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2025年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猴疯病毒是具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A29L是其包膜蛋白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该病毒DNA 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B. DNA 和 A29L 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 包膜的存在使该病毒能够独立进行代谢D. 合成A29L所需的氨基酸由密主细胞提供2. 咽峡炎链球菌是一种细菌,它通过黄蛋白TMPC 与胃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A2结合,激活胃上皮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从而诱发胃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MPC 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B. 咽峡炎链球菌能在低pH条件下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C.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升高有利于其分散和转移3. 质膜H -ATP酶(PMA) 是具有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PMA 磷酸化时会激活,从而将H 运输到细胞外。磷酸酶可使 PMA发生去磷酸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MA 转运H 时,需要与H 相结合并发生构象改变B. PMA 的作用有利于维持质膜两侧 H 浓度差C. 细胞内 pH 的降低可能使 PMA 活性增强D. 抑制磷酸酶活性可以使细胞外pH 持续升高4. 在公路边坡上喷播草籽后发生了从草本向灌木、乔木方向的演替。下列说法正确做A. 该演替速度慢 趋向于恢复原有的群落B 该群落在草本植物阶段没有垂直结构C. 在演替过程中,早期的优势植物可能会逐渐消失D. 演替达到乔木阶段后,各物种的生态位将稳定不变5. 为探究青霉素对某种细菌的选择作用,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①放置不含青霉素的滤纸片,②③④放置含等量青霉素的滤纸片,培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从图中b处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操作B. 重复操作几次后,抑菌圈的直径逐渐减小C. 培养过程中细菌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异D. 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细菌耐药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6. 太湖保护区的“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中,冬春季播种油菜,观花期后将部分油菜翻压还田,为水稻供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的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轮作模式可以减小人类的生态足迹B. 油菜可作观赏植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线价值C. 油菜翻压还田有利于碳元素的循环D. 输入油菜的能量除呼吸作用散失外,其余匀被分解者利用7. 大肠杆菌的RF2蛋白参与翻译的终止过程,其含量相对稳定,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含量较高时,RF2与UGA 结合使翻译过程终止; 含量较低时,核糖体发生“移框”,直至翻译出完整的R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n代表的数字为63B 图中 GAC 对应的反密码子为5'-GUC-3'C. RF2与UGA 的碱基互补配对有利于肽链的释放D. 大肠杆菌通过正反馈调节来维持 RF2 含量稳定8. 图甲、乙是牡丹(2n=10,基因型为 Aa)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的显微照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丙) 会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一个生殖细胞(丁) 和一个营养细胞,共同组成一个花粉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中单个细胞含有 5对同源染色体B. 甲、乙中单个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C. 丁为二倍体,其基因型为 AaD. 若将丙置于含 N的培养液中培养,则丁中含 N的染色体有5条9. 在高温环境下训练过的运动员(HA组) 与常温下训练过的运动员(HC组) 同时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相同的高强度运动,记录运动前后的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 体温(℃) 出汗率(kg/m ·h)HA组 运动前 37.25运动后 38.39 1.17HC组 运动前 37.13运动后 38.88 0.93A. 实验数据表明HA 组对高温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B. 运动后,HA 组比 HC组体温略低与其出汗率高有关C. 运动后仅补充水容易造成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 运动后两组运动员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降低10.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会激活巨噬细胞从而增强其对该菌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机体若不能完全清除该菌,巨噬细胞等会聚集在感染部位形成肉芽肿,限制该菌的增殖和扩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巨噬细胞对该菌的加工处理依赖于溶酶体B. 巨噬细胞与B 细胞上都存在细胞因子受体C. 细胞毒性T细胞与该菌结合可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 若感染者免疫力降低,该菌可能会突破肉芽肿的限制11. 迷迭香中的萜类物质用途广泛。欲实现其工厂化生产,需高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下表为6-BA 和NAA 不同浓度组合下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Q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古接种外植体总数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 不同浓度组合 (mg/L) 诱导率(%)6-BA NAA1 4.0 0.1 58.852 4.0 0.5 89.843 5.0 0.1 64.124 5.0 0.5 86.305 6.0 0.1 67.666 6.0 0.5 82.22A. 迷迭香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合成萜类物质B. 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主要通过提高单个细胞中萜类含量来实现C. NAA 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与6-BA 浓度呈正相关D. 与6-BA 相比,NAA 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更显著12.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废弃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绿水毒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人工覆盖表土并恢复植被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B. 畜牧养殖产生的粪肥为植物提供有机物可促进能量循环C. 发展牧草业、建立饲料厂考虑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 根据地形和塌陷程度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遵循了协调原理13. 呼吸运动受大脑皮层随意性和脑干自主节律性的双重调节,且仅脊髓可直接支配呼吸肌。某人在睡眠时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导致“相关神经”过度激活引发心跳加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睡眠过程中自主节律性呼吸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 有意识憋气的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 上述“相关神经”指的是交感神经D. 呼吸暂停时,体液中CO 浓度的变化对相关感受器的刺激加强14. 白果具有抗肿瘤功效,但所含某种物质易诱发呕吐。酿造白果醋的过程中添加米曲霉可降解该物质,实现白果资源的高效利用,工艺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冷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米曲霉B. 菌种a、b分别为酵母菌、醋酸菌C 上述过程中持续通气有利于发酵生产D. 接种菌种b后,应适当升高发酵温度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悬浮培养可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应对培养基和杂交瘤细胞进行严格灭菌B. 培养过程中提供的气体环境为95%空气和5%CO C. 原代培养后直接用离心法收集杂交瘤细胞D. 可从细胞培养液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物的效率较低,联合使用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 (抑制组蛋白甲基化)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猪重构胚的成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采用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形成重构胚B. 受体母猪对供体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胚胎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C. 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 降低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并提高其乙酰化水平能提高猪重构胚的成活率17. 短链脂肪酸(SCFA) 可由人结肠内厌氧菌利用纤维素发酵产生,SCFA 为SCFA解离后的存在形式。SCEA进入结肠上皮细胞后参与了有氧呼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CFA 进入结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 SCFA 转化生成的乙酰CoA 参与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 NADH 在线粒体基质中被氧化并产生更多的ATPD. 人体细胞可以借助上述过程从纤维素中获得能量18. 基因GH3.17通过促进活性IAA 向非活性形式的转化,来维持活性IAA 含量动态平衡。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L)和IAA之间的关系,科研小组以拟南芥野生型 (WT)及两种突变体为材料,进行实验并测定相关指标,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BL通过抑制 GH3.17基因的表达来降低活性IAA 含量B. 0~0.001nmol/L 的 BL对三组根系的生长均为促进作用GH3.17基因过表达突变体的根细胞对BL 的敏感性低于其它两组D. BL 和IAA 可协同促进拟南芥根系的坐长19. 帽儿山地区非迁徙大山雀的繁殖期为4 6月份,其种群数量变化与每年7月份降雨量的关联最大。研究小组统计了 1999~2011年期间每年的种群增长率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与当年7月份降雨量的关系如图, a、b、c为其中的连续三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标记重捕法在大山雀巢穴附近调查种群密度B. 与a~b相比,b~c种群数量下降较缓慢C. 大山雀种群增长率与7月份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D. 7月份降雨量主要通过作用于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20. 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和ABO 血型的家系图。图2为与该病相关的等位基因分别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的电泳结果 经测定1的电泳条带为2条。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 ABO血型 (基因型) : A型|(I^I^或 I^i) 、B型( (IBIB或IBi) 、AB型 (I^JB) 、O型 (ii)A. 该病为伴X染色体稳性遗传病. II 致病基因来源于I 、I 的概率均是 1/2M 的血型不可能为O型D. 若Ⅲ 为A型血正常女孩,则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5分。21. (12分)早春出现的“倒春寒”易导致植物发生光抑制现象,即植物对光能的吸收量超过利用量,过剩的光能抑制了光合作用。科研人员用低温弱光模拟这种环境胁迫来研究桃树光抑制发生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 如图1所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含有两个光系统: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 , 它们位于 。光照下, PSII将电子传递给PSI, 促进图中“ ” 的合成,进而为暗反应提供了(2) 图2为不同实验条件下桃树叶片的相关生理指标。据图2分析可知:①仅低温胁迫 (填“会”或“不会”) 破坏光系统。②低温前提下,弱光导致的光抑制现象可能是由于 (填“PSI”、“PSII”或“PSI和PSII”) 被破坏而导致的, 判断依据是③低温弱光胁迫的0~3h内,桃树叶片会通过 来降低过剩光能对光系统的伤害。但随时间延长,光系统受损严重导致光抑制加重。(3)农业上常通过补充蓝光来改善“倒春寒”引起的光抑制现象,请结合上述研究,推测相关机理为 。22. (11分)糖尿病肾病 (DKD) 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小细胞外囊泡”(hucMSC-sEVs) 能降低血糖,并对DKD大鼠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 研究人员对正常大鼠(对照组) 和DKD大鼠(DKD组) 进行6周培养,测得生理指标如表所示,DKD组血糖明显 (填“高于”或“低于”) 对照组,是由于 (填激素)产生或作用发生障碍所致。DKD 组均出现了水肿,分析原因是 。组别 空腹血糖 (mmol/L) 尿蛋白(mg/24h)对照组 9.32 9.44DKD组 30.32 41.41(2)hucMSC-sEVs 内含多种活性物质,并能将这些物质运输到受体细胞中。给DKD大鼠注射hucMSC-sEVs,24周后测定大鼠肾脏组织的疝周亡蛋白 Bcl-2和促凋亡蛋白 Bax的相对表达量如图1。结果表明, hucMSC-sEVs (填“提高”或“降低”) 了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依据是 。(3) 研究发现,DKD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 的表达量增加会进一步导致肾损伤,β- 肌动蛋白在同种组织细胞中表达量相对稳定,两者电泳结果如图2条带宽窄与含量正相关。测定β - 肌动蛋白含量的作用是 。结果表明,hucMSC-sEV 通过 来减轻肾脏组织的损伤。(4) Apelin是脂肪组织释放的一种蛋白质,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其在内环境中极易被降解。请提出一种利用 Apelin提高hucMSC-sEVs作用效果的思路: 。23. (11分)松嫩草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牧草产区,其牧草种类丰富,除优势相关系外,还有酷隐子草、碱蓬等。回答下列问题:(1) 牧草受到轻度采食时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填“抵抗力”或“恢复力”) 稳定性。而重度放牧则会导致草地退化,因此在放牧时,应 ,以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2) 为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该草地植被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课题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实验区域随机划分为4个小区,其中禁牧、牛单牧和羊单收的小区样方大小均为25m×25m,牛单牧和羊单牧的放牧量分别为4只和16只,以保证相同的放牧强度。牛羊混牧的放牧量为牛4只和羊16只,则该小区样方大小应为②放牧一段时间后,对小区内植被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统计,部分结果如下:据图分析:a. 与禁牧相比, 方式植被地大生物量降低,是因为牛体型大于羊,较强的践踏使土壤压实程度增加,降低了土壤的 量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植物生长; 其次,牛倾向于采食生物量较大的 (填“羊草”或“糙隐子草”),这使得植被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b. 推测在牛羊混牧方式下,植被光合产物分配的特点是: 。③放牧后植被的恢复需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基于上述研究数据,请给出我国北方草原放牧方式的建议: ,以保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24. (11分)马铃薯栽培种“大西洋”易受到致病疫霉感染而患“晚疫病”,马铃薯CYP83B/ 基期的表达产物对该病菌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现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该基因在马铃薯植株中的表达量实现品种改良。回答下列问题:(1) 从“大西洋”细胞中提取总 RNA,经过 过程得到模板DNA'(甲),每利用 In-Fusion技术构建重组载体,大致过程如图1所示。序列1、2应分别添加在相应引物的 (填8′或3 )端,PCR1过程中至少需要 次循环才能得到乙、序列1、2的碱基序列不同,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2) 构建成功的重组载体中部分序列如图2所示,将其导入马铃薯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植株。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植株的细胞,初步筛选出显 色的细胞所对应的植株。(3) 从筛选出的植株中随机取三株(A、B、C),通过 等技术检测出目的基因均已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且转录出了 mRNA(4) 进一步检测 CYP83B1 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如图3,图中植株 可能达到了品种改良目的; 为确认是否成功改良,还需做哪两个方面的检测和鉴定 ; 。=25. (10分)玉米为雌雄同株的植物,雄性可育基因(Ms ) 对雄性不育基因(ms ) 为显性,黄胚乳基因(Y) 对白胚乳基因(y) 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6号染色体上。雄性不育植株仅花粉败育,卵细胞正常可育。植株甲雄性可育,且两对基因均为杂合; 植株乙、丙是对植株甲群体诱变并筛选得到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为确定植株甲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将甲自交一代并统计子代表型,发现胚乳颜色为白色的个体均表现为 (填“雄性可育”或“雄性不育”),说明Y 和ms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y和Ms 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2)培育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中的 。植株乙减数分裂Ⅰ时6号染色体中任意两条配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两极 现将植株乙作为 (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 进行测交实验,不考虑其他变异和致死情况,所得子代中黄胚乳雄性可育所占比例为 。(3) 丙细胞中6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但染色体片段均未丢失。已知丙产生的雄配子中所含染色体片段组合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时则可育,缺少部分片段时会导致败育,而卵细胞均可育。据此分析,丙产生的可育雄配子种类有 种。(4) 雄性不育植株 (ms ms ) 便于杂交育种,但无法通过自交来保持这种不育性。将甲与丙杂交,获得丁(如右图),结合(3) 中配子育性分析,将丁与表型为 的植株杂交,即可保证F 均为雄性不育植株。2025年沈阳市高三“一模”生物学答案及评分参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 CCDCA 6-10 DBCDC 11-15 DBCC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 ACD 17. BD 18. ABC 19. CD 20. 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共12分, 除特殊标注外, 每空1分)(1) 类囊体薄膜 NADPH 能量和还原剂(2分, 答对1个给1分)(2) ①不会 ②PSII 随低温弱光胁迫时间的延长PSI 的活性几乎不变(1分) 。PSⅡ的活性逐渐降低 (Ⅰ分)③提高PSII以热能形式消耗光能(2分。仅答“PSII以热能形式消耗光能”得Ⅰ分)(3) 蓝光能提高PSII活性(2分,或答“蓝光能提高 PSII以热能形式消耗光能”)22.(共11分, 除特殊标注外, 每空1分)(1) 高于 胰岛素 DKD 组大鼠尿蛋白含量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答出“血浆渗透压降低”即可得分,2分)(2) 降低 注射 hucMSC-sEVs后, 抗凋亡蛋白(Bcl-2) 表达量增多 (1分), 促凋亡蛋白(Bax) 表达量下降(1分)(3)作为对照组(或答“证明待测蛋白THBS) 结果的有效性”、“排除其它干扰因素”)降低THBS1含量 (或答“降低THBS1 的表达量”)(4)通过hucMSC-sEVs运载 Apelin, 从而提高降糖效果。(2分)23.(共11分, 除特殊标注外, 每空1分)(1) 抵抗力 控制放牧强度 (或答“合理放牧”、“适度放牧”、“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均可)(2) ①25m×50m(或答“1250m ”, 2分)② a. 牛单牧和牛羊混牧(2分,答出一个得1分) 含水量(或通气量) 羊草b. 将大部分光合产物转移至地下部分 (2分)③进行牛羊混合放牧24.(共11分, 除特殊标注外, 每空1分)(1)逆转录 5'(2分) 3(或二)(2分:) 避免反向连接和自身环化(答出其一即可)(2)红 (3) PCR (4) A 和/B (答不全不给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1分)、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或答“用致病疫霉感染植朱来确定马铃薯植株的抗性是否增强”、“抗病接种实验”)(1分)5.(共1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1) 雄性可育 (2) 染色体(数目) 变异(1分) 父本(1分) 1/33)2 (4) 雄性不育 (多写胚乳“黄”或“白”不扣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