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讲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考点 常见题型 考试要求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a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a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a一、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1、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根尖由 、 、 、 组成。 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2、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茎由 、 、 、 、 等组成。(2)加粗原因: 中的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 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 部。(3)功能:筛管位于 中,自上而下运输 物;导管位于 中,自下而上运输 。(4)分类:植物的茎按生长习性分: 、 、 、 。按质地分: 、 、 。3、植物叶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由表皮、 和 组成,其中,表皮又包括 和 ,叶表皮上有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2)功能:叶是 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通过此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是 作用的主要器官,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 状态从气孔中散发出去。二、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 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需求量也不同。无机盐 对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症状氮 使枝叶茂盛 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磷 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开 花,提早果实种子成熟 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 花、果实、种子少钾 使茎秆粗壮,块根肥大 茎秆细弱、易倒伏,叶黄三、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1.吸收(1)吸收方式:主要是 。(2)吸收部位:器官—— ,主要区域——根尖的 。(3)吸收条件:根毛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2.运输(1)运输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 。(2)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是自下而上的,从根→茎→叶。3.利用和散失(1)利用:约1%用于 。(2)散失:约99%用于 。4.蒸腾作用(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植物吸收 、运输 的主要动力;②促进 向上运输;③降低叶片的 。(3)气孔和保卫细胞: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的,是 、 和 进出的“门户”。考点1:根、茎、叶的结构【例题】1.盛夏,“胜哥”去荷塘赏景。如图所示,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D.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变式训练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分数相关,下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考点2: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题】3.“胜哥”用含有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稀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照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如表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由该实验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升 Ca2+:浓度比 K+浓度比 Mg2+浓度比光照 1 4:3 1:4 9:5黑暗 0.43 11: 10 1:3 6:5A.大麦在光照下吸收 比吸收水分快B.植物吸收矿物质并不都随吸水量增加而增加,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光照对植物吸收矿物质和吸收水分都会产生影响◆变式训练4.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1)一株质量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厂提供的适宜环境中栽培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增加到40克。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填序号)1 水 ②无机盐 ③空气(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考点3: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过程【例题】5.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知道了梧桐树干上扎“针管”是为了让树木少结果或不结果。其中注入的药主要成分是赤霉酸,从而减少果球脱毛,减少飞絮对人们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针管插入深度至茎的韧皮部 B.药液通过筛管由上往下运输C.药液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D.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有随◆变式训练6.表中 A和 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的培养液是 (选填“A”或“B”)。(2)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 。 A 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 ) B 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 )含氮的无机盐 2 810 1 200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含钾的无机盐 680 960考点4:植物体对有机物的运输【例题】7.“胜哥”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让同学们画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图甲所示是小科所画的,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变式训练8.同学们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考点5: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例题】9.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原因是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 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 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变式训练10.人们生病时,常常打针输液以治疗疾病。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也常给植物“打针”,给植物“输液”的主要成分有 ( )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和无机盐C.水和维生素 D.有机物和维生素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B.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12.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13.如图1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2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则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B.给番茄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C.及时锄去杂草——以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营养物质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15.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 的(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16.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农民种西瓜时要施肥,所施的肥料主要提供含氮、含磷、含 的无机盐,如果西瓜植株较长时间缺少含 的无机盐,则该植物会矮小瘦弱、叶片发黄。17.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30min后,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__。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失水和吸水。C,D两幅图中,可说明B烧杯中现象的是 (填字母)。(3)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 (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18.同学们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利用吸管自制的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士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 (选填“吸水"或“失水")。(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 g/cm3(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19.如图甲是叶片的横切面,图乙是利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小麦幼苗的根和根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甲叶片横切面中序号④表示的结构是 ,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 。 (填序号)(2) 图乙小麦根和根尖结构图中表示根毛区的是 。 (填序号)20.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1)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是通过 (填“根”、“茎”或“叶”)器官进入植物体的。(2)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3)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4)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___。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21.以下为教材中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回答以下问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____;A.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是____;(用字母表示)A.根冠细胞 B.根毛细胞C.分生区细胞 D.伸长区细胞(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一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2.为了提高经济益及健康食品,农村开启“鱼菜共生”的生态农业新模式,鱼塘中养着罗非鱼、鳜鱼等鱼类,含有鱼的粪便的水经过污管排到荷花池,经过自然净化,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来供给蔬菜,“营养液”被蔬菜吸收养分后,又变成适合养鱼的水源,打造成一个零排放、可循环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1)荷花池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2)该生态模式中的所有生物因素和 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23.在探究“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时,小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组别 液面刻度(mL)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哪两个组进行对照 .(2)量筒C第三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mL.(3)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结论是 .(4)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找实验材料时,小棉发现有株天竺葵长得特别矮小,叶色发黄,你认为主要应该施加含 的无机盐.24.如图是用小麦苗来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和小麦苗的根尖结构示意图。(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盛的是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 。25.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镁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植物生长不良等症状。【实验器材】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缺镁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馏水、含镁蒸馏水、玻璃器皿若干。【实验步骤】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另一种液体、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1)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4)小明认为,步骤②中,如果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镁蒸馏水和普通蒸馏水,其它步骤和条件与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26.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科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步骤一:他选取如图甲所示的粗细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状相似、面积相近的斜面。步骤二:将枝条按要求处理好后,再将它们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如图乙),置于 ▲ 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枝条组别 实验现象A.自然状态的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分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步骤二中“?”处可填 。(3)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27.如图甲是小嘉利用萝卜设计制作植物气孔开闭模型的主要流程。(1)该模型中的长方体萝卜条模拟的是 细胞。(2)将该模型浸到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萝卜条中间出现孔隙并变大(图乙),该过程模拟的是气孔张开。解释该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张开的原因。 。28. “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如图甲)。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 。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29.某校八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内容为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学们咨询当地菜农,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分享。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②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③搭配种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种蔬菜。④合理灌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能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经验作出合理解释。30.(2023·丽水)丽水某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利用气雾栽培技术立体种植蔬菜(如图),蔬菜产量比传统技术提高10倍以上,气雾栽培是把植物的根系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营养液以气雾的方式直接喷到根上,更利于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B.蔬菜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C.营莽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D.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燕腾作用散失31.(2023·杭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C.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前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32.(2022·金华)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小科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番茄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B.番茄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C.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3.(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34.(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35.(2023·温州)有人认为:许多植物的茎和叶都能进行蒸腾作用,且叶是主要的蒸腾作用器官。为验证这一观点,老师提供如下器材供同学们实验,各种器材数量充足。其它器材: 水、凡士林、刻度尺、秒表、剪刀、记号笔、胶头滴管等。(1)写出检查装置甲气密性的具体操作: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36.(2023·台州)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37.(2023·湖州)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同学们想了解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完全营养液、缺氮营养液、浓度适宜的NH4NO3溶液、蒸馏水、同种青菜幼苗若干、相同规格的玻璃器皿若干。各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第一小组的方案如下: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 ,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1)步骤①中选取幼苗20株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乙组加入 。(3)针对第一小组的方案,第二小组认为可以用浓度适宜的NH4NO3溶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这样也满足氮元素的变量控制。但遭到大家的反对,理由是 。38.(2021·杭州)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 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D.只开花不结果(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 N2↑+2H2O,该反应是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价(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9.(2021·湖州)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右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1)18O和16O互为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3)该实验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40.(2022·金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41.(2020·舟山)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42.(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43.(2019·绍兴)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 向上运输。(2)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第5讲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答案知识梳理一、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1.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根毛区 根毛区2.(1) 树皮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髓(2) 形成层 韧皮 木质(3) 韧皮部 有机 木质部 水分和无机盐(4) 直立茎 缠绕茎 匍匐茎 攀缘茎 草质茎 木质茎 肉质茎3.(1) 叶脉 叶肉 上表皮 下表皮 保卫(2) 光合 蒸腾 气体二、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氮__、磷、钾三、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1.(1) 渗透吸水 (2) 根 根毛区 (3) 大于2.(1) 导管3.(1) 光合作用 (2) 蒸腾作用4. (2)① 水分 水分 ② 无机盐 ③ _温度 (3)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考点突破1.C 2.B 3.A 4.(1)①②③ (2)氮或N 5.C 6.(1)B (2)导管7.(1)④ (2)保卫 (3)大于8.(1)⑤;导管 (2)上方9.C 10.A夯实基础11.C 12.D 13.D 14.D 15.A16.钾;氮17.(1)B (2)C (3)①18.(1)不变;失水 (2)1.125 (3)选用更细的吸管19.(1)气孔;③ (2)①20.(1)根 (2)随着镉离子浓度升高叶片中铁元素含量下降,当镉离子浓度升高到10mg/L后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3)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 (4)B21.(1)C (2)B;D(3)不赞同。当细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22.(1)筛管 (2)非生物因素23.(1)A、B (2)40 (3)植物体内水分主要通过叶片散失;(或者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茎和叶散失,以叶片散失为主)合理即可 (4)N(氮)24.(1)土壤浸出液 (2)①;吸收面积25.(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3)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4)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26.(1)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3)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27.(1)保卫(2)萝卜浸到清水中,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而萝卜皮吸水少,膨胀小,使萝卜弯曲变形,两萝卜条中间出现孔隙并变大28.(1)木质部;导管 (2)自下而上29.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能够有利于蔬菜根的呼吸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②“发酵”能杀死其中的一些寄生虫与有害小动物且滋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各种无机盐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③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来提高蔬菜产量。④夏天中午土壤温度高,水分蒸发的快,此时浇水土壤温度突然下降,会刺激到植株,容易导致花朵凋谢,叶子枯萎现象。冬季傍晚温度较低,此时浇水很容易将植株冻伤,并且不利于植株的生长。真题再现30.D 31.B 32.D 33.D 34.C35.(1)将导管口伸入水中,双手捂住烧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1个装置甲标为A组,另取2个装置乙分别标为B组、C组,将3个装置装满水;②用剪刀剪去C组绿萝的全部叶,A组、B组不作处理;③用胶头滴管在导管口注水形成一小段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 ;⑤比较 ,和 。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36.(1)B (2)自上而下37.(1)增大样本数量,减小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2)等量缺氮营养液(3)在控制氮元素变量的同时,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只有NH4NO3溶液或蒸馏水都不能让幼苗正常生长,无法得出实验结论。38.(1)B (2)沸点不同 (3)分解 (4)-3(5)认同,因为人工固为农田提供了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板结;若土壤中N元素超标,被淋溶后,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认同,因为人工固氮可以为农田提供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只要我们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环境问题。39.(1)同位素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3)有光 (4)无机盐40.(1)自上而下 (2)小肠41.(1)叶绿体 (2)筛管42.(1)气孔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韧皮部(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43.(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讲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考点 常见题型 考试要求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a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a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a一、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1、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根尖由 根冠 、 分生区 、 伸长区 、 根毛区 组成。 根毛区 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2、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茎由__树皮__、__韧皮部__、__形成层__、__木质部__、__髓__等组成。(2)加粗原因:__形成层__中的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__韧皮__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__木质__部。(3)功能:筛管位于__韧皮部__中,自上而下运输__有机__物;导管位于__木质部__中,自下而上运输__水分和无机盐__。(4)分类:植物的茎按生长习性分:直立茎 、缠绕茎 、匍匐茎 、 攀缘茎 。按质地分:草质茎 、木质茎 、 肉质茎 。3、植物叶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由表皮、__叶脉__和__叶肉__组成,其中,表皮又包括__上表皮__和__下表皮__,叶表皮上有__保卫__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2)功能:叶是__光合__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通过此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是__蒸腾__作用的主要器官,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__气体_状态从气孔中散发出去。二、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氮__、磷、钾__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需求量也不同。无机盐 对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症状氮 使枝叶茂盛 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磷 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开 花,提早果实种子成熟 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 花、果实、种子少钾 使茎秆粗壮,块根肥大 茎秆细弱、易倒伏,叶黄三、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1.吸收(1)吸收方式:主要是__渗透吸水__。(2)吸收部位:器官——__根__,主要区域——根尖的__根毛区__。(3)吸收条件:根毛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__大于__土壤溶液浓度。2.运输(1)运输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__导管__。(2)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是自下而上的,从根→茎→叶。3.利用和散失(1)利用:约1%用于__光合作用__。(2)散失:约99%用于__蒸腾作用__。4.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植物吸收__水分__、运输__水分__的主要动力;②促进__无机盐__向上运输;③降低叶片的__温度__。(3)气孔和保卫细胞: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的,是__二氧化碳__、__氧气__和__水蒸气__进出的“门户”。考点1:根、茎、叶的结构【例题】1.盛夏,“胜哥”去荷塘赏景。如图所示,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D.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A.荷花生长在淤泥中,故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低的土壤中即黏质土,A错误。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根从淤泥中吸收水和无机盐,B错误。C.荷花的根状茎为莲藕,贮藏有大量营养物质,可食用;人们常用莲藕来繁殖后代,C正确。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训练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分数相关,下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解答】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由图可知,植物细胞正处于吸水状态,所以,③植物细胞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根毛细胞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故答案为:B。考点2: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题】3.“胜哥”用含有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稀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照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如表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由该实验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升 Ca2+:浓度比 K+浓度比 Mg2+浓度比光照 1 4:3 1:4 9:5黑暗 0.43 11: 10 1:3 6:5A.大麦在光照下吸收 比吸收水分快B.植物吸收矿物质并不都随吸水量增加而增加,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光照对植物吸收矿物质和吸收水分都会产生影响【答案】A【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水分的能力强;植物对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植物吸收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解答】A、实验结束后溶液中镁离子浓度增大,说明大麦在光照下吸收Mg2+比吸收水分慢,该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镁离子、钙离子的浓度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大于1,说明植物吸收矿物质随吸水量增加而相对减少;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小于1,说明植物吸收矿物质随吸水量增加而相对增加,所以植物吸收矿物质并不都随吸水量增加而增加,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该选项说法正确;C、大麦吸收钾离子和吸收钙离子、镁离子的程度不一样,说明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该选项说法正确;D、大麦在光照、黑暗条件下吸收水、离子的程度不一样,说明光照对植物吸收矿物质和吸收水分都会产生影响。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变式训练4.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1)一株质量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厂提供的适宜环境中栽培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增加到40克。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填序号)1 水 ②无机盐 ③空气(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答案】(1)①②③(2)氮或N【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和:二氧化碳,即①③。植物的生长还离不开氮、磷、钾等无机盐,即②。(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含氮的无机盐,因为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考点3: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过程【例题】5.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知道了梧桐树干上扎“针管”是为了让树木少结果或不结果。其中注入的药主要成分是赤霉酸,从而减少果球脱毛,减少飞絮对人们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针管插入深度至茎的韧皮部 B.药液通过筛管由上往下运输C.药液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D.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有随【答案】C【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解答】A.药液是一种液体,通过导管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因此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故A错误。B.药液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故B错误。C.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促使药液从下向上运输,故C正确。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树皮(内有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髓位于茎的中央,储存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故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训练6.表中 A和 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的培养液是 (选填“A”或“B”)。(2)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 。 A 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 ) B 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 )含氮的无机盐 2 810 1 200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含钾的无机盐 680 960【答案】(1)B(2)导管【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盐与化肥【解析】【分析】(1)植物缺氮会叶片发黄,缺钾会矮小、易倒伏。(2)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解答】(1)氮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所以含氮元素较多的培养液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而钾肥可以促进植物茎杆粗壮,所以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故答案为B。(2)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考点4:植物体对有机物的运输【例题】7.“胜哥”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让同学们画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图甲所示是小科所画的,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答案】(1)④(2)保卫(3)大于【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3) 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变式训练8.同学们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答案】(1)⑤;导管(2)上方【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①外树皮,②韧皮部;③树皮;④形成层;⑤木质部;⑥髓;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负责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负责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解答】(1) 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⑤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2) 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上方形成枝瘤,因为枝瘤中的只要物质是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叶光合作用制造的,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故答案为:(1)⑤ ;导管(2)上方考点5: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例题】9.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原因是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 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 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 细胞吸水和失水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不同而引起的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植物细胞的失水过程中,细胞壁的结构和渗透压会对细胞内水分的保持起到重要作用。细胞膜上的渗透调节蛋白也参与调控细胞的失水过程,确保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解答】 盐拌黄瓜时, 外界溶液的溶度大于黄瓜细胞液中的溶度,所以细胞会失水而萎焉;故答案为:C◆变式训练10.人们生病时,常常打针输液以治疗疾病。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也常给植物“打针”,给植物“输液”的主要成分有 ( )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和无机盐C.水和维生素 D.有机物和维生素【答案】A【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解答】植物需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给植物注射的是水和无机盐。故答案为:A。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B.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根尖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排列松散,有较薄的细胞壁,当根尖在土壤中生长时根冠起润滑作用,根冠细胞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有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分生区:个体小,排列紧密,有较薄的细胞壁,分裂能力强,因此细胞核较大,拥有大量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伸长区:有细胞壁,细胞能够吸水,因此有一定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和较小的液泡,没有叶绿体。只有少数细胞能继续分裂。成熟区: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拥有较大的液泡,一定量线粒体,少量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叶绿体。【解答】A. 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A正确;B 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B正确;C.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无关,分生区的细胞主要是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D. 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 ,D正确;故答案为:C12.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2)移栽植物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解答】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故答案为:D。13.如图1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2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则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 根据图2可知,甲为髓、乙为形成层、丙为木质部、丁为韧皮部,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判断。【解答】 丁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4.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B.给番茄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C.及时锄去杂草——以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营养物质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分析】为了防止植物蒸腾作过强,一般在傍晚进行移栽或移栽后在植物上方盖上遮阳网。【解答】A、植物依靠根毛吸水,带土坨是为了防止损伤根毛和幼根,故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利用植物的根进行有氧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C、杂草和番茄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等,所以及时除去杂草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D、移栽时为了防止蒸腾作用过强,需要摘去部分枝叶,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 的(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答案】A【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解答】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6.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农民种西瓜时要施肥,所施的肥料主要提供含氮、含磷、含 的无机盐,如果西瓜植株较长时间缺少含 的无机盐,则该植物会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答案】钾;氮【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盐与化肥【解析】【分析】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解答】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乏时的症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缺乏时的症状:植株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因此农民种西瓜时要施肥,所施的肥料主要提供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如果西瓜植株较长时间缺少含氮的无机盐,则该植物会矮小瘦弱、叶片发黄。17.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30min后,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__。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失水和吸水。C,D两幅图中,可说明B烧杯中现象的是 (填字母)。(3)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 (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答案】(1)B(2)C(3)①【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解答】 (1)根据题干可知,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说明A烧杯中放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B烧杯中放的是盐水,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体内的水流到盐水里,因此萝卜细胞失水.故B符合题意.(2)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图C水流向细胞外,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图D水流向细胞内,表明植物细胞吸水.图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此时C图说明与B图中的现象相同.(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最强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尖吸水能力的是①成熟区。18.同学们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利用吸管自制的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士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 (选填“吸水"或“失水")。(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 g/cm3(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答案】(1)不变;失水(2)1.125(3)选用更细的吸管【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密度计是根据漂浮条件工作的,据此知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的变化;由图像知,土密度计算刚放入盐水中和稳定后浸入的深度,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式计算稳定后盐水的密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根据ΔV=sh分析。【解答】(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始终处于漂浮,所受的浮力与密度计重力相等,而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根据图象可知:土密度计浸没深度逐渐变大,则V排变大,而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盐水gV排可知,ρ盐水变小,即盐水里的水增加,所以冬瓜在盐水中失水。(2)根据图象数据算可知,开始时浸没深度为h1=6cm则F浮1=G即ρ盐水1gSh1=G一段时间后浸没深度为h2=6.4cm则F浮2=G即ρ盐水2gSh2=G所以ρ盐水2gSh2=ρ盐水1gSh1盐水的密度ρ盐水2=ρ盐水1=×1.2g/cm3=1.125g/cm3。19.如图甲是叶片的横切面,图乙是利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小麦幼苗的根和根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甲叶片横切面中序号④表示的结构是 ,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 。 (填序号)(2) 图乙小麦根和根尖结构图中表示根毛区的是 。 (填序号)【答案】(1)气孔;③(2)①【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甲图,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乙图,①根毛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解答】(1)图甲叶片横切面中序号④表示的结构是所孔; 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③叶脉;(2)图乙小麦根和根尖结构图中表示根毛区的是①。故答案为:(1)气孔;③;(2)①。20.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1)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是通过 (填“根”、“茎”或“叶”)器官进入植物体的。(2)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3)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4)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___。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答案】(1)根(2)随着镉离子浓度升高叶片中铁元素含量下降,当镉离子浓度升高到10mg/L后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3)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4)B【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来分析;(2)根据铁元素、镁元素与锌元素的含量来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将氯化镉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碳酸镉和氢氧化镉。【解答】(1)由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可知,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2)由三幅图示信息可知,秋华柳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3)碳酸钙、氯化钠均不能与氯化镉反应,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镉沉淀,而氢氧化钠腐蚀性强,价格高,所以使用氢氧化钙;故答案为:B。21.以下为教材中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回答以下问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____;A.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是____;(用字母表示)A.根冠细胞 B.根毛细胞C.分生区细胞 D.伸长区细胞(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一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C(2)B;D(3)不赞同。当细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无机盐及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解答】(1) 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 ,A不是主要原因,B是错误的,该操作不会扩大视野,所以C合理;(2) 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 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是BD,因为他们都有大液泡;(3) 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 不赞同。水往浓度高的地方跑,当细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故答案:(1)C(2)BD(3)不赞同。当细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22.为了提高经济益及健康食品,农村开启“鱼菜共生”的生态农业新模式,鱼塘中养着罗非鱼、鳜鱼等鱼类,含有鱼的粪便的水经过污管排到荷花池,经过自然净化,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来供给蔬菜,“营养液”被蔬菜吸收养分后,又变成适合养鱼的水源,打造成一个零排放、可循环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1)荷花池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2)该生态模式中的所有生物因素和 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1)筛管(2)非生物因素【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解答】(1)荷花池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地下茎中贮存,导管运输无机物和水。(2)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空气等。23.在探究“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时,小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组别 液面刻度(mL)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哪两个组进行对照 .(2)量筒C第三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mL.(3)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结论是 .(4)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找实验材料时,小棉发现有株天竺葵长得特别矮小,叶色发黄,你认为主要应该施加含 的无机盐.【答案】(1)A、B(2)40(3)植物体内水分主要通过叶片散失;(或者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茎和叶散失,以叶片散失为主)合理即可(4)N(氮)【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解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而有无植物成为实验的变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C保留所有叶片,B去掉所有叶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茎散失水分,变量应该是茎,应选择A和B。(2)第三天,B没有叶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叶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过叶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3)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 天竺葵长得特别矮小,叶色发黄, 应该施加含氮的无机盐。24.如图是用小麦苗来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和小麦苗的根尖结构示意图。(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盛的是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 。【答案】(1)土壤浸出液(2)①;吸收面积【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从根顶端向后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解答】(1) 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的植物长得越来越好,说明盛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土壤浸出液中有无机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2) 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根毛区(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故答案为:(1) 土壤浸出液 (2)①;吸收面积25.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镁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植物生长不良等症状。【实验器材】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缺镁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馏水、含镁蒸馏水、玻璃器皿若干。【实验步骤】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另一种液体、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1)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4)小明认为,步骤②中,如果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镁蒸馏水和普通蒸馏水,其它步骤和条件与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答案】(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2)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3)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4)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具有固定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解答】(1)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 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其对照的作用;(3) 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因为水分会跑向浓度高的地方;(4) 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故答案为:(1)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 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 (3) 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4) 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26.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科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步骤一:他选取如图甲所示的粗细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状相似、面积相近的斜面。步骤二:将枝条按要求处理好后,再将它们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如图乙),置于 ▲ 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枝条组别 实验现象A.自然状态的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分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步骤二中“?”处可填 。(3)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答案】(1)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2)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3)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植物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可以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植物茎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可以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 表面 (主要是叶子)以 水蒸汽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 蒸发过程 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解答】(1) 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就要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步骤二中“?”处可填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3) 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故答案为:(1) 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 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 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27.如图甲是小嘉利用萝卜设计制作植物气孔开闭模型的主要流程。(1)该模型中的长方体萝卜条模拟的是 细胞。(2)将该模型浸到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萝卜条中间出现孔隙并变大(图乙),该过程模拟的是气孔张开。解释该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张开的原因。 。【答案】(1)保卫(2)萝卜浸到清水中,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而萝卜皮吸水少,膨胀小,使萝卜弯曲变形,两萝卜条中间出现孔隙并变大【知识点】蒸腾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叶的表皮上有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解答】(1)当模型被浸入清水中时,由于萝卜皮(模拟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开始从低浓度溶液(清水)向高浓度溶液(萝卜条内部)渗透。随着水分的进入,萝卜条开始膨胀。由于两个萝卜条的一端 被订书钉固定,所以它们的另一端会随着水分吸收而分离,从而在两条萝卜条之间形成一个孔隙,模拟植物的气孔, 那么,长方体萝卜条模拟的是围成气孔的保卫细胞。(2)模型能够膨胀的原因在于水分通过萝卜皮( 模拟的原生质层)的渗透作用。由于清水的水势高于萝卜条内部的水势,水分从清水进入萝卜条内部,导致萝卜条膨胀。这种膨胀在两个被固定的萝卜条之间形成了孔隙,模拟了植物气孔在水蒸气压力作用下的张开过程。28. “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如图甲)。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 。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答案】(1)木质部;导管(2)自下而上【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 木质部是树干的主要组成部分,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解答】(1)茎横切面上变成蓝色的是靠近中间部位,可以看到染成蓝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2)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蓝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29.某校八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内容为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学们咨询当地菜农,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分享。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②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③搭配种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种蔬菜。④合理灌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能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经验作出合理解释。【答案】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能够有利于蔬菜根的呼吸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②“发酵”能杀死其中的一些寄生虫与有害小动物且滋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各种无机盐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③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来提高蔬菜产量。④夏天中午土壤温度高,水分蒸发的快,此时浇水土壤温度突然下降,会刺激到植株,容易导致花朵凋谢,叶子枯萎现象。冬季傍晚温度较低,此时浇水很容易将植株冻伤,并且不利于植株的生长。【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进行的部分必须有叶绿体的细胞,因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形象地比喻为制造有机物的“机器”。呼吸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活着就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支持才能正常完成,而这个能量是由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得来的,没有呼吸作用,细胞就不能正常生活,就会死亡。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主要功能为固持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将水与矿物质输导到茎,以及储藏养分。30.(2023·丽水)丽水某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利用气雾栽培技术立体种植蔬菜(如图),蔬菜产量比传统技术提高10倍以上,气雾栽培是把植物的根系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营养液以气雾的方式直接喷到根上,更利于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B.蔬菜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C.营莽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D.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燕腾作用散失【答案】D【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解答】A.营养液一般为无机盐;B.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C.营养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会导致其细胞失水;D.植物体内的绝大部分水分都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的;故答案为:D31.(2023·杭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C.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前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解析】【分析】A.植物通过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植物利用茎中的筛管运输有机物;C.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方式为蒸腾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解答】A. 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 ,增大了吸收面积;B.筛管运输有机物,故其错误;C.针状减少了蒸腾作用的叶片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D.叶绿体多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多;故答案为:B32.(2022·金华)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小科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番茄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B.番茄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C.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花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就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解答】A:番茄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A错误。B:番茄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B错误。C:有机物是植物的叶光合作用产生的,C错误。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故选D。33.(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答案】D【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皮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解答】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故答案为:D34.(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答案】C【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故答案为:C。35.(2023·温州)有人认为:许多植物的茎和叶都能进行蒸腾作用,且叶是主要的蒸腾作用器官。为验证这一观点,老师提供如下器材供同学们实验,各种器材数量充足。其它器材: 水、凡士林、刻度尺、秒表、剪刀、记号笔、胶头滴管等。(1)写出检查装置甲气密性的具体操作: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答案】(1)将导管口伸入水中,双手捂住烧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1个装置甲标为A组,另取2个装置乙分别标为B组、C组,将3个装置装满水;②用剪刀剪去C组绿萝的全部叶,A组、B组不作处理;③用胶头滴管在导管口注水形成一小段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 ;⑤比较 ,和 。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科学实验中常用内外气压差来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设计实验过程中,研究叶是主要的蒸腾作用器官,故其实验变量为有无叶片;实验的观测量可根据是否有叶片时的内外气压大小变化进行比较。【解答】(1)检查气密性操作为: 将导管口伸入水中,双手捂住烧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实验步骤为: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1个装置甲标为A组,另取2个装置乙分别标为B组、C组,将3个装置装满水;②用剪刀剪去C组绿萝的全部叶,A组、B组不作处理;③用胶头滴管在导管口注水形成一小段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 ;⑤比较 ,和 。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36.(2023·台州)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答案】(1)B(2)自上而下【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植物的茎结构主要为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以及髓组成;(2)韧皮部的作用运输有机物;【解答】(1) 横切面变红的部位为运输水分的结构(木质部),故为B;(2) 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为自上而下(有机物在上方合成)。37.(2023·湖州)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同学们想了解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完全营养液、缺氮营养液、浓度适宜的NH4NO3溶液、蒸馏水、同种青菜幼苗若干、相同规格的玻璃器皿若干。各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第一小组的方案如下: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 ,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1)步骤①中选取幼苗20株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乙组加入 。(3)针对第一小组的方案,第二小组认为可以用浓度适宜的NH4NO3溶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这样也满足氮元素的变量控制。但遭到大家的反对,理由是 。【答案】(1)增大样本数量,减小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2)等量缺氮营养液(3)在控制氮元素变量的同时,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只有NH4NO3溶液或蒸馏水都不能让幼苗正常生长,无法得出实验结论。【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生物实验探究时,在控制单一变量的同时,需要给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不然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生物都无法生存则无法完成实验【解答】(1)如果只选取1株幼苗的话实验会有偶然性,故选取幼苗20株的目的是增大样本数量,减小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2)该实验研究是的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乙组需要加入等量缺氮营养液(3)如果只加蒸馏水或者只有NH4NO3溶液会导致幼苗都不能正常生长,无法得出实验结论故答案为(1)增大样本数量,减小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 (2) 等量缺氮营养液 (3) 在控制氮元素变量的同时,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只有NH4NO3溶液或蒸馏水都不能让幼苗正常生长,无法得出实验结论。38.(2021·杭州)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 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D.只开花不结果(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 N2↑+2H2O,该反应是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价(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答案】(1)B(2)沸点不同(3)分解(4)-3(5)认同,因为人工固为农田提供了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板结;若土壤中N元素超标,被淋溶后,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认同,因为人工固氮可以为农田提供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只要我们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环境问题。【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氮肥可以促进叶的生长,磷肥可以促进根的生长,钾肥可以促进果实种子的生长。(2)空气分离是指低温冷冻原理从空气中分离出其组分(氧、氮和氩、氦等稀有气体)的过程。一般先将空气压缩,并冷至很低温度,或用膨胀方法使空气液化,再进行分离.(3)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零;(5)这题解答可以认同和不认同,只要说出正确解释就可以了.【解答】(1)缺少氮肥,可以使叶子矮小,故选B;(2)气体分离根据各气体的沸点不同;(3)反应为一种物质变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4)氨气里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原子不带电,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答案为: (1)B (2) 沸点不同 (3)分解 (4) -339.(2021·湖州)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右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1)18O和16O互为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3)该实验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答案】(1)同位素(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3)有光(4)无机盐【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同位素【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分析题中信息,生成的O2中的氧元素与H2O中的氧元素一致,故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的结论。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解答】(1)18O和16O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2)光合作用我们可以用表示式来表示:CO2+H2O→ 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着能量)+O2,由于在第一组实验中向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如果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H2O,那么表达式可以表示为:C18O2+H2O→ 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着能量)+O2,从表达式中可看出O原子来自于H2O,而不来自于C18O2,因为C18O2的氧原子已经做了标记18。由于在第二组实验中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如果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H2O,那么表达式为:CO2+H218O→ 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着能量)+18O2,从表达式中就可很明显地看出18O原子是来自于H218O,而不是来自于CO2,因为CO2的氧原子没有做标记,而第一组实验产生的物质为O2,第二组实验产生的物质为18O2 ,因此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3)由于绿色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因此该实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4)小球藻可以吸收无机盐,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同位素(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和水(3)有光(4)无机盐40.(2022·金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答案】(1)自上而下(2)小肠【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解答】(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故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41.(2020·舟山)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答案】(1)叶绿体(2)筛管【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1、 菟丝子叶退化(无叶),利用吸根从别的植物中吸取有机养料。从菟丝子茎黄色、无叶可知菟丝子的细胞结构中是不含叶绿体的;2、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韧皮部中的筛管。【解答】(1)根据题中信息“ 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 ”可知, 菟丝子这种植物是不含叶绿体结构的,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在韧皮部的筛管,所以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筛管。故答案为:(1)叶绿体 (2)筛管42.(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1)气孔(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韧皮部(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尿酸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通过气孔进入到叶片中的;(2)二氧化碳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其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 14C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而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根部的;(4) 14C先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在植物体外的空气中发现了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则说明有机物被分解了,植物体内分解有机物的作用是呼吸作用;故答案为:(1)气孔;(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韧皮部;(4) 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43.(2019·绍兴)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 向上运输。(2)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答案】(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导管指维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次生壁厚薄不匀地加厚,端壁穿孔或完全溶解,从而形成纵向连续通道。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解答】(1)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是通过导管来运输的;(2)味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传入神经把味觉感受器接收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中,从而味觉;(3)胰岛素是蛋白质无法被消化吸收器官直接吸收,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进入血液,而胰岛素必须以蛋白质的形成进入血液中才能降低血糖;故答案为:(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第5讲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原卷版.docx 2025第5讲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