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含有“文明”的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含有“文明”的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含有“文明”的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秋瑾
举止端正,让人赏心悦目,言行文明,使人如沐春风。——宣传语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
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鲁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
以上含有“文明”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五则材料均关涉“文明”的话题,但其中对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秋瑾之语“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强调文明种子已种下且开始萌芽,我们应振奋精神去热爱、去呵护,让其茁壮成长。这句话中“文明”一词的内涵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宣传语“举止端正,让人赏心悦目,言行文明,使人如沐春风”中着重指出个人的举止言行对他人及社会文明氛围的影响。此处文明的内涵为“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中华世纪坛序》中的“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永恒价值。它表明中华文明历经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激励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一伟大文明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鲁迅的“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既肯定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又强调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人道的重视。这说明文明在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文明与道德、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习近平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强调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各自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参考立意】
1.传承与弘扬:论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如何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个人与文明:阐述个人的言行举止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强调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呼吁从自身做起,践行文明。
3.文明的价值:探讨文明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国家发展以及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文明的价值。
4.文明交流互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论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和积极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
【名句积累】
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恩格斯
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度服务的。——列 宁
爱护公有财产,就是共产主义的特征。——加里宁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幸田露伴
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英格索尔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亨·哈·埃利斯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真、善、美,是文明社会的三大特点。——周海中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病文展示】
文明之魂,繁花盛绽映千秋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斯言熠熠,昭彰着文明之要义:文以美饰,明以澄净,二者交融,方为文明之真谛。故而,文明之魂,恰似繁花盛绽,馥郁千秋。
无庸讳言,文明于国,应是万代流芳。
“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自五千年前,浩浩汤汤的中华文明就已经开启,坦坦荡荡的人道主义从这时赓续。有案可稽,孔夫子曾直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仁义与礼乐的对比中,素重人道,确定独特的文明形态;无独有偶,汉武帝尊崇儒术,以仁德教化百姓,用仁政巩固君权,强化丰富的文明内涵。抚看今朝,在更多人喟叹“全球变冷”的时代,仍有人拥有那“极冻中的炽烈”:从韩红基金会面对灾难时倾囊慨赠;到封书源无偿请残障老人吃餐……这些人的传承文明之举证明:文明于国,确实万代流芳。
升格原因:原文在阐述文明于国的部分,事例的叙述较为简略且引用的现代事例不够典型突出。升格后,对古代文明事例的解读更加深入,从孔子言论深入到对文明基石的奠定,汉武帝尊儒术的影响阐述得更全面;现代事例增加了细节描述,如“疫情肆虐之际”“无偿宴请”等,使事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强化了文明于国传承赓续的观点,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感。
信而有征,文明于世,更是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有道是,一枝独放不是春,八音合奏、琴箫同鸣,才是世间最美的乐章。瞻顾遗迹,盛唐气象,鉴真七次东渡,玄奘西游引经,推动中国文明屹立东方。反看当初,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使众多传教士愤然离去,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文明,饱受凌辱。如果仅仅恪守江南一隅,在前方等待的,会是夜郎自大的嘲笑;如果单单狂傲孤芳自赏,在路上迎接的,会是一叶障目的浅薄。揆诸当下,中国秉持“智勇胜于谋略,外交重于战争”的文明基本论,用上海合作,用金砖大国,用中俄边境贸易区的繁荣,用非洲大桥矗立大洋彼岸的巍峨,在波谲云诡的国际风烟中,交出了一份“坐令空山出锦绣”的满意答卷!综上所述,文明于世,需要交流互鉴。
升格原因:原段落对历史事例的描述不够详细准确,且在现代事例的列举上较为简单,缺乏深度阐述。升格后,补充了鉴真东渡的次数等细节,增强了历史事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对现代事例从不同方面进行拓展,详细说明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具体表现,如“紧密协作”“稳步发展”“蓬勃兴盛”“巍峨耸立”等词汇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使文章的论述更加严谨有力,凸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更进一步,文明于我,还是品谈清雅。
“举止端正,方让人赏心悦目;言行文明,则使我如沐春风。”文明,所谓澄净于美饰,慎关乎个人发展。有先贤慧言:“有德讲孝,节俭廉贞,此确为文明!”拨观照影,在生活中:注意文明用语,这是有德的文明行为;主动帮助老人,这是讲孝的文明显现;随手关灯,双面用纸,这是节俭的文明;做事礼貌,诚信责任,这是廉贞的文明。做到这些,我们微笑拈花,眼前尽会路坦天蓝;品谈清雅,我们文明举止,胸中必怀一片冰心!
升格原因:原文在论述文明于我的部分,事例较为笼统,缺乏具体情境和细节描写。升格后,对每个文明行为的阐述都增加了具体情境,如“公交车上”“街道上”“随手关灯”等,使事例更加真实可感,同时也更加深入地解读了这些行为所体现的文明内涵,将文明与个人修养紧密结合,使文章的论述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认同感。
正如紫娇花语:“镌刻成心,永世不尽。”文明,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维系国家的进步强盛,支持世界的命运共同,保障你我的茁壮成长。我们伟大祖国的文明未来,定是百花齐放、满庭馨香;文明更应铭刻于我们内心,令我们自言定变。所以,文明之魂,繁花盛绽映千秋。
【升格之作】
文明之魂,繁花盛绽映千秋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斯言熠熠,昭彰着文明之要义:文以美饰,明以澄净,二者交融,方为文明之真谛。故而,文明之魂,恰似繁花盛绽,馥郁千秋。
于国而言,文明乃民族之精魂,是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理应传承赓续,流芳万世。
华夏文明,自五千年前滥觞,人道主义的光辉便熠熠闪耀。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这仁义与礼乐的思辨中,奠定了以仁为本的文明基石,确立了独特的文明风貌。汉武帝尊儒术,施仁政,德润百姓,巩固社稷,为文明内涵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且看今朝,当部分人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时,众多仁人志士以实际行动传承文明之火。韩红基金会在灾难面前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封书源无偿宴请残障老人,传递温暖。这些善举不过是文明传承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却足以证明文明于国,如明灯长照,世代传承,永不磨灭。
在世界的舞台上,文明因交流而绚丽多彩,因互鉴而博大精深,犹如八音合奏,奏响和谐共生的美妙旋律。
回溯历史,盛唐之时,鉴真东渡,六次启航,终传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的深度交融;玄奘西行,万里跋涉,取经而归,为中印文化交流架起桥梁,使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东方,光芒璀璨。然而,清朝乾隆帝闭关锁国,致使传教士悻悻离去,中国错失与世界文明交流共进的良机,陷入落后挨打的困境。历史的教训深刻而沉痛,警示我们:固步自封必将走向衰落,开放交流方能繁荣昌盛。
立足当下,中国秉持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积极投身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浪潮之中。从上海合作组织的紧密协作,到金砖国家机制的稳步发展;从中俄边境贸易区的蓬勃兴盛,到非洲大陆上中国援建大桥的巍峨耸立,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内涵,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书写着文明互鉴的壮丽篇章。
就个人而言,文明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它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关乎个人的品德修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如春风化雨,润泽身心。
先贤有云:“有德讲孝,节俭廉贞,此乃文明之要义。”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文明之光处处闪耀。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礼貌的答谢,是文明用语的彰显,展现着个人的品德修养;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街道上对老人的一次搀扶,是行孝的体现,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善意;随手关灯,节约水电资源,倡导双面用纸,践行低碳生活,是节俭美德的传承;待人接物真诚有礼,信守承诺,勇于担当责任,是廉贞品格的外显。当我们将这些文明之举融入生活的点滴,我们便会发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内心也会因这份优雅与善良而澄澈宁静,如沐春风。
正如紫娇花语:“镌刻成心,永世不尽。”文明,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维系国家的进步强盛,支持世界的命运共同,保障你我的茁壮成长。我们伟大祖国的文明未来,定是百花齐放、满庭馨香;文明更应铭刻于我们内心,令我们自言定变。所以,文明之魂,繁花盛绽映千秋!
【评价】
这篇文章围绕“文明之魂”展开,分别从文明于国、于世、于我的角度进行深入阐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章开篇引用名言,点明主题,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旨,收束有力。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旁征博引,既有古代经典名言和历史事例,又有现代社会的鲜活事例,古今结合,相得益彰,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感。升格后的文章,在事例的运用、细节的描写和内涵的挖掘上都有显著提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和价值,激发读者对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是一篇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的佳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