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8.1 法治国家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学习目标1.法治国家的内涵。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3.结合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4.结合具体事例、阐释如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推动宪法和法律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 法治国家的内涵1.法治国家的内涵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原因表现2、法治国家的特征(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最高准则)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原因表现(良法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合理性)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备性)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2)坚持良法之治要求1.一部法律是否属于良法,最根本的检验标准是是否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使法律成为增进人民福祉,增进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2.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不仅是依规则而治,而且也是良法之治。拓展:坚持“良法”之治(根本检验标准)有互联网大佬不拿劳动法当回事,甚至公开表示:‘996’‘007’是一种福气、福报。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明确“996”‘007’是违法,是压榨,这是对劳动法相关规定的重申。特征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2003年6月22日,我国宣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废除了《收容遣送办法》,取消了强制收容遣送,变成了人性化的救助。(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①原因:②要求: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区分: 公民权利 ≠ 公民政治权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综合治理腐败的三根支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综合治理腐败的三根支柱,三者各担其责、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敢腐重在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惩治和威慑;(加大惩戒力度)不能腐重在全域化、立体化、常态化的制约和监督;(没有腐败机会)不想腐重在立德铸魂、补钙壮骨、化风成俗的教育和引导。(筑牢防腐底线)小结:法治国家的特征(表现)明确了法治国家的特征,该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呢?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要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二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1.推进宪法实施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一)总要求(二)具体要求2.具体措施:(P87第二段)(1)推进宪法实施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检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二、建设法治国家【名词点击】◇宪法解释:是依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等所作的说明。(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知识拓展:1、为什么要进行宪法解释?(1)宪法都是普遍性、原则性规范,其抽象性较强。要使宪法能得到正确遵守和实施,就有必要对宪法的含义进行准确说明,如果人们对宪法的理解不一,就会影响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2)宪法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而社会关系则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宪法制定后往往需要通过解释赋予宪法规范以新的含义,使之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且宪法自身也在解释中得到发展。2、我国由哪一国家机关进行宪法解释?由于被害人鉴定结果为轻伤(二级),所以犯罪嫌疑人受到的惩罚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很多人认为太轻了!但是他其他的犯罪行为依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P88第一段)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宪 法法 律行政 法规地方 法规法律体系法律层级2.具体措施:二、建设法治国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88相关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体系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P88相关链接:我国法律的层级是不同的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基础(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P88第二段)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②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诸多环节组成的完整“链条”。2.具体措施:二、建设法治国家从“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来看,建设法治国家具有什么重大意义?(1)公民: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P88最后一段课堂小结例1:法制与法治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从狭义角度来说:法制即法律制度,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法治与法制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是最终实现法治②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制度③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统治方式④法制是按统治阶级意志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②: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制度,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之上;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③是讲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④是讲法制的性质,均没有体现法治与法制的统一性,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例2:2023年,某地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推进“法律九进”(进机关、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市场、进景区),大力开展“法治九建”(依法行政示范机关、依法管理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法守法示范家庭、依法经营示范企业、公平守信示范市场、诚信文明示范景区)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上述活动( )①有利于进一步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 ②有利于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 ③能提高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水平 ④意在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 某地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推进“法律九进”,大力开展“法治九建”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进一步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能提高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水平,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②排除。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不是开展上述活动的目的,④排除。例3:自2021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近年来,高空抛物现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夺司机方向盘、辱骂、殴打驾驶员等干扰驾驶的行为时有发生,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此次刑法修改,将高空抛物这种不文明行为和干扰驾驶行为入刑。可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②能够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③坚持良法之治,满足人民需要 ④把宪法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③:针对社会存在的高空抛物问题和干扰驾驶的行为,民法典将高空抛物这种不文明行为和干扰驾驶行为入刑。可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坚持良法之治,满足人民需要,故①③入选。②:材料并未涉及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故②不选。④:材料并未涉及把宪法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例4: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 )①要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②要不断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③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全面撤销宪法以外文件④要求政府部门公正司法,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要不断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要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①②正确。建设法治国家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③错误。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公正司法是对司法部门的要求,④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