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人体的消化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a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a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人体的呼吸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a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a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a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a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a尿的生成和排出 描述人体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a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b一、人体的消化1.消化系统的结构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3)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3.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流入的部位 ______ 胃 十二指肠 ______ 小肠消化液 唾液 ______ 胰液 胆汁 肠液所含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4.酶的概念酶是生物___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_。5.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___和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6.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7.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8.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二、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2.气体运输:氧是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4.呼吸作用概念: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__,放出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三、人体的血液和循环1.心脏(1)心脏的结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________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______相连,心室与______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2)瓣膜的特点瓣膜只能向__________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________,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________,弹性________,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__________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呈________通过。3.人体的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体循环:从__________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________。肺循环:从________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__________。(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血液循环示意图4.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成分 功能 异常病血 液 的 组 成 血浆 运载________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细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胞 血小板 加速血液________ 凝血功能降低(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5.血液的种类血液6.人体ABO血型(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_____决定的。(2)输血原则:以输_______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________ 抗BB B ________AB A、B 无O ________ 抗A和抗B 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7.输血(1)原则:____________。(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A ABB ________O A、B、AB8.AB型可以接受__________的血液,因此被称做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___________,因此被称做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三、尿的生成和排出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____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________。(2)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____________和大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__等。(3)尿液排出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尿液的形成四、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转变。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考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例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终产物的是( )A.尿素 B.食物残渣 C.二氧化碳 D.尿酸◆变式训练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下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C.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D.显微胶囊进入到结构⑥处时,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考点2:酶的催化作用【例题】3.右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 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乙 A 点对应的温度为T0④图乙中 Tb~T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变式训练4.左下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C.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活性温度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考点3:人体的呼吸【例题】5.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科学视频,马上用显微镜观察了各组织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如下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胰岛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变式训练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局部图,AB表示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ab表示肺泡周围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用的器官B.b血管里血液为动脉血,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C.B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D.呼吸道中的纤毛和黏液能阻止病原体的进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考点4:心脏和血液循环【例题】7.指夹式血氧仪可有效检测人体血氧浓度的变化。其检测原理:利用手指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率不同。其示意图如图甲,光源发出的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在光检测器上检测到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1)血氧仪检测含氧量较高的血液,则检测的是手指中的 (选填“静脉”或“动脉”)。(2)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或营养物质进出的方向。则氧气从肺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是 (填序号)。(3)如图丙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关系图,请分析该发射光源不能选取的波长是多少纳米,并据图解释 。◆变式训练8.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图甲是某心血管病人的心动周期示意图。目前针对某类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如图乙),即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血管插入,到达预定的心腔(心房或心室)起搏位置。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其工作原理是起搏器定时发送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1)该病人的心率为 。(2)图乙中插入电极A 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与该腔室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淌着 (选填“静脉血”或“动脉血”) 。考点5:ABO血型和输血【例题】9.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5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各为( )A.4,2,7,5 B.4,2,5,7 C.2,4,5,7 D.2,4,7,5◆变式训练10.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为了更好理解人类ABO血型系统,下图为小科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A. B. C. D.考点6:尿的生成和排出【例题】11.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与尿酸排出体外相关的器官是 ,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其中③处进行了 。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主要多了 。◆变式训练12.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如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各项系统的相互协作。图中字母表示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数字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①通过A进入到循环系统。A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2)图中物质②由B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3)④是人体尿液,其中发现有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4)C图所示的骨骼肌在 的调节下能够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13. 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加快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 或温度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 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点14.当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时,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措施。救护者采用如图方式,用双手反复急速向上挤压,直至阻塞物从被救者口中吐出为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呼吸道堵塞时,也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救治B.在救治过程中,被救者横膈抬升,胸腔体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C.在阻塞物吐出的过程中,被救者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当气管被异物完全堵塞时,易造成人缺氧而死15.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和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少,会出现贫血B.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C.擦伤后流血,即便不做处理也会自动止血,这是血小板在起作用D.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16.图甲曲线(X、Y、Z) 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 被消化的程度,图乙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1) 图甲中X表示淀粉消化过程,其最终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2) 图甲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Y”或“Z”)。(3) 从图甲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它是乙图中的结构 (填序号)。17.右图是小科画的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1)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 B 系统最终被化成 进入C系统。(2) 氧气进入C系统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再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3) 写出图中主要供能物质在组织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18. “酒驾入刑! 更严标准! ”酒驾最新检验标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究竟喝多少酒算酒驾 喝酒后间隔多长时间才能开车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资料一:酒驾标准的新变化如下,新国标将饮酒驾驶的上限从50mg/100mL降低到了20mg/100mL,也就是说,只要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20mg/100mL,就属于违法行为。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80mg/100mL 的认定为醉酒驾驶。正常情况下,喝一杯200mL的啤酒后,酒精浓度就会达到酒驾标准。资料二:如果只喝一杯啤酒或饮一杯红酒,至少要经过6小时的代谢,才能再开车。而如果喝了低度白酒3两以上,考虑到个体和环境等差异,.至少要经过20到24小时才能开车。(1) 饮酒后,酒精主要在 内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在身体内进行运输。所以,驾驶人是否酒驾,最终以血液中酒精含量数值来判定。(2)体内的酒精少部分会随汗液和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而汗液和尿液中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等,所以饮酒的间隙建议要多喝 ,[加速酒精的排出。大部分酒精会通过肝脏代谢,长期饮酒伤肝,肝功能障碍,会妨碍 (填某一种营养物质) 的消化。19.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汁凝固的酶。如图所示的是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第一步:将等量的酶和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温度用t 表示)中保温15分钟。第二步:将酶和乳汁在同一试管中混合,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分别选择6种不同水浴的温度,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进行6组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组别 1 2 3 4 5 6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凝乳时间/分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1)盛有酶和乳汁的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 15分钟后,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浴一致。在这个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2)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是 ℃;(3)在 室温时重做第3组实验,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 水浴中保温测量,则所测得的凝乳时间将 4分钟(填“短于”、“等于”或“长于”)。20.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对其它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试管,温度可调的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等。【实验步骤】:①取6支试管, 分别标号为A~F, 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 l 1%的淀粉溶液,DEF试管中各加入1mL淀粉酶溶液。②将A、D试管放入温度为0℃的水浴锅中,B、E试管放入温度为37℃的水浴锅中,C、F试管放入温度为100℃的水浴锅中, 各 10min。③待温度稳定后,将D倒入A, E倒入B、F倒入C, 再次分别放入0℃、37℃、70℃的水浴锅中 10min。④向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实验结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支持小组同学得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的结论的实验中证据应该是 。(2)实验时,就实验的顺序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发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应先将唾液和淀粉预处理到相应的温度再混合,乙同学认为先混合和先预热都没关系。你同意谁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3)该小组想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后不能恢复,需要增加的实验及预测的结果是 。21.你了解呼吸吗 深而慢的“深呼吸”与浅而快的“浅呼吸”有什么不同呢 为了研究两种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差异,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1)小组同学欲测定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请选择合适的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提示:呼出的气体可通过排水法收集,如图甲。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乙图所示的装置、白磷(着火点为40℃) 、 红磷(着火点为240℃) 、热水 (80℃)等 (各种器材数量充足)。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2)若深呼吸时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更高,请预测两种方式呼吸时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的大小关系是:深呼吸 浅呼吸。2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图中D为器官,a、b为物质,①-⑤为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AB段与图二中的生理过程 (填序号)是相对应的。(2)氧气经过⑤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3)人体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同时,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图二中属于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的有 (填序号)。(4)若器官D为胰脏,则物质b为 。23.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后,小科同学利用橡皮管、红墨水、塑料软瓶、一次性杯子等材料制作“血液循环系统模型”,以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和血液的循环流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1)红墨水主要用于模拟血液,血液之所以是红色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2)橡皮管1内的单向阀a只能控制液体往右流动,橡皮管2内的单向阀b只能使液体向左移动。为了模拟心脏的收缩,请指出操作方法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优秀”,则该模型中的a结构模拟的是 。“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血液单向流动效果明显 能模拟心脏收缩,血液能流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心脏收缩,血液不能流动24.历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人类对循环系统的工作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有了长足进步。如图描述了循环医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输血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2)从免疫学角度,心脏移植手术中植入人体内的心脏相当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3)人造球型心脏瓣膜,用不锈钢制成的瓣架,内含瓣膜球。从结构与功能及工作环境角度,你认为人造心瓣膜应该具有特性有 。(回答一点即可)25.(2023·舟山)人体各系统都是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B.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C.循环系统中提供动力的器官是血管D.生殖系统中完成受精的器官是子官26.(2022·丽水)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27.(2022·湖州)小肠是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器官,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这是因为小肠中有( )A.多种消化酶 B.盐酸 C.小肠绒毛 D.胆汁28.(2022·浙江)下面三条曲线表示一个人在睡眠、长跑、潜水游泳三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1表示的是睡眠状态,此时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浅B.曲线2表示的是长跑状态,此时呼吸频率快,呼吸深度较深C.曲线3 表示的是潜水状态,此时呼吸频率最慢,呼吸深度很深D.曲线 3 呼吸深度最深,消耗的氧气最多29.(2022·绍兴)2021年,人类首次将基因编辑后的猪肾脏移植到人体中,短期内未出现强烈免疫反应,为人体器官的异种移植带来希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肾单位是人体的排泄器官,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若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D.从肾脏流回心脏的血液首先到达四个腔中的左心室30.(2022·浙江)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吸收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31.(2022·舟山)在人一生中,心脏为什么可以永不停歇地跳动而不疲劳 以下模型代表心脏一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舒张时间的关系(每小格代表0.1秒)。从模型中可知,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 )A.0.1秒 B.0.4秒 C.0.5秒 D.0.7秒32.(2022·宁波)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33.(2023·湖州)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部分水盐调节的过程:(1)人体获得水的主要途径,除了饮水饮食,还可以通过细胞 产生。(2)由上图可知,参与水盐平衡的系统除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还有 。同样人的体温、血糖等也在相关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动态稳定,可见人体的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34.(2023·丽水)科学家探究尿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资料一:古希腊时期科学家认为,水汽在膀胱形成尿液。资料二:古罗马解剖学家盖伦曾在小狗上实验,将肾脏下行的管道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膀胱中没有尿液,管道变得膨大;解开结扎绳,尿液顺着管道流入膀胱。资料三:盖伦在《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一些中提到,血液在肾脏上腔被一层坚硬的膜所阻挡,有害物质能过滤除去。其追随者根据这一描述,建立了如图所示的肾脏模型。(1)盖伦的实验结果 资料一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2)模型中膜的功能与肾小球的 作用类似,但该模型还存在不足,未能科学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35.(2023·舟山)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酶催化脂肪分解的过程模型如图,A代表 ,它在反应前后,具有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该过程发生在 ,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36.(2023·杭州)鱼、蛋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1)进食鱼、蛋等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在 (填写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体循环和 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它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 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 ,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37.(2023·金华)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常见加入洗衣粉的四种酶,这些酶的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血渍 +++ + +++ +油渍 + +++ +++ +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 种;(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38.(2023·台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吞服尿素[CO(NH2)2]胶囊进行诊断。其中的表示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而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绝大多数是以形式存在。(1)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健康人体内有多种酶,但不能分解所服用的尿素,这是因为酶具有 性。若受检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与健康人相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2)未分解的尿素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人体的 系统排出体外。39.(2023·绍兴)奔跑时,会感到心脏跳得特别激烈,呼吸也会加深加快。下图是肺泡和心脏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结构①是 (填血管名称)。(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人肺泡,与①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与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3)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人到心脏的腔室为 (填字母)。40.(2023·台州)某同学进行“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1)如图甲,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牛。该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2)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结果如图丙所示,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 移动。41.(2022·温州)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42.(2022·丽水)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师用多种谷物配制了杂粮粉,并测得每100克小麦粉、玉米粉和杂粮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含量如表。营养素食品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钙/毫克 膳食纤维/克小麦粉 9.9 74.6 1.8 38 0.6玉米粉 12.4 66.7 4.6 120 1.5杂粮粉 26.9 54.7 2.4 186 6.2(1)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 。(2)食物中的糖类(淀粉)消化分解成 后才能 被吸收。43.(2022·浙江)人在感冒发烧时,吃什么东西都没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中消化食物的各种酶的活性受 影响而降低了效率。酶是人体中具有 作用的蛋白质,请列举具有如下作用的蛋白质,调节作用: ,运输氧气作用: 。44.(2022·宁波)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刚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 min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0.3%NaCl溶液/mL 1%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1 3 2 — — — 变蓝色2 3 1 — — 1 不变蓝3 3 — 1 — 1 不变蓝4 3 — — 1 1 变蓝色【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根据小刚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2)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小王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王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刚做怎样的更换 。(4)在生活中重金属盐类通常也被作为消毒杀菌的药物来使用,下图为硝酸银滴眼液的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有一条注意事项,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来减轻硝酸银的腐蚀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 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 。①鸡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糖水45.(2022·绍兴)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本莲藤癣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木莲在绍兴分布甚广,常攀援于墙头、桥边。夏日,在其种子中掺入少量果蔬,一并装人纱袋,置于装有井水的盆中,揉搓纱袋后取出,将盆中液体静置半小时,即形成晶莹剔透的木莲豆腐,清凉解暑,食之不忘。(1)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这一性状由 决定。木莲果实纵切后可见很多种子,其通过种子繁殖的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2)木莲豆腐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少量果蔬,其内富含果胶酯酶,能将木莲果实内的高酯果胶催化转化为低酯果胶,该操作需在活宜的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3)清凉解暑的木莲豆腐富含水分,还含有淀粉、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上述营养物质中需要在消化道内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是 。46.(2022·湖州)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的最重要部分。(1)如图是肺从外界吸气的模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肺吸气的原理: 。(2)你认为肺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47.(2022·绍兴)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系统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当外界气体进人肺泡时,外界气压 (选填“>”、“<”或“=”)肺内气压。(2)图中a气体是 ,血液中运输它的细胞 。(3)健康人进食一段时间后,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管壁进人循环系统,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 ,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48.(2022·衢州)我国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上又取得重大突破。今年4月,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使用;5月,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该药药效明显。(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目的。(2)病人口服“VV116”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在 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图中字母),再被血液运送到病灶区起治疗作用。49.(2022·台州)“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能力,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 。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 。第6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答案知识梳理一、人体的消化2. (1)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3) 小肠 3.口腔 胃液 胆囊4. 活细胞 蛋白质 催化剂 5. 高效性 专一性 温度 pH二、人体的呼吸2. 扩散 4. 有机物 能量三、人体的血液和循环1.(1) 心肌 静脉 动脉 (2) 一个方向 2.厚 快 薄 小 上皮细胞 很慢 单行3.(1) 体循环 肺循环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4.血 凝固 (2) _高 低6.(1) 凝集原 (2) 同型血 A 抗A 无 7.(1) 同型血 (2) AB8. 任何血型 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三、尿的生成和排出1. 泌尿系统 2. (1) 滤过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2) 重吸收 全部的葡萄糖 水__、__部分无机盐四、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 能量 物质 能量考点突破1.B 2.B 3.D 4.C 5.B 6.B7.(1)动脉血 (2)③ (3)≥800纳米;血氧仪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不同,且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由图丙可知,当光源波长等于800nm时,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氢血红蛋白吸收率相同,此时无法检测哪种血红蛋白多,无法检测血氧饱和度;当光源波长大于800nm时,血氧浓度高,含氧血红蛋白含量高,吸光率高,未吸收的光强度低,与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不符合,因此也无法准确检测血氧饱和度。8.(1)75次1分 (2)右心房;静脉血 9.B 10.A11.肾脏;重吸收作用;葡萄糖12.(1)小肠 (2)动脉 (3)肾小球 (4)神经系统夯实基础13.D 14.A 15.B16.(1)葡萄糖 (2)Y (3)④17.(1)氨基酸 (2)左心房 (3)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18.(1)小肠 (2)开水;脂肪19.(1)传导 (2)40 (3)长于20.(1)B试管中不变蓝,AC试管中呈蓝色(2)甲同学:若先混合会使淀粉酶没有达到预设温度就开始催化分解淀粉,结果不准确;(3)将C试管温度恢复到37℃,5分钟后观察溶液颜色,试管中仍为蓝色。21.(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用排水法分别收集 1 瓶深呼吸和浅呼吸呼出的气体,标为 A、B; ③取 A 进行如图装置的组装,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0; ④关闭止水夹,将集气瓶放入 80℃的热水中,引燃白磷。待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让 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记录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 V1; ⑤取 B 重复上述③④步骤,记录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 V2; ⑥比较 V0-V1和 V0-V2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2)小于22.(1)① (2)扩散 (3)②④ (4)胰岛素23.(1)红细胞 (2)注射器向前推模拟心脏收缩,注射器向后拉模拟心脏舒张 (3)瓣膜24.(1)不需要 (2)抗原 (3)耐疲劳性能要好(耐磨性能要好、密封性好等合理即可)真题再现25.A 26.A 27.A 28.D 29.A 30.A 31.B 32.D33.(1)呼吸作用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肾小管的重吸收34.(1)不支持 (2)滤过35.酶;小肠36.(1)小肠;肺循环 (2)滤过;重吸收37.(1)对照 (2)2 (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38.(1)专一; 或 (2)泌尿39.(1)毛细血管 (2)增加 (3)B40.(1)2× 10-3 (2)红细胞单行通过;右下方41.(1)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等) (2)③(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42.(1)杂粮粉 (2)葡萄糖43.温度;催化;胰岛素(激素也可);血红蛋白44.(1)蛋白质 (2)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3)将 NaCl 溶液换成 Na2SO4 溶液(4)NaCl+AgNO3=NaNO3+AgCl↓ (5)④45.(1)基因;有性 (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3)淀粉46.(1)橡皮膜下拉后,锥形罩的容积变大,气压变小,气球内的气压大于罩内空气气压,气球扩张,气球容积变大,气球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2)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壁上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等。47.(1)> (2)氧气;红细胞 (3)增加48.(1)抗体 (2)小肠;A49.(1)红细胞 (2)右心房;a→b→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人体的消化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a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a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人体的呼吸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a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a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a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a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a尿的生成和排出 描述人体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a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b一、人体的消化1.消化系统的结构结构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有__物理性消化__和 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 消化酶 ,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3)__小肠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3.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所含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4.酶的概念酶是生物__活细胞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蛋白质_,是一种生物__催化剂__。5.酶的特点:__高效性__、__专一性_、__多样性___;酶不太稳定,__温度__和__pH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6.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7.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8.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二、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2.气体运输:氧是以 扩散 的形式运输的。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4.呼吸作用概念: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有机物__,放出__能量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三、人体的血液和循环1.心脏(1)心脏的结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 心肌__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静脉__相连,心室与__动脉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2)瓣膜的特点瓣膜只能向__一个方向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 厚 ,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 快 。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 薄 ,弹性 小 ,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 上皮细胞 构成,管内血流速度 很慢 。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 单行 通过3.人体的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包括__体循环__和__肺循环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体循环:从__左心室__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右心房__。肺循环:从__右心室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__左心房__。(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血液循环示意图4.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成分 功能 异常病血 液 的 组 成 血浆 运载__血__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细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胞 血小板 加速血液__凝固__ 凝血功能降低(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高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低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5.血液的种类血液6.人体ABO血型(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凝集原__决定的。(2)输血原则:以输__同型血__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A 抗BB B __抗A__AB A、B 无O __无__ 抗A和抗B 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7.输血(1)原则:__同型血__。(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A ABB __AB__O A、B、AB8.AB型可以接受__任何血型__的血液,因此被称做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__输给任何血型的人__,因此被称做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三、尿的生成和排出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 泌尿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肾小球的__滤过__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血细胞__和__大分子蛋白质__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__原尿__。(2)肾小管的__重吸收__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全部的葡萄糖__和大部分__水__、__部分无机盐__等。(3)尿液排出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尿液的形成四、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__物质__和__能量__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__物质__和__能量__的转变。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考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例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终产物的是( )A.尿素 B.食物残渣 C.二氧化碳 D.尿酸【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食物残渣叫粪便,其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答案为:B◆变式训练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下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C.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D.显微胶囊进入到结构⑥处时,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案】B【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解答】 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检测胃肠疾病,A正确;B、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B错误;C、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结构④胃的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属于物理消化,C正确;D、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答案为:B。考点2:酶的催化作用【例题】3.右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 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乙 A 点对应的温度为T0④图乙中 Tb~T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图甲: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a~To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To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To~T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分析图乙:A点对应温度下,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解答】①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故①正确;②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高温使酶变性活性,可见两者对酶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故②正确;③图乙中A点位于时间段的中间,跟甲图To也是中间位置相对应,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麦芽糖含量增量最快,故③正确;④图乙中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故④错误。故答案为:D。◆变式训练4.左下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C.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活性温度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答案】C【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植物淀粉的最适pH为5左右,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为7.分析乙图:图乙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A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5℃;B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C酶的最适温度大于40℃,根据此图无法得知酶C的最适温度,酶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是C酶。【解答】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5时,植物淀粉酶活性最高,故A错误;B.由左图可知,若酶未失活的情况下,pH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故B错误;C.由右图可以看出,C酶的最适温度大于40℃,根据此图无法得知酶C的最适温度,故C正确;D.从图乙中可以知道酶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是C酶,故D错误。故答案为:C。考点3:人体的呼吸【例题】5.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科学视频,马上用显微镜观察了各组织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如下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胰岛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答案】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解析】【分析】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处表示血液流动的动脉端。【解答】A.①血浆和②组织液为相互转化的,由组织液→淋巴→血浆为单向的,故A错误;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表示血液流动的动脉端,①处为静脉端,所以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故B正确;C.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B细胞会合成分泌胰岛素,所以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故C错误;D.饭后一小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偏高,机体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所以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故D错误。故答案为:B。◆变式训练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局部图,AB表示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ab表示肺泡周围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用的器官B.b血管里血液为动脉血,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C.B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D.呼吸道中的纤毛和黏液能阻止病原体的进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解答】A、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可见,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用的器官 ,A正确;B、此图是肺泡与肺部的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b血管里血液为动脉血,流回到心脏的左心房,B错误;C、B箭头表示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C正确;D、 呼吸道中的纤毛和黏液,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阻止多种病原体的进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答案为:B。考点4:心脏和血液循环【例题】7.指夹式血氧仪可有效检测人体血氧浓度的变化。其检测原理:利用手指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率不同。其示意图如图甲,光源发出的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在光检测器上检测到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1)血氧仪检测含氧量较高的血液,则检测的是手指中的 (选填“静脉”或“动脉”)。(2)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或营养物质进出的方向。则氧气从肺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是 (填序号)。(3)如图丙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关系图,请分析该发射光源不能选取的波长是多少纳米,并据图解释 。【答案】(1)动脉血(2)③(3)≥800纳米;血氧仪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不同,且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由图丙可知,当光源波长等于800nm时,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氢血红蛋白吸收率相同,此时无法检测哪种血红蛋白多,无法检测血氧饱和度;当光源波长大于800nm时,血氧浓度高,含氧血红蛋白含量高,吸光率高,未吸收的光强度低,与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不符合,因此也无法准确检测血氧饱和度。【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解析】【分析】图乙中①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②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氧气、④表示营养物质、A肾脏、B肺、C小肠。【解答】(1)动脉血的含氧量比静脉血的含氧量高,因此血氧仪检测的是动脉血。(2)由乙图可知,器官B与循环系统存在双向箭头,推测器官B是肺,②是循环系统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入肺,③是氧气从肺进入循环系统,图中有循环系统指向器官A的箭头,推测A可能是肾脏,①是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图中有器官C指向循环系统的箭头,推测器官B可能是小肠(大多数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④是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因此氧气从肺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是③。(3)血氧仪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不同,且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由图丙可知,当光源波长等于800nm时,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氢血红蛋白吸收率相同,此时无法检测哪种血红蛋白多,无法检测血氧饱和度;当光源波长大于800nm时,血氧浓度高,含氧血红蛋白含量高,吸光率高,未吸收的光强度低,与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不符合,因此也无法准确检测血氧饱和度。故可见光光源波长应选取小于800nm,不能选取的波长为≥800纳米。◆变式训练8.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图甲是某心血管病人的心动周期示意图。目前针对某类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如图乙),即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血管插入,到达预定的心腔(心房或心室)起搏位置。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其工作原理是起搏器定时发送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1)该病人的心率为 。(2)图乙中插入电极A 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与该腔室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淌着 (选填“静脉血”或“动脉血”) 。【答案】(1)75次1分(2)右心房;静脉血【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2)心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称为心率。【解答】(1)由题图可知:该病人的心动周期是0.8秒,所以该病人的心率是: 60÷0.8=75次/分。 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心房先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再收缩,心房舒张,而后心室、心房均舒张。可见图甲外圈表示心房收缩、舒张情况,内圈表示心室收缩、舒张情况。(2)心脏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应由锁骨下的静脉穿刺送入,到达右心房。与右心房直接相连的是上、下腔静脉,血管中流淌着静脉血。考点5:ABO血型和输血【例题】9.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5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各为( )A.4,2,7,5 B.4,2,5,7 C.2,4,5,7 D.2,4,7,5【答案】B【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分析】 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并会灵活运用。【解答】 (1)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2)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3)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所以说明B型和AB型的人一共有9人。因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5人,所以说明AB型的人有5人,所以B型的人有4人。又因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所以说明A型和AB型的人一共有7人,减去AB型的5人后,剩下的就是A型的人数,是2人。然后把A型,B型,AB型三组的人相加,一共是11人,在用总人数18减去11,剩下的就是O型的人数,为7人。由此得出:A型的2人 B型的4人 AB型的5人 O型的7人。故选B。◆变式训练10.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为了更好理解人类ABO血型系统,下图为小科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分析】红细胞的表面有凝集原,血型是以凝集原来命名的;常见的血型是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是以输同种血型为原则,必要时可以输不同种血型,建议是少输慢输;O型血是万能的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的受血者;【解答】红细胞的表面有凝集原,血型是以凝集原来命名的;A型血含有A凝集原,抗B凝集素;B型血含有B凝集原,抗A凝集素;所以O型血没有凝集原,但是有抗A和抗B凝集素;A符合;故答案为:A.考点6:尿的生成和排出【例题】11.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与尿酸排出体外相关的器官是 ,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其中③处进行了 。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主要多了 。【答案】肾脏;重吸收作用;葡萄糖【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解答】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体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与尿酸排出体外相关的器官是肾脏。其中③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主要多了葡萄糖。◆变式训练12.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如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各项系统的相互协作。图中字母表示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数字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①通过A进入到循环系统。A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2)图中物质②由B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3)④是人体尿液,其中发现有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4)C图所示的骨骼肌在 的调节下能够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答案】(1)小肠(2)动脉(3)肾小球(4)神经系统【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①表示吸收过程,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过程。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运动系统,D是泌尿系统。【解答】(1)图中A是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使大分子蛋白质与血细胞留在了血液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又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少量蛋白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没用的物质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该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现问题。(4)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13. 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加快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 或温度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 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点【答案】D【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酶的反应速度受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的影响。【解答】A、A点所在曲线是最适温度下,无论提高还是降低温度都只会使酶反应速率下降;B点是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率达到饱和的点,增加酶浓度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B、图中丙线最后反应速率为零,由此可判断其代表的是pH值的变化,所以乙线代表温度变化,图中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C、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温度升高也可使得过氧化氢分解。C错误;D、短期保存酶,应该选择酶活性较低的点,D点合适。D正确。故答案为:D。14.(2024·上虞模拟)当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时,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措施。救护者采用如图方式,用双手反复急速向上挤压,直至阻塞物从被救者口中吐出为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呼吸道堵塞时,也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救治B.在救治过程中,被救者横膈抬升,胸腔体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C.在阻塞物吐出的过程中,被救者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当气管被异物完全堵塞时,易造成人缺氧而死【答案】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当人体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张,膈顶下降,胸腔内负压减小,外界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经气道进入肺泡内,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内,而毛细血管内由组织新陈代谢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肺泡内。人体呼气时,膈肌及肋间肌松弛,胸廓依靠弹性回收,二氧化碳便经气道排出体外。这样一吸一呼,便构成了一次呼吸,人体正是依靠不停地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使生命得以维持。【解答】A.当呼吸道堵塞时,不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救治,主要先把异物排出后才能进行人工呼吸,否者异物可能会堵住气管,造成呼吸困难,A错误;B. 在救治过程中,被救者横膈抬升,胸腔体积变小,胸内气压变大, 肺泡变小,肺内气压变大,B正确;C. 在阻塞物吐出的过程中,被救者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正确;D. 当气管被异物完全堵塞时,易造成人缺氧而死 ,D正确;故答案为:A15.(2022·长兴模拟)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和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少,会出现贫血B.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C.擦伤后流血,即便不做处理也会自动止血,这是血小板在起作用D.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答案】B【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解析】【分析】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血小板可以加速血液凝结;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解答】A.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如果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少,会出现贫血,正确;B.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错误;C. 血小板具有凝血作用,所以擦伤后流血,即便不做处理也会自动止血,这是血小板在起作用,正确;D.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正确;故答案为:B.16.图甲曲线(X、Y、Z) 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 被消化的程度,图乙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1) 图甲中X表示淀粉消化过程,其最终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2) 图甲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Y”或“Z”)。(3) 从图甲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它是乙图中的结构 (填序号)。【答案】(1)葡萄糖(2)Y(3)④【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结构。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2)由消化曲线图可知: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Z表示脂肪的消化。【解答】(1) 图甲中X表示淀粉消化过程,其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所以图乙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3)从图甲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它是乙图中的结构④小肠。17.(2024九上·绍兴期末) 右图是小科画的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1)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 B 系统最终被化成 进入C系统。(2) 氧气进入C系统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再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3) 写出图中主要供能物质在组织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氨基酸(2)左心房(3)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细胞呼吸【解析】【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E表示内分泌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氧气进入血液,④二氧化碳进入肺,⑤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⑦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即可。【解答】(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B系统中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⑤过程进入C系统。(2)A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器官是肺,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血液流经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经气体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3)人体肌肉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18.(2024九上·杭州月考)“酒驾入刑! 更严标准! ”酒驾最新检验标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究竟喝多少酒算酒驾 喝酒后间隔多长时间才能开车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资料一:酒驾标准的新变化如下,新国标将饮酒驾驶的上限从50mg/100mL降低到了20mg/100mL,也就是说,只要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20mg/100mL,就属于违法行为。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80mg/100mL 的认定为醉酒驾驶。正常情况下,喝一杯200mL的啤酒后,酒精浓度就会达到酒驾标准。资料二:如果只喝一杯啤酒或饮一杯红酒,至少要经过6小时的代谢,才能再开车。而如果喝了低度白酒3两以上,考虑到个体和环境等差异,.至少要经过20到24小时才能开车。(1) 饮酒后,酒精主要在 内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在身体内进行运输。所以,驾驶人是否酒驾,最终以血液中酒精含量数值来判定。(2)体内的酒精少部分会随汗液和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而汗液和尿液中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等,所以饮酒的间隙建议要多喝 ,[加速酒精的排出。大部分酒精会通过肝脏代谢,长期饮酒伤肝,肝功能障碍,会妨碍 (填某一种营养物质) 的消化。【答案】(1)小肠(2)开水;脂肪【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2)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处于麻痹状态,出现幻觉,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酗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增加骨折的发生率。【解答】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在消化系统中,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因此酒精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2)体内的酒精在代谢过程中,少部分会通过汗液和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汗液和尿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和无机盐等。为了加速酒精的排出,建议在饮酒的间隙多喝开水,这样可以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从而带走更多的酒精。同时,大部分酒精会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肝脏是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它能够将酒精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然而,长期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会妨碍脂肪的消化,因为肝脏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分泌的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长期饮酒的人容易出现脂肪消化不良等问题。19.(2024·湖州模拟)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汁凝固的酶。如图所示的是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第一步:将等量的酶和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温度用t 表示)中保温15分钟。第二步:将酶和乳汁在同一试管中混合,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分别选择6种不同水浴的温度,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进行6组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组别 1 2 3 4 5 6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凝乳时间/分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1)盛有酶和乳汁的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 15分钟后,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浴一致。在这个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2)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是 ℃;(3)在 室温时重做第3组实验,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 水浴中保温测量,则所测得的凝乳时间将 4分钟(填“短于”、“等于”或“长于”)。【答案】(1)传导(2)40(3)长于【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热传递的概念分析;(2)(3)根据题中表格信息分析。【解答】(1)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因此盛有酶和乳汁的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15分钟后,水的温度经过试管传到给酶和乳汁,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温一致。这个过程中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2)从表中数据可知,凝乳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小于40℃,凝乳时间是4秒,大于40℃,凝乳时间也是4秒,在40℃时,凝乳时间才1.5秒,因此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是40℃;(3)从表中数据可知在温度小于40℃,凝乳时间是4秒,温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好,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30℃水浴中保温测量时,由于没有第一步,酶和乳汁的温度低,30℃水浴中温度传给它们的多,混合后总温度要比通过第一步后再做实验低,所以催化效果要差一点,因此所没得的凝乳时间将长于4分钟。故答案为:(1)传导;(2)40;(3)长于。20.(2024·瑞安模拟)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对其它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试管,温度可调的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等。【实验步骤】:①取6支试管, 分别标号为A~F, 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 l 1%的淀粉溶液,DEF试管中各加入1mL淀粉酶溶液。②将A、D试管放入温度为0℃的水浴锅中,B、E试管放入温度为37℃的水浴锅中,C、F试管放入温度为100℃的水浴锅中, 各 10min。③待温度稳定后,将D倒入A, E倒入B、F倒入C, 再次分别放入0℃、37℃、70℃的水浴锅中 10min。④向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实验结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支持小组同学得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的结论的实验中证据应该是 。(2)实验时,就实验的顺序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发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应先将唾液和淀粉预处理到相应的温度再混合,乙同学认为先混合和先预热都没关系。你同意谁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3)该小组想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后不能恢复,需要增加的实验及预测的结果是 。【答案】(1)B试管中不变蓝,AC试管中呈蓝色(2)甲同学:若先混合会使淀粉酶没有达到预设温度就开始催化分解淀粉,结果不准确;(3)将C试管温度恢复到37℃,5分钟后观察溶液颜色,试管中仍为蓝色。【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将试管温度恢复到37℃左右时,如果酶的活性仍然存在,那么试管的蓝色会消失,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淀粉遇碘液变蓝,如B试管中不变蓝,AC试管中呈蓝色,则说明温度为37℃时,淀粉酶活性强,淀粉全部被分解,而0℃和70℃时,淀粉酶活性被抑制或者失去活性,淀粉没有被完全分解,可得出结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2)实验时,应先将唾液和淀粉预处理到相应的温度然后混合,因为如果先混合,唾液和淀粉还没有达到预处理的相应温度就已经发生了反应,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甲同学的意见合理,乙同学的意见不合理。(3)该小组想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后不能恢复,需要增加的实验及预测的结果是:将C试管温度恢复到37℃,5分钟后观察溶液颜色,试管中仍为蓝色。21.(2024·仙居模拟)你了解呼吸吗 深而慢的“深呼吸”与浅而快的“浅呼吸”有什么不同呢 为了研究两种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差异,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1)小组同学欲测定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请选择合适的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提示:呼出的气体可通过排水法收集,如图甲。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乙图所示的装置、白磷(着火点为40℃) 、 红磷(着火点为240℃) 、热水 (80℃)等 (各种器材数量充足)。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2)若深呼吸时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更高,请预测两种方式呼吸时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的大小关系是:深呼吸 浅呼吸。【答案】(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用排水法分别收集 1 瓶深呼吸和浅呼吸呼出的气体,标为 A、B; ③取 A 进行如图装置的组装,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0; ④关闭止水夹,将集气瓶放入 80℃的热水中,引燃白磷。待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让 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记录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 V1; ⑤取 B 重复上述③④步骤,记录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 V2; ⑥比较 V0-V1和 V0-V2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2)小于【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1)答题要素:自变量的设置(深呼吸呼出的气体、浅呼吸呼出的气体);无关变量的控制(呼出气体的量、实验环境);因变量的观测(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2)深呼吸氧气利用率更高,氧气被消耗的被充分,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更少。2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图中D为器官,a、b为物质,①-⑤为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AB段与图二中的生理过程 (填序号)是相对应的。(2)氧气经过⑤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3)人体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同时,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图二中属于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的有 (填序号)。(4)若器官D为胰脏,则物质b为 。【答案】(1)①(2)扩散(3)②④(4)胰岛素【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图一中的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图二中的D胰腺、a胰液进入小肠、b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排出粪便、④排尿、⑤表示氧气的扩散。【解答】(1)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标准大气压,与图一AB段对应,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①吸气的过程。(2)氧气经过程⑤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通过②呼气由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④是排出尿液的过程,属于排泄;人体消化系统将生物中的不能被吸收利用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称作③排遗,不属于排泄。(4)胰岛散布于D胰腺中,能够分泌胰岛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23.(2024·温州三模)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后,小科同学利用橡皮管、红墨水、塑料软瓶、一次性杯子等材料制作“血液循环系统模型”,以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和血液的循环流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1)红墨水主要用于模拟血液,血液之所以是红色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2)橡皮管1内的单向阀a只能控制液体往右流动,橡皮管2内的单向阀b只能使液体向左移动。为了模拟心脏的收缩,请指出操作方法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优秀”,则该模型中的a结构模拟的是 。“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血液单向流动效果明显 能模拟心脏收缩,血液能流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心脏收缩,血液不能流动【答案】(1)红细胞(2)注射器向前推模拟心脏收缩,注射器向后拉模拟心脏舒张(3)瓣膜【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4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解答】(1)血液之所以是红色主要是因为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呈红色。(2)注射器向前推,血液由注射器注射血管,模拟心脏收缩;注射器向后拉时,血液由血管流回心脏,模拟心脏舒张。(3)根据评价表,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结构完整,能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血液单向流动效果明显,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优秀”,则该模型中的a结构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因此,它的功能类似于心脏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24.(2024·浙江模拟)历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人类对循环系统的工作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有了长足进步。如图描述了循环医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输血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2)从免疫学角度,心脏移植手术中植入人体内的心脏相当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3)人造球型心脏瓣膜,用不锈钢制成的瓣架,内含瓣膜球。从结构与功能及工作环境角度,你认为人造心瓣膜应该具有特性有 。(回答一点即可)【答案】(1)不需要(2)抗原(3)耐疲劳性能要好(耐磨性能要好、密封性好等合理即可)【知识点】血型与输血;人体的免疫功能;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解析】【分析】 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人的心脏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解答】(1)血浆输血时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只要遵循输同型血为主,此外O型血是万能的供血者,AB血型是万能的受血者;(2) 从免疫学角度,心脏移植手术中植入人体内的心脏相当于抗原;(3) 人造球型心脏瓣膜,用不锈钢制成的瓣架,内含瓣膜球。从结构与功能及工作环境角度,你认为人造心瓣膜应该具有特性有 耐疲劳性能要好(耐磨性能要好、密封性好等) ;故答案为:(1)不需要(2)抗原(3) 耐疲劳性能要好(耐磨性能要好、密封性好等合理即可)25.(2023·舟山)人体各系统都是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B.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C.循环系统中提供动力的器官是血管D.生殖系统中完成受精的器官是子官【答案】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泌尿系统;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人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知识,各部分器官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解答】A.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器官为肺;B. 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C. 循环系统中提供动力的器官是心脏;D. 生殖系统中完成受精的器官是输卵管;故答案为:A26.(2022·丽水)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答案】A【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A错误。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B正确。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C正确。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D正确。故选A。27.(2022·湖州)小肠是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器官,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这是因为小肠中有( )A.多种消化酶 B.盐酸 C.小肠绒毛 D.胆汁【答案】A【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解答】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小肠中含有较多的酶类物质。小肠里有较多的酶类物质、肠液、胰液和胆汁,能消化蛋白质、糖和脂肪。故选A。28.(2022·浙江)下面三条曲线表示一个人在睡眠、长跑、潜水游泳三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1表示的是睡眠状态,此时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浅B.曲线2表示的是长跑状态,此时呼吸频率快,呼吸深度较深C.曲线3 表示的是潜水状态,此时呼吸频率最慢,呼吸深度很深D.曲线 3 呼吸深度最深,消耗的氧气最多【答案】D【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解析】【分析】一个人在睡眠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长跑步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潜水游泳时消耗的氧气比睡眠时多,但是水中氧气较少,为了节约氧气,因此呼吸频率最慢,呼吸深度最深。【解答】由分析和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1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较浅,因此表示睡眠时的呼吸状况;曲线2呼吸频率快,呼吸深度深,因此表示长跑时的呼吸状况;曲线3呼吸频率最慢,呼吸深度最深,因此表示潜水游泳时的呼吸状况,消耗的氧气最少。故AB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D。29.(2022·绍兴)2021年,人类首次将基因编辑后的猪肾脏移植到人体中,短期内未出现强烈免疫反应,为人体器官的异种移植带来希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肾单位是人体的排泄器官,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若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D.从肾脏流回心脏的血液首先到达四个腔中的左心室【答案】A【知识点】泌尿系统;人体的免疫功能【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天生的免疫,所以也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肾单位指肾的功能单位,是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血液流经肾脏时,先经过滤过作用,滤过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和绝大部分的无机盐。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终点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右心室,终点左心房。【解答】A: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B:肾单位指肾的功能单位,是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不是排泄器官,B错误。C:若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C错误。D:从肾脏流回心脏的血液首先到达四个腔中的右心房,D错误。故选A。30.(2022·浙江)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吸收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答案】A【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解析】【分析】由直方图可知:在运动时,血液流经骨骼肌、皮肤的速率增大,且骨骼肌的速率大于皮肤的速率;流经消化道的速率减少;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解答】A、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4000毫升),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B、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正确。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故答案为:A。31.(2022·舟山)在人一生中,心脏为什么可以永不停歇地跳动而不疲劳 以下模型代表心脏一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舒张时间的关系(每小格代表0.1秒)。从模型中可知,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 )A.0.1秒 B.0.4秒 C.0.5秒 D.0.7秒【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心房、心室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这样就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并使血液充分回流到心脏,使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搏动而不疲倦。【解答】图中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时间为4格,0.4秒,故从模型中可知,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0.4秒。故选B。32.(2022·宁波)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答案】D【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解答】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正确。C:血管1为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D:血管2是小静脉,血流速度最慢,D错误。故选D。33.(2023·湖州)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部分水盐调节的过程:(1)人体获得水的主要途径,除了饮水饮食,还可以通过细胞 产生。(2)由上图可知,参与水盐平衡的系统除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还有 。同样人的体温、血糖等也在相关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动态稳定,可见人体的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答案】(1)呼吸作用(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3)肾小管的重吸收【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泌尿系统;水盐平衡;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呼吸作用表达式:【解答】(1)细胞呼吸作用也能产生水(2)从上图可以看出,当饮水不足时会刺激下丘脑,并在大脑中形成口渴的感觉,故有神经系统参与,垂体分泌了抗利尿激素,故有内分泌系统参与(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滤过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尿素、尿酸和葡萄糖等,进入到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是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因此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肾小管的重吸收34.(2023·丽水)科学家探究尿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资料一:古希腊时期科学家认为,水汽在膀胱形成尿液。资料二:古罗马解剖学家盖伦曾在小狗上实验,将肾脏下行的管道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膀胱中没有尿液,管道变得膨大;解开结扎绳,尿液顺着管道流入膀胱。资料三:盖伦在《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一些中提到,血液在肾脏上腔被一层坚硬的膜所阻挡,有害物质能过滤除去。其追随者根据这一描述,建立了如图所示的肾脏模型。(1)盖伦的实验结果 资料一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2)模型中膜的功能与肾小球的 作用类似,但该模型还存在不足,未能科学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答案】(1)不支持(2)滤过【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解析】【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尿道和膀胱组成的;其中肾脏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形成尿液的主要生理作用;【解答】(1)盖伦认为尿液在肾脏中形成的,故不支持观点一;(2) 血液在肾脏上腔被一层坚硬的膜所阻挡,有害物质能过滤除去 ,故其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相似;35.(2023·舟山)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酶催化脂肪分解的过程模型如图,A代表 ,它在反应前后,具有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该过程发生在 ,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案】酶;小肠【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酶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容易受温度、pH值等的影响;【解答】 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酶催化脂肪分解的过程模型如图,A代表酶,因为酶只是起催化效果,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对脂肪的催化分解在小肠中,被完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答案为:酶;小肠36.(2023·杭州)鱼、蛋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1)进食鱼、蛋等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在 (填写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体循环和 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它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 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 ,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答案】(1)小肠;肺循环(2)滤过;重吸收【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人体消化道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吸收后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2)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两项生理功能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1)蛋白质主要在小肠处消化成氨基酸,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血液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葡萄糖等物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其余排出体外。37.(2023·金华)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常见加入洗衣粉的四种酶,这些酶的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血渍 +++ + +++ +油渍 + +++ +++ +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 种;(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维持。酶的活性指标采用酶活力单位由米式方程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解答】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去血渍和去油渍两种酶;(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故答案为:(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38.(2023·台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吞服尿素[CO(NH2)2]胶囊进行诊断。其中的表示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而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绝大多数是以形式存在。(1)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健康人体内有多种酶,但不能分解所服用的尿素,这是因为酶具有 性。若受检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与健康人相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2)未分解的尿素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人体的 系统排出体外。【答案】(1)专一; 或(2)泌尿【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特定的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不能分解其余的物质。(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以将产生的尿酸,尿素排出体外。【解答】(1)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属于专一性;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故 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或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将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39.(2023·绍兴)奔跑时,会感到心脏跳得特别激烈,呼吸也会加深加快。下图是肺泡和心脏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结构①是 (填血管名称)。(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人肺泡,与①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与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3)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人到心脏的腔室为 (填字母)。【答案】(1)毛细血管(2)增加(3)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血管的类型有三种:动脉(血液呈分支状态),静脉(血液呈汇总状态)和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三种;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肺循环途径:分别是由上、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到左心房,肺循环之所以是小循环,它主要集中在右心肺血管和左心;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再进入右心房,体循环是经由主动脉进入各个脏器器官的动脉,再由各个脏器的毛细血管,回收到各个脏器组织的静脉,分别由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解答】(1)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人肺泡,与①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与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为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3)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人到心脏的腔室为B左心房;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2)增加(3)B40.(2023·台州)某同学进行“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1)如图甲,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牛。该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2)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结果如图丙所示,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 移动。【答案】(1)2× 10-3(2)红细胞单行通过;右下方【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解答】(1);(2) 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故往右下方移动。41.(2022·温州)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1)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等)(2)③(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蠹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解答】(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其中一种成分为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等)。(2)部位①为肾小球,部位②为肾小球,部位③为肾小管,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中流出。(3)根据评价表,可以提出的建议有: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42.(2022·丽水)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师用多种谷物配制了杂粮粉,并测得每100克小麦粉、玉米粉和杂粮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含量如表。营养素食品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钙/毫克 膳食纤维/克小麦粉 9.9 74.6 1.8 38 0.6玉米粉 12.4 66.7 4.6 120 1.5杂粮粉 26.9 54.7 2.4 186 6.2(1)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 。(2)食物中的糖类(淀粉)消化分解成 后才能 被吸收。【答案】(1)杂粮粉(2)葡萄糖【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食物中含有七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2)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糖类的主要形式是淀粉,面包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解答】(1)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杂粮粉。(2)食物中的糖类(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43.(2022·浙江)人在感冒发烧时,吃什么东西都没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中消化食物的各种酶的活性受 影响而降低了效率。酶是人体中具有 作用的蛋白质,请列举具有如下作用的蛋白质,调节作用: ,运输氧气作用: 。【答案】温度;催化;胰岛素(激素也可);血红蛋白【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重金属离子等。【解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使酶失活,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人在感冒发烧时,吃什么东西都没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中消化食物的各种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而降低了效率。酶大多数是人体中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蛋白质具有多种作用,如生长激素起调节作用,血红蛋白起运输氧气作用,抗体起免疫作用等。44.(2022·宁波)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刚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 min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0.3%NaCl溶液/mL 1%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1 3 2 — — — 变蓝色2 3 1 — — 1 不变蓝3 3 — 1 — 1 不变蓝4 3 — — 1 1 变蓝色【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根据小刚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2)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小王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王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刚做怎样的更换 。(4)在生活中重金属盐类通常也被作为消毒杀菌的药物来使用,下图为硝酸银滴眼液的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有一条注意事项,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来减轻硝酸银的腐蚀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 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 。①鸡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糖水【答案】(1)蛋白质(2)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3)将 NaCl 溶液换成 Na2SO4 溶液(4)NaCl+AgNO3=NaNO3+AgCl↓(5)④【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具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比较温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2)1号试管加入的是水,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加入的是唾液,滴加碘液不变蓝,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3)实验中盐用的是NaCl溶液和CuSO4溶液,除了金属离子不同,酸根离子也不同,可以将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或将NaCl溶液换成Na2SO4溶液。(4)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5)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鸡蛋清、豆浆、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服用鸡蛋清、豆浆、牛奶,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而糖水不能用于解毒。故答案为:④。45.(2022·绍兴)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本莲藤癣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木莲在绍兴分布甚广,常攀援于墙头、桥边。夏日,在其种子中掺入少量果蔬,一并装人纱袋,置于装有井水的盆中,揉搓纱袋后取出,将盆中液体静置半小时,即形成晶莹剔透的木莲豆腐,清凉解暑,食之不忘。(1)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这一性状由 决定。木莲果实纵切后可见很多种子,其通过种子繁殖的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2)木莲豆腐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少量果蔬,其内富含果胶酯酶,能将木莲果实内的高酯果胶催化转化为低酯果胶,该操作需在活宜的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3)清凉解暑的木莲豆腐富含水分,还含有淀粉、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上述营养物质中需要在消化道内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是 。【答案】(1)基因;有性(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3)淀粉【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1)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3)人体对淀粉的消化是依靠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为单糖——葡萄糖加以利用的。【解答】(1)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这一性状由基因决定。木莲果实纵切后可见很多种子,其通过种子繁殖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2)木莲豆腐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少量果蔬,其内富含果胶酯酶,能将木莲果实内的高酯果胶催化转化为低酯果胶,该操作需在活宜的湿度下进行,原因是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3)淀粉、无机盐、维生素中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用消化被吸收,淀粉需要在消化道内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是。46.(2022·湖州)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的最重要部分。(1)如图是肺从外界吸气的模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肺吸气的原理: 。(2)你认为肺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答案】(1)橡皮膜下拉后,锥形罩的容积变大,气压变小,气球内的气压大于罩内空气气压,气球扩张,气球容积变大,气球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2)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壁上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等。【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廊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解答】(1)通过此模型可知肺吸气的原理:橡皮膜下拉后,锥形罩的容积变大,气压变小,气球内的气压大于罩内空气气压,气球扩张,气球容积变大,气球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2)肺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壁上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等。这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47.(2022·绍兴)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系统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当外界气体进人肺泡时,外界气压 (选填“>”、“<”或“=”)肺内气压。(2)图中a气体是 ,血液中运输它的细胞 。(3)健康人进食一段时间后,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管壁进人循环系统,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 ,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答案】(1)>(2)氧气;红细胞(3)增加【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泡内(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解答】(1)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变大,肺内的压强就减小,比外界大气压更小,于是空气从外界进入肺内,所以外界气压>肺内气压。(2)人体通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达到血氧平衡,图中a气体是氧气,血液中运输它的细胞红细胞。(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健康人进食一段时间后,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管壁进人循环系统,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48.(2022·衢州)我国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上又取得重大突破。今年4月,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使用;5月,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该药药效明显。(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目的。(2)病人口服“VV116”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在 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图中字母),再被血液运送到病灶区起治疗作用。【答案】(1)抗体(2)小肠;A【知识点】心脏和血管;传染病及其传播【解析】【分析】(1)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抗原。(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起点是左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解答】(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目的。(2)病人口服“VV116”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A,再被血液运送到病灶区起治疗作用。49.(2022·台州)“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能力,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 。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 。【答案】(1)红细胞(2)右心房;a→b→c【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2)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终点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右心室,终点左心房。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一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3.图中a入球小动脉, b肾小球,c肾小管, d肾静脉。【解答】(1)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 红细胞作用相似。(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静脉注射首先汇集到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当血液经a入球小动脉进入b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蠹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因此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为: a→b→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第6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原卷版.doc 2025第6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解释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