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4.机械效率(课件)26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4.机械效率(课件)26页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机械效率
4
第 11 章 机械与功
种子的发芽率
树的成活率
油烟净化率
工作效率
“率”=有用量/总量,表示事物某一方面的优劣。
你知道生活中的 一词吗?
“率”
观察与思考
学习目标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重点)
0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重点)
02
03
会利用公式 进行有关计算。(重点)

04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难点)
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下图画了三种办法。
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
有用功和额外功
②人做功
①人做功
1.对沙子做功
2.对桶做功
3.克服自重做功
③人做功
1.对沙子做功
2.对口袋做功
3.对动滑轮做功
1.对沙子做功
2.对桶做功
3.对动滑轮做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
额外功
在做有用功的同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额外功。
有用功
我们要做的,必须做的功,叫作有用功。
实现目的而做的功
克服机械自身(如动滑轮、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等而做的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即:W总=W有用+W额外
总 功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
请分别计算出三种情况下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
有用功和额外功
人提沙子做功
对沙子做功
对桶做功
W1 = 600 J
克服自重做功
总功 3120J
额外功2520 J
沙子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
桶重 20 N 口袋重 5 N 地面到三楼高 6 m
W2 = 120 J
W3 = 2400 J
有用功600 J
有用功和额外功
对沙子做功
W1 = 600 J
对桶做功
对动滑轮做功
有用功600J
额外功180J
沙子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
桶重20 N 口袋重5 N 地面到三楼高6 m
人拉滑轮利用桶做功
W2 = 120 J
W3 = 60 J
总功 780 J
有用功和额外功
对沙子做功
对口袋做功
对动滑轮做功
人拉滑轮利用口袋做功
沙子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
桶重20 N 口袋重5 N 地面到三楼高 6 m
W1 = 600 J
W2 = 30 J
W3 = 60 J
有用功600J
额外功90J
总功 690 J
你能算出刚才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注: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我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大越好。
η= ×100%          
W有用
W总
机械效率
η1=
600J
W总1
×100%

η2=
600J
W总2
×100%

η3=
600J
W总3
×100%

在图中三种不同做功方式中,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三种不同方式的机械效率。(W总1=3120J、W总2=780J、W总3=690J)
19%
77%
87%
机械效率
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2.怎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效率?
减少额外功
改进结构,使其合理、轻巧
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机械效率
常见机械的效率
滑轮组 50%~70%
起重机 40%~50%
抽水机 60%~80%
离心式水泵 60%~80%
因此,使用机械时,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减小额外功以提高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F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3
F
实验1: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机械效率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实验2: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结论: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F
F
机械效率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摩擦、绳重(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物重
(物重增加,机械效率也提高)
动滑轮重
(动滑轮重减小,机械效率也提高)
实验小结
机械效率
2.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只计动滑轮重量时:
η =
关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几点说明:
=
=
=
1.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以不测量S和h;
F=(G+G动)/n
η =
G+G动
G
η=
即:
即:
η=
G+G动
G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必须要做的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
额外功
总功
W有用
W总
η=
×100%
提高方法
尽可能减小额外功
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有用功
课堂小结
1.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75%,这说明使用这一装置做功( )
A.总功是额外功的3倍
B.有用功是额外功的3倍
C.总功是有用功的3倍
D.额外功占总功的3/4倍
B
随堂训练
2.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以较快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B.以较慢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C.增加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D.把滑轮做得更轻巧,减小滑轮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
D
随堂训练
解:
3.用一动滑轮将重200N的重物提到9m高,所用力是120N,求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随堂训练
W有=G·h=200N×9m=1800J
W总=F·s=120N×18m=2160J
4.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个。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3
2
随堂训练
4.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62.5%
大于
随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