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9.3 跨学科实践:船闸(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9.3 跨学科实践:船闸(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3 跨学科实践:船闸
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制作船闸,让学生深入理解连通器的概念和作用。
2.科学思维: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船闸的工作原理,制作船闸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船闸的组成部分;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密封性、材料选择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三峡大坝是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也是当今世界_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三峡大坝具有强大的水力发电和抗旱、防洪等功能。大坝上、下游落差100多米,船舶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这么大落差的大坝呢
工程师在三峡大坝左侧的山体中修建五级船闸,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活动
一、船闸的力学原理
三峡船闸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其基本原理却是我们刚刚学习的连通器。
阅读教材P54,“讨论交流:船闸的工作原理”。
结合图9-3-2,利用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请说一说船只是怎样从下游驶向上游的,又是怎样从上游驶向下游的。
阀门A打开,B关闭。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从闸室流向下游,闸室水面与下游相平时,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
关闭阀门A和下游闸门,打开阀门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从上游流向闸室。
闸室中水面与上游相平时,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往上游。
通过控制闸门和阀门的开合,三峡大坝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可控制水面高低的连通器。长江上的轮船便是通过控制闸门和阀门,调节“连通器”水面高低,一级一级地跨越三峡大坝的。
提问:那么当水面相平后,如何开合巨大的闸门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展示:多媒体展示利用液压技术控制闸门开合的图片(教材P55图9-3-3)。
讲解:这需要巨大的力,利用液压技术控制闸门的开合。在互联网上搜索关键词“液压技术”和“‘人’字闸门”(图9-3-3),也可以查找并观看轮船通过三峡船闸的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雄伟的三峡大坝在有效防范洪涝灾害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电能,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重要保障。三峡船闸能使几千吨级的船舶“跳跃”百米高的“龙门”,畅游于大坝上下。
二、设计、制作一个船闸
船闸的组成部分:船闸包括闸首(上、下游挡水墙)、闸门、阀门、闸室(控制船舶作垂直升降)、输水系统(供闸室灌水和泄水的连通器)、引航道(连接船闸和主航道)等部分。
请以组为单位,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模型制作。
解释工程设计和模型制作的作用:
工程设计是对项目提供技术依据的设计说明和图纸的活动过程,是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具体实施意图的重要过程,主要包括设计结构、选择材料、确定工艺、绘制图纸等。模型制作要求能展示船闸的主要结构,验证工程设计的可行性。
材料与工具选用参考:矿泉水瓶、A4纸、硬纸壳、塑料板、泡沫板、吸管、热熔胶枪、透明胶带、剪刀、刻度尺等。
测试要求:
1.船闸可以盛1L水且不漏水;
2.船闸加水后可以正常开闭闸门;
3.可以演示一次模型船从上游到下游的过程。
交流评估:根据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并进行模型展示和现场答辩。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可以从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模型的艺术性等方面展开。
板书设计
3 跨学科实践:船闸
教学反思
在本次关于“船闸”的跨学科实践教学中,我成功地将物理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通过现场模拟或虚拟仿真软件,使学生直观理解了连通器原理、液体压强等物理概念,并引导他们探讨了船闸设计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关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虽然部分学生在资料筛选和模型构建上遇到困难,但通过提供指导性资源和技巧培训,以及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整体教学效果良好。未来,我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