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音频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让教学更有效
www.21cnjy.com
(统编版)五年级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梳理内容

作业分层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游戏复习

素养目标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培养阅读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认识“昼、耘”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学习活动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穿越时空之旅,看看古代小朋友童年的趣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启程啦!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古代,学习古诗三首,看看古代的小朋友玩什么游戏?
任务:
寻找古诗中小朋友的童年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古诗三首
1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跟读课题,快速朗读古诗。
思考: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内容梳理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读诗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画出节奏。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
/
/
/
/
/
/
/





zhòu
yún
gòng
zhì

耘 :形声字。从耒( lěi),云声。本义:除草
漪 :形声字。从水,猗( yī )声。本义:水的波纹

读 得 准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我会认写

zhòu
下面是个“旦”

yún
“耒”+“云”=“耘”
释义:
1.白天;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时间(跟“夜”相对)。气象学特指当天的八时到二十时。
白昼
昼夜
释义:
1.除田间杂草。
耕耘
耘锄
我会写

sāng
释义:
1.桑树。
2.桑叶。
3.(Sānɡ)姓。
沧桑
桑葚
多 音 字


童孙未解供耕织
供:从事,读第四声gòng
多音字
gòng

gōng
(逼供、供养)
(提供、供应)
释义:
1.陈设;摆放。
2.供奉给神佛或先辈的祭品。
3.从事;担任。
4.受审的人交代案情。
释义:
1.供给;供应。2.提供某种东西让人使用。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泛,关注国计民生。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另有《吴郡志》《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作者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解诗题
四时田园杂兴




农村
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退职闲居家乡时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本诗是第三十一首。
白天
初夏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村庄中的成年男女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夏季乡村一片繁忙的景象
知诗意
理解,懂得
树荫
从事
靠近
儿童学种瓜的景象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知诗意
生疏
笨拙
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热爱劳动
知诗意
交流讨论
前两句描写了什么场面?
前两句诗描写了农家夏日忙碌热烈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
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有怎样的态度?
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知诗意
童孙未解供耕织,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不懂
从事,参加。
这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知诗意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靠近
树荫
如何理解“学”种瓜中的“学”?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都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玩呢。从中体会到孩子的天真淳朴,极富生活情趣。
语速稍快些,表现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荣景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伴读音乐
语速稍缓,“学种瓜”语调微微上扬,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
读一读
1.写上题目、作者和朝代。
2.把字写正确。
3.注意标点符号。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古诗学习方法
3.悟诗情,背诗文
1.抓字词,晓诗人
2.解诗意,读中思
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刚才,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体会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接下来我们继续用方法学习描绘童真童趣的古诗吧!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故宫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紫禁城。冬天到来时,你知道古人都会玩哪些游戏吗?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那孩子们呢?他们在冬天会玩什么?让我们走进《稚子弄冰》去看看!
解诗题
稚子弄冰
zhì
指幼小的孩子
稚子
弄冰
指玩的意思
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杨万里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互动课堂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读诗文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听示范朗读,画出节奏。
/
/
/
/
/
/
/
/
再读诗文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画出节奏。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说说古诗中你不理解的地方。
金盆
玻璃
银钲
zhēng
玉磬
qìng
一般指铜盆
一种金属
打击乐器
一种打击乐器,
形状像曲尺。
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我会认

zhì
释义:
1.幼小。2.小儿。
幼稚
稚气
四横
xiǎo
左窄右宽,注意左右穿插。不要多点少撇。
书写指导
我会写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幼小的孩子
一般指铜盆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大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把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知诗意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知诗意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大意:(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得意
懊恼
儿童自得其乐
知诗意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儿童自得其乐
知诗意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起读这两句诗,读出儿童的失望
交流讨论
再读诗文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是怎么玩冰的?再读诗,圈出相关动词。
脱晓冰
穿彩丝
敲玉磬
碎晓冰
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稚子金盆脱晓冰
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做银锣来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
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惧严寒,清晨脱冰。
把冰块当成银钲来敲击玩耍。
交流讨论
悟诗情
同学们,今天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自得其乐

课后作业
(统编版)五年级

让教学更有效
1
2
3
完成下面的基础练习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并默写
作业

游戏复习







发射火箭
生字巩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 )耘田夜绩麻,
村庄( )( )。
童孙( )供( ),
也傍( )学种瓜。
昼出
桑阴
未解
各当家
儿女
耕织
背一背
指导背诵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 ) 金盆 ( ),
彩丝 ( ) ( )。
敲成 ( ) ( ),
忽作 ( ) ( )。
稚子
脱晓冰
穿取
当银铮
穿林响
玻璃
碎地声
玉磬
课程结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课题:寻找古诗中小朋友的童年——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 培养阅读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认识“昼、耘”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③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④审美创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儿童形象。
活动流程: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学习大任务就可以确定为,“童年时光机”并根据大任务设计了两个分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情境导入: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穿越时空之旅,看看不同年代童年的趣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启程啦! 第一站:子任务之一:寻找童年故事 (活动一:寻找古诗中小朋友的童年)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初学古诗,回忆童年 (1)视频导入,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2)指导学生速读三首古诗,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 欣赏视频,齐读课题。 快速读三首古诗,初步理清三首古诗的大意。
活动意图: 以古诗创设意境,以视频欣赏导入,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法了解内容。
环节二: 想画面绘插图。
1.学古诗认生字 (1)出示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指导识记,掌握书写要点,认真描红、临写。 (4)播放古诗朗读视频。 (5)指导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解决不了的在班内交流。 (6)简介诗人。(板书:晓诗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用生字组词。 2.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识、写生字,读准多音字“供”的两个读音。 4.听朗读,跟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5.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同学间相互交流。 6.交流了解到的诗人资料。
活动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让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在初读的时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多读,为理解诗句打好基础。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环节三: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儿童形象。 (1)帮助学生理解“未解”“供”“傍”的意思。 读一读古诗,画出描写儿童的句子,思考: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儿童形象?从哪里读到的?想象儿童做农事的情景及作者的心情。除了写儿童,诗中还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4.小结板书:抓字词,解诗意;读中思,悟诗情。 1.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 (1)读注释,理解“未 解”“供”“傍”的意思。 (2)读古诗,画出描写儿童的诗句,想象儿童做农事的情景,并进行交流。 (3)说说儿童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作者的心情。 (4)说说诗句除了写儿童,还写到了什么。 2.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4.领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活动意图: 教师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要借助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只要学生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环节四:小结学法,迁移过渡。
1.指导学生回顾整首诗的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小组自学古诗《稚子弄冰》。 1.回顾整首诗的学习方法。 2.自学古诗。 (1)借助拼音读古诗,小组内交流,及时进行纠正。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在班内交流时提出来,进行解决。 (4)说说从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儿童形象,从哪里读到的。 (5)说说诗人的情感。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活动意图: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步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巡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五:想象画面,绘制插图
1.用笔勾画出每首诗中直接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概括事件。 2.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关键字感受儿童戏冰的快乐,根据古诗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自己动手或是小组合作绘制插图,可以是一诗一幅,也可以是一诗多幅。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儿童在乡村玩耍、生活的情景,写在插图的旁边,然后把插图上传到平台,开展小小插画师的评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4.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勾画诗句,概括诗意。 2.想象画面,抓住“脱”“取”“穿”,小组合作绘制插图。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4.背诵全诗。
活动意图: 在交流环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作业分层拓展: 基础作业: 拓展作业: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