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第二个时间段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其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的基础”是指( )
①社会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
②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③资本家致力于主动解决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④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日上午,某汽车公司在德国多地的工厂爆发罢工,罢工的导火索是该汽车公司计划实施重大成本削减方案,其中包括要求员工接受10%的全面减薪,以及关闭三家德国工厂的提议。这些计划可能导致数万人失业,因而引发了工会和员工的强烈反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罢工的总根源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利益上是根本对立的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
④工人罢工的目的是稳定岗位、增加工资、提高待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C.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成果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4.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于不断进步和变化中。下列选项能直接反映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②我国两汉时期,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和雇农数量明显增加
③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④我国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据史书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竖立着的债务石碑记录着债务未能还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这说明( )
A.战争必然导致奴隶的出现
B.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始社会
C.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债务的出现是奴隶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
6.唐代诗人郑遨在《伤农》中用“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的诗句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富豪地主的愤怒之情。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A.封建专制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7.马克思认为,人的不自由状况是现实物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现实社会矛盾状况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当然更不自由,因为他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只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才能推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而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和人的自由。材料表明( )
A.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受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
C.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D.社会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得到解决
8.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今明两年考古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据此推断,在当时( )
①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 )
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
B.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C.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D.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及阐明建党必要性
10.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出四种观点要求同学们进行辨析。四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绝对过剩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11.《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引航作用。以下关于《共产党宣言》表述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C.《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先进品格
D.《共产党宣言》首次设计了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
12.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
A.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
B.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C.只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D.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13.2024年10月29日,德国,大众汽车计划关闭德国的三家工厂,并裁减数万个职位,引发罢工浪潮,多家包括大众汽车和宝马在内的主要公司的蓝领员工正在参与罢工。在大众汽车、奥迪和克拉里奥斯等大型企业,罢工已开始或计划进行。材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工人罢工的总根源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倒退
④罢工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自觉斗争的重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石。这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
②剩余价值学说
③《共产党宣言》
④《资本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序,其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个体劳动盛行
②阶级的出现
③生产力的发展
④剥削的产生
⑤国家的建立
⑥私有制的产生
A.③①⑥④②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①③④⑥⑤② D.①③⑥④②⑤
16.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④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诗人不仅关注风花雪月、田园山水,更是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唐朝诗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等诗句都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更是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富豪贵族的愤怒之情。
阅读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说明材料中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造成农民受到地主阶级剥削的根本原因和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1929年10月24日,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着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规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说:“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各种条件。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A C C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A A D
1.A
【详解】①②:所谓“现实”是指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机器大工业逐渐成为主流,社会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正确。
③:资本家主动解决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不符合实际情况,③错误。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D
【详解】②④:材料中“罢工的导火索是该汽车公司计划实施重大成本削减方案,其中包括要求员工接受10%的全面减薪……这些计划可能导致数万人失业”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利益上是根本对立的,工人罢工的主要诉求就是关于自身岗位和待遇问题,②④正确。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工人罢工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错误。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不能通过简单的对话和谈判解决,③错误。
故本题选D。
3.D
【详解】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说法错误。
B: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B说法错误。
C: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源泉,实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A
【详解】①③: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选项①中的“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选项③“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中“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反映了生产力的的不断发展,①③正确。
②:“我国两汉时期,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和雇农数量明显增加”体现的是生产关系,②与题意不符。
④:“我国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没有体现生产力,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C
【详解】A:原始社会末期,由于战争而将俘虏变成奴隶是奴隶产生的来源之一,但并不是战争必然导致奴隶的出现,A错误。
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始社会,B错误。
C: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和剥削。战争中有些俘虏被当成了奴隶,有些债务未能还清的债务人沦为奴隶。表明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正确。
D: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本题选C。
6.C
【详解】C:《伤农》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富豪地主的愤怒之情。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C正确。
AB: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特点,与当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并不是造成农民疾苦的根本原因,AB不符合题意。
D: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并不是造成农民疾苦的根本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A
【详解】A:马克思认为,人的不自由状况是现实物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现实社会矛盾状况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只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才能推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而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和人的自由。从这一系列材料,可以看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故A符合题意。
B: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出卖劳动力,不是人身依附关系,故B表述错误。
C:材料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体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社会矛盾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发得到解决,而是通过革命或变革得到解决,故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8.D
【详解】①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③排除。
②④: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该时期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B
【详解】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A排除。
B:《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一论述清晰地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场景,B正确。
CD:这句话并未直接论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也没有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及阐明建党必要性,而是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CD排除。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A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CD: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A
【详解】A:《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正确。
B: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B正确。
C:《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 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C错误。
D:空想社会主义首次设计了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D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A: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A错误。
B: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B错误。
C: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错误。
D: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D正确。
故本题选D。
13.B
【详解】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工人罢工的总根源,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罢工争取自身利益,不涉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排除。
③: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③排除。
④:针对大众公司裁减数万个职位,引发罢工浪潮,这说明罢工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①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石,①②正确。
③:《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不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基石,③排除。
④:《资本论》不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基石,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A
【详解】③: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排第一位。
①: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盛行,①排第二位。
⑥: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财产。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⑥排第三位。
④:私有制确立,进一步产生了剥削,④排第四位。
②:剥削的产生,使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即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②排第五位。
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军队、法庭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⑤排第六位。
正确排序是③①⑥④②⑤。
故本题选A。
16.D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错误。
②:《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错误。
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正确。
④:《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等诗句都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
在封建社会里,造成农民受到地主阶级剥削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掌握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忍受地主的剥削,如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更是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富豪贵族的愤怒之情。
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古代诗人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
考点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及阶级剥削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阅读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说明材料中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造成农民受到地主阶级剥削的根本原因和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等诗句都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可联系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有效信息②: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更是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富豪贵族的愤怒之情→可由此说明在封建社会里,造成农民受到地主阶级剥削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效信息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可根据教材知识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的结果必然爆发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和社会的破坏。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必然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引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总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问题指向“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规律”,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运用教材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关键词②: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可联系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关键词③: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关键词④: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可联系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②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运动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各种条件。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可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②: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关键词③: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可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0.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类文明实现了再跨越。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使得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斗争不断涌现。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②: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关键词③: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使得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关键词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可联系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