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气系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A.北半球准静止锋 B.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 D.北半球冷锋2.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东风狂吹,雪花飞舞下图示意某年5月6日14时(图甲)和5月7日2时(图乙)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北京 B.首尔 C.上海 D.台北4.从首尔的地面向上升高到500米,理论上( )A.风速减小,风向左偏 B.风速减小,风向右偏C.风速增大,风向左偏 D.风速增大,风向右偏2024年2月初,长江中游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冻雨天气。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是冷暖势力拉扯博弈的结果。在冷暖“交战”前,较强冷空气在长江中游地区铺上了“冷垫”,随后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强盛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暖湿气流下部气温在冰点以上,于是在大气垂直层形成了逆温层,最终形成“天上是雨,落地为冰”的现象。下表为2024年1月下旬和2月上旬武汉天气统计。完成下面小题。时段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风力(级) 风向1月21~25日 5 -4 3~4 北风转西北风1月26~31日 11 2 2 北风转东南风再转北风2月1~5日 1.8 -2 2~3 北风2月6~10日 6.6 -1.2 2 北风转西南风5.武汉最有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A.1月21~25日 B.1月26~31日 C.2月1~5日 D.2月6~10日6.冻雨分布区是多个气象要素或物理量组合或叠加而形成的。右图为冻雨分布区的模式,据图推断武汉最有可能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示意2023年4月21日某天气系统过境西北地区某市的天气状况(风向以正东风为0°按顺时针旋转依次为南风90°、西风180°北风270°随时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7.此天气系统过境该市的风向变化是( )A.偏南风转西北风 B.偏东风转西北风 C.西南风转偏北风 D.偏北风转东南风8.该日,经过该市的天气系统及其带来的天气现象是( )A.暖锋持续性降水 B.暖锋大风天气 C.冷锋扬沙天气 D.冷锋大雾天气冷暖气团在天山相遇形成锋面,天山地区的锋面移动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多数锋面生成于天山北坡,少数在南坡。研究表明,天山南坡锋面的形成有动力锋生和热力锋生两类,其中动力锋生是越山冷空气抬升暖空气,热力锋生主要通过凝结放热加强。图为天山南坡两类锋生机制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天山附近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较慢,主要取决于(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10.越山冷空气保持低温,主要因为( )A.山体高度较矮 B.冷高压势力强 C.降水放热较少 D.移动速度较慢11.与动力锋生相比,天山南坡热力锋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最常见于北京时间( )A.6~8时 B.10~12时 C.14~16时 D.20~22时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通常,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干线发展过程中易诱发强烈的天气现象。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下图为我国河套及周边地区某时刻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此时刻干线东西侧的气团性质差异主要表现为( )A.东侧暖湿,西侧冷干 B.东侧暖湿,西侧暖干C.东侧暖干,西侧冷湿 D.东侧暖干,西侧暖湿13.下列关于图示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线形成后,其东侧气团被迫抬升②干线形成后,其西侧气团被迫抬升③干线形成后,雨区可能位于其东侧④干线形成后,雨区可能位于其西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4.推测P点即将发生的最明显的天气变化是( )A.天气转晴 B.湿度降低 C.风力变大 D.温度升高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工增雨潜力是指云系通过人工影响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因此把上升气流作为影响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冷锋天气系统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下图为某时刻该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和气温垂直分布剖面图。(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锋面()并标注冷暖气团及其运动方向(→)。(2)说明随着锋面的移动,P区域增雨潜力的变化。(3)分析该地区多在春季实施人工增雨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图中甲地左侧风吹向甲地,由此可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槽部位,可以形成锋面:又因风的右前方为低气压,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读图可判断出甲地锋面是左侧冷空气主动移动而形成的,为冷锋。综上分析,B正确。故选B。2.答案:A解析:由上题分析并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冷锋向乙地移动,则乙地未来一两天将出现大风(应为偏西风)、雨雪、降温天气,同时因气温降低而气压升高。故选A。3.答案:A解析:风向是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读图可知,图甲时北京是东南风,图乙时北京是东北风,A正确;图甲时首尔是西南风,图乙时首尔是西南风,B错误;图甲时上海是东南风,图乙时上海是偏南风,C错误;图甲时台北是东北风,图乙时台北是偏东风,D错误,故选A。4.答案:D解析: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受到地面摩擦力会有所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减小,此时风力会有所增大,AB错误;首尔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偏,C错误,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文字“前期较强冷空气在长江中游地区铺上‘冷垫’”“随后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强盛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以及表格中气温、风向等变化,可知1月21~25日为较强冷空气铺“冷垫”期,1月26~31日为较强冷空气势力减弱时期,2月1~5日为较弱冷空气南下而较强暖空气在爬升,2月6~10日为暖空气北上控制该区域。由此可见,2月1~5日该区域出现逆温层,且地面气温低于0℃,最易出现冻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题干提示冻雨分布区是多个气象要素或物理量组合或叠加而形成的,即位于降水区、逆温区、逆温层气温极大值0℃等温线以南(该区域能出现气温大于0℃的空气层,逆温层之上气温小于0℃,为固态降水,进入逆温层后能形成大于且接近0℃的雨滴)、地面0℃等温线以北(温度低于0℃,上空雨滴进入该层形成冻雨,落地后冻结),总之,冻雨区应为上述四个要素叠加形成的区域,模式图中只有①符合此情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以正东风为0°,按顺时针旋转依次为南风90°,西风180°,北风270°。读图可知,北京时间16时之前当地风向为0°左右,即偏东风;16时之后的风向接近270°,即西北风,因此天气系统过境该市风向由偏东风转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8.答案:C解析:由材料“4月21日”可知,此时正值春季,风向由偏东风转为西北风,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大,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排除AB;读图可知,冷锋过境出现大风天气(最大风速约20m/s),强烈大风破坏大气稳定结构,不利于雾的形成,排除D;由图文可知,天气系统过境时,能见度最低约2km,又由于该市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春季土质疏松,出现扬沙天气,C正确。故选C。9.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动力锋生是冷空气越过天山抬升暖空气,越山后冷空气势力减弱,锋面移动速度慢;热力锋生是通过凝结放热加强,向北移动时受天山阻挡,移动速度慢,二者均受到天山的阻挡,A正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属于大尺度地理特征,天山附近的锋面是局部天气系统,与其无关,BCD错误。故选A。10.答案:B解析:天山的山体高大,A错误。冷高压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属于冷高压,势力较强,翻越天山后气温仍较低,B正确。天山附近锋面的降水是暖空气抬升产生的,降水放热对冷空气的影响较小,C错误。移动速度慢,冷空气易变性,气温升高,D错误,故选B。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热力锋生主要通过凝结放热加强,上方水汽凝结放热,抽吸暖空气上升。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北京时间14~16时对应当地地方时12~14时,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热力锋生,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由图可见,干线两侧温度相近,均在20°C以上,因此干线两侧均为暖气团,AC错误;由材料可知,露点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由图可见,干线西侧露点数值小,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为干气团。东侧露点数值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多,为湿气团,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东侧为暖湿气团,西侧为暖干气团,B正确,D错误。故选B。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干线的影响。干线左右两侧气团的温度基本相同,但东侧湿度大,密度小;西侧湿度小,密度大,故东侧气团会抬升,①正确,②错误。东侧气流被迫抬升,会运动至干线西侧上空,所以降水位置位于干线的西侧,③错误,①正确,故选C。14.答案:B解析:P点目前露点温度远低于气温,已是晴朗天气,因此无转晴这一说法,A错误;读图可知,干线两侧风力无明显差异,风力都较小,C错误;干线两侧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干线过境不会引起气温出现较大变化,D错误;读干线符号可知,干线向东移动,根据上题可知,东侧为暖湿气团,西侧为暖干气团,随着锋线的移动,P将由暖干气团控制,湿度降低,B正确。故选B。15.答案:(1)画出冷锋锋面;标注冷暖气团;画出冷暖气团运动方向。(2)随着冷锋移动,P区域首先接近锋面前端,暖气团被抬升,增雨潜力变大;之后,该区域气温不断降低,气流会下沉,增雨潜力随之变小。(3)该地区春季水资源相对短缺;春季气温回升差异,使南北温差加大,易形成冷锋天气;春季空气水汽不足,冷锋过境不易形成降水,需通过人工影响增加降水。解析:(1)冷锋过境,云层增厚,图中向北倾斜的锋面云系即为锋面。以锋面为界,北部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此时锋面向南移动。如图:(2)上升气流作为影响降水潜力的前提条件,当锋面南移,处于冷锋附近的冷气团一侧时,此时P处于逆温控制区,大气稳定,上升气流弱,故随锋面移动,P增雨变小。(3)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与北方冷高压源地的温差加大,冷空气南下速度加快,易形成冷锋天气;春季气温回升,气候干旱,空气水汽不足,冷锋过境不易形成降水;农业需水大,易产生春旱,故该地多在春季实施人工降雨。答案:(1)画出冷锋锋面;标注冷暖气团;画出冷暖气团运动方向。(2)随着冷锋移动,P区域首先接近锋面前端,暖气团被抬升,增雨潜力变大;之后,该区域气温不断降低,气流会下沉,增雨潜力随之变小。(3)该地区春季水资源相对短缺;春季气温回升差异,使南北温差加大,易形成冷锋天气;春季空气水汽不足,冷锋过境不易形成降水,需通过人工影响增加降水。解析:(1)冷锋过境,云层增厚,图中向北倾斜的锋面云系即为锋面。以锋面为界,北部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此时锋面向南移动。如图:(2)上升气流作为影响降水潜力的前提条件,当锋面南移,处于冷锋附近的冷气团一侧时,此时P处于逆温控制区,大气稳定,上升气流弱,故随锋面移动,P增雨变小。(3)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与北方冷高压源地的温差加大,冷空气南下速度加快,易形成冷锋天气;春季气温回升,气候干旱,空气水汽不足,冷锋过境不易形成降水;农业需水大,易产生春旱,故该地多在春季实施人工降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