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 力的描述 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2 力的描述 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2 力的描述
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
(3)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科学思维:
(1)通过对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学会作力的示意图,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分析相关问题。
3.科学探究: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单位和常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搬动较重的家具,但是几个人共同用力就能搬动;顺时针方向用力可以把螺丝拧紧,而逆时针方向用力则能松开螺丝;人在门外,手在门边用力易把门推开,而在靠近门轴处用力却很难推开门。我们同样对物体用力,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呢?通过上面几个袋子,我们猜想到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的位置有关。
教学活动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P5图7-2-3的活动: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做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感受1N的大小:两个鸡蛋静止放在手上时,手的托力约为1N。一名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
  练习:教材P7图7-2-6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可见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在物理学上我们是怎样表示力的呢?
小组讨论:(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并归纳作图步骤。
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
(3)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板书设计
2 力的描述
教学反思
相对于上一节课而言,本节课是学生对力的了解的进一步的深入。教师需要通过常见的生活、生产实例和演示活动来引导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开展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力的三要素:(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画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同时,可以引申拓展,指导学生归纳出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步骤要领及易错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