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12.1 动能与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12.1 动能与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1 动能与势能
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对动能、势能的学习,初步建立能量的观念。
(2)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
(3)能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2.科学思维:
(1)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得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运用。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3.科学探究: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设计检验实验,通过交流反馈,最终能够进行清晰地表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教学活动
一、动能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有条件的可以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
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 :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动能的物体。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阅读教材P112,讨论交流:限速标志牌。如图12-1-3。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呢?
(2)对于相同的道路,为什么针对不同的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限速呢?
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针对不同的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限速?
教师总结: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时破坏就越严重,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同它的运动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比空载时出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概念引入: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提问: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也就是说具有做功的能力吗?
  例如:举高的铅球,能够在落地时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铁锤,能够在落下时把木桩打入地里。高处的流水能够冲击水轮碾米,磨面。它们都具有做功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都有能量。
  分析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较高的方向。我们把 受到重力的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让学生列举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的例子。见教材P113图12-1-5。
试问树上的苹果有重力势能吗?
反问:苹果没有做功啊,为什么有能量呢?
说明: 注意“能够”二字,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不是说物体做了功才有能量。即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有能量,不一定显露出来。树上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能够”落到地面把地上砸一个坑,就是具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阅读教材P113,做“演示实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2-1-6所示。
1.实验器材:小桌、铁块、水槽、细沙。
思考问题:
如何测出重力势能的大小呢?
怎样才能快速地将小桌打入细沙呢?
2.实验步骤:
用不同质量的铁块从不同高度落下,撞击小桌桌面,观察桌腿陷入细沙的深度。
3.实验结论:
质量不同的铁块从同一高度落下时,质量越大的铁块,桌腿陷入细沙的深度越深;质量相同的铁块从不同高度落下时,高度越高的铁块,桌腿陷入细沙的深度越深。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
演示并说明:
橡皮筋弹射纸弹,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压缩的弹簧使小钢球在桌面上滚动,也能够做功。拉长的橡皮筋和压缩的弹簧都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有弹性的物体, 在被外力改变形状时会产生一个弹力来对抗这种形变。这种形状的改变是一种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后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可以做功,具有能量,我们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请列举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见教材P114图12-1-7。
很明显,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如弹簧被压缩不同长度使放在上面的小球弹起的高度不同。
提问:如果外力撤消,物体恢复原状,这时物体有没有弹性势能呢?
通常,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板书设计
1 动能与势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能量、动能、势能的概念,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只能通过有关的物理现象来肯定它的存在。而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思维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物理概念,对抽象的“能”的概念感到困惑,所以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