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蝉虫歌》配套教案教材分析:《蝉虫歌》是一首侗族大歌。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兩桥。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人民视歌为宝,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的精华,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教学目标:1.在听、辨、唱等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合作,感受和分辨声音的协和与不协和。2.了解学习循环呼吸的合唱方法。3.能合作生动的演唱《蝉虫歌》4.能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会侗族的民族特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合作演唱《蝉虫歌》教学难点:变化拍子的感受和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黔东南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被称为“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这个奇妙的地方旅行,准备好了吗?【出示旅游路线】二、教授新课师:欢迎来到美丽的侗寨,你们知道这个寨子里住的是什么人吗?是我们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侗族朋友哦。1、了解侗族(1)侗族服饰【播放视频】(2)侗族三大宝师:侗族不仅服饰有特点,他们还有三个宝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分别介绍侗族三大宝】2、初听歌曲师:侗族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山寨的流水、虫鸣都是歌声,你们听,山寨年轻人模仿山寨歌王“蝉虫”的声音从大歌会上传过来了!【播放乐曲】师:你听到了几种声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两种声音、合唱)3、学唱歌曲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和侗族小朋友一起参加她们的大歌会吧!(1)变化拍子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歌谱,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歌谱上出现了几种拍号?(两种)师:歌曲中出现了四二拍、四三拍,两种拍子。在歌曲进行过程中,拍子出现变化,这样就叫做变化拍子,你们能找到含有变化拍子的乐句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变化拍子的节奏吧!(2)练习变化拍子,感受节奏师: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拍击一下这个乐句的节奏,注意:两个拍子的划拍方式不同,注意声音的连贯性。(3)感受高声部的旋律师:了解了变化拍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高声部的旋律吧,请同学们伸出手指,随旋律一起,动一动。(4)衬词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语气词,这些词语没有实际的意义,往往是帮助我们的歌曲渲染气氛,连接歌词,它的名字就叫做衬词,衬词往往在民歌中被大量使用。(5)倚音记号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乐曲中出现的这个音乐记号,它的名字叫倚音记号,通常用标注在音符左上角的小音符表示,演唱时要唱的短促轻巧。(6)学唱高声部①:随旋律线条唱简谱。②:师唱简谱,生唱歌词。③:完整演唱④:处理歌曲演唱时出现的细节问题。师:你们仔细听,歌曲中还有另外一只“蝉”的歌声。(7)学唱低声部①:感受低声部的旋律②:练习循环呼吸唱法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歌曲中有一个音符唱的特别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演唱它吗、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演唱方法,当需要一个音不间断唱很长的时值时,我们可以采用循环呼吸的唱法,根据自己气息的深浅长短做不同时的换气,使整体音效听起来连绵不绝,让我们试一试吧!【师教生演唱】③:完整的演唱低声部三、完整表现歌曲师:你们看,两只“蝉”的歌声共同构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蝉虫歌》让我们完整的唱一唱吧!1、提出要求师:这次演唱,由女生来担任高声部,男生来担任低声部,同时当我们演唱到衬词部分时,希望同学们可以将双手举到嘴边做出呼喊的动作来表现衬词的意境。2、随乐完整的表现歌曲【播放音乐】四、总结今天,我们演唱的《蝉虫歌》其实就是侗族一种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侗族大歌,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去寻找有关侗族大歌的更多资料,更多地了解侗族大歌这种民间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