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期末复习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期末复习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期末复习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7世纪初,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
②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
③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
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2024年9月,红山文化考古又上“新品”——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它是最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也再一次印证在敖汉旗这片土地上,“何以文明”的故事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徐徐展开。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 ②人类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④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848年2月,一部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
A.《资本论》 B.《乌托邦》
C.《共产党宣言》 D.《德意志意识形态》
4.资本主义社会在享受资本至上的现代化带给他们丰裕财富的同时,也经历着交替出现且破坏性不断加剧的经济危机,同时,拥有资本的“精英”与单纯依靠劳动的“普通民众”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在精神层面,资本主义冲击和消解了严肃的社会价值,导致个体充满了失落感、无力感和无意义感。这表明( )
①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改善无产者的生活
②资本体现着资本家对无产者的剥削关系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④生产社会化导致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剥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俄国十月革命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其重大影响是( )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C.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6.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私有制尚未确立 D.共同决定集体事务
7.电影《只此青绿》故事灵感源于宋代传世名画、典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千里江山图》,讲述了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跨越时空走入画家希孟的内心,目睹了希孟历尽千辛万苦创作的历程。通过该电影可以推断出封建社会时期( )
①铁质农具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②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9月 13 日零点,3.3万名美国波音公司的员工开始了大规模罢工。波音公司在与工会就新的劳资协议进行谈判时,双方却难以达成共识。工会要求至少40%的薪资涨幅,但只获得部分的加薪,这让工人很是愤怒。其实,最近几年欧美国家罢工潮起伏不断,主要围绕加薪、物价上涨等问题。由此可见,工人罢工( )
①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不能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经济地位
④折射出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描述了属于地官的质人负责评定市场上货物、人口、牛马、兵器、珍奇异物等价格的情况。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①奴隶可被奴隶主当作财产进行买卖 ②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
③已产生专门管理商品交易的国家机关 ④地主凭借土地私有制对农民进行剥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 )
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③空想社会主义④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大工业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基础 ②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④无产阶级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A.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B.以维护和捍卫所有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
C.是工人战斗的宣言,激励着无产阶级为自身解放而奋斗
D.以鼓舞和指导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最终目标
13.《资本论》中指出:“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由此可见( )
①资产阶级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使科教、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一论述( )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③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蒙昧时代,下列体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状况的是( )
①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②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
③人们共同劳动,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国家产生的顺序可用思维导图展示为:磨制石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剩余产品产生——阶级或阶层的出现——建立城邑、祭坛、军队——国家诞生。据此下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之间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825年,世界首次遭遇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这场危机起源于英国,并在1826年达到了高潮。在经济危机期间,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贫困与饥饿之中,流落街头;另一方面,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商品无人问津,大量的食物因无法售出而腐烂,甚至被大量销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反复出现,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生产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保障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从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还没有对抗性矛盾存在,族长也和氏族成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甚至被传说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但这个社会决不是什么理想社会,所以列宁说,过去从来没有过什么黄金时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难,同自然斗争的困难所压倒。
材料二 奴隶主可以像对待牲畜一样地买卖甚至杀死奴隶。这是一种最粗暴的赤裸裸的剥削制度代替原始社会的奴隶社会是存在最野蛮的剥削和最残酷的压迫的社会。
结合材料,概括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到:“一个人可以仰望星辰乃至太阳,何必喜欢珠宝的闪闪微光 ”空想社会主义者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多次工人起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第一本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结合材料,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说:“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根据习近平讲话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各种条件。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C A A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C B B
1.C
【详解】①: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不能科学预见未来社会特征,①错误。
②:康帕内拉看到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不公平分配现象,在《太阳城》中提出公社制度下大家共同占有一切,这表达了其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②正确。
③: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未看到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③错误。
④:康帕内拉是结合意大利劳动者的现实状况,在《太阳城》中设计了公社制度这种未来社会的模式,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B
【详解】①③: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说明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进入奴隶社会,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人类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C
【详解】C: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C符合题意。
A:《资本论》1867年问世,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著作,以剩余价值为核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不是题干所述著作,A不符合题意。
B:《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创作的游记,首次出版于1516年,B不符合题意。
D: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是题干所述著作,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①: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无产者的生活,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富分配不均导致无产者的生活改善程度远低于资产阶级,①排除。
②: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者的剩余价值,拥有资本的“精英”与单纯依靠劳动的“普通民众”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②正确。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受到剥削,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强调物质利益,冲击和消解了严肃的社会价值,导致个体在精神层面感到失落、无力、无意义,③正确。
④:生产社会化并不是导致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剥削的直接原因,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剥削。生产社会化本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④排除。
故本题选C。
5.C
【详解】A:《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不符合题意。
B:巴黎公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B不符合题意。
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其重大影响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正确。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A
【详解】A: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火地岛居民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私有观念,他们的分配方式是基于当时极端落后的生产状况,A正确。
B:在火地岛居民所处的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但这不是他们把被子撕成布片分给每个人的根本原因,B错误。
C:私有制是否确立并非导致火地岛居民把欧洲人送给他们的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的根本因素,而是与生产力水平相关联的结果,C错误。
D:共同决定集体事务与他们把被子撕成布片分给众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D错误。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②:根据材料可知,该电影的背景为封建社会时期,铁质农具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①②正确。
③: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③错误。
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D
【详解】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①不选。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②错误。
③:材料中指出波音公司虽然同意加薪,但也只是部分地进行,这说明工人罢工不能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经济地位,③正确。
④:材料中指出近几年欧美国家罢工潮起伏不断,3.3万名美国波音公司的员工开始了大规模罢工,这折射出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抗,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A
【详解】①③:西周时期属于地官的质人负责评定市场上货物、人口、牛马、兵器、珍奇异物等价格的情况,这表明西周已产生专门管理商品交易的国家机关,且其中有人口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表明奴隶可被奴隶主当作财产进行买卖,①③入选。
②: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时期质人的职则,没有涉及到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②不选。
④:西周属于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社会,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②: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②正确。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排除。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1.D
【详解】①:“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这表明大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巩固资产阶级的基础,反而削弱了它,并未无产阶级的崛起提供条件,①说法错误。
②: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说明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自身的灭亡,②符合题意。
③:虽然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材料未直接体现经济危机,③不符合题意。
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说明无产阶级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必然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C
【详解】A: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而不是《共产党宣言》,A排除。
B:《共产党宣言》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而不是所有人的利益,B排除。
C:“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这清晰地表明无产阶级处于社会的底层,需要通过斗争来改变现状。表明《共产党宣言》是工人战斗的宣言,激励着无产阶级为自身解放而奋斗,C符合题意。
D: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激励无产阶级为自身解放而奋斗,且《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并不是其最终目标,D排除。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①:平等互助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排除。
②:“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正确。
③:“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并非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影响,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没有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排除。
②③:工业进步,使工人达到了革命联合;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也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②③正确。
④:《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一论述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涉及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①:该选项表述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而不是生产关系,①排除。
②: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生产关系,②排除。
③④: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6.B
【详解】ABCD: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产生使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也就是阶级产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17.①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经济危机反复出现、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调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贫困与饥饿之中,流落街头;另一方面,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商品无人问津,大量的食物因无法售出而腐烂,甚至被大量销毁→可联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命运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反复出现,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可联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关键词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生产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保障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从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有一个过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角度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在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氏族集体公有。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
【分析】背景素材: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状况
考点考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概括类主观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原始社会没有对抗性矛盾,族长也和氏族成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奴隶主可以像对待牲畜一样地买卖甚至杀死奴隶→可联系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从而揭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分析】背景素材: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可联系教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②: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多次工人起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可联系教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关键词③: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可联系教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关键词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第一本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可联系教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②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运动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各种条件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根据习近平讲话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各种条件。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可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②: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关键词③: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可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