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1月6日 14:30—17:00】
大理州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生物学 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6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团队发现新物种曾氏江蓠,其无根、茎、叶的分化,可作为提取琼脂的原料。下列与曾氏江蓠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葫芦藓 B.海带 C.满江红 D.苏铁
2.地钱是一味中药,具有止血功能。地钱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和叶,属于( )
A.藻类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小美把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卷柏、葫芦藓、石松,另一类是苏铁、银杏、金花茶,她的分类依据是( )
A.叶的有无 B.茎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种子的有无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述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煤主要是由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形成的
B.满江红体内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
C.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它的果实
D.葫芦藓可以监测空气污染
5.兰花螳螂酷似粉红色的兰花花瓣,是昆虫界的“伪装大师”和颜值担当的“花仙子”。下列特征不属于兰花螳螂的是( )
A.身体被覆贝壳 B.身体分节 C.足和触角分节 D.体表有外骨骼
6.右图中这只“叶羊”,是一种海蛞蝓。它的身体柔软,贝壳已经退化成内壳,请你判断“叶羊”属于( )
A、扁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腔肠动物
7.2024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小隼”扑翼无人机成功面世,拥有多项黑科技,军民两用意义重大!该款无人机主要仿生鸟类,下列关于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中,可减小空中飞行阻力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骨骼中空且坚固
C.有喙无齿 D.有发达的胸肌
8.景东齿蟾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常绿阔叶林下的山溪中、水流平缓以及溪中多石块的环境中。下列有关景东齿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B.幼体的呼吸器官是鳃
C.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D.生殖过程不能离开水
9.周末,同学们到科普馆研学。如果按场馆顺序参观(如图),下列选项中的动物你最先看到的是( )
A.白腹锦鸡 B.东方蝾螈 C.蟒蛇 D.大鲵
10.今冬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下图是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据此判断,与支原体结构最相近的是( )
A.病毒 B.细菌 C.酵母菌 D.霉菌
11.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 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该病毒可进行分裂生殖
12.勐宋粉褶菌是中科院团队在云南发现的蓝色蘑菇新种,因其蓝色的外表被称为现实版“蓝瘦香菇”。下列有关勐宋粉褶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勐宋粉褶菌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勐宋粉褶菌属于原核生物
C、勐宋粉褶菌依靠种子繁殖 D.勐宋粉褶菌细胞内有叶绿体
13.2024年8月大理大学动物生态学团队在穴虻科潜穴虻属之下有了新发现一一苍山潜穴虻。该发现在现有分类体系中增加了一个( )
A.纲 B.门 C.目 D.种
14.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观赏价值
15.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4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旨在呼吁各国政府或组织等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
B.应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D.围湖造田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16.云南某森林公园内发现一条凶猛的外来物种一一鳄雀鳝,因其大量捕食其他鱼类,导致湖中多种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此现象说明外来物种可能会( )
A,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B.威胁当地生态安全
C.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7.云南禄丰是“恐龙之乡”,这里发掘出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C.化石有规律地出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
D.化石真实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18.1890年至196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由于工业的发展,排放了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有研究者发现,在这段时间,这一地区深色桦尺蛾的数量逐年增加,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逐年减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深色桦尺蛾比浅色的繁殖能力强 B.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蛾的颜色逐渐变深
C.环境污染后浅色桦尺蛾更适应环境 D.不同桦尺蛾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达尔文在著作《人类的由来》中指出:人类也是进化的产物,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经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长臂猿 D.北京人
20.根据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下列关于人类四个阶段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是南方古猿,虽然还带有一些猿的特征,但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B.第二阶段是能人,可能已经具有语言能力
C.第三阶段是直立人,从此才开始直立行走,此阶段的人最早使用火
D.第四阶段是智人,晚期智人已经身穿兽皮衣,可以使用长矛等工具
21.下列动物的运动结构与运动方式不相适应的是( )
A.青蛙的后肢——跳跃 B.海鸥的翼一一飞行
C.鱼的鳍一一游泳 D.蜗牛的足一一奔跑
22.某校共青团举行入团仪式,当新团员举起右手宣誓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23.诗句“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 )
A.求偶行为 B.筑巢行为 C.孵卵行为 D.育雏行为
24.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蚁群中兵蚁的职能是保护蚁穴
B.蜜蜂群体中工蜂跳舞传递信息
C.狒狒群体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D.雄孔雀展开美丽的尾羽吸引雌孔雀
25.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洱河森林公园 B.洱海里的所有绿头鸭
C.苍山上的所有植物 D.金梭岛上的所有生物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网)而进行
C.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
27.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
B.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
28.我国有许多诗词名句是描绘生态环境的,下面描写草原生态系统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它,保护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定义及其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生活的地方
C.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30.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做法不利于打好“保卫战”的是( )
A、加大农药化肥使用 B.加强江河湖泊治理
C.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D.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共30分)
31.(6分)“美好生活在云南 寻宝动植物王国”的大型主题联合直播活动中,直播团队先后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丽江老君山、楚雄双柏绿孔雀栖息地、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带领大家近距离认识云南70多种保护动植物,其中包括绿孔雀、滇金丝猴、华盖木等中国珍稀物种,以及巧家五针松、漾濞槭等云南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直观感受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生态魅力。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华盖木属于______植物,它和巧家五针松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生殖过程______(填“受”或“不受”)水的限制。
华盖木拉丁文名:Pachylarnax sinica 别名:缎子绿豆树(云南西畴) 科属:木兰科厚壁木属 特征:常绿大乔木,花期4月,果实成熟9至11月。 习性:生长于山坡上部、向阳的沟谷、潮湿山地。
(2)滇金丝猴和绿孔雀是云南特有物种,二者具有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我们在动物园常见的孔雀是蓝孔雀,偶尔也会见到白孔雀,白孔雀是人工繁殖的蓝孔雀的变异品种,它的出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3)云南省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截至2024年6月,该中心累计收容、救助野生亚洲象23头,像这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称为______________保护。
32.(4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驯鹿是唯一一种雌雄都有大角的鹿,雌鹿4~5月份产仔,幼仔角小或无角。驯鹿喜食苔藓植物、树木嫩芽、枝条等,属于草食性动物,但偶尔也会吃旅鼠、北极红点鲑和鸟蛋。因为食物缺乏、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驯鹿在每年的暮春和初秋进行迁徙,迁徙途中若遇狼群,强壮的成年雄性驯鹿会在外围区域快速奔跑,幼仔被围在中心区域,让狼群无法锁定捕猎对象,该现象被称为“驯鹿旋风”。栖息于寒带、亚寒带的森林和冻土地带的公驯鹿常被训练用于运输,一头驯鹿可载30-40kg物品,日行数千米,享有“山林之舟”的美誉。
(1)驯鹿的生殖方式是______,该生殖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从行为目的(功能)来看,“驯鹿旋风”现象中成年雄性驯鹿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3)有的鹿科动物存在“鹿角效应”:鹿群中幼仔会和同样无角且形态相似的雌鹿一起生活,从而迷惑天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结合资料分析,驯鹿是否也有“鹿角效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5分)美国加州大学模仿非洲婴猴开发了一款跳跃机器人Salto,重100g,完全伸展时高26厘米,拥有折叠式长腿,垂直弹跳高度可达1.2米,平均每隔0.58秒就可以进行一次高达1米的跳跃,还能自己设计运动路线,轻松越过障碍物。未来,机器人Salto将在协助侦察和抗灾搜救中大显身手。
(1)婴猴和人一样,属于脊索动物门______纲。
(2)Salto的跳跃过程由内置芯片控制,芯片相当于婴猴的______系统。从蹲伏状态到弹跳状态,由发动机带动腿部连接打开折叠式长腿,腿部连接可模拟运动系统中的______;除此结构外,婴猴运动系统还包括骨和提供动力的______。
(3)Salto的跳跃是由电池供能的,而婴猴跳跃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细胞的______作用释放出来的。
34.(5分)图1所示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自下而上进化),图2表示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图3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装置模拟原始大气环境。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图3
(1)在图1中,较a和c而言,a和b间的亲缘关系更______(填“近”或“远”)。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在图2所示的三个地层中均发现了许多生物化石。据图分析,较低等,简单的生物形成的化石最可能存在于______地层中(填字母)。
(3)图3中,A装置内的气体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较,不包括的气体______是,A装置里的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______。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变过程中,从无机物到______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
35.(5分)大理市洱海湿地面积24990.98公顷,是典型的高原断陷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以海菜花等中国特有物种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和越冬候鸟的栖息地。
(1)海菜花在洱海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2)大理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洱海湿地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生物种类 野鸭 田螺 河虾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 田螺、河虾水蚤 水蚤、小球藻 小球藻 小球藻
请根据表中信息写出野鸭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中一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能沿着食物链传递,据此分析,该生态系统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
(3)洱海湿地生态修复后,大量候鸟飞抵洱海越冬。候鸟的这种迁徙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_的调控。
(4)洱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就会增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分)红彩瑞猎蝽(如图)能捕食棉花和水稻上的多种害虫。已知饲养红彩瑞猎蝽的常用温度为27℃,若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其存活率。为更合理利用红彩瑞猎蝽进行害虫防治,某研究团队对红彩瑞猎蝽开展了系列研究。
实验一:探究高温条件对红彩瑞猎蝽生存能力的影响,实验处理方式如下:
①选择大小相同的塑料杯分成6组,标记1、2、3、4、5、6;每组放入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红彩瑞猎蝽5只。
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48h,然后转入27℃培养箱,每隔8h观察、记录猎蝽的存活数量。
③每个温度设4次重复,每次重复放入5只猎蝽。实验结果如下表:
小组 1 2 3 4 5 6
温度条件 27℃ 30℃ 33℃ 36℃ 39℃ 42℃
平均存活率 100% 100% 100% 95.23% 85.71% 66.67%
(1)设置组别1的目的是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影响红彩瑞猎蝽存活率的精确温度,研究团队在______温度范围内增设梯度。
实验二: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捕食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3)由图可知,在不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红彩瑞猎蝽捕食量最大的温度均为______℃。
(4)与使用农药相比,用红彩瑞猎蝽进行害虫防治,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推测,在夏季炎热的天气,挑选清晨或傍晚释放红彩瑞猎蝽捕食斜纹夜蛾幼虫,可以避免红彩瑞猎蝽持久暴露在高温条件下影响它的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