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作文复习专项:读后续写1. 讲题型 讲义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作文复习专项:读后续写1. 讲题型 讲义素材

资源简介

读后续写
题型概述
读后续写题型即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该材料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架构自然而且结构完整的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
材料特点
阅读材料以故事类记叙文为主,情节有曲折、有起伏,故事线索的逻辑性比较强。通常以最大的冲突部分结束,需要续写该冲突的解决办法和解决结果。
评分标准
档次 要求
第五档 21-25分 创造了丰富、合理的内容,富有逻辑性,续写完整,与原文情境融洽度高。 使用了多样且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能有个别小错,但完全不影响理解。 有效地使用了段落间、语句间的衔接手段,全文结构清晰,前后呼应,意义连贯。
第四档 16-20分 创造了比较丰富、合理的内容,比较有逻辑性,续写比较完整,与原文情境融洽度较高。 使用了比较多样且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能有些许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比较有效地使用了段落间、语句间的衔接手段,全文结构比较清晰,前后呼应,意义比较连贯。
第三档 11-15分 创造了基本合理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续写基本完整,与原文情境相关。 使用了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有一些错误或不恰当之处,但基本不影响理解。 基本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衔接手段,全文结构不够清晰,意义不够连贯。
第二档 6-10分 内容或逻辑上有一些重大问题,续写不够完整,与原文情境有一定程度脱节。 所使用的词汇有限,语法结构单调,错误较多,影响理解。 未能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衔接手段,全文结构不够清晰,意义不够连贯。
第一档 1-5分 内容或逻辑上有比较多重大问题,或有部分内容抄自原文,续写不完整,与原文情境基本脱节。 所使用的词汇非常有限,语法结构单调,错误很多,严重影响理解。 几乎没有使用语句间的衔接手段,全文结构不清晰,意义不连贯。
0分 白卷、所写内容太少无法评判或所写内容与所提供内容无关。
评分原则
1.本题总分为25分,按五个档次进行评分。
2.评分时,应从内容、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三个方面考虑,具体为:
(1)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
(2)续写短文内容的丰富性。
(3)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4)上下文的连贯性。
3.评分时,应先根据作答的整体情况确定其所属的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综合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4.评分时还应注意:
(1)词数少于120的,酌情扣分;只写一段原则上不超过10分。
(2)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的,酌情扣分。
(3)只要有与原文有关而非完全抄袭原文的句子,就不能判0分。
主要存在问题
解读原文不到位,导致续写文不对题。
语篇缺少铺垫和过渡,情节缺乏连贯,偏离主线,让人不知所云。
内容缺乏创新性,言之无物;细节描写不到位;描写与叙述不分,运用比例失调。
语言不规范,不地道。语言存在诸多中式表达现象,学生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读后续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时间把控能力。
一般来说,读后续写这个题型要留出3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要完成“阅读前文-构思情节-写作”,时间还是很紧的。这就需要在平时把这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训练到位,这样才能高效率的读懂、巧思、写好。
接下来,逐一分解【读-思-写】三个环节各自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二,8分钟内读懂前文的「阅读能力」。
一篇续写的原文差不多是350词,这其实相当于一篇阅读理解。衡量阅读理解是否读懂的依据是你做题的正确率,那如何判断你是否读懂一篇续写原文呢?也就是说,我们在读续写原文时,究竟要读哪些内容呢?主要有2部分。
第一部分,读浅层信息,即5W1H。具体要求如下:
在画出这些信息的基础之上,将时间线和事件线依次对应,进行梳理。做完这步后,就会对这篇续写的前文情节有一个很清晰很有逻辑的认识。
第二部分,识别续写主题等大方向问题。
这块要求识别的问题有:
所属类别:有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类、历险类),人与自我(自我成长类),人与社会(亲情类、友情类、助人类、趣事类),一共三大类,六小类。不同类别的结尾方式都是有相似之处的,所以随着练习题目的增多,就可以从前面类似的主题类别下思考相似的结尾/升华方式。
识别问题:一篇文章之所以可以进行续写,就在于前文中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续写的基点。
问题解决:这个点紧接上一点,问题解决了以后局面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这一点是基于上一点思考出来的话,那基本是不会偏题的。
解决途径:既然前文中有未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就要解决。怎样解决?途径/方法/线索一定就藏在前文情节中,所以还需要在读完以后,识别出这篇续写的「解决途径」。一定要注意,解决途径来自原文,不可以自己凭空想象。
第三,7分钟内完成续写情节构思的「编故事能力」。
情节构思万不可一蹴而就。若匆匆看过段首句,了解意思以后就动笔,结果是思路飞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常常出现两段字数严重不等,或者前面无用情节写的过多,答题卡横线都写满了结果结局还没写。
续写情节因此要从长计议。如何进行?也分2步走。
第一步,根据两段的段首句以及前面读出来的主题等信息,确定续写每一段的结局。在批续写的时候,决定学生有没有跑题的关键就在每段的结局。所以在「思」的一开始就先把每段结局确定好,这样每段的大方向才不会偏。
第二步,进行微情节设计。
续写两段,每段都要设计3~4个微情节。难点在于,微情节要怎么设计呢?一些学生想不到怎么办,还有一些学生设计的情节完全就是天马行空。还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时想到什么和情节稍微有点关联的高级句式就往上堆,结果文章一眼看上去挺好,但是经不起推敲。
为了解决上面所有问题,设计微情节的思路是:
1 先确定接下来这个情节的发出者是哪个角色;
2 再确定接下来的这个情节和上一个情节之间有什么衔接关系,常见的衔接方式有事件衔接(即角色看到/听到了前面情节的事情)、时间衔接(如过了几分钟,或者角色犹豫了一会)、地理衔接(即下一个情节的发生地与上一个进行了时空的转换)、逻辑衔接(比如转折unexpectedly)、心理衔接(比如因为上一个情节,角色决定要去做什么事情,或者努力(不)做什么);
3 然后再设计角色发出的「动作」,要注意在这里,设计动作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
4 最后再思考角色的「情感」,情感这里有3种表达方式,一类是通过一些情感状态表现,比如一阵悲伤涌上心头;另一类是通过神态表现,比如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还有一类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比如紧张的表现就是低下头,不敢看对方之类的。
第四,20分钟内完成一篇150词~180词的用词准确、句式高级的续写的「写作能力」。
决定一篇作文是否达到14分的标准在于情节设计是否合理,那14分-22分的区间就看用词和句式。
读后续写里,词汇主要是通过语块的形式呈现的。尤其是在「动作」「情感」这里。其实就是看平时的积累。一定要背熟每一份讲过的练习,并及时进行听写和复习,并至少掌握各种情感的1种表达方式。
七个“不”
1. 不增加人物。
由考纲样题及近5年高考真题中所给的段落首句可知, 续写的故事情节发展都是由原文的人物所推进, 因此, 强行增加人物有可能会偏离情节发展。
不增加旁支情节。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节进行续写”,旨在延续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并不是要发展新情节。
3. 不用过多对话。在续写中展示对话, 虽能丰富内容和语言, 增强语篇的连贯性, 但使用过多的对话, 会显得篇幅累赘且很难在限定的词数里把整个后续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
4. 不用负能量结局。结局设计绝对不能负能量。内容应该积极向上, 能增长知识或传播正能量。
5. 不在文末设置悬念。题目要求是 “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若在文末设置悬念, 就会给人一种还没结束的感觉,这样的故事是不完整的。
6. 不偏离原文主题。续写的情节应时刻围绕着短文的主题去推进,。
7. 不违背逻辑常理。情节和细节的想象要合理, 符合生活常识及具有逻辑性。
三大原则
1. 原文一致原则
续写内容要前后衔接,上下连贯,保持时态一致、人物一致、事件一致及语言表达风格一致。
2. 曲折性原则
凡是故事都应有跌宕起伏或矛盾冲突,其中人物会遇到困难或问题,但最终能解决。但情节设计不能过于复杂或离奇,否则阅卷老师便不能快速读懂你想表达的内容。
3. 正能量原则
故事内容一定要传递正能量,围绕 “真善美” 的大主题去设计情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迷路了但最终一定回到了家; 失败了或遇到困难了, 但最终一定成功了; 吵架了但最后一定是言归于好, 和睦相处; 犯错了, 最后一定会改过自新, 重新做人; 贼逃了, 最后一定是绳之以法,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