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杠杆(课件)25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杠杆(课件)25页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杠杆
1
第 11 章 机械与功
铡纸刀
开瓶器
观察与思考
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工作时,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树枝剪
抽水机
学习目标
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重点)
01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重点)
02
03
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会画力臂。(难点)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作杠杆。
概念:
F1
F2
o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杠杆
钢丝钳 杆秤 瓶盖起子
道钉撬 火钳 独轮车
杠杆
1.杠杆平衡: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
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作杠杆平衡。
观察:杠杆平衡
①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不同的作用点拉动使杠杆保持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吗?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吗?
杠杆的平衡条件
2.杠杆五要素:
F2阻力
L1动力臂
L2阻力臂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O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F1动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
支 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这些概念很重要
F1
F2
L1
o
L2
杠杆的平衡条件
L2
L1
B
F2
O
F1
A
F2
B
O
A
F1
3.作力臂的方法
找出支点的位置
从支点作动力、
阻力作用线的垂线
确定动力、阻力
作用线
标垂足,定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
试一试: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F1
F2
L1
L2
F1
F2
L1
O
L2
O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
时才会平衡?
1.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假设二: 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假设四: F1 · L1=F2 · L2
2.设计方案:
把跷跷板进行“简化”
F1
F2
O
L1
L2
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改变两边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3.进行实验
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把杠杆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使其水平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
3.进行实验
F1 L1=F2 L2
F1
L1
F2
L2

意义: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4.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
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O
由 F1L1=F2L2
∵L1 〉L2
∴F1〈 F2
这是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
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
我们在使用省力杠杆时,得到了省力的利益,同时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杠杆的分类
请注意观察,赛艇的船浆在划水时,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哪个更长呢?我们在使用时,是省力了?还是费力了呢?
  使用费力的杠杆,有什么好处呢?
杠杆的分类
F2
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O
由 F1L1=F2L2
∵L1 〈 L2
∴F1 〉 F2
这是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杠杆的分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却省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杠杆的分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物理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杠杆的分类
杠杆
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作杠杆
支 点(O)
动 力(F1)
阻 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省力杠杆
L1 >L2 ,F1< F2
费力杠杆
L1 <L2 ,F1> F2
等臂杠杆
L1 =L2 , F1= F2
杠杆的分类
课堂小结
1.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C
随堂训练
2.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起瓶器
B.切纸铡刀
C.食品夹
D.羊角锤
C
随堂训练
如图中的男孩重500N,女孩重350N,当男孩离跷跷板的转轴70cm时,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解:已知:F1=500N,L1=70cm,F2=350N。
由F1L1=F2L2得:
L2=F1L1/F2 = 500N×70cm÷350N=100cm。
随堂训练
声 明
本文件著作权为创作公司所有,仅限于教师教学及其他非商业性和非盈利性用途。如发现盗用、转卖、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本公司将依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部分素材选自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删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