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2024-2025学年寒假作业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适配湘教2019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地理2024-2025学年寒假作业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适配湘教2019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银杏林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针叶林
2.以上地区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植物蒸腾
4.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气温高低 D.太阳辐射
泰加林带是指从北极苔原南界开始,向南延伸1000多公里宽的北方塔形针叶林带。泰加林树木根系较浅,多横向生长,林下往往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限制泰加林分布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土壤 D.光照
6.泰加林树木扎根较浅的原因是( )
A.风力较小 B.土壤层较薄 C.水分条件好 D.树木生长慢
影响植被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因素包括:气温、降雨以及干旱发生的月份等。蒙古国大部分城区植被生长受干旱影响较强,其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用系数R表示(R等于植被覆盖度和降水蒸散发指数的比值)。左图是蒙古国2001—2019年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敏感系数的趋势统计图,右图是蒙古国不同月份与敏感系数趋势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题。
7.蒙古国植被总体上对干旱响应最敏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据图可推测蒙古国( )
A.年平均气温对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影响是负向的
B.年平均降水量对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影响是正向的
C.水分平衡是影响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关键
D.土壤性质是影响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关键
厄尔布尔士山脉位于伊朗高原北部,北依里海,伊朗首都德黑兰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脚下。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的伞形草原带为其特色自然带,多为具有刺垫的旱生物种,呈现伞形。下面左图为厄尔布尔士山脉位置图,右图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取决于( )
A.光照 B.风速 C.热量 D.水分
10.伞形草原带的低矮植被多呈伞形,主要为了( )
①固定根系
②减轻蒸发
③保持热量
④拦截降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推测山脉南坡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带是( )
A.半荒漠草原 B.灌丛草原 C.伞形草原 D.高山植被
马尾松,松科松属乔木植物,因其枝叶似马尾,故名马尾松。作为南方红壤区防治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马尾松对南方红壤区的生态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马尾松人工幼林水土流失情况仍然严重,若在林下种植灌木、草本植物,则减流减沙效益会进一步提高。下图示意马尾松人工幼林。完成下面小题。
12.南方红壤区主要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针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常绿阔叶林
13.关于马尾松人工幼林坡面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与过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南方红壤区年降雨量大且集中,对地面侵蚀能力强
B.林下植被尤其是草本植物匮乏,林下植被覆盖度低
C.人工幼林树冠覆盖层低,对雨滴动能的减弱作用弱
D.南方红壤沙砾化严重,坡地土层薄,抗侵蚀能力差
14.在马尾松人工幼林下种植灌木、草本植物会提高减流减沙效益的原因是( )
A.增加植被覆盖度 B.增强雨滴动能 C.增加径流率 D.提高土壤肥力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都为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海拔在300~400m,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m。这个高度在一般山地还不会导致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但在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形特征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环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丹霞地貌的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重要原因是山顶的干旱性导致山顶产生“干岛效应”,沟谷产生“热岛十湿岛效应”。沟谷中常见树木板状根、茎花现象和绞杀现象,被称为“沟谷雨林”。下列左图示意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右图示意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
(1)分析图中山顶植被分布差异的成因。
(2)丹霞地貌沟谷产出“热岛十湿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通过分析“沟谷雨林”植物的特征,说明沟谷雨林板状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和银杏叶的叶片图可知,银杏叶属于阔叶林。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且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出有大量落叶,颜色变化明显,典型属于落叶阔叶林,A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B错误。热带季雨林分布于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针叶林是亚寒带气候下的植被,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地区,树叶多为针状,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北京、浙江、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晚,所以影响因素为热量,D正确;影响银杏树叶变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地形、水分、光照没有必然关系。故选D。
3.答案:D
解析: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因此树干液流形成的关键是叶片失水,叶片失水的主要促动环节是植物蒸腾。故选D。
4.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树干液流密度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故选D。
5.答案:B
解析:泰加林带是指从北极苔原南界开始,向南延伸1000多公里宽的北方塔形针叶林带,北极苔原带温度太低,南部温度较高生长针阔混交林,故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泰加林树木主要生长在北极苔原以南1000多公里地带,该地纬度位置高,气候较为寒冷,地下冻土广布,造成土壤层较薄,根系难以深入地下,树木扎根浅,B正确。靠近极地,风力大,降水少,树木生长快慢与扎根深浅无关,AC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右图是蒙古国不同月份与敏感系数趋势统计图,蒙古国植被总体上对夏季的干旱响应最敏感,对冬季干旱的响应敏感性最低;从春季开始,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敏感性逐渐增强,到夏季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弱。故选B。
8.答案:C
解析:由左图可知,多年平均气温对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影响是正向的,A错误;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影响是负向的,B错误;影响植被对干旱响应敏感性的主要条件有气温、降雨、干旱的时间尺度以及干旱发生的月份,水分平衡是影响植被干旱响应敏感性的关键,C正确;土壤性质不是关键,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地形封闭,气候干旱,水分条件无法满足森林的生长,植被以草原为主,植被覆盖度低,D正确;该地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光照、热量条件较好,AC错误;无法判断风速的相关信息,B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地上部分越发达,越容易倒伏,不易固定根系,①错误。南坡干旱缺水,伞形能减弱地表水的无效蒸发,②正确。伞形草原带分布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低矮植被的伞形能够保持热量,③正确。南坡气候干旱,需要获得水分而不是拦截降雨使雨水无法进入下方土壤被根系吸收,④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伊朗首都德黑兰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半荒漠草原海拔最低,推测其受人类开发影响最大,A正确;灌丛草原、伞形草原、高山植被分布的海拔高度较高,人类活动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南方红壤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为典型植被类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南方地区降雨量大 降雨集中,坡地红壤疏松抗蚀性差,是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A符合实际 植被覆盖度高低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程度,人工幼林因为树龄短,其树冠覆盖度比成熟林低,对降低雨滴动能作用有限,并非覆盖层低的缘故,因而需要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增加植被覆盖度,B符合实际,C不符合实际;南方红壤沙砾化严重,坡地土层薄,抗侵蚀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D符合实际。根据题意,故选C。
14.答案:A
解析:马尾松林林下草本缺乏,增加植被覆盖度,能够快速形成过滤带 削弱雨滴动能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抗蚀性 增加土壤入渗 促进水分下渗 增加地表粗糙度 减缓径流率 降低侵蚀率,A正确,BC错误;提高土壤肥力,不属于原因,属于结果,D错误。故选A。
15.答案:(1)山顶的中心部位较平缓,土层有一定厚度,土壤保水条件相对较好,可生长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边缘部位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长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2)丹霞地貌沟谷地区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沟谷产生“热岛效应”;沟谷地区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同时沟谷地区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加上光照较弱,所以蒸发少,水分充足,导致沟谷产生“湿岛效应”。
(3)沟谷中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含量少,板状根可以保证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热带雨林气候湿润、树木高大,板状根可以起到支撑高大植物体的作用。
解析:(1)依据图示信息,山顶由于地势相对起伏小,土层厚,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好,因而高处分布着阔叶林和针叶林;周围分布着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原因是周围坡度较中间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保水保土能力弱,土层薄。
(2)丹霞地貌沟谷地区,中间低四周高,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沟谷产生“热岛效应”;沟谷地区地势低,水系呈向心状,地表径流汇集,同时沟谷地区地形封闭,不利于空气流通,空气流动性差,加上由于地势较低,光照较弱,所以蒸发少,土壤中水分充足,导致沟谷产生“湿岛效应”。
(3)由上题可知沟谷有湿岛效应,沟谷中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含量少,板状根实质上是一种气根,可以保证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热带雨林气候湿润、树木高大,板状根可以增加树木的稳定性,起到支撑高大植物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