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坑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铷山南市地处西藏南部,地势起伏大。干栏式建筑是山南市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类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屋顶呈坡状,以小板精心铺设屋面,展现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生土是山南市隆子县建造民居的优选材料,该地墙体多由生土混合稻草精心夯筑而成。山南市的乡村聚落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出当地独特的乡村风貌与文化,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图1示意山南市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一3题。都弼河国界自治区界…地级界棕图11.山南市干栏式建筑底部架空的主要作用是A.防潮B.美观C.通风D.保暖2.山南市民居选用生土混合稻草建筑墙体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野生动物破坏B.提高墙体的透气性能C.增强墙体的柔韧性D.提升墙体的防火性能3.为实现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优化组合,山南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开发草地,扩大居住面积②开垦湿地,增加耕地面积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④植树造林,改善局部小气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黄淮海平原小麦一玉米复种轮作模式多为连年播麦前深耕(DT),长期单一耕作存在诸多缺点。通过优化耕作模式,将深耕与免耕(NT)有机结合,形成三年循环轮耕(RT)模式,对提高灌浆期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等产生积极效应,为夏玉米增产提供了保障。图2示意【高三地理第1页(共4页)1.25-255C·不同耕作模式下0一40cm的土壤贮水量。据此完成4一6题。土壤贮水量/mm150苗期拔节期140吐丝期灌浆期0-40cm130120110100-9080H…DTRT-NT07月07日07月20日08月10 08月17日08月24日09月j01日09月07日09月14日9月21日图24.当作物受干旱严重影响时,玉米会出现A.穗粒数、千粒重增加,产量上升C.穗粒数、千粒重增加,产量下降B.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产量上升5.DT模式使黄淮海平原耕作层土壤出现的问题不包括D.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A.土壤结构受损C.耕作层变浅B.破坏土壤生态D.短期土壤性能降低6,花后灌浆期是作物籽粒发育的关键时期,RT模式在灌浆期促进玉米干物质快速积累的原因是A.昼夜温差大C.土壤透气性强B.太阳辐射增强D.土壤水分充足2024年暑假,河北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开展野外考察,发现滨海土壤盐碱化严重限制了土地生产力。紫花首蓿属于多年生优质蛋白型牧草,享有“牧草之王”的盛誉。种植紫花首蓿对盐碱地改良效果极为显著,对高效利用边际土地及缓解人地矛盾有重要意义。图3为紫花首蓿景观图。据此完成7一8题。7.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关键在于其A.产草量高,适口性好B.生长周期短,易于种植C.对土壤改良效果最好D.耐盐碱能力强,适应性强8.研学小组发现紫花苜蓿使土壤可溶性盐总量降低,推测其机制是①苜蓿吸收盐分并储存②苜蓿促进微生物分解盐分③首蓿将土壤盐分随水分蒸腾进入空气中④苜蓿重塑土壤结构促进盐分淋溶A.①③图3B.②④C.①④D.②③某年3月11日,西风槽东移过境,河南省普降小雨,20:00西风槽移至东海,河南大部天气转晴,后东北部开始起雾,并向西大面积生成且迅速加强,能见度下降至强浓雾级别,此次强浓雾持续时间为3一4小时。受太行山影响,河南中东部的东南风在山前偏转为东北风。日出后温度上升,近地面湍流加强,促使地表水汽扩散。济源站在近地面暖平流与湍流交换共同作用下,强浓雾爆发性发展,前期弱风尤其是静风利于雾的形成。据此完成9一11题。9.此次河南地区强浓雾形成的原因是A.冷锋过境降温B.暖锋过境增湿C.雨后气温下降D.地面辐射冷却10.此次河南强浓雾过程中,近地面微风有利于雾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微风A.减少空气垂直运动B.有利于雾滴悬浮C.促进地面热量交换D.增强大气逆温强度【高三地理第2页(共4页)】·25-255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