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市分为中心城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平原新城(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部分),2019年,北京市政府机关正式搬迁入驻通州区。下图为2020年北京市各区常住人口分布图。1.202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不均,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B.平原新城人口分布差异显著C.由南向北,人口数量呈逐渐降低趋势D.生态涵养发展区地广人稀2.推测北京市各区人口迁移和增长的趋势是( )A.中心城区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城市副中心人口迁入数量增多C.平原新城人口比重明显下降D.生态涵养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中国人口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预计总人口将于未来几年内达到峰值。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迅速老龄化。下图示意中国各年龄阶段人口数量。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未来,中国“人口负债”之忧正在隐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已于2013年前后触及峰值B.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下降C.短期内青年人口可能明显增长D.青年(15-24岁)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机器换人速度减缓4.要使劳动力规模从目前至2030年保持大体稳定,亟需( )A.取消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项限制B.农业劳动力向更高效的非农部门转移C.提高高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D.劳动力素质持续提升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口指数表示人口城镇化率、年龄结构、教育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发展的优势程度;产业指数表示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利于人口结构合理发展的优势程度。图为黄河流域人口与产业综合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黄河流域人口与产业综合指数的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A.人口指数波动下降B.产业指数波动上升C.人口指数与产业指数的协调度逐步提升D.人口和产业发展关系呈现由“人口滞后”向“产业滞后”发展的趋势6.从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发展指数空间演化格局来看,目前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格局,推测下游地区人口指数落后的原因是( )A.城镇化水平下降 B.人口受教育水平下降C.人口总抚养比上升 D.青壮年人口迁出增多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一般工作和生活状态较差,情绪消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图”(其中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相对平均人口情绪较为积极,数值越大越积极,反之则表示较为消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关系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城居住区的流动人口比近郊高密度居住区情绪更积极B.农业园区主要为耕作辛苦的农民,人口情绪偏向于消极C.工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园情绪积极D.交通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导致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较消极8.为应对以上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该( )①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②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③加强人口流动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④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流动人口迁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人口老龄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通市的老龄化率达到了22.67%,已然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某机构运用人口统计方法研究总和生育率、预期寿命、人口迁移率等因素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并预测南通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下表为长期积累效应下的四类因素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率分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总和生育率 预期寿命 出生性别比 人口迁移率1975 0.19 0.17 0.00 0.001980 0.36 0.27 0.00 0.001985 0.74 0.32 0.00 0.001990 1.22 0.38 0.00 0.011995 1.71 0.45 -0.01 0.062000 2.28 0.52 -0.01 0.142005 2.88 0.57 -0.02 0.222010 3.63 0.58 -0.03 0.322015 4.92 0.57 -0.05 0.272020 6.97 0.61 -0.07 0.119.总和生育率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占比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观念转变 B.生育率积累性与滞后性C.经济发展水平 D.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10.人口迁移率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率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逐渐增加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虹吸效应显著B.逐渐增加南通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C.先增加后减少周边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容量趋于饱和D.先增加后减少南通市经济发展相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常有两条路径,即异地城镇化和就近就地城镇化,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空间转移距离的不同。安徽省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和速度都得到提升。2010年前后,安徽省人口流动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反映出安徽省城镇化的特点。下表示意安徽省2007—2017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 年份2007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本县其他乡镇街道 10.21 10.13 9.86 16.77 14.50 15.70 15.58 15.42 17.06 17.24本市其他县区 4.89 4.82 4.89 6.19 6.66 7.04 6.75 8.44 6.32 6.33本省其他市 6.99 7.34 7.36 8.27 8.42 9.30 9.08 9.10 9.17 8.90省内流动 22.09 22.29 22.11 31.23 29.58 32.04 31.41 32.96 32.55 32.47省际流动 77.91 77.71 77.89 68.77 70.42 68.96 68.59 67.04 67.45 67.5311.与2010年之前相比,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的显著变化有( )①省内流动占比增多②流动总人数减少③就近就地城镇化明显④县城人口流向乡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造成省际流动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转移 B.生态修复 C.落户政策 D.文化习俗13.2010年后安徽省人口流向改变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农业占比 B.减少基本农田 C.改善公共服务 D.阻碍文化传承时间银行是一种应对养老问题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是由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记录服务时长换算成“时间币”,待自己需要时可从时间银行账户中取出时间币以兑换他人为自己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下图为1998—2020年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我国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初衷是为了( )A.充实老人退休生活 B.缓解人口老龄化C.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D.发挥老年人余热15.2018年时间银行数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结构 B.数字技术 C.政府政策 D.经济水平16.与乡村相比,城镇的时间银行发展更快,主要原因是( )①社会养老需求大②志愿者数量多③居民邻里亲近④养老建设水平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日本在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兴衰随之演变,少子老龄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也日益突出。出于减缓乡村衰退、积极应对老龄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多方面考虑,日米政府进行了多次町(镇)村合并以适应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图示意1920—2015年日本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等级町村聚落人口的变化。(1)概述1920—2015年不同等级町村聚落人口数量减少过程的异同点。(6分)(2)图示意1920—2015年日本町村数量变化趋势曲线,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4分)(3)社区居家养老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居住地社区护工照护的养老模式。有学者认为,町村合并有利于日本地方政府推行社区居家养老并使老年人从中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请为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胡焕庸线是1935年胡焕庸提出的人口密度对比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呈45度直线。在“胡线”两侧200千米的范围内,存在着对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事活动明显的限制因素,即地势与地貌、气温和降水。因此,可以认为“胡线”的稳定存在,反映了该线所在地带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如图1。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如图2。(1)分析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的原因。(6分)(2)为什么说“胡线”的稳定存在反映了该线所在地带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强的限制性?(6分)(3)假设要促进“胡线”西北方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可得到变化率。下图是全国312个主要城市地区人口数据变化率分布图。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有21个,其中城镇人口缩减比例超过 10%的城市达到14个。(1)推测现阶段我国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并说出影响因素。(6分)(2)指出有效遏制地区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可行性的措施。(8分)(3)同为经济强省,广东省比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率增加明显,试分析原因。(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北京市各区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最大,C错误,A正确;平原新城各区人口大多在150万左右,差异不大,B错误;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较少,但达不到地广人稀的程度,D错误。故选A。2.答案:B解析:随着北京中心城区产业向外扩散,人口向外迁移增多,中心城区人口比重有下降趋势,A错误;随着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产业和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的迁入,人口迁入数量增多,B正确;平原新城是北京市产业疏散地,人口增多,比重上升,C错误;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迁入数量并不是最多的,D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口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预计总人口将于未来几年内达到峰值,读图可知,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已于2013年前后触及峰值,随后人口数量下降,A正确;因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上升,B错误;短期内青年人口不会有明显增长,C错误;青年(15-24岁)人口数量减少导致机器换人速度加快,D错误。故选A。4.答案:D解析:由上题已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取消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项限制,对劳动力规模保持大体稳定作用较小,A错误;农业劳动力向更高效的非农部门转移,劳动人口还是在减少,劳动力规模还是在下降,B错误;提高高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的措施不可行,C错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要使劳动力规模从目前至2030年保持大体稳定,亟需劳动力供给素质持续提升,D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2014年以前人口指数滞后于产业指数,2018年后产业指数滞后于人口指数,二者的协调度没有逐步提升,而是由“人口滞后”向“产业滞后”发展的趋势,D正确,C错误;由图可知,人口指数波动上升,A错误;由图可知,产业指数没有明显的上升,B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黄河下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抚养比高,人口红利弱,制约着黄河下游的人口指数的发展,C正确;黄河下游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以人口流入为主,AB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和图示信息可知,内城居住区的人口情绪小于近郊高密度居住区,说明情绪更消极,A错误;农业园的人口情绪接近0.3,较工业园等其他区域更积极,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人口情绪接近-0.6,情绪不积极,C错误;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小于0,人口情绪较为消极,推测可能原因是离城市中心较远,交通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工作和生活不便利、不舒适,D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读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①正确;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远郊人口通勤,可以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②正确;加强人口流动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可以缓解以上问题,③正确;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流动人口迁出不利于该地的经济发展,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9.答案:B解析:南通市的低生育率一旦形成,会导致近期少年儿童人口减少,中长期少年儿童和中青年人口都减少,表现出很强的积累性与滞后性,低生育率对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B正确;近些年随着生育观念转变,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这会提高未来老龄化率,但其并非总和生育率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占比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成本也增加,使得家庭倾向于减少子女数目以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从而导致生育率降低,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不是总和生育率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占比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有利于降低老龄化率,D错误。故选B。10.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人口迁移率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2010年受制于交通等不利区位因素,南通市经济发展落后于长三角其他城市,大量年轻人口迁出,人口迁移率加速了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2010—2020年,随着南通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南通市经济增速加快,使南通市人口流出数量减少,人口迁移率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率增长的贡献率减小,D正确。故选D。11.答案:B解析: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省际流动占比总体减少,省内流动占比总体增多,①正确;省内流动中,本县其他乡镇街道占比较大,且2010年后本县其他乡镇街道占比总体较2010年前显著上升,说明2010年后安徽省有较明显的就近就地城镇化现象,③正确;流动总人数不一定减少,②错误;安徽省大部分区域并未进入逆城镇化阶段,一般是乡镇人口流向县城,而非县城人口流向乡镇,④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12.答案:A解析: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政策环境优势明显,承接大量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产业,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因此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省际流动占比减少,A正确;生态修复、落户政策、文化习俗均非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13.答案:C解析: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本县其他乡镇街道占比总体上升,反映了就近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即实现了“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城市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和管理方法,有效利用了农村的资源和土地,活跃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公共服务,C正确;就近就地城镇化不一定会增加农业占比,也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AB错误;农村、乡镇人口活跃,有利于乡村文化发展与传承,D错误。故选C。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平均年龄越来越大,社会养老压力大,“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减轻我国社会养老压力,C正确;“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并不是为了丰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主要由年轻人和低龄老年人参与,A错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B错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并不是为了发挥老年人余热,而是为了让老年人有人帮忙养老,D错误。故选C。15.答案:C解析:时间银行爆发式增长说明增长速度极快,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C正确;人口结构、数字技术和经济水平不会导致某一年时间银行呈现爆发式增长,ABD错误。故选C。16.答案:D解析:城镇志愿者数量比乡村多,为老人服务时间总量多,导致城镇银行发展快,②正确;城镇养老建设水平比城镇高,有利于城镇银行发展,④正确;由于农村青年人口流失,乡村老龄化比城镇严重,社会养老需求更大,①错误;乡村居民邻里关系比城镇好,③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17.答案:(1)异:町村规模越小,人口数量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早(或町村规模越大,人口数量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晚);总体来看,町村规模越小,人口减少的规模越大(或町村规模越大,人口减少的规模越小)。(4分)同:城镇化后期(2000—2015年),不同规模的町村人口数量均有比较明显地减少。(2分)(2)绘图如下所示:(4分)(3)町村合并有利于整合周边町村养老资源(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减少日本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町村合并使老年人分布更加集中,有利于集中看护和老年人互助养老,减少个人养老支出;(町村合并使生活在町村的老年人增多)合并后的町村养老服务设施更齐全,医护水平更高,利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并享受更高水平的医护服务。(6分)解析:(1)据图分析,相同点:不同规模的町村从1965年到2015年人口规模都呈减少趋势;不同点:1.从时间上来看:町村规模越小,其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越早(或町村规模越大,人口数量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晚);从人口数量来看:町村规模越小,人口数量减少的规模越大(或町村规模越大,人口减少的规模越小)。(2)由图可知:1950—1960年町村数量快速下降,1960—1970年町村数量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1990—200年町村数量保持平稳,2000—2010年町村数量有明显下降,由此画出1920—2015年日本町村数量变化趋势曲线。如下图。(3)根据材料日本在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兴衰随之演变,少子老龄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加之出生率低,新生儿少,农村以老年人为主,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在家中居家养老,但由于乡村老龄人口减少,会造成养老资源浪费,町村多,国家财政支出大,老人分布较为分散,不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当町村合并以后,可以整合町村周边的养老资源,减少日本政府财政支出;老人更为集中,更有利于为老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减少个人养老支出;町村合并使得老年人增多,养老服务设施更加齐全,更有利于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并享受更高水平的医护服务。18.答案:(1)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发展农业及人们生活地形崎岖,不易开发,不便于农业生产,因此人口密度低,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6分)(2)地势与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等,不利于大规模农业开发;气温和降水条件差异大,西北方气候干旱、寒冷等,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大规模居住,所以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限制强,导致“胡线”稳定存在。(6分)(3)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能源、矿产等,发展相关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承载力;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和投资;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技能。(任选2点,得4分)解析:(1)①大兴安岭北段纬度高,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居住。②山地较多,加之冻土广布,不适宜发展农业,环境承载力低。③虽然降水条件较好,但热量不足,环境承载力不高。(2)材料中明确指出“胡线”两侧存在地势与地貌、气温和降水等限制人类生产活动的因素,需要结合这些因素具体分析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表现,从而说明“胡线”稳定存在的原因。(3)要促进“胡线”西北方地区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基础设施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政策吸引和人才培养能为地区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19.答案:(1)地区:东北地区。(2分)影响因素:①资源枯竭,主体产业类型转型调整中;②城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③城镇对乡村的吸引力弱;④国内其他地区发展速度快,对劳动力吸引力大。(任选2点,得4分)(2)①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②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投资者投资,扩大就业;③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政商合作渠道;⑤发展积极稳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⑥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助力。(任选4点,得8分)(3)①广东省珠三角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劳动力数量多;②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经济发展较均衡,人口流入地更分散;③广东省工业发展历史晚,区域经济差异大,农村人口流出意愿强;④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对人才素质要求高。(任选3点,得6分)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现阶段我国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影响因素包括,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现阶段资源枯竭,主体产业类型转型调整中;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城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下降,城镇对乡村的吸引力弱;国内其他地区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对劳动力吸引力大。(2)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投资者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总量;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政商合作渠道;发展积极稳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助力。(3)与江苏相比,广东省珠三角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劳动力数量多;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经济发展较均衡,人口流入地更分散,流入江苏省比例相对降低;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广东省工业发展历史晚,区域经济差异大,农村人口流出意愿强,城市人口变化率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