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期末复习课件(共29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期末复习课件(共29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3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课)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考向预测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描述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主题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3)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四个自信。
(1)从命题的内容上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都属于期末考试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观点题、探究性试题是考查的重要形式。
(3)从考查策略来看,可结合改革开放的热点,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改革的性质,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不分先后,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
名词解读
温故习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
改革开放的意义 ★(重点)
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重点)
3
区分邓、三、科、习的主题与意义
4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四个自信的地位分别是什么 ★(重点)
5
核心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南方谈话、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设立四个特区(迈出关键步伐)
设立海南省、海南特区
开放浦东。至此,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放格局基本形成
十四届三中全会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转向城市;
设立上海自贸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加入世贸,标志着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十九大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
对内改革线
对外开放线
考点一:改革开放进程的时间轴
1978
1984
1980
1988
1990
1992
1993
2001
2003
2013
2017
起步阶段
逐步深化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
进入 新阶段
梳理: 改革开放有两个脉络:
一是改革脉络,如农村~城市,南方~北方,政府与市场机制;
二是开放脉络,如特区、沿海港口~全方位格局~入世~上海自贸区。
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归纳1 区分中国社会发展的几个历史性节点的论断
(1)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率先突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关键步伐: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
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3)重点转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迈出重要步伐。
(4)基本形成:1992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基本形成。
(5)新的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归纳2——改革开放的关键步骤
考向一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典例1] (2024·河南周口五校联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下列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正确的有(  )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1992年党的十五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①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②错误。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③④正确。
变式:(24-25高一上·辽宁辽阳·期中)某校开展了以“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高一某班负责“改革开放”专题,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以下素材进行排序展出。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②→①→⑤→③→④
B
实现了 4个“极大改变”
迎来了 3个“伟大飞跃”
决定了 2个“关键一招”
1个重要法宝
1个必由之路
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考点二:改革开放的意义(432111)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注意:改革开放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中国1978~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指数)。
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4万亿元跃升到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活力。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充满底气和活力的原因。
研讨拓展
信息①: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
信息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
信息③: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研讨拓展
改革开放的意义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坚持开放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参考答案】
  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带来了中国的进步。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②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采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贸易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
  ③坚持开放新发展理念,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一带一路”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活力。
考向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典例2] (2023·湖北卷)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题能力培养]
预测  
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考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C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
①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
②表明中国扩大开放、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为新时代新征程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①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错误。
2.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甲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预测  
依托学生的探究学习内容,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
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①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②错误。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展现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正确切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④错误。
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科学社会主义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制度,它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或者其他制度的国家,在社会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既不落后于实际,也不超越实际。
名词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层含义
1919————1949————1956————1978————2012————至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三、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间
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具体主题)
历史贡献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认识。
①“三个代表”;②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④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⑤推进党的建设
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后(89年)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①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④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十六
大以后(200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
大以来(201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78年)
①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②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提出三步走战略等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①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
②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形结合的产物;
③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构成 地位 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联系】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行动指南)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
归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地位和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考向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典例1] (2024·江苏如皋统考)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迈上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坚持了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是我国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说法错误。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B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C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D说法错误。
考向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典例2] (2024·湖北孝感联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与优势不是自封的,是在比较中得出来的,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中,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大背景中,用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方法才能认识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与优势”在哪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道路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②理论特色: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当代中国实践
③制度特色:能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④文化特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推理论证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道路特色,①入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制度特色,③入选
排除异误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不是实践的“基础”,排除②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全面继承”说法错误,排除④
【解题能力培养】
预测  
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下列说法不属于这一理论的是(  )
①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③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④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②④不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符合题意。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①③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2.2023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由此可知(  )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改革开放
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预测  
依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考查道路自信
解析 习近平考察广东时强调,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也进一步佐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②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错误。
伟大的改革开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的
进程
改革开放的
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开启阶段(1978.12)
起步阶段(1978——1992)
进入新阶段(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2)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
实现了4个“极大改变”迎来了3个“伟大飞跃”决定了2个“关键一招”
1个重要法宝
1个必由之路
提出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归纳提炼 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