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了解学生的近视情况,前段时间世南学子进行了视力筛查。“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2.(2024七上·余姚期中)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5.8米=5.8×1000=5800毫米
B.3.4分米=3.4分米×100=340厘米
C.2小时=2×3600秒=7200秒
D.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4.(2024七上·余姚期中)“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稻草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5.(2024七上·余姚期中)新冠病毒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很高的传染性和隐蔽性。判断“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非常小 B.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C.能移动 D.能遗传和变异
6.(2024七上·余姚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是相同的
D.细胞可以由细胞分裂产生
7.(2024七上·余姚期中)余姚杨梅的采摘主要集中在6月。将杨梅采摘放入筐后常常会在杨梅上方盖一种“草”:该植物的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从分类上看,这类植物属于裸子植物
C.在采摘下来的杨梅周围盖上或铺上该植物是为了保护杨梅不被磕坏
D.该植物是通过叶背面小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的
8.(2024七上·余姚期中)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长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25.82 25.84 25.83
乙组/厘米 25.8 25.9 25.8
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长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D.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取25.83厘米
9.(2024七上·余姚期中)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小科测得夏天曝晒后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66℃
B.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15L
C.小科在操场走路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10km
D.体育课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60次/分
10.(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200倍”,这里“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像的面积 B.体积 C.长度或宽度 D.表面积
11.(2024七上·余姚期中)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的情况,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D.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测量一块方糖的体积
12.(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1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只消毒了体温计,但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不可能是39.3℃
B.三个人体温可能都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都低于39.3℃
D.丙同学有可能不发烧
14.(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表是小科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
C 在用累积法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15.(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
B.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跟雪地的环境很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
D.香蕉等热带雨林气候的植物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
1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肾蕨
B.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爬行动物、4蛔虫
C.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D.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17.(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了探究湿度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记录表,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最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蚕卵数/个 温度/℃ 湿度 光照情况 孵化率
1 100 15 40% 自然光  
2 100 25 60% 自然光  
3 100 35 75% 自然光  
A.蚕卵数 B.温度不同 C.湿度不同 D.光照情况
18.(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密封后放入量筒中。如图所示: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空塑料盒体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以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双金属片的一端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C.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
20.(2024七上·余姚期中)某项目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煤油温度计(已知该煤油的凝固点为-30℃),并在硬纸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若将该温度计的玻璃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在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45格处。则该温度计第15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第23题(2)(3)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8分)
21.(2024七上·余姚期中)请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单位:
(1)人的身高为175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0.25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8   
(4)某位病人的体温为38   
22.(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横线上请填写序号)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23.(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
(2)“小冰麦”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成的,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进行操作;
(3)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中。
24.(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的圆为正圆形,该圆的半径是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读作:   。
(3)如图丙所示,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mL。
25.(2024七上·余姚期中)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影响棉花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防治虫害是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如图25为棉田生态系统简图:
(1)由棉桃结构图可以推测棉花属于   (填“被子”、“裸子”或“孢子”)植物;
(2)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2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填“下降”或“上升”);
(2)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7.(2024七上·余姚期中)2023年6月,在宁波四明山发现了如图27所示的膜翅目茎蜂科简脉茎蜂属的昆虫类新物种——杜鹃简脉茎蜂。如表1所示为含杜鹃简脉茎蜂在内的四种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有脊柱···············P 1b无脊柱···············2 2a身体不分节···········Q 2b身体分节·············3 3a有膜翅···············R 3b无膜翅···············S
(1)膜翅目的动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杜鹃简脉茎蜂”对应表1中的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8.(2024七上·余姚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
(1)仪器的名称是   ;
(2)仪器一般会注明“20℃”的字样,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则仪器所测的数值将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3)有些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些仪器则不行,请从上述仪器(—)中选出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   ;需垫在石棉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   ;
(4)实验时可能会用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那么需要张贴的标志为   。
29.(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19世纪中叶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材料1:如图甲,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鲜肉都腐烂,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苍蝇的幼虫)。
材料2:如图乙,巴斯德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雷迪实验中的变量是   ;
(2)材料2中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实验   (填“否定”或“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   。
30.(2024七上·余姚期中)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
(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   (选填“A”、“B”或“C”);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   15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1.(2024七上·余姚期中)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同学认为与衣服颜色有关,也有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并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停留次数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选填“增加”或“减少”);
(2)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深入探究:小科同学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3)若实验结果的大小关系为X<Y<Z,那么实验结论为   。
四、综合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32.(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更为清晰的像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33.(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4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12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
(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古人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   毫升;
(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列式计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得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合作与交流。
【解答】通过视力筛查可以获得学生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环节。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以及加热操作都是常见易考的实验操作。
【解答】A、图中用手直接触摸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会造成烫伤,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B、图中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这种操作不符合规范,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倾倒液体操作符合规范,瓶塞朝上,标签向手心,瓶口和试管口紧挨,所以 C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属于错误操作,所以 D 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3.【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的格式:原数字原单位=原数字进率和新单位=换算后的数字和新单位。
【解答】A、进率后面没有标注单位,故A错误;
B、单位换算时,应标志要换算的单位,且标注在进率后面,故B错误;
C、小时和秒之间的进率是3600,格式也书写正确,故C正确;
D、只在进率后标注即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解答】A、一次性的塑料饭盒用着虽然方便,但不容易降解,倒入江河对河道以及河里的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对后代构成危害,故A符合题意;
B、开发荒地为耕地,能保证耕地资源总体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限量捕捞,可以防止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灭绝,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农作物稻草用于沼气和培养食用菌,充分利用了稻草等作物中的能量,减少其它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都有能移动和不能移动的,例如遥控赛车属于非生物,但可以移动。
【解答】生物与非生物间有较多的差异,主要有:生物能繁殖、能遗传、能进化、能进行新陈代谢等。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核,也有不同之处:植物细胞有液泡、有细胞壁,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孢子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解答】A、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故A不符合题意;
BD、该植物叶片背部有很多小囊,有根茎叶分化,应该是蕨类植物,用小囊内的孢子繁殖,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该植物叶呈羽状,可以保护杨梅,防止因磕碰导致杨梅变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组精确值为0.1cm,乙组的精确值为1cm,可知甲的数据更精确,故A错误;
B、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值,甲的最小刻度为0.1cm,故B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误差不能避免,故C错误;
D、由甲组数据可知,科学书的长度应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心率一般在60至100次每分钟,运动后心率会加快,可以达到150次左右。
【解答】A、夏天室外温度较高,车内环境相对封闭,暴晒后温度更高,可达66℃,故A正确;
B、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96mL,故B错误;
C、一步的距离约为0.5m,走5000步的距离约为2500m,故C错误;
D、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每分,运动后心率会更快一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所以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直接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溶于水。
【解答】A、不慎被烫伤或烧伤,应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水润湿导管,可以减小导管和橡皮塞之前的摩擦力,便于将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方糖可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安培提出了安培定律。
【解答】电流的磁效应是由奥斯特发现的。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在没有甩动的情况下,水银柱只能上升不会降低,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A、在甲使用前,体温计是甩过的,所以甲的体温是准确的,可知甲的体温为39.3℃,故A符合题意;
BCD、在甲之后测量的乙和丙,体温计都没有甩过,体温计示数只会上升不会降低,现在3人的测量结果均为39.3℃,乙和丙的体温可能低于39.3℃,也可能恰好是39.3℃,所以乙和丙可能发烧,可能不发烧,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俯视读数时,视线在正确刻度上方,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A、皮带拉得很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A错误;
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所以不会导致误差,故B错误;
C、头发没有紧密排列,会导致总长度变长,使得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正确;
D、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解答】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所以适应沙漠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熊的毛色纯白,是一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故B符合题意;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便于狩猎,故C不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降水较多,叶片大利于蒸腾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包含2、3、4,2包含4,2和3并列。
【解答】A、肾蕨属于蕨类,蕨类和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故A正确;
B、蛔虫属于线虫动物,不属于扁形动物,故B错误;
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不属于爬行类动物,故C错误;
D、松树属于裸子植物,不属于被子植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解答】在探究湿度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时,应控制除孵化率之外的因素相同且适宜,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组实验中环境的温度不同。
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铁块在塑料盒内,所以铁块的体积对实验没有影响。
【解答】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测出水的体积;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密封后放入量筒中,可测出水和塑料盒的总体积,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塑料盒的体积。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金属片将向短的一侧弯曲。
【解答】受热后,金属片向铁片一侧弯曲,是因为铜片受热后膨胀程度更大,长度长于铁片,说明铜热胀冷缩程度更大,因此,受冷时,铜的长度将小于铁片,则金属片将向铜片一侧弯曲。
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解答】温度从0℃升高至100℃,液面由20格升高至第45格,即每升高1格表示温度升高4℃,此时在第15格处,与0℃时相比,降低了5格,则温度升高值为。
故答案为:A。
21.【答案】(1)厘米
(2)升
(3)分米
(4)摄氏度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1m=100cm
(2)1L=1000mL
(3)1dm=10cm
(4)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在37℃左右,存在小范围的波动。
【解答】(1)人的身高约为1.75m,合175cm。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50mL,合0.25L。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合1.8dm。
(4)健康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发烧的病人体温略高,可能为38℃。
22.【答案】③⑤;①②④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间接观察需要借助工具,用直接的感知无法观察。
【解答】直接观察方法是用感官直接感知研究对象获取信息的一种科学观察方法,而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其中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和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用感觉直接感知来获取信息的,属于直接观察,而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都是通过仪器来观察研究对象的,属于间接观察。
23.【答案】(1)乙
(2)④;细胞核
(3)⑤;液泡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可据此分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④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植物的香味、酸或者是甜味等都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解答】(1)图乙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是动物细胞。
(2)遗传物质在④细胞核中,控制生物的性状。
(3)切洋葱时的辣味来自于⑤液泡中的细胞液。
24.【答案】(1)1.50
(2)-13;负十三摄氏度
(3)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读数时记得估读一位。
(2)刻度越往上越大,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
(3)两格之间表示的是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该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为2mL。
【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左侧对应的是3.50cm,右侧对应的是6.50cm,可知直径为3.00cm,则半径为1.50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越向上越小,说明温度在0℃一下,可知此时的温度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或零下十三摄氏度。
(3)图中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42mL。
25.【答案】(1)被子
(2)棉花→棉铃虫→鸟→棉铃虫→蜘蛛→鸟
【知识点】种子植物;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食物链包含植物和动物,从植物开始,箭头指向天敌。
【解答】(1)棉花有花,所以属于被子植物。
(2)食物链从植物开始,食物链为:棉花→棉铃虫→鸟→棉铃虫→蜘蛛→鸟。
26.【答案】(1)下降
(2)逆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防止玻片被压坏。
(2)视野中物体的转动方向与实际转动方向相同。
【解答】(1)以逆时针方向转动A,相当于操作者向外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将下降。
(2)视野中叶绿体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可知实际上叶绿体的移动方向为逆时针。
27.【答案】(1)多于
(2)R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1)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界的等级最高,等级越高,生物种类和个体数越多。
(2)根据分类表,结合杜鹃简脉茎蜂的结构进行判断。
【解答】(1)目的分类等级大于科,所以膜翅目的动物种类多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杜鹃简脉茎蜂没有脊柱、身体分节、有膜翅,所以对应的是R。
28.【答案】(1)烧杯
(2)偏小
(3);
(4)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a量筒;b烧杯;c坩埚钳;d酒精灯;e集气瓶;f漏斗;g蒸发皿。
(2)标有20℃的量筒刻度是按物质20℃下的体积标注的,所以测量10℃的物质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可直接加热的还有试管等;不能直接加热的还有烧瓶等底面积较大的玻璃仪器。
(4)A表示的是当心有毒;B表示的是当心火灾;C表示的当心爆炸;D表示的是当心腐蚀。
【解答】(1)b是烧杯,可作为反应容器。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10℃时的体积小于在20℃时的体积,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小。
(3)g是蒸发皿,材质是陶瓷,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b是烧杯,材质是玻璃,底面积较大,为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破裂,需要垫上石棉网。
(4)D表示的是物质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D。
29.【答案】(1)有无苍蝇
(2)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
(3)否定
(4)密封保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两组实验不同点即为该实验的变量。
(2)原有的微生物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先除去。
(3)在与外界环境接触后,肉汤才开始腐败,说明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4)将食品与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隔开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一个瓶子内有苍蝇,一个瓶子内没有苍蝇,所以变量为:有无苍蝇。
(2)加热煮沸肉汤,可以杀死肉汤内的微生物,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3)由材料2可知,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说明微生物是后来进入的,不是自然发生的,所以巴斯德的实验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由巴斯德实验可知,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是从外界来的,所以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可将食品密封保存。
30.【答案】(1)C
(2)偏大
(3)等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利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导管应短进长出。
(2)俯视会把数读大,仰视会把数读小。
(3)利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不需要将水灌满容器。
【解答】(1)AB中右端导管较短,在少量水被排出进入量杯后,管将露出水面,水不再排出,所以不能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而C中右侧导管较长,气体通入,能将水不断的排出矿泉水瓶,故C可以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C。
(2)俯视刻度,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进入矿泉水瓶的气体体积等于进入量杯中水的体积,与矿泉水瓶原来是否灌满水无关,所以实际收集到的呼气气体的体积为150mL。
31.【答案】(1)增加
(2)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2)有汗液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较多,可知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温度高的纸板蚊子停留的次数多,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深色的纸板上停留的次数最多,可知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增加。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纸板颜色相同时,蚊子在涂抹了汗液的纸板上停留的次数大于涂抹生理盐水的纸板,可得: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X<Y<Z,即蚊子在温度高的纸板上停留的次数更多,故可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32.【答案】(1)目镜
(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物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放大镜B靠近观察的物体,相当于物镜。
(2)像由模糊变清晰,可通过调焦即调整支架高度来实现。
(3)无法调节亮度,可以仿照光学显微镜,加装一个遮光器以及具有聚光能力的凹面镜;无法调节放大倍数,可以多准备几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解答】(1)由图可知,放大镜A在支架的最上方,相当于目镜。
(2)图乙中像比较模糊,所以接下来应适当调节支架的高度,直至像变清晰。
(3)无法调节像的亮度,可以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无法调节亮度,可以加一个有不同大小光圈的遮光器以及凹面镜。
33.【答案】(1)受水型
(2)
(3)解:根据题意可知12s内只落下了39滴水,则12s内浪费的水体积为,
所以1s内浪费水的体积为:,
则一小时浪费水的体积为: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测量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属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
(2)每第滴水的体积等于水的总体积除以水滴数。
(3)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每秒出水的体积,再乘以时间,即可求得水的总体积。
【解答】(1)小明记录了12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与受水型水钟原理相同。
(2)40滴水的体积为10mL,可知每滴水的体积为。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了解学生的近视情况,前段时间世南学子进行了视力筛查。“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得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合作与交流。
【解答】通过视力筛查可以获得学生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环节。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上·余姚期中)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以及加热操作都是常见易考的实验操作。
【解答】A、图中用手直接触摸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会造成烫伤,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B、图中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这种操作不符合规范,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倾倒液体操作符合规范,瓶塞朝上,标签向手心,瓶口和试管口紧挨,所以 C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属于错误操作,所以 D 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5.8米=5.8×1000=5800毫米
B.3.4分米=3.4分米×100=340厘米
C.2小时=2×3600秒=7200秒
D.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的格式:原数字原单位=原数字进率和新单位=换算后的数字和新单位。
【解答】A、进率后面没有标注单位,故A错误;
B、单位换算时,应标志要换算的单位,且标注在进率后面,故B错误;
C、小时和秒之间的进率是3600,格式也书写正确,故C正确;
D、只在进率后标注即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余姚期中)“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稻草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解答】A、一次性的塑料饭盒用着虽然方便,但不容易降解,倒入江河对河道以及河里的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对后代构成危害,故A符合题意;
B、开发荒地为耕地,能保证耕地资源总体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限量捕捞,可以防止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灭绝,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农作物稻草用于沼气和培养食用菌,充分利用了稻草等作物中的能量,减少其它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4七上·余姚期中)新冠病毒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很高的传染性和隐蔽性。判断“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非常小 B.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C.能移动 D.能遗传和变异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都有能移动和不能移动的,例如遥控赛车属于非生物,但可以移动。
【解答】生物与非生物间有较多的差异,主要有:生物能繁殖、能遗传、能进化、能进行新陈代谢等。
故答案为:D。
6.(2024七上·余姚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是相同的
D.细胞可以由细胞分裂产生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核,也有不同之处:植物细胞有液泡、有细胞壁,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余姚期中)余姚杨梅的采摘主要集中在6月。将杨梅采摘放入筐后常常会在杨梅上方盖一种“草”:该植物的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从分类上看,这类植物属于裸子植物
C.在采摘下来的杨梅周围盖上或铺上该植物是为了保护杨梅不被磕坏
D.该植物是通过叶背面小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的
【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孢子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解答】A、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故A不符合题意;
BD、该植物叶片背部有很多小囊,有根茎叶分化,应该是蕨类植物,用小囊内的孢子繁殖,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该植物叶呈羽状,可以保护杨梅,防止因磕碰导致杨梅变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余姚期中)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长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25.82 25.84 25.83
乙组/厘米 25.8 25.9 25.8
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长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D.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取25.83厘米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组精确值为0.1cm,乙组的精确值为1cm,可知甲的数据更精确,故A错误;
B、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值,甲的最小刻度为0.1cm,故B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误差不能避免,故C错误;
D、由甲组数据可知,科学书的长度应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上·余姚期中)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小科测得夏天曝晒后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66℃
B.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15L
C.小科在操场走路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10km
D.体育课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60次/分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心率一般在60至100次每分钟,运动后心率会加快,可以达到150次左右。
【解答】A、夏天室外温度较高,车内环境相对封闭,暴晒后温度更高,可达66℃,故A正确;
B、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96mL,故B错误;
C、一步的距离约为0.5m,走5000步的距离约为2500m,故C错误;
D、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每分,运动后心率会更快一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200倍”,这里“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像的面积 B.体积 C.长度或宽度 D.表面积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所以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上·余姚期中)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的情况,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D.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测量一块方糖的体积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直接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溶于水。
【解答】A、不慎被烫伤或烧伤,应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水润湿导管,可以减小导管和橡皮塞之前的摩擦力,便于将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方糖可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安培提出了安培定律。
【解答】电流的磁效应是由奥斯特发现的。
故答案为:B。
1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只消毒了体温计,但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不可能是39.3℃
B.三个人体温可能都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都低于39.3℃
D.丙同学有可能不发烧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在没有甩动的情况下,水银柱只能上升不会降低,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A、在甲使用前,体温计是甩过的,所以甲的体温是准确的,可知甲的体温为39.3℃,故A符合题意;
BCD、在甲之后测量的乙和丙,体温计都没有甩过,体温计示数只会上升不会降低,现在3人的测量结果均为39.3℃,乙和丙的体温可能低于39.3℃,也可能恰好是39.3℃,所以乙和丙可能发烧,可能不发烧,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表是小科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
C 在用累积法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俯视读数时,视线在正确刻度上方,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A、皮带拉得很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A错误;
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所以不会导致误差,故B错误;
C、头发没有紧密排列,会导致总长度变长,使得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正确;
D、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
B.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跟雪地的环境很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
D.香蕉等热带雨林气候的植物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解答】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所以适应沙漠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熊的毛色纯白,是一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故B符合题意;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便于狩猎,故C不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降水较多,叶片大利于蒸腾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肾蕨
B.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爬行动物、4蛔虫
C.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D.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包含2、3、4,2包含4,2和3并列。
【解答】A、肾蕨属于蕨类,蕨类和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故A正确;
B、蛔虫属于线虫动物,不属于扁形动物,故B错误;
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不属于爬行类动物,故C错误;
D、松树属于裸子植物,不属于被子植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了探究湿度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记录表,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最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蚕卵数/个 温度/℃ 湿度 光照情况 孵化率
1 100 15 40% 自然光  
2 100 25 60% 自然光  
3 100 35 75% 自然光  
A.蚕卵数 B.温度不同 C.湿度不同 D.光照情况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解答】在探究湿度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时,应控制除孵化率之外的因素相同且适宜,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组实验中环境的温度不同。
故答案为:B。
18.(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密封后放入量筒中。如图所示: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空塑料盒体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铁块在塑料盒内,所以铁块的体积对实验没有影响。
【解答】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测出水的体积;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密封后放入量筒中,可测出水和塑料盒的总体积,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塑料盒的体积。
故答案为:D。
19.(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以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双金属片的一端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C.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金属片将向短的一侧弯曲。
【解答】受热后,金属片向铁片一侧弯曲,是因为铜片受热后膨胀程度更大,长度长于铁片,说明铜热胀冷缩程度更大,因此,受冷时,铜的长度将小于铁片,则金属片将向铜片一侧弯曲。
故答案为:C。
20.(2024七上·余姚期中)某项目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煤油温度计(已知该煤油的凝固点为-30℃),并在硬纸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若将该温度计的玻璃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在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45格处。则该温度计第15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解答】温度从0℃升高至100℃,液面由20格升高至第45格,即每升高1格表示温度升高4℃,此时在第15格处,与0℃时相比,降低了5格,则温度升高值为。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共7小题,第23题(2)(3)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8分)
21.(2024七上·余姚期中)请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单位:
(1)人的身高为175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0.25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8   
(4)某位病人的体温为38   
【答案】(1)厘米
(2)升
(3)分米
(4)摄氏度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1m=100cm
(2)1L=1000mL
(3)1dm=10cm
(4)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在37℃左右,存在小范围的波动。
【解答】(1)人的身高约为1.75m,合175cm。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50mL,合0.25L。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合1.8dm。
(4)健康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发烧的病人体温略高,可能为38℃。
22.(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横线上请填写序号)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答案】③⑤;①②④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间接观察需要借助工具,用直接的感知无法观察。
【解答】直接观察方法是用感官直接感知研究对象获取信息的一种科学观察方法,而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其中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和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用感觉直接感知来获取信息的,属于直接观察,而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都是通过仪器来观察研究对象的,属于间接观察。
23.(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
(2)“小冰麦”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成的,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进行操作;
(3)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中。
【答案】(1)乙
(2)④;细胞核
(3)⑤;液泡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可据此分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④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植物的香味、酸或者是甜味等都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解答】(1)图乙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是动物细胞。
(2)遗传物质在④细胞核中,控制生物的性状。
(3)切洋葱时的辣味来自于⑤液泡中的细胞液。
24.(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的圆为正圆形,该圆的半径是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读作:   。
(3)如图丙所示,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mL。
【答案】(1)1.50
(2)-13;负十三摄氏度
(3)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读数时记得估读一位。
(2)刻度越往上越大,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
(3)两格之间表示的是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该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为2mL。
【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左侧对应的是3.50cm,右侧对应的是6.50cm,可知直径为3.00cm,则半径为1.50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越向上越小,说明温度在0℃一下,可知此时的温度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或零下十三摄氏度。
(3)图中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42mL。
25.(2024七上·余姚期中)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影响棉花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防治虫害是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如图25为棉田生态系统简图:
(1)由棉桃结构图可以推测棉花属于   (填“被子”、“裸子”或“孢子”)植物;
(2)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答案】(1)被子
(2)棉花→棉铃虫→鸟→棉铃虫→蜘蛛→鸟
【知识点】种子植物;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食物链包含植物和动物,从植物开始,箭头指向天敌。
【解答】(1)棉花有花,所以属于被子植物。
(2)食物链从植物开始,食物链为:棉花→棉铃虫→鸟→棉铃虫→蜘蛛→鸟。
2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填“下降”或“上升”);
(2)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答案】(1)下降
(2)逆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防止玻片被压坏。
(2)视野中物体的转动方向与实际转动方向相同。
【解答】(1)以逆时针方向转动A,相当于操作者向外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将下降。
(2)视野中叶绿体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可知实际上叶绿体的移动方向为逆时针。
27.(2024七上·余姚期中)2023年6月,在宁波四明山发现了如图27所示的膜翅目茎蜂科简脉茎蜂属的昆虫类新物种——杜鹃简脉茎蜂。如表1所示为含杜鹃简脉茎蜂在内的四种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有脊柱···············P 1b无脊柱···············2 2a身体不分节···········Q 2b身体分节·············3 3a有膜翅···············R 3b无膜翅···············S
(1)膜翅目的动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杜鹃简脉茎蜂”对应表1中的   (填字母)。
【答案】(1)多于
(2)R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1)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界的等级最高,等级越高,生物种类和个体数越多。
(2)根据分类表,结合杜鹃简脉茎蜂的结构进行判断。
【解答】(1)目的分类等级大于科,所以膜翅目的动物种类多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杜鹃简脉茎蜂没有脊柱、身体分节、有膜翅,所以对应的是R。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8.(2024七上·余姚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
(1)仪器的名称是   ;
(2)仪器一般会注明“20℃”的字样,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则仪器所测的数值将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3)有些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些仪器则不行,请从上述仪器(—)中选出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   ;需垫在石棉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   ;
(4)实验时可能会用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那么需要张贴的标志为   。
【答案】(1)烧杯
(2)偏小
(3);
(4)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a量筒;b烧杯;c坩埚钳;d酒精灯;e集气瓶;f漏斗;g蒸发皿。
(2)标有20℃的量筒刻度是按物质20℃下的体积标注的,所以测量10℃的物质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可直接加热的还有试管等;不能直接加热的还有烧瓶等底面积较大的玻璃仪器。
(4)A表示的是当心有毒;B表示的是当心火灾;C表示的当心爆炸;D表示的是当心腐蚀。
【解答】(1)b是烧杯,可作为反应容器。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10℃时的体积小于在20℃时的体积,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小。
(3)g是蒸发皿,材质是陶瓷,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b是烧杯,材质是玻璃,底面积较大,为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破裂,需要垫上石棉网。
(4)D表示的是物质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D。
29.(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19世纪中叶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材料1:如图甲,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鲜肉都腐烂,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苍蝇的幼虫)。
材料2:如图乙,巴斯德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雷迪实验中的变量是   ;
(2)材料2中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实验   (填“否定”或“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   。
【答案】(1)有无苍蝇
(2)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
(3)否定
(4)密封保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两组实验不同点即为该实验的变量。
(2)原有的微生物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先除去。
(3)在与外界环境接触后,肉汤才开始腐败,说明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4)将食品与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隔开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一个瓶子内有苍蝇,一个瓶子内没有苍蝇,所以变量为:有无苍蝇。
(2)加热煮沸肉汤,可以杀死肉汤内的微生物,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3)由材料2可知,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说明微生物是后来进入的,不是自然发生的,所以巴斯德的实验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由巴斯德实验可知,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是从外界来的,所以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可将食品密封保存。
30.(2024七上·余姚期中)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
(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   (选填“A”、“B”或“C”);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   15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C
(2)偏大
(3)等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利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导管应短进长出。
(2)俯视会把数读大,仰视会把数读小。
(3)利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不需要将水灌满容器。
【解答】(1)AB中右端导管较短,在少量水被排出进入量杯后,管将露出水面,水不再排出,所以不能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而C中右侧导管较长,气体通入,能将水不断的排出矿泉水瓶,故C可以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C。
(2)俯视刻度,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进入矿泉水瓶的气体体积等于进入量杯中水的体积,与矿泉水瓶原来是否灌满水无关,所以实际收集到的呼气气体的体积为150mL。
31.(2024七上·余姚期中)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同学认为与衣服颜色有关,也有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并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停留次数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选填“增加”或“减少”);
(2)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深入探究:小科同学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3)若实验结果的大小关系为X<Y<Z,那么实验结论为   。
【答案】(1)增加
(2)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2)有汗液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较多,可知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温度高的纸板蚊子停留的次数多,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深色的纸板上停留的次数最多,可知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增加。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纸板颜色相同时,蚊子在涂抹了汗液的纸板上停留的次数大于涂抹生理盐水的纸板,可得: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X<Y<Z,即蚊子在温度高的纸板上停留的次数更多,故可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四、综合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32.(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更为清晰的像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目镜
(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物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放大镜B靠近观察的物体,相当于物镜。
(2)像由模糊变清晰,可通过调焦即调整支架高度来实现。
(3)无法调节亮度,可以仿照光学显微镜,加装一个遮光器以及具有聚光能力的凹面镜;无法调节放大倍数,可以多准备几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解答】(1)由图可知,放大镜A在支架的最上方,相当于目镜。
(2)图乙中像比较模糊,所以接下来应适当调节支架的高度,直至像变清晰。
(3)无法调节像的亮度,可以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无法调节亮度,可以加一个有不同大小光圈的遮光器以及凹面镜。
33.(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4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12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
(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古人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   毫升;
(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列式计算)。
【答案】(1)受水型
(2)
(3)解:根据题意可知12s内只落下了39滴水,则12s内浪费的水体积为,
所以1s内浪费水的体积为:,
则一小时浪费水的体积为: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测量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属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
(2)每第滴水的体积等于水的总体积除以水滴数。
(3)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每秒出水的体积,再乘以时间,即可求得水的总体积。
【解答】(1)小明记录了12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与受水型水钟原理相同。
(2)40滴水的体积为10mL,可知每滴水的体积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