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第七章 第二节 力的测量弹力(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第七章 第二节 力的测量弹力(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
1.物理观念:
(1)认识常见测力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了解物体有弹性和范性(又称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3)认识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
(4)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发生形变后的状态,明确物体具有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和分析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3.科学探究:
(1)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观察生活中弹力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勤于动手、严谨细致的品质。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度: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直尺、橡皮筋、面团、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在一只手里放直尺,另一只手中放一支笔,体会手感。
2.先拿起一本物理书,再提起装满书的书包,体会用力的大小。
3.一只手拿一瓶矿泉水,另一只手拿一瓶可乐,感受哪一只手施加的力更大。
思考如何准确判断力的大小?如果需要测量的话,应该如何测量呢?引入新课。
探究点一 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称为测力计。
观察:以下几种常见的测力计。
教师讲解:每一个测量仪器都有测量的范围和最小测量值,我们前面学过长度和质量的测量,那测量力的仪器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大家观察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并阅读教材P29~P30的内容。
学生用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结构、原理和用途。
确认以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0~5 N  量程:0~2.5 N  量程:0~10 N
分度值:0.2 N  分度值:0.05 N  分度值:0.2 N
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按照教材P30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实验1:感受1 N、3 N和最大测量值的力的大小。
实验2:测量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
归纳总结: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测量前,估计所要测的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进行调整。
2.测量时,让待测量的力作用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并且使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所在位置的面板垂直。
4.记录数据时,要标明单位。
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尝试使用它们。
探究点二 弹力
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当受到力时,橡皮筋和面团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力撤去后,橡皮筋可以恢复原状,面团没法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作弹性;变形后无法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作范性(又称塑性)。
2.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范性形变。
观察:如图所示。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分析拉弓射箭和蹦床的过程。
提出问题: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总结:1.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发生形变的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
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弹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归纳总结:1.大量实验表明,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2.技巧: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
一、测力计
1.测量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2.测量时:所测力的方向需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二、弹力
1.弹性和范性(又称塑性)。
2.定义: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使它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知识点,学生很不好掌握。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自己读数,另外,一定要讲清楚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