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压强
1.物理观念: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构建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科学思维:
(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辨析,辨别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基于公式和生活实际,推理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对海绵形变的影响,理解压强的定义。
(2)学会对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压强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假设,并能进行解释,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
铅笔、气球、海绵、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小桌、多媒体课件等。
多媒体展示: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相关的现象和体验,你还能列举其他的例子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探究点一 压力
观察: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各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样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吗?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总结: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拓展】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项目 压力 重力
施力物体 (一个)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另一个)物体 物体
大小 决定于形变情况 G=mg
方向 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 重心
性质 弹力 引力(重力)
联系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阅读教材P62实验探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问题:该实验怎样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一种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称它为转换法。
提出问题:该实验还使用了什么探究方法?
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实验分析: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大量实验表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探究点二 压强
教师讲解:刚刚的实验我们是通过直接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如何定量计算呢?这里我们可以类比速度和密度的定义方法,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关系,用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叫作压强,即p=。
相关解释:
1.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大小、S表示受力面积,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物体。
2.压强的单位是N/m2,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 Pa=1 N/m2,表示在1 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
3.压强的大小举例。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 Pa。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0 Pa。
【例】如图所示,问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强大?
解: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p1===5×105 Pa。
大象对地面的压强:p2===2.5×105 Pa。
p1=5×105 Pa>p2=2.5×105 Pa。
答: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大。
探究点三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提出问题: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你可以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出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同理,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66拓展阅读“坦克履带与地面的紧密接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创新产品和技术能帮助人们有效减小压强过大带来的危害?
学生作答,教师总结。
第一节 压强
1.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压强: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压强计算公式:p=。压强单位:Pa。
4.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且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我们要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相关概念和公式,再结合公式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这些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把握得不错。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多引导学生发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发言的勇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