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循环2024年入汛以来,受连续强降水影响,鸭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7月28日丹东市启动城市防汛应急响应,立即开展城区沿江防洪交通门封堵工作(图1)。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鸭绿江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包括( )①海陆间循环②海上内循环③陆地内循环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2.防洪交通门封堵,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③ B.④ C.⑤ D.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的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表示地下径流环节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4.城市中的水泥路面对图中水循环的影响是( )A.①增多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无影响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由于湖面面积萎缩,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又进一步萎缩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下图为咸海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咸海流域所参与水循环的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 B.大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上内循环6.咸海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A.入湖径流减少 B.流域蒸发减少 C.流域降水减少 D.围湖造田减少龙脊梯田地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山,梯田周边及以上高度的森林均保存较完好。龙脊梯田所在地雨量充沛,其灌溉过程分为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地下灌溉过程中,植物截留下渗的水流和地下径流经岩石裂隙和渗水口进入梯田,多余水量再由梯田汇流,最后进入河道。龙脊梯田表层土壤(10厘米)渗透能力最强,在土层深度达到40厘米后渗透能力显著降低。图示意龙脊梯田灌溉过程。完成下面小题。7.渗水口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减弱水汽输送 B.减少大气降水 C.减少水分下渗 D.增加地表径流8.龙脊梯田表层土壤渗透能力比深层土壤强的原因是( )A.耕作使表层土壤疏松,土壤孔隙度大B.雨水冲刷侵蚀,使得表层土壤疏松C.农作物根系填充深层土壤,土层紧实致密D.深层土壤枯枝落叶多,土层紧实致密内蒙古的哈素海是黄河河道变迁形成的外流淡水湖泊(河流发生裁弯取直,河流改道,原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湖泊面积约32平方千米,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后来,人们通过修水渠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建堤坝等措施,使哈素海逐渐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下图示意哈素海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哈素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生物大循环10.哈素海逐渐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体现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下径流 C.下渗 D.地表径流11.哈素海的形成体现出的水循环地理意义主要是( )A.地下径流向海洋输送有机物 B.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C.大气降水不断促进水体更新 D.植物蒸腾加剧湖泊面积缩小砂田是指将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的田地,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一种保护性耕作方法,但采用“压砂”技术以及频繁耕种的行为,已造成严重土地退化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局部区域已被禁种,原生植被得到恢复。下表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4月末作物种植前裸田和砂田平均年蒸发量统计表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裸田平均年蒸发量(mm) 砂田平均年蒸发量(mm) 土壤深度(cm) 裸田土壤含水量(%) 砂田土壤含水量(%)2173.6 1206.4 10 7.2 12.520 11.1 13.712.影响砂田与裸田平均年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深度 B.植被覆盖率 C.地形坡度 D.太阳辐射吸收量13.砂田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体现在( )A.地表径流增加 B.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蒸发增加14.与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复后,该区域( )①降水增加②地表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下左图)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右图)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2)简述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选择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3)请提出三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鸭绿江最终注入黄海,属于外流河,因此海陆间循环是鸭绿江流域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之一,①符合题意;鸭绿江流域的水体通过陆地蒸发、陆地降水构成陆地内循环,因此鸭绿江流域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还有陆地内循环,③符合题意;鸭绿江流域的水体没直接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海洋蒸发、海洋降水等环节,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答案:B解析:根据图2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图中③为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⑨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防洪交通门位于河堤之上,防洪交通门封堵可防止河水漫过大堤进入市区,因此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与降水、地下径流、下渗的直接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3.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③为地下径流,④表示蒸发或蒸腾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答案:A解析:城市中的水泥路面属于硬化地表,孔隙度小,透水性能低,因此城市中的水泥路面会使得地表水难以下渗,导致下渗②减少,地下径流③减少,因透水性能差而导致蒸发或蒸腾④减少,则地表径流①增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咸海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参与陆地内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咸海近年来不断缩小,原因主要蒸发旺盛和灌溉的原因,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A正确,B错误;流域降水本来就很少,不是湖泊萎缩的直接原因,C错误;咸海属于咸水湖,无法围湖造田,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由材料“植物截留下渗的水流和地下径流经岩石裂隙和渗水口进入梯田,多余水量再由梯田汇流,最后进入河道”可知,地下径流通过渗水口进入梯田,多余水量汇流,增加了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通过渗水口进入地表,地表水体增多,有利于增加地表蒸发和水分下渗,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影响不大。故选D。8.答案:A解析:龙脊梯田表层土壤渗透能力比深层土壤强,这是由于梯田耕作使表层土壤变得疏松,且表层土壤中的作物根系会使土壤孔隙度变大,土壤渗透能力较强:雨水冲刷侵蚀会使土层变薄,但不会使表层土壤变得疏松;龙脊梯田地区雨量充沛,作物根系一般不会填充深层土壤。故选A。9.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哈素海属于外流淡水湖泊,故其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故选A。10.答案:D解析:人们通过修水渠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建堤坝等措施,使得哈素海入湖径流明显增多,出湖径流有所减少,湖泊面积得到稳定,可知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故选D。11.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黄河径流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使得河流改道,被废弃部分形成哈素海,体现出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不断进行塑造的水循环地理意义。故选B。12.答案: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砂田平均年蒸发量小于裸田。土墙深度不是砂田和裸田平均年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该地砂田和裸田均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作物无显著差异,因此植被覆盖率无明显差异,排除B;砂田地表被砾石和粗砂覆盖,太阳不能直接照射到土壤层,加上砾石和粗砂的反射作用较强,从而减少了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量,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裸田与砂田的坡度差异信息,地形坡度不是当地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故选D。13.答案:B解析:砂田是指将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的田地,土壤表面的砾石和粗砂能截留地表径流,从而增加了地表水下渗量,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B正确,AC错误;由于砾石和粗砂的阻挡作用,会抑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得砂田蒸发量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与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复后,该区域植被生长更加活跃,从而导致植被对水分的蒸腾量增加,也使得植被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多,从而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②错误,③④正确;原生植被恢复对当地降水增加的影响不明显,①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5.答案:(1)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2)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3)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解析:(1)快速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水分难以下渗;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2)据材料可知,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材料来源渠道多,成本低,且加大了对废弃物的利用,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石缝孔隙大,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3)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具体措施为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并对储存的雨水加强利用;可以建设拦洪蓄洪系统,拦截储存雨水,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可以回灌补给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作为政府而言,还可以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