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本试题卷共4页,满分60分)
★祝考武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成功的途径有很多,社会为我们铺路搭桥。”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②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支持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离不开个人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以下同学的行为不属于积极融入社会的是
A.小菲陪爷爷观看演唱会
B.小玉拒绝与他人交往,假期总是独自在家
C.小美周末到父母经营的餐馆帮忙
D.小海周末到夜市售卖闲置的文化用品
3.2024年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短视频平台,打击造谣传谣、假冒
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对包含低俗擦边、暴力血腥、炫富拜金、暴饮暴食等不良导向
信息的短视频进行专项整治。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网络发展太迅速,出现低俗内容实属无奈②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③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
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
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①擦亮双眼明辨是非
②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③无视“未成年模式”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
八年级道法第1页(共4页)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5.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消除隔阂,
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尊重他人要求的是
①小康从不拒绝网友索要个人信息的要求
②小吉发现衣冠不整者进入图书馆,严厉呵斥其离开
③小敏从不歧视成绩差的同学
④小辉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89岁老人忘记儿子已经去世,每天在村里寻找。村民帮其家人一起隐瞒,告诉他“儿子
出去干活了”。这些村民的做法
A.体现了关爱他人的为善本意
B.是不诚信的表现
C.削弱了老人应对挫折的能力
D.欺骗了老人,是违法行为
7.以下社会生活剪影中的行为引导我们要
戴好头盔再出发公共场所不喧哗
依次排队讲文明
A.锤炼品德修为,远离不良行为
B.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秩序
C.改进社会规则,积极建言献策
D.学会以礼待人,做到用语文明
8.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
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判决书的摘要,以下
选项对李某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
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
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①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下列同学的行为具有较强法治素养的是
A.小川在体育馆看比赛时,起哄并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B.小北发现自己自行车被盗,便推走旁边没有上锁的自行车
八年级道法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