为6cm/sC.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28.(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9.(2023 拱墅区模拟)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5倍30.(2024秋 余姚市期中)许多古代经典著作都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吕氏春秋 蔡今》中记载了大家熟悉的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岸”或“水流”),若选择舟为参照物,则剑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31.(2024 上城区校级一模)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仅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还便于用智能手环记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好的运动。(1)如图甲是健走者手环记录的信息,配速是指每千米平均用时8′20″(8分20秒),则该健走者通过的距离是 米。(2)人在健走时,以手为参照物,手环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2.(2023春 东阳市期中)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33.(2023春 越城区期中)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分别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记录的时间内, (选填“甲”或“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如图(b)中图像描述的是 的运动;(选填“甲”或“乙”)(3)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的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34.(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温州轨道交通S2线于2023年8月26日开通运营。S2线北起乐清南抵瑞安,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如图,线路全长63.63千米。(1)该线路显示,从乐清到瑞安列车做 运动。(选填“直线”或“曲线”)(2)列车进站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中的乘客是 。(3)从上望站到汀田站,距离4千米,列车需行驶6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写出计算过程)。35.(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2024年3月10日龙湾马拉松在温州奥体中心鸣枪开跑。如图是参赛选手小实参加欢乐跑比赛的部分配速信息。图中的“配速”是指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1)在比赛过程中,以小实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2)根据下图判断小实跑得最快的路段是CD段,请说明判断依据。 。36.(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2025年七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 第04 机械运动模块提升(复习)(原卷版).docx 【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2025年七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 第04 机械运动模块提升(复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