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9.4全民守法(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9.4全民守法(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4 全民守法
学习目标
1. 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标准;理解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明确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的职责。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1.内涵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2.全民守法的重要性(意义)
(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2)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3)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何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为什么?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探究与分享
何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之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并没有让小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反而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在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把何某告上了法庭。何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权利。
【参考答案】
何某在家弹钢琴虽然属于行使个人权利,但是由于其弹琴和教学活动在晚上进行,影响了小区其他邻居的休息,侵犯了他人的休息权。
我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噪声扰民是一种侵犯相邻权的行为。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启 示:
如果我是何某,在收到邻居的反馈后,就要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与邻居进行协商、调整自己弹琴和教学的时间,避免与他人的休息时间产生冲突。
如果我是受害者,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要求其停止噪声扰民行为。如果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到物业、居委会等处投诉,让他们居中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3.全民守法的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3.全民守法的要求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拓展延伸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公民
权利
义务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需要
促进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相统一
行使
履行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3.全民守法的要求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老赵是一名建筑工人。临近春节,老赵要求公司发放拖欠半年之久的工资,公司则以各种借口予以拒绝。老赵工作时,由于脚手架松动,不慎跌落受伤,被送进医院教治。公司却说这是老赵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拒绝支付医药费用。
本案中老赵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探究与分享
参考答案: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本案中老赵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受到了侵害。
老赵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归纳总结
3.全民守法的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启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分析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 共建和谐家园
视频关键信息提取
1.让老百姓懂法守法,坚持不懈推进守法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形成;
结论: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开展普法宣传,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全民守法、懂法、用法。
——使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2.起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了司法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转变,是全民守法不断深入的社会信号。
结论: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信义哥”遵守的不仅是履信践诺的道德约束,更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一个个“信义哥”,象征的是普通中国百姓心中的不断生长的法治精神,但社会成员不守诚信等违背法治精神的现象仍不鲜见,只有奖罚分明,形成机制,才能树立好导向
结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自觉依法行使权利、自觉依法履行义务
探究分享
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知识提纲
1.观念意识方面P109上1
二、推进全民守法
全世界有五大著名情报组织,以色列摩萨德、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苏联克格勃 KGB 、英国军情五处 MI5 ,还有北京朝阳群众。在情报收集能力上,它们都是无比厉害的组织,令人望而生畏。
那些经常破获大案、要案的朝阳群众,他们没有专业情报人员矫健的身手,他们可能只是路边上卖广场舞的大妈,可能是正在和人尬舞的大爷。他们吃着路边摊,耍着太极拳,两眼却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
他们是正义的好伙伴。连人民法院报都称赞“朝阳群众”是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成功典范,官方媒体的出声扶正“朝阳群众”的江湖地位。
邓伦偷逃税被追缴并罚款1.06亿元
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知识提纲
二、推进全民守法
2.行动方面P109下1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知识提纲
二、推进全民守法
3.道德文化方面P109下2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名词解释
国家机关是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国家机关不仅要立法、执法、守法,还应该肩负起全民普法的重任:
①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法律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起主力军作用。
二、推进全民守法
4.国家机关和法律工作者
知识提纲
不同主体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4.监察委员会:依法行使监察权。
5.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6.社会和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知识拓展
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的内涵
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内涵
要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投身依法治国实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意义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课堂小结
1.2023年12月1日,成都启动宪法宣传周,构建全时全域全网覆盖的宪法宣传格局,通过普法巴士、宪法晨读、法治游园、“普法品牌”命名仪式等活动,在全市掀起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热潮。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是基于( )
①宪法宣传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②人民对宪法发自内心的拥护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
③党提高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①表述有误。
③: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是基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了更好推动依宪治国,并不是基于党提高依宪执政、依宪治国能力的根本要求,③排除。
②:人民对宪法发自内心的拥护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所以要大力宣传宪法,让宪法根植于心,②符合题意。
④: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和捍卫宪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练习
2.2024年3月,Q县人民法院法官走进辖区小学,为学生们送去精心准备的“法治大餐”。活动中,法官以“守‘未’成长与法同行”为题,围绕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Q县人民法院法官的做法( )
①有利于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能使全体学生成为法律的尊崇者和实施者
④旨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法官进校园讲解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两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①②符合题意。
③:Q县人民法院法官的做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法律的尊崇者和实施者,这夸大了其作用,③错误。
④:Q县人民法院法官带法律进校园与法律援助无关,且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主体是政府,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练习
3.“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全国“八五”普法规划4个专项工程之一。“法律明白人”通常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经过法治培训,能够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带头参与乡村治理。“法律明白人”( )
①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②能够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③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而不是“法律明白人”,①错误
②:“法律明白人”通过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能够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②正确。
③:“法律明白人”通常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其带头参与乡村治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③正确。
④:该选项夸大了“法律明白人”的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练习
4.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连日来,从机关单位到企业学校,从城市街道到乡村路口,各地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活动,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更加深入人心。开展“宪法宣传周”旨在( )
①引导公民以宪法和法律来约束自身言行
②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③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氛围
④提升和巩固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开展“宪法宣传周”旨在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氛围,引导公民以宪法和法律来约束自身言行,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通过“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不强调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②与题意不符。
④:我国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已经确定,不需要再提升,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