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10.2认识浮力(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10.2认识浮力(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2 认识浮力
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2.科学思维:
(1)应用平衡力及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通过科学推理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测量物体的浮力,巩固平衡力的知识,根据现象和数据验证浮力的存在。
3.科学探究:根据常见的现象,认识浮力,讨论浮力的产生原因。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来探索这其间有什么奥秘。
教学活动
一、什么是浮力   
一切浸入流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流体对它向上的力,这个力叫作浮力。如图所示。
阅读教材P68,做“活动:感受浮力”,如图10-2-2所示。
(1)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有什么感觉?
(2)把物块从水中托出,有什么感觉?
(3)用线把木块系好,拉入水中,观察线的方向。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了吗?对浮力的方向有什么猜测?
教师总结:
(1)感觉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力。
(2)感觉不一样,在空气中托住物块比水中要重些,在水中水要给物块一个向上的力。
(3)线受到木块向上的拉力而绷直。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引导提示: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立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相抵消。这样立方体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但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要比其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如图所示)。这些压力的总效果,就形成了一个作用于这个物体的向上的力,即浮力。
归纳总结,得出利用压力差求浮力的方法:F浮=F合=F向上-F向下。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阅读教材P69,做“讨论交流:沉在水底的铁球有没有受到浮力”,如图10-2-5所示。
铁球将沉到水底,没有受到浮力。
铁球沉到水底时,底部也有水,有水的压力,应该受到浮力。
学生讨论交流:铁球到底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教师总结:铁球受到浮力。铁球沉在水底时,底部也有水,只要存在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液体中的物体就会受到浮力,与它的沉浮无关。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要上下表面的压强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产生浮力。
三、测量浮力
上面的活动中,我们用手可以感受浮力。而要得出浮力的确切数值,需要借助仪器。
阅读教材P70,做“演示实验:测量浮力”。如图10-2-6所示。
(1)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竖直悬挂一个重物,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
(2)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
提出问题:示数怎样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浮力的大小与F1和F2有什么关系?
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
(1)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2) 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F1=G,F2+F浮=G,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 ,即F浮=F1-F2。
(3)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 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1)认识浮力,是一种能使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
(3)得到一种浮力的计算方法: F浮 =F1-F2 。
板书设计
2 认识浮力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地达到了,学生能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具有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实验结论的熏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发展。令人兴奋的是,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应用知识的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本堂课的教学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还不够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