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程标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知识梳理】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民经济 ①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1990年,“七五”计划超额完成,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③2000 年,“九五”计划完成,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创新 ①1983年,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②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对撞成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③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④1999 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⑤1999 年“神威”计算机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 ⑥重大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⑦“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⑧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经济实力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社会民生 ①取消农业税:2006年 ②社会保障: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应对挑战 ①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 ②抗洪抢险斗争:1998年; ③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含义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 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意义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治理 ①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 ②2003年,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深化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③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④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1979 《告台湾同胞书》 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1992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1993 汪辜会谈 汪辜会谈标志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2005 《反分裂国家法》 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2005 胡连会 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2008 实现三通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目的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依据 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论断内容 ①中国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 ②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③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④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成果 ①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②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④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意义 ①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 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①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②面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和在双边关系中挑起的种种事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进入21世纪 原则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总体布局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外交成就 ①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②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⑤从2009年开始,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⑥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材料一: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铜鼎铭文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意义 ①取消农业税是完成农村税收制度改革的一大飞跃,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几千年按田亩、产量、人丁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历史。 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业税免征,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发展阶段上完成了一大转折。2.阅读材料,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粉碎“四人帮”以后,主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年多的时间确实发生了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10.12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其他因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内地扩大对香港、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作用 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实现了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4.梳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有利因素 ①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正确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④交流频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⑤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⑥群众基础:两岸人民心向统一,大势所趋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