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练习
一、单选题
1.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它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②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
③决定着包括国体在内的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
④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3.立法工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轴之一,该制度具有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显著优势。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5件。经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充实着民主的细节,形塑着法治的面貌,影响着生活的点滴。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能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与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协调高效运转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代表大会执法能力,推动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
③保障人民代表大会科学立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能集中反映民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近年来,中缅两国通过警务执法合作有力打击了缅北涉我电信诈骗犯罪。公安部表示,将继续保持对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铲除涉我电信诈骗犯罪“毒瘤”。我国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是( )
①维护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
②应对境外颠覆破坏活动的表现
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举措
④履行国家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在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③社会保障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④有利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节约用水条例》明确规定,节水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编制全国节水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资源状况和上级节水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节水规划。这些规定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我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划分行政职权
③我国在保证中央领导的同时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④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审议权、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通过民法典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④民法典的编撰过程彰显了全国人大坚持开门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观世界之变,察时代大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汲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源、扎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根、筑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基、行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序。所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进一步( )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③确保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助推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发挥人大制度基本功能,将体现人民利益的党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一场“代表墩台夜话”,让社情民意畅通无阻,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一个创新之举“代表码上见”,让代表接访选民群众“24小时不打烊”,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一次代表、选民、局长“面对面”,让群众参与人大工作有了新场景,推动监督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某市人大的这些工作规程( )
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助力人大各项工作建立在广泛坚实的民意基础上
③能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作用
④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促进了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已建成的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超过20万个,以此为依托,代表定期接待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政府办理的,全程监督;开展专题走访,充分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提交相关部门。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
②充分发挥代表优势,确保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③人大代表通过行使监督权、提案权,监督和改进政府的工作
④密切联系群众是人大代表的义务,当好国家联系人民的桥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标志性事件见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来的发展历程。1981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都设立了常委会;1992年后,代表视察活动成为常态;2000年后,“开门立法”成为立法新常态;2009年后,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新时代,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国体的变化会导致政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②政体必然体现国体,政体必须服务于国体
③政体的变化通常会从根本上引起其他国家制度的变化
④政体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经济政治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如今,北京市各区在街道、乡镇设立代表之家345个,在社区、村和选区设立代表联络站2590个。代表们一次次走进家站,在与群众的“面对面”中有效激发了履职的热情和动力,一场场热烈讨论也打破了人大工作的“神秘感”,法律程序与民意基础兼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可感可知。建设代表家站( )
①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②能有效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素质
③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决定权
④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年1月23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合肥开幕。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安徽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安徽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安徽省人大依法行使了监督权
②安徽省人大讨论决定本区域内重大问题
③安徽省人大用直接民主代替了间接民主
④作为立法机关,安徽省人大可以审查预算草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立法机关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据统计,自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有266件次法律草案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145万余人提出的407万余条意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
①表明我国民主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
②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
③体现了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新闻吹风会,发布10个高质量审议代表议案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这10个典型案例涵盖了医疗卫生、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文物保护、生态环境、水利建设等多个方面,这些议案的成功审议和办理( )
①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结果
③反映了全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行使提案权
④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积极履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这体现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保证公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人大代表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4年3月10日,通州石港镇石东村在石港镇“善聆坊”人大代表联系点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与选民“零距离”接触。选民代表畅所欲言,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们认真记录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并就选民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了探讨。这彰显了( )
①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②人大代表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③人大代表注重履职实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3年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贯彻实施总体到位、成效明显,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这表明( )
①我国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行政机关要在全国人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③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有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工作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8314件代表建议交由204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19项重点督办建议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牵头办理,由全国人大民委等7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把代表反映的民意诉求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中。材料表明( )
①人大代表通过提案权和质询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工作机构
③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是各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2024年5月,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③能有效维护国家统一 ④是符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某市A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络点”建设,推动“家站点”向商务楼宇、街道各中心、居民社区延伸,实现全国、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点”全覆盖;先后出台“家站点”建设指导意见和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人大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建立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视察调研、联系选民等工作制度。区人大常委会委派熟悉财经工作的人大代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每月在各街道代表之家召开调研座谈会,为政府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汇集意见并出谋划策。“家站点”线上开通“民意直通车”专窗,线下设置“有事找代表”二维码,实现全天候开放、零距离联系。2023年,该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家站点”,推动362件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较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A区人大常委会建设“家站点”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S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协商工作办法》,2024年9月24日,S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市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代表,召开《S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立法协商座谈会。
今年6月,S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条例(草案)》一审后,《条例(草案)》立法工作专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调研,深入研究论证重点问题,认真修改完善法规文本,多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情况。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条例(草案)》主要修改情况作介绍说明。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城市更新重点任务、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S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述举措的合理性。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地方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2023年9月,《河南省标准化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后将形成的征求意见稿发送各省辖市、省直有关单位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基地等,并在河南人大网站公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经过多次反复调研修改,2023年11月,《河南省标准化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要求,建立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标准提升和品牌推广支撑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河南省标准化条例》的出台是如何彰显我国的政治优势的。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亿万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功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新时代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C C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D C B B B D A
1.C
【详解】①: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①不选。
②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的好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②④入选。
③: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③不选。
故本题选C。
2.B
【详解】A:在我国,人民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A说法错误。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B符合题意。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而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说法错误。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唯一”说法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B。
3.D
【详解】①:材料强调人大的立法,而不是保障各个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行,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人大制定法律,行使立法权,而不是执法,②排除。
③:经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充实着民主的细节,形塑着法治的面貌,影响着生活的点滴,说明人大制保障人民代表大会科学立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符合题意。
④:经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充实着民主的细节,说明人大制度能集中反映民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制度保障,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D
【详解】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未体现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排除。
②:颠覆破坏活动是指通过策划政治动乱,破坏社会稳定,必要时使用武力等手段,旨在推翻某一合法政府的行为。材料中我国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并非应对境外颠覆破坏活动的表现,②排除。
③:电信诈骗往往会骗取人民群众的钱财并涉及生命安全,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③符合题意。
④: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在国内是维护国家稳定,履行对内职能;在国际上与缅甸等国进行警务执法合作,是履行对外职能,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C
【详解】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①排除。
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说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②正确。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而不是社会保障,③排除。
④: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在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明社会保障有利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④正确。
故本题选C。
6.C
【详解】②③:材料表明对于我国的节水规划,地方政府要以上级节水规划为依据来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节水规划,这说明我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划分行政职权,我国在保证中央领导的同时发挥地方的积极性,②③正确。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党不是国家机关,①不选。
④: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对同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项。
7.C
【详解】①: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审议权、表决权,人大具有决定权,①说法错误。
②: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通过民法典,②正确。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③说法错误。
④:“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现我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法典的编撰过程,彰显了开门立法的典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正确。
故本题选C。
8.D
【详解】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①错误。
②④:要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汲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源、扎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根、筑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基、行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序。所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发挥人大制度基本功能,将体现人民利益的党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②④正确。
③: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监督,③错误。
故本题选D。
9.A
【详解】①②:某市人大的这些工作规程的核心是尊重民意,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①②正确。
③④:材料未体现这些工作规程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作用,也未体现促进了国家机关高效运转,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B
【详解】①④: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政府办理的,全程监督;开展专题走访,充分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提交相关部门,这说明了密切联系群众是人大代表的义务,也体现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①④正确。
②:材料做法并不能确保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转,②错误。
③:人大代表的职权没有监督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①: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生变化,不涉及国体的变化会导致政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①错误。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国体决定的,并体现和服务于我国国体,②正确。
③:一个国家的政体变化,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政体的变化并不会从根本上引起其他国家制度的变化,③错误。
④: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在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经济政治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D
【详解】①: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①错误。
②④:代表们一次次走进家站,在与群众的 “面对面”中有效激发了履职的热情和动力,一场场热烈讨论也打破了人大工作的“神秘感”,法律程序与民意基础兼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可感可知。建设代表家站能有效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素质,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②④正确。
③: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②:安徽省人大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该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并审查了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表明安徽省人大依法行使了监督权;讨论决定本区域内重大问题,①②正确。
③:一是材料体现的是间接民主,二是“用直接民主代替了间接民主 ”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中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徽省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可以审查地方预算草案,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4.D
【详解】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①错误。
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错误。
②④:我国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要求,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之举,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C
【详解】①:材料中议案的成功审议和办理,是在现有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并非是对制度的进一步健全,①表述错误。
②③:议案的成功审议和办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结果,表明全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行使提案权,②③正确。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不是国家权力机关,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B
【详解】①④: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表明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①④符合题意。
②:公民不等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错误。
③: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7.B
【详解】①③:选民代表畅所欲言,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们认真记录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并就选民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了探讨。这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出人大代表注重履职实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①③正确。
②: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②排除。
④:材料未涉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8.B
【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进行执法检查,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①正确。
②:在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但不是在全国人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②错误。
③: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工作有利于保障国家法律有效实施,③正确。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①:材料中提到的是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并未直接涉及人大代表的提案权和质询权,①排除。
②: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②排除。
③:代表建议交由承办单位研究办理,这表明办理代表建议是国家机关的职责之一,是法定工作的一部分,③正确。
④: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确保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方面的作用,即通过代表建议反映民意,进而落实到国家机关的工作中,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A
【详解】①①: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并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2024年5月,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也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①②符合题意。
③:能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1.①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政府部门和企业及时回应民意,解决民生问题。②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居民参与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和管理,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③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优化服务流程,使居民更便捷地获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④加强人大代表的居民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分析】背景素材:A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家站点”建设
考点考查: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从说明A区人大常委会建设“家站点”的意义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某市A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人大代表之家”等建设,推动“家站点”向商务楼宇、街道各中心、居民社区延伸,实现全国、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点”全覆盖→可从人大代表的义务分析其意义即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有效信息②:建立人大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建立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视察调研、联系选民等工作制度→可从人大代表的义务分析其意义即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有效信息③:线上开通“民意直通车”专窗,线下设置“有事找代表”二维码,实现全天候开放、零距离联系→可从人大代表的义务分析其意义即要努力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有效信息④:2023年,该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家站点”,推动362件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较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可从人大代表的义务分析其意义即加强人大代表的居民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召开各界相关代表立法协商座谈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国家立法活动,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开展立法协商座谈会是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此举能够结合各方面根据实际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提高法律质量。
③人大享有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协商,体现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
④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关的活动和组织原则。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协商座谈会,深入研究论证重点问题,并将法规文本修改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
【分析】背景素材:《S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立法协商座谈会的召开
考点考查:人民当家做主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问题指向“说明S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述举措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运用教材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2024年9月24日,S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市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代表,召开立法协商座谈会→可联系教材知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关键词②:《条例(草案)》立法工作专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调研,深入研究论证重点问题,认真修改完善法规文本,多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情况→可联系教材知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关键词③:S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条例(草案)》一审后,完善法规文本→可联系教材知识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
关键词④: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协商座谈会,将法规文本修改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可联系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关的活动和组织原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3.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方向保证。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条例公开征求民意,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为科技标准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统一立法,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组织科技建设。
【分析】背景素材:《河南省标准化条例(草案)》
考点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地方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可联系教材知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关键词③:《河南省标准化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可联系教材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根本政治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发展人民民主、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分析】背景素材: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考点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要求阐述新时代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考生可以调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回顾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关键词②: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亿万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功效→可联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关键词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伟力。
关键词④: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可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根本政治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发展人民民主、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