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情分析】年份 篇目 主题 考点分布2023年 《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DNA存储打开想象空间》 科学技术 说明对象(必考) 写作思路(说明顺序)(2021、2020、2016) 说明文结构(2023) 说明方法(必考) 说明文语言(2021、2020、2017) 比较阅读(2023、2021、2020)2021年 《光刻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 科学技术2020年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科学技术2017年 《宣纸的“前世今生”》 传统文化2016年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人体奥秘备考贴士 注重运用文中相关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或结合相关材料分析探究、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注重对多文本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的理解和分析,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必备梳理】一、说明文分类按说明 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如《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按说明 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使文章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中国石拱桥》。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一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说明,常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或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如《蝉》《梦回繁华》。二、说明对象及特征定义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举例 举例:事物说明文因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的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握,如《苏州园林》,这类说明文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而事理说明文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较难把握,如《大自然的语言》。三、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 特点 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标志 比如、例如、譬如等。作用 通过举……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示例 《中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列数字 特点 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事物特点。标志 确数、约数、小数、百分数、分数、度数等。作用 通过举一系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示例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作比较 特点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介绍某一事物的性质、变化、发展等。标志 比、而、较、相对于、与……不等同。作用 把……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使说明更具体、深刻。示例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打比方 特点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标志 像、仿佛、好像、宛如、犹如等。作用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特征/事理,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下定义 特点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意义和特征。标志 是、这就是、叫(作)等。作用 准确、科学、简明地揭示了……的特点/事理,使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突出。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分类别 特点 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标志 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一种(类)是,另一种(类)是;一、二、三;等等。作用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让读者一目了然。示例 《苏州园林》: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摹状貌 特点 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展现出来。标志 对事物进行生动描摹。作用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形象、生动、具体。示例 《中国石拱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引资料 特点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以及神话传说、新闻报道、逸闻趣事等。标志 一般都有引号。作用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具体充分地说明了……的特点(或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诗词,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文学性(增添了文学色彩,富有诗情画意);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逸闻趣事),具体充分地说明了……的特点(或事理),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示例 《中国石拱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诠释 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标志 从一个侧面对事物的某一特征做一般性的解释。作用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 《中国石拱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四、说明顺序逻辑 顺序 特点及 作用 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可以把复杂的事物介绍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先总说后分说、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标志 “总”“因为(由于)……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示例 《苏州园林》: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和三个次要方面加以分说。时间 顺序 特点及 作用 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时,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这样能使说明过程明晰、线索清楚。标志 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如年、月、时代、朝代。示例 《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空间 顺序 特点及 作用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能把复杂的事物说明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标志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的词语。示例 《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主体部分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短语将画作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依次进行说明。五、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 包括“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分—总”式、“总—分—总”式(如《中国石拱桥》)。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其中“分”的部分又常为并列式。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以空间顺序行文的说明文。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大自然的语言》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六、说明文的语言(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限制性词语类别常用词作用示例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在当时、不久的将来、以来、已经、一向、渐渐“在当时”限定了时间,只说明了……在当时是……,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几乎”表程度限定,是“差一点、近乎”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说明……差不多是……,删去后就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表示估计 或推测大约、大概、可能、左右、很可能、预计“可能”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说明了……可能……,删去后就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余“之一”表数量,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删去后就成了唯一的,过于绝对,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限定范围都、大部分、大面积、这些、主要、大多、一般来说、总共“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大部分……,如果去掉,则表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表频率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一般”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但不排除有例外,如果去掉,意思就变成……,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修辞手法 的使用 判断方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传语”“暗示”写出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说明了物候对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表达方式 的使用 判断方法 使用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等)等表达方式。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第1段用“苏醒”“萌发”“次第开放”“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描写四季景色,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考点精讲】一组文本讲透核心考点文本 《极光:颜色不一样的“花火”》、极光预测相关文本主题 科学技术涉及考点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写作(行文)思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特点;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题目。【文本一】极光:颜色不一样的“花火”①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它有时倏忽出现,犹如焰火,绽放一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时却可辉映苍穹数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块巨大银幕,上映一场“球幕电影”。 如此美妙的极光,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②天文学家说,极光主要是太阳剧烈爆发引起的。太阳爆发,俗称太阳“打喷嚏”。所以,极光其实就是太阳打了个“大喷嚏”,喷了地球“一脸”五颜六色。太阳“打喷嚏”时,会喷出大量物质,如高速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和磁场,它们在太阳系内横冲直撞、“大打出手”。所幸的是,地球磁场筑起一道道严密的防御网,努力保护人类。③但是,太阳磁场可以通过一种叫“磁场重联”的方式,把严密的地球磁场防御网撕开一个大口子,让太阳高能粒子一拥而入。地球磁场一边继续组织防御,尽力阻挡“敌人”长驱直入,一边把那些涌入的粒子束缚住,让它们只能沿磁力线去南北磁极。地球磁场在南北极是漏斗形的,陷入漏斗里的太阳高能粒子不肯轻易认输,困兽犹斗。④地球又拿出第二大防御武器——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奋不顾身地与太阳高能粒子相撞,便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这种在极地形成的光,在天文学上就称为“极光”。⑤由上可见,极光形成必备的三大条件:太阳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太阳风的强弱,是极光规模大小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讲,太阳活动高峰年更容易出现极光。⑥极光由初升到消逝,其间形状变幻莫测,色彩也时刻生变。对地球上的极光而言,绿色是最常见的颜色,红色、白色和蓝色也会出现。为什么极光有如此多的色彩、如此多的形态呢 ⑦极光颜色之所以多变,其实和空气成分有很大关系。空气是由氧、氮、氢、氖、氦等气体元素组成的,在太阳风的“轰炸”下,不同元素的原子“牺牲”时,会激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太阳高能粒子和氧原子撞击,便发出绿色或红色的光;和氮原子撞击,便发出紫色、蓝色和一些深红色的光;和氩原子撞击,则会发出蓝色的光。这些色彩缤纷的光,就形成了绮丽的极光。⑧此外,大量的粒子冲撞,发生在广袤的地球大气层空间,会导致极光形态多样:如云朵般的极光片、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极光芒、均匀的帐幔状极光幔……有的在天顶游走,有的在地平线上微露,有时是单层,有时是双层甚至多层……可见,极光的颜色和形态千变万化。⑨在地球上能否看到极光,与所处地磁纬度直接相关。科学观测表明,极光最常出现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状带区域,分别称作北极光区和南极光区。⑩地磁纬度在45°-60°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如北美、北欧的主要城市,看到极光的概率比较大。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如亚洲大部、欧洲南部,看到极光的概率很小。从上述极光区域分析,越靠近北磁极,出现极光的概率越大。如果太阳活动比较弱, 一般只有高纬度地区可以看到极光。如果是太阳活动极大年,一些中低纬度地区也可看到极光。因此,能否看到极光,还取决于太阳活动的强弱。(有删改)【文本二】2024年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会产生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即太阳上的能量释放。 想与极光来场美丽的邂逅,你可以通过查看地磁Kp指数(全球磁场指数)、极光预报图以及所在地的地磁纬度来尝试预测。1.地磁Kp指数。这是一个简单的地磁指数,被用来描述每日3小时内的地磁扰动强度,用数字0-9来划分强度等级。在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可以查看未来3天的地磁暴预报。Kp指数 极光状态0~2 极光将很靠北,相当暗淡,而且不是很活跃。3~5 极光将远离两极,会变得更亮,并且会有更多的极光活动。如果你在北极圈附近的地区,这些极光会非常令人赏心悦目。6~7 极光将远离两极,并且将变得非常明亮、活跃。在这种地磁活动水平上,有可能在中国漠河看到极光。8~9 极光将进一步向赤道方向移动,将变得非常明亮、非常活跃。在这种地磁活动水平上,中国漠河可以看到极光,新疆阿勒泰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 2.极光预报图。极光的亮度和位置通常显示为以地球磁极为中心的绿色椭圆。当预报极光更加强烈时,绿色椭圆会变成红色。在NOAA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WPC)的页面上,可以查阅到最新的极光预报图。3.地磁纬度。地球的地理两极和磁极并不完全相同,存在11.5°的夹角,所以地理纬度不等于地磁纬度(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减去10°左右),而且地球磁轴还向北美洲偏移。因此,地磁纬度才是我们需要的纬度。请注意,并不是极光边缘必须到达你所在的磁纬才能被你看见,其实在极光边缘的4-5个纬度距离,你便可以看到它。当你知道了所在地的磁纬,就可以结合当前的地磁Kp 指数和极光预报图来判断你是否能看到极光。(有删改)考点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中考 真题(2020·河南)在上面两个文本中, 【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 【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教材 溯源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2.(统编八下《时间的脚印》)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模拟 演练两个文本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 战术归纳考点 写作(行文)思路中考真题(2023·河南)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 (2021·河南)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教材溯源(统编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模拟演练请梳理文本一的行文思路。战术归纳考点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中考真题(2017·河南)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16·河南)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教材溯源(统编八上《蝉》)分析下面法布尔《蝉》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模拟演练同学们对文本一进行了“生动说明——说明方法”主题赏读,请你从文本一中任选一例,结合其作用说出你的赏读感受。战术归纳考点 说明顺序中考真题(2020·河南)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 请简要分析。 (2016·河南)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教材溯源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2.(统编八下《恐龙无处不有》)课文是依据什么安排说明顺序的 能不能按别的顺序来安排呢 模拟演练文本一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战术归纳考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中考真题(2017·河南)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2·河南)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加以分析。教材溯源(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模拟演练文本二中的加点词语是否能删去 为什么 极光的亮度和位置通常显示为以地球磁极为中心的绿色椭圆。战术归纳考点 拓展延伸教材溯源(统编八上《苏州园林》)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点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模拟演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消息称今明两年为太阳活动高峰年。极光爱好者小华在3月23日预测:未来两天,如果天气晴朗,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东经121°—127°, 北纬50°—53°)有机会看到美丽的极光。你认为他的预测准确吗 请结合两个文本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3小时Kp预测 开始日期:2024年3月23日SEPC,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摘自空间环境预报中心“Kp指数预报”) 战术归纳参考答案考点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模拟演练文本一的说明对象是极光,科学地介绍了与极光的形成,以及颜色、形态多变的原因等相关的知识;文本二的说明对象是预测极光的方法。考点 写作(行文)思路模拟演练文章开头从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现象说起,设问引出下文的内容。第②—⑤段具体说明了极光形成必备的三大条件:太阳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接着用设问引出对极光颜色、形态多变原因的介绍。最后,介绍地球上观看极光的影响因素。考点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模拟演练示例一:文本一第①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极光比作“焰火”“彩带”“巨大银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极光“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极光的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二:文本一第⑩段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用具体数据,通过列举“弱极光区”和“微极光区”的主要区域,说明了不同地区看到极光的概率,使说明更真实具体。考点 说明顺序模拟演练文本一从极光现象引出说明对象,依次具体说明了极光形成的必备条件,以及颜色、形态多变的原因、地球上观看极光的影响因素等,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考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模拟演练不能。“通常”是指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删去意思会发生改变,不符合实际,太过绝对,“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考点 拓展延伸模拟演练示例:我认为小华的预测是准确的。因为:①2024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由文本一内容可知,如果是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磁纬度低于45°的地区,也可以看到极光。②根据文本二,可以推算出漠河地区的地磁纬度约为42°到43°。③从链接材料可以看出,漠河未来两天的 Kp 指数最高区间在6~8,结合材料二中的Kp指数等级表可知,当Kp指数达到6以上时,就有可能在漠河看到极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