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4.2《水的蒸发与凝结》一、填空题1.(2024五下·迁西期末)水在凝结过程中,会 热量。【答案】放出【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是一个放热的过程。2.(2024五下·迁西期末)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答案】蒸发【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在常温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需要吸热。3.(2023五下·太康月考)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 。【答案】露【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就形成了露。4.(2024五下·温州期末)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 到 (选填“室内”或“室外”),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的现象。【答案】室外;室内;液化【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液化。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室外到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现象。5.(2024五下·怀来期末) 下过雨的路面上有很多水坑,过一段时间会变干,这是 现象,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如 、 等。【答案】蒸发;晒干衣服;头发吹干【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很多,比如晒干衣服;头发吹干;雨过天晴,水洼变干;洗手后,手慢慢变干等。二、判断题6.(2024五下·通河期末)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不透明的气体。 ( )【答案】错误【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水的气体状态。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题干错误。7.(2024五下·巨鹿期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水表面积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水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越大,水分子越容易脱离液体而扩散到空中,蒸发越快。8.(2024五下·高阳期末) 自然界中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 )【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水在任何温度任何时候都可以蒸发,这是蒸发的特点之一;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9.(2024五下·迁西期末)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发越慢。( )【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波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通过实验发现,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10.(2024五下·松原期末)冬天气温较低, 自然界中的水会停止蒸发。 ( )【答案】错误【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虽然。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感觉到水的蒸发、如杯子里的水减少了、水洼变干了等等。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虽然冬天气温较低, 自然界中的水也不会停止蒸发。题目说法错误。三、单选题11.(2023五下·拱墅期末)揭开锅盖,发现锅盖上布满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的形成可以解释为( ).A. B.C. D.【答案】D【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煮饭时,里面的水加热后汽化成水蒸气,因为锅盖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锅盖的里表面有一层小水珠。12.某同学向如图所示的每个容器中倒入100 mL水,不盖盖子,放置在阳光下一整天,因蒸发而失去水分最多的容器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分析选项可知,C蒸发面积最大,是因蒸发而失去水分最多的容器。13.(2024五下·钱塘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水的凝结的是 ( )。A.云的形成B.水壶喷出的白“气”C.霜的形成D.冬天玻璃上的水珠【答案】C【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云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水壶喷出的白“气”属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霜的形成属于水蒸气凝华;冬天玻璃水的水珠属于凝结。14.(2024五下·钱塘期末)关于水的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温度高的时候会蒸发,温度低的时候不会蒸发B.水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水蒸发的快慢只与温度有关,与其他无关D.水在0℃时也会蒸发【答案】D【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则需要在达到沸点时才会发生 。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空气流动等有关。15.(2024五下·五华期末)两杯相同重量的水, 甲杯加热到50℃, 乙杯加热到100℃,保持温度不变, 10分钟后再称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杯重 B.乙杯重 C.一样重 D.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这是因为水的质量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无论是50℃还是100℃,加热并不会改变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是由其分子数量和分子间的结合方式决定的,而这些在常温到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 。如果考虑水蒸发的情况,加热会加速水的蒸发,导致质量减少。四、连线题16.(2024五下·浙江期末)将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用吹风机吹头发夏季,让头发干得快一些的方法 站在阴凉处把头发尽量散开关闭门窗用干毛巾擦头发【答案】【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 根据加快水蒸发的因素,夏季让头发干得快一些的方法是用吹风机吹头发、把头发尽量散开、用干毛巾擦头发都可以。五、综合题17.(2024五下·磁县期中)夏天,小宇把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阳台的瓷砖上。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小水珠,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答案】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塑料盒内壁上形成的【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根据对凝结的认识,小水珠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18.(2024五下·徐水期末)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液化就会形成雾;霾,是指空气中大量的烟、尘等颗粒物使大气混浊的现象。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天气预报中的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6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二是垂直方向出现逆滥。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不易形成风,使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如扬尘、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物等。(1)“雾”是水蒸气在低空 形成的。(2)蕴是指 的现象。(3)垂直方向出现逆温,是指高空的气体温度比低空的气体温度 (选填“高”或“低”),使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 。(4)请提出两种减轻雾霾天气的方法。【答案】(1)凝结(2)空气中大量的烟、尘(3)高;向高空飘散(4)减少室外暴露时间和减少汽车使用【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空气污染【解析】【分析】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根据材料可知,霾,是指空气中大量的烟、尘等颗粒物使大气混浊的现象。(3)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垂直方向出现逆温,是指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不易形成风,使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4)减轻雾霾天气的方法包括减少室外暴露时间和减少汽车使用。 减少室外暴露时间: 在雾霾天气中, 应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时间, 特别是早晨和傍晚, 因为这些时段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 长时间在室外活动时, 应佩戴口罩以减少吸入有害物质。 此外, 减少开窗通风的频率和时间, 以避免将室外污染物带入室内。减少汽车使用: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不抽烟或尽量少抽烟, 注意节能环保。 通过减少汽车的使用, 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从而减轻雾霾天气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六、简答题19.(2024五下·新沂期末) 在教室里将一袋碎冰放在烧杯中,几分钟后观察,烧杯有什么变化 详细写出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答案】体积变小,烧杯外有小水珠【知识点】冰的融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在教室里将一袋碎冰放在烧杯中,几分钟后观察,烧杯中的碎冰会逐渐融化成水。这是因为冰在达到其熔点(0℃)时开始融化,吸收热量并逐渐转变为液态水。这个过程会导致烧杯中的冰体积减少,同时液态水的量会增加,直到所有的冰都融化成水为止。此外,由于融化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可能会导致烧杯的外壁出现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壁凝结成水珠 。七、实验探究题20.(2024五下·五华期末)小华用80摄氏度的水“探究水加热时的变化”实验, 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表。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温度/℃ 80 85 93 100 100 100(1) 在水沸腾时, 小华观察到A.水面有少量“白气”B.水中有少量气泡慢慢上升C.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 同时水面有很多“白气”D.无明显变化(2) 通过实验发现, 水在加热过程中, 热的传递方式是 。 (选填“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3) 小华发现, 水加热到6分钟开始沸腾, 对沸水持续加热, 水温 。【答案】(1)C(2)热对流(3)保持不变【知识点】水的蒸发;热传递;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1)在水沸腾过程中,水会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最终在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有少量气泡慢慢上升 。(2)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热对流实现的。热对流是指通过液体或气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热量。在水加热的实验中,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上方冷水向下运动,而加热后的热水向上运动,从而使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 。(3)实验数据显示,水的温度在沸腾过程中保持不变,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不会升高 。1 / 1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4.2《水的蒸发与凝结》一、填空题1.(2024五下·迁西期末)水在凝结过程中,会 热量。2.(2024五下·迁西期末)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3.(2023五下·太康月考)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 。4.(2024五下·温州期末)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 到 (选填“室内”或“室外”),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的现象。5.(2024五下·怀来期末) 下过雨的路面上有很多水坑,过一段时间会变干,这是 现象,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如 、 等。二、判断题6.(2024五下·通河期末)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不透明的气体。 ( )7.(2024五下·巨鹿期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8.(2024五下·高阳期末) 自然界中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 )9.(2024五下·迁西期末)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发越慢。( )10.(2024五下·松原期末)冬天气温较低, 自然界中的水会停止蒸发。 ( )三、单选题11.(2023五下·拱墅期末)揭开锅盖,发现锅盖上布满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的形成可以解释为( ).A. B.C. D.12.某同学向如图所示的每个容器中倒入100 mL水,不盖盖子,放置在阳光下一整天,因蒸发而失去水分最多的容器是( )。A. B. C.13.(2024五下·钱塘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水的凝结的是 ( )。A.云的形成B.水壶喷出的白“气”C.霜的形成D.冬天玻璃上的水珠14.(2024五下·钱塘期末)关于水的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温度高的时候会蒸发,温度低的时候不会蒸发B.水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水蒸发的快慢只与温度有关,与其他无关D.水在0℃时也会蒸发15.(2024五下·五华期末)两杯相同重量的水, 甲杯加热到50℃, 乙杯加热到100℃,保持温度不变, 10分钟后再称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杯重 B.乙杯重 C.一样重 D.无法确定四、连线题16.(2024五下·浙江期末)将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用吹风机吹头发夏季,让头发干得快一些的方法 站在阴凉处把头发尽量散开关闭门窗用干毛巾擦头发五、综合题17.(2024五下·磁县期中)夏天,小宇把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阳台的瓷砖上。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小水珠,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18.(2024五下·徐水期末)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液化就会形成雾;霾,是指空气中大量的烟、尘等颗粒物使大气混浊的现象。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天气预报中的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6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二是垂直方向出现逆滥。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不易形成风,使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如扬尘、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物等。(1)“雾”是水蒸气在低空 形成的。(2)蕴是指 的现象。(3)垂直方向出现逆温,是指高空的气体温度比低空的气体温度 (选填“高”或“低”),使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 。(4)请提出两种减轻雾霾天气的方法。六、简答题19.(2024五下·新沂期末) 在教室里将一袋碎冰放在烧杯中,几分钟后观察,烧杯有什么变化 详细写出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七、实验探究题20.(2024五下·五华期末)小华用80摄氏度的水“探究水加热时的变化”实验, 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表。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温度/℃ 80 85 93 100 100 100(1) 在水沸腾时, 小华观察到A.水面有少量“白气”B.水中有少量气泡慢慢上升C.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 同时水面有很多“白气”D.无明显变化(2) 通过实验发现, 水在加热过程中, 热的传递方式是 。 (选填“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3) 小华发现, 水加热到6分钟开始沸腾, 对沸水持续加热, 水温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放出【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是一个放热的过程。2.【答案】蒸发【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在常温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需要吸热。3.【答案】露【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就形成了露。4.【答案】室外;室内;液化【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液化。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室外到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现象。5.【答案】蒸发;晒干衣服;头发吹干【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很多,比如晒干衣服;头发吹干;雨过天晴,水洼变干;洗手后,手慢慢变干等。6.【答案】错误【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水的气体状态。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题干错误。7.【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水表面积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水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越大,水分子越容易脱离液体而扩散到空中,蒸发越快。8.【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水在任何温度任何时候都可以蒸发,这是蒸发的特点之一;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9.【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波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通过实验发现,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10.【答案】错误【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虽然。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感觉到水的蒸发、如杯子里的水减少了、水洼变干了等等。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虽然冬天气温较低, 自然界中的水也不会停止蒸发。题目说法错误。11.【答案】D【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煮饭时,里面的水加热后汽化成水蒸气,因为锅盖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锅盖的里表面有一层小水珠。12.【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分析选项可知,C蒸发面积最大,是因蒸发而失去水分最多的容器。13.【答案】C【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云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水壶喷出的白“气”属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霜的形成属于水蒸气凝华;冬天玻璃水的水珠属于凝结。14.【答案】D【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则需要在达到沸点时才会发生 。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空气流动等有关。15.【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这是因为水的质量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无论是50℃还是100℃,加热并不会改变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是由其分子数量和分子间的结合方式决定的,而这些在常温到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 。如果考虑水蒸发的情况,加热会加速水的蒸发,导致质量减少。16.【答案】【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 根据加快水蒸发的因素,夏季让头发干得快一些的方法是用吹风机吹头发、把头发尽量散开、用干毛巾擦头发都可以。17.【答案】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塑料盒内壁上形成的【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根据对凝结的认识,小水珠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18.【答案】(1)凝结(2)空气中大量的烟、尘(3)高;向高空飘散(4)减少室外暴露时间和减少汽车使用【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空气污染【解析】【分析】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根据材料可知,霾,是指空气中大量的烟、尘等颗粒物使大气混浊的现象。(3)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垂直方向出现逆温,是指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不易形成风,使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4)减轻雾霾天气的方法包括减少室外暴露时间和减少汽车使用。 减少室外暴露时间: 在雾霾天气中, 应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时间, 特别是早晨和傍晚, 因为这些时段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 长时间在室外活动时, 应佩戴口罩以减少吸入有害物质。 此外, 减少开窗通风的频率和时间, 以避免将室外污染物带入室内。减少汽车使用: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不抽烟或尽量少抽烟, 注意节能环保。 通过减少汽车的使用, 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从而减轻雾霾天气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19.【答案】体积变小,烧杯外有小水珠【知识点】冰的融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在教室里将一袋碎冰放在烧杯中,几分钟后观察,烧杯中的碎冰会逐渐融化成水。这是因为冰在达到其熔点(0℃)时开始融化,吸收热量并逐渐转变为液态水。这个过程会导致烧杯中的冰体积减少,同时液态水的量会增加,直到所有的冰都融化成水为止。此外,由于融化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可能会导致烧杯的外壁出现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壁凝结成水珠 。20.【答案】(1)C(2)热对流(3)保持不变【知识点】水的蒸发;热传递;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1)在水沸腾过程中,水会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最终在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有少量气泡慢慢上升 。(2)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热对流实现的。热对流是指通过液体或气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热量。在水加热的实验中,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上方冷水向下运动,而加热后的热水向上运动,从而使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 。(3)实验数据显示,水的温度在沸腾过程中保持不变,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不会升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4.2《水的蒸发与凝结》(学生版).docx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4.2《水的蒸发与凝结》(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