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期末复习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期末复习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期末复习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2.《共产党宣言》确立的价值理念、提出的任务使命、阐发的理论原理、强调的方法原则,始终具有坐标原点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色,反而随着实践发展越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共产党宣言》的魅力在于(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新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④始终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旗帜和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本《共产党宣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现实问题,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它( )
①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论述了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广大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幸福和自由
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能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毕生的两大发现,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这两大发现(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③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过程会逐渐采用机械化,劳动生产率也会日益增长,但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变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商品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却无法通过销售转化成利润,反而得送进后备仓,成为积压的库存。该现象的出现( )
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最终结果
②因为生产超过人民实际需求
③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加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年7月,法国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罢工浪潮,使社会陷入混乱。罢工工人的主要诉求是关于自身待遇问题,他们希望资方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由此可见( )
①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主义的劳资矛盾是罢工的重要原因
③罢工旨在改善劳动条件,推翻阶级统治
④工人罢工意在增加工资,提高工作待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原始社会的人们之所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根本原因在于( )
A.自然环境恶劣 B.生产资料匮乏 C.生产力低下 D.畜牧业落后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断( )
①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 ④蕴含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由于劳资谈判破裂,美国25座城市10200名酒店服务人员于2024年9月1日开始进行为期3天的大罢工。作出罢工的决定很难,但交不起水电费的生活更难,他们只想告诉老板自己有多挣扎。事实上,罢工与经济危机之下的民生困苦有着直接关系。对此推断错误的是( )
①西方国家罢工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生产工具更新
②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可以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
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一论断表明( )
①国家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建立的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是在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 ④国家的产生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某班举办了一次有关“人类社会演变”的主题交流活动,同学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相关资料。其中搭配正确的有( )
①“人猿相揖别”——私有制产生,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理想的黄金时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发明应用
④“看不见的锁链”——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
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有人把原始社会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原始社会远非“尽善尽美”,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
②长期处于个体劳动状态
③主要标志是旧石器和新石器,后期犁和锄的发明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④末期出现了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在2024年9月22日召开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今年5月正式启动发掘的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的考古进展。根据最新的测年数据表明,该遗存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100年至5000年。据此可推测,该时期( )
①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
③人类已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关于阶级的产生,下列选项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
B.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
C.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
D.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
16.某校学生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有( )
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美国波音公司在今年1月遭遇严重安全事故后,正蹒跚前行,急需通过提高产量来挽回自身声誉。然而矛盾还未解决,波音公司在与工会就新的劳资协议进行谈判时,双方又爆发了新的冲突,工会要求至少40%的薪资涨幅,但最终只获得了25%的加薪,即便加班也不会获得任何额外补贴。当地时间9月13日零点,3.3万名美国波音公司的员工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罢工,这次严重的罢工也曾出现在16年前。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请你对这次罢工的结果进行预测,并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结合材料,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邓小平:“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1)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社会主义社会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虽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其建设与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借鉴。然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也为解决全人类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摒弃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发展老路,始终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原创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的。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期末复习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C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B D A
1.B
【详解】A:工人运动的兴起没有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不符合题意。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或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B符合题意。
C:巴黎公社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C不符合题意。
D: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C
【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错误。
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魅力在于它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始终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旗帜和精神动力,②④正确。
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共产党宣言》并未提供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③排除。
故本题选C。
3.C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排除。
②③:一本《共产党宣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广大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幸福和自由,②③正确。
④:《共产党宣言》能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④排除。
故本题选C。
4.A
【详解】①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③正确。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错误。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D
【详解】①:材料反映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生产扩大化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该现象并非“生产力的发展的最终结果”,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一种特定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①错误。
②:“无法通过销售转化成利润,反而得送进后备仓,成为积压的库存”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社会生产过剩所导致,属于相对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②排除。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商品积压等问题,这正是马克思所描述现象的根本原因,③正确。
④:商品积压,无法转化为利润,加剧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反映出无产阶级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无疑会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C
【详解】②④:罢工工人的主要诉求是关于自身待遇问题,他们希望资方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由此可见工人罢工意在增加工资,提高工作待遇,而资本主义的劳资矛盾是罢工的重要原因,②④符合题意。
①:罢工工人的主要诉求是关于自身待遇问题,他们希望资方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这说明罢工工人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①与题意不符。
③:罢工工人的主要诉求是关于自身待遇问题,他们希望资方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这说明罢工旨在改善劳动条件,但不是推翻阶级统治,③错误。
故本题选C。
7.C
【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正是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才决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观点符合题意。
ABD: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畜牧业落后都不是决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ABD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发展,不涉及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强大动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反映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不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A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罢工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需要生产工具更新”解决不了民生困苦,①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②: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并不会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②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C
【详解】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①排除。
②③:“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一论断表明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在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②③正确。
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由公有转变成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1.C
【详解】①:进入奴隶社会,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①错误。
②: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②正确。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之后,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发明应用等,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正确。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③: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 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①③正确。
②: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②排除。
④: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矛盾是社会阶级矛盾,主要体现的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①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旧石器和新石器,后期犁和锄的发明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①③正确。
②:原始社会长期处于共同劳动状态,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个体劳动,②错误。
④: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①④:该遗存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100年至5000年。据此可推测,红山文化晚期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时期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人类已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指的是奴隶社会,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D
【详解】】ABCD:根据题意和历史,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阶级和国家产生,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正确。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排除。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正确。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7.预测:美国波音公司的员工罢工是工人为了提高工资待遇而发起的,如果资本家不能满足工人提出的要求,罢工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双方通过谈判都作出让步,阶级矛盾会缓和一些。 但是资本家的经济剥削从本质上不会改变,劳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激化,工人阶级还会组织新的罢工运动。
理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罢工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斗争形式,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家就不会放弃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也不会放弃反抗和斗争。
【分析】背景素材:美国波音公司的员工罢工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工会要求至少40%的薪资涨幅,但最终只获得了25%的加薪,即便加班也不会获得任何额外补贴→可联系教材知识如果资本家不能满足工人提出的要求,罢工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双方通过谈判都作出让步,阶级矛盾会缓和一些 ;
关键词②:当地时间9月13日零点,3.3万名美国波音公司的员工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罢工,这次严重的罢工也曾出现在16年前→可联系教材知识但是资本家的经济剥削从本质上不会改变,劳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激化,工人阶级还会组织新的罢工运动;
关键词③:美国波音公司在今年1月遭遇严重安全事故后,正蹒跚前行,急需通过提高产量来挽回自身声誉。然而矛盾还未解决,波音公司在与工会就新的劳资协议进行谈判时,双方又爆发了新的冲突→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分析】背景素材: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需要调用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作答,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1)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或公有制);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2)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邓小平的论述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不同,需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可联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可联系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需要调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可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0.①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科学性,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创人类现代化模式新图景。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实践性,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推进中国发展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性,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时代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考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是体现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的,需要调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实践性。
关键词③: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性。
关键词④: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原创性贡献→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时代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