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达一中高2024级2024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阳原新庙庄遗址是“2023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该遗址的2号地点发现有明确特征的小石叶、小石叶石核以及以石叶为毛坯加工的琢背刀等石制品,这些发现对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的起源模式具有极大价值。在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 )
①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生产状况 ②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直接佐证
③体现了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④意味着当时该地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绝对过剩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共产党宣言》指出:“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由此可知,“它们”( )
①阐述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④主张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是《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也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领导干部精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其中首篇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结合工人运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不断地奋斗
④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照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明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为了加强党史教育,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让学生了解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学习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革命信仰的力量。学生参加该活动可感悟到( )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此次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2年6月,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 )
①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②我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③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真正地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
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是基于国内矛盾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某校开展“学党史系列—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的主题演讲团日活动。下列同学的演讲内容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先进工业国的目标
③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飞跃的历程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 ①→④→③→②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国带来的转折,堪比遵义会议带来的重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 ②回答了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
③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 ④标志我国的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某校学生会围绕“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主题,制作宣传展板。下列内容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南方谈话,书写春天新故事——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我国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③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农村改革率先取得新突破
④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下列对于不
同时期理论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放眼百年,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验证了道路的正确、理论的科学、制度的优越、文化的先进,垒筑起不可动摇的“四个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把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 )
①表明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已改变
②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③意味着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基于对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显著优点有别于西方两极分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蕴含着独特的民生观、文明观、生态观、价值观
②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具体的普适性的选择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改变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招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②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确立了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基本矛盾
③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唯一正确选择
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到“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推广到全球多边合作的积极推进……中国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成就表明( )
①我国已引领全球科技发展 ②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③中国梦同世界梦息息相通 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②“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③“十四个坚持”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开放的发展的理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说到底就是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优势,这个巨大优势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无法比拟的。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 )
①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③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如果让学生基于当前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围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写一份讲稿,这份讲稿可以包含的内容有( )
①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③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让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强调国有企业( )
①作为“领头雁”,立足社会责任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经营目的
②作为“顶梁柱”,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③作为“压舱石”,要保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才能抵御风险
④作为“主力军”,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有一对夫妻开了家小饭馆,取名“小南瓜”,夫妻俩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他们把小南瓜加工成美味食品,远近闻名。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租了更大面积的店铺,聘用了数十名服务人员。后来,为了把“小南瓜”打造成全国性的连锁店,他们又引进了国外投资机构的资金。以下对“小南瓜”变迁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在起步阶段属于个体经济,具有投资少、经营灵活等特点
②从个体经济发展为私营经济,导致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发生变化
③引入国外投资机构资金后,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随着它的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主观题(本题共34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一某班以“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A组同学对“中国道路百年探索”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年代尺。
材料二 B组同学以“长风破浪——数说改革开放”为主题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同学们感叹:一串串耀眼的数字,见证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以下是该组同学搜集的部分数据资料。
经济增长 1978年 2023年
GDP总量 3678亿元 126万亿元
人均GDP 190美元 12681美元
占全球经济的比重 1.80% 17%
在全球各国的排位 第十位 第二位
生活改善 1978年 2023年
居民恩格尔系数 62.60% 28.40%
人均预期寿命 67岁 7806岁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 60.20%
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9499万人 13.5亿人
(1)请将材料一年代尺上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中国革命的红船在这里起航。如今,这里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为推进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委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系统部署,并就如何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一是突出科技创新数字变革,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二是突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探索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路径;三是突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路径,四是突出“扩中”“提低”改革,探索缩小收入差距路径;五是突出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一是突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
结合材料,从“十四个坚持”的角度,说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如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融合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是新基建的深度参与者。
新基建需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力。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加以说明。
达一中高2024级2024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D
5.
【答案】B
6.
【答案】C
7.
【答案】C
8.
【答案】C
9.
【答案】A
10.
【答案】C
11.
【答案】D
12.
【答案】A
13.
【答案】B
14.
【答案】D
15.
【答案】B
16.
【答案】C
17.
【答案】D
18.
【答案】B
19.
【答案】C
20.
【答案】C
21.
【答案】C
22.
【答案】B
二、主观题(本题共34分)
23.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
②改革开放。
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4.
【答案】①浙江省委就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并进行专题研究和系统部署,体现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体现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③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突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路径,体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④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突出“扩中”“提低”改革,探索缩小收入差距路径,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⑤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突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
【答案】①新基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发力更容易满足新基建在科技、资金等方面的门槛要求,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度参与新基建是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现。
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力新基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长处,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
PAGE
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