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真题好题演练一、单选题1.(2024·广西·高考真题)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事实正是如此,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归纳法和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局限性B.仅凭观察经验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C.感觉器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D.感性认识不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失去其实际意义(2024·重庆·高考真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清代学者阮元说:“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为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实事求是”在中国源远流长②弘扬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倡导“实事求是”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近代科学兴起的基础④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超越时代条件的特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首次用“实事求是”一词生动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由此可知(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原本没有“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内涵②实事求是是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正确认识路线③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只适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定时期④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形而上学③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对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④对治党兴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减法是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加法是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以“一张表”简化数据填报、“一平台”优化系统操作、“一件事”强化办事效率,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由此可见( )①整治形式主义的效果取决于智能高效政府建设成效②做减法应坚持实事求是,明晰且落实基层政府职责③做加法是政府通过数字技术,用“算力”解放“人力”④做减法和做加法目的是确保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甘肃·高考真题)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北京·高考真题)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选择哪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如何采价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湖南·高考真题)受蜻蜓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①从蜻蜓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内在逻辑是必然推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11.(2022·海南·高考真题)小海通过上游泳课发现,自己在10℃的水中可游0.5小时;在15℃的水中可游1小时;在18℃的水中可游1.5小时;在21℃的水中可游2小时。小海因此得出结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小海得出此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12.(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4·甘肃·统考模拟预测)为找出蝙蝠在黑暗中飞翔并能准确辨别方向的原因,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实验。先把蝙蝠的双眼罩住,结果发现蝙蝠依然能准确地辨别方向。科学家再将蝙蝠的双耳罩住,蝙蝠瞬间失去了方向感,而当把罩住蝙蝠耳朵的东西去掉后,蝙蝠又恢复了往常的辨向能力。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们使用的推理方法是( )A.共变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求同求异法14.(2024·江苏·统考一模)下表为双氧水在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锰存在时的分解反应情况: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一 一定浓度、体积的双氧水、极少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分解速率较快二 一定浓度、体积的双氧水、少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分解速率快三 一定浓度、体积的双氧水、大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分解速率极快要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准确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变化,需要运用( )A.求异法 B.共变法 C.选言判断 D.演绎推理15.(2024·全国·模拟预测)海上风暴来临之前,海浪与空气摩擦产生8—13HZ的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但水母依靠特殊的听觉系统可以听到这种声音。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这一发明( )①说明人类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制造先进技术装备②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③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④说明人类能够妥善改造自然规律并以此征服大自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海南海口·统考模拟预测)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由此可见,西方学者( )①进行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②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③进行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④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17.(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核桃形状酷似人的大脑,因此吃核桃补脑。这一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西班牙某研究所做了实验,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100天后,学生的注意力功能、流体智力(如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6个月后,学生的反应时间减少了11.26毫秒,流体智力评分增加了1.78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症状评分减少了2.18分;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研究人员因此认为,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2)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18.(2024·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千米,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为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调研活动】◇查看皇史宬文物展示陈列和腾退修缮、钟鼓楼展览陈列、钟鼓楼周边环境整治、万宁桥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等情况,随行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赴正阳门、前门大街和永定门,视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市文物局、市文旅局、东城区和西城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汇报。【代表之声】代表1:建议注重文物的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代表2:中轴线申遗工作复杂、难度大,建议注意协调好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周边居民个人利益的关系。代表3:希望继续加强对中轴线申遗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了解中轴、体验中轴、热爱中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结合材料,分析市人大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2)从法治角度谈谈如何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为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某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研学线路,其中“中轴线古树之旅”考察了分布在故宫、景山等10处区域的古树名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历史,获得了全校好评。一位学生也希望设计一条“好评”线路,于是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才能有效提升体验感。(3)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识别材料中学生所运用的推理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19.(2024上·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在上甘岭战役中,被敌人炮弹炸断双腿的孙占元,强忍剧痛爬行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他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手握爆破筒冲入敌阵,成为志愿军战士们的普遍现象,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革命英雄主义。在喀喇昆仑,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伸开双臂阻挡来犯之敌,用生命践行着这一革命英雄主义。今天,中国以刺刀见红的举动迎击美西方对我国歇斯底里的打压遏制,正是这种革命英雄主义血性风骨的延续。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材料中的描述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2)找出材料中的一个性质判断,并说明其判断形式。20.(2024·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随着“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由中外记者、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采访团从陕西西安出发,开启一段精彩的探源之旅,帮助我们破译文明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透过文物、遗产、文字,让人们愈发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到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从展示高超技艺的玉雕铜器、陶瓷丝织,到蕴含高雅趣味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数不胜数的文化创造使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举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意义。【文化传承和发展】“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来自网信、文物、媒体领域的嘉宾们进行主题分享: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分享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之美,坚定“我心归处是中华”的文化自信;探索以文化“两创”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的新表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绽放的传承发展力量。(2)指出“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属于哪种推理方式,并运用这种推理方式,选取一件熟悉的物品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真题好题演练一、单选题1.(2024·广西·高考真题)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事实正是如此,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归纳法和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局限性B.仅凭观察经验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C.感觉器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D.感性认识不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失去其实际意义【答案】A【知识点】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归纳推理的含义、思维的含义【详解】A:“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可见归纳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还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可见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局限性,A符合题意。B: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正确的,仅凭观察经验也可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B说法错误。C:人不仅能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表面现象,还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感觉器官并非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是可以帮助人获得理性认识,C说法错误。D:正确的感性认识也能指导人正确地进行实践,并非毫无实际意义,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024·重庆·高考真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清代学者阮元说:“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为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实事求是”在中国源远流长②弘扬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倡导“实事求是”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近代科学兴起的基础④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超越时代条件的特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首次用“实事求是”一词生动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由此可知(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原本没有“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内涵②实事求是是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正确认识路线③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只适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定时期④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形而上学③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对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④对治党兴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减法是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加法是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以“一张表”简化数据填报、“一平台”优化系统操作、“一件事”强化办事效率,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由此可见( )①整治形式主义的效果取决于智能高效政府建设成效②做减法应坚持实事求是,明晰且落实基层政府职责③做加法是政府通过数字技术,用“算力”解放“人力”④做减法和做加法目的是确保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25.A 26.D 27.B 28.C【知识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的逻辑性质、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解析】25.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一词源自东汉时期的《汉书》,代代传承发展到现在,说明“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①正确;②:唐代、清代学者对“实事求是”的解读不同,说明弘扬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正确;③:倡导“实事求是”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中国近代科学兴起的基础,③夸大了其作用,错误;④: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能超越时代条件的限制,④错误。故本题选A。26.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虽然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一词汇,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①错误;②:党的思想路线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实事求是”一词生动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正确认识路线,②正确;③:“实事求是”虽然是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但并不只适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定时期,③错误;④: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毛泽东首次用“实事求是”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D。27.①④: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归纳推理的方法根据习近平的论述,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否则就会误党误国,从判断的角度看,这属于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即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从推理的角度看,这是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对治党兴国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①④正确;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唯心主义,②错误;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实践,③错误。故本题选B。28.①:整治形式主义的效果体现了智能高效政府建设的成效,而不是取决于智能高效政府建设的成效,①错误。②: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中的“减法”是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这就应坚持实事求是,明晰且落实基层政府职责,②正确。③: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中的“加法”是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以“三个一”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可见政府用“算力”解放“人力” ,③正确 。④:整治形式主义,无论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其目的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该做法有利于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④错误。故本题选C。6.(2024·甘肃·高考真题)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类比推理的多种方法【详解】①: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推理,而不是“比较”,①排除;②: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材料反映的不是“比喻”,②排除;③: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运用的是类比推理,依据的是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③符合题意;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说明在对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车头和“鹰隼”进行类比推理,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结论、新知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2024·北京·高考真题)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选择哪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如何采价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方法、类比推理的多种方法、演绎推理含义、作用、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详解】①: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因此前提不必然推出结论,是或然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①正确。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是类比推理的规则,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②错误。③: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③错误。④:该采价方案从地点、场次、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④正确。故答案选B。【点睛】8.(2024·湖南·高考真题)受蜻蜓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①从蜻蜓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内在逻辑是必然推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类比推理含义及其客观依据、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详解】①:受蜻蜓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蜓,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的方法,①正确。③④: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剧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②: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在一次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活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小谢同学用以下语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其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一寸光阴一寸金【答案】B【详解】B:简单枚举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符合题意。A:仅通过“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归纳出人心齐,泰山移,不能全面的归纳研学活动的感悟,B不符合题意。C:材料不能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感悟,C不符合题意。D:本次研学活动,虽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但用“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能真正表达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的感悟,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0.(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答案】B【详解】B:由题述信息可知,在植物病毒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这一相同条件下,与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携带较少病毒情况相比,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是被考察的现象,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是差异因素,从而得出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与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存在因果联系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题述信息是根据“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这一差异因素进行的推断,A不符合题意。C: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题述信息不涉及类比推理,C不符合题意。D: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某研究团队是根据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比草原上的花朵携带更多病毒进行推断,得出“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的一般性结论,这属于归纳推理,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1.(2022·海南·高考真题)小海通过上游泳课发现,自己在10℃的水中可游0.5小时;在15℃的水中可游1小时;在18℃的水中可游1.5小时;在21℃的水中可游2小时。小海因此得出结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小海得出此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答案】C【详解】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反映的是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相关,未存在明显的一个共同因素,A不符合题意。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明显未体现求异法,B不符合题意。C: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查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小海得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运用的是共变法,C正确。D:材料反映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而非类比推理,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②③:漫画中树与树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可知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在进行类比时,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它们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题意。①:漫画体现的是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强调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题意。④:漫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没有体现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13.(2024·甘肃·统考模拟预测)为找出蝙蝠在黑暗中飞翔并能准确辨别方向的原因,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实验。先把蝙蝠的双眼罩住,结果发现蝙蝠依然能准确地辨别方向。科学家再将蝙蝠的双耳罩住,蝙蝠瞬间失去了方向感,而当把罩住蝙蝠耳朵的东西去掉后,蝙蝠又恢复了往常的辨向能力。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们使用的推理方法是( )A.共变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求同求异法【答案】C【详解】C: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 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那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有因果联系。材料中罩住眼睛时,能准确地辨别方向,同时罩住了眼睛与双耳,不能辨别方向;把罩住双耳东西拿掉,但仍然罩住了眼睛,这种情况下仍然能辨别方向。两种场合下,都罩住了眼睛,但只有一点不同:罩住与不罩住双耳,所以导致结果不同,运用了求异法,C符合题意。A: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有因果联系,材料没体现,A不符合题意。B: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没有体现求同,B不符合题意。D: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材料没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2024·江苏·统考一模)下表为双氧水在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锰存在时的分解反应情况: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一 一定浓度、体积的双氧水、极少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分解速率较快二 一定浓度、体积的双氧水、少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分解速率快三 一定浓度、体积的双氧水、大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分解速率极快要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准确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变化,需要运用( )A.求异法 B.共变法 C.选言判断 D.演绎推理【答案】B【详解】B: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本题表中双氧水在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锰存在时的分解反应情况表明,相同浓度的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加快。因此,要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准确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变化,需要运用共变法,B符合题意。A: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要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准确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变化,需要运用共变法,未涉及求异法,排除A。C: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要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准确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变化,需要运用归纳推理中的共变法,未涉及选言判断,排除C。D:要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准确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变化,需要运用归纳推理中的共变法,未涉及演绎推理,排除D。故本题选B。15.(2024·全国·模拟预测)海上风暴来临之前,海浪与空气摩擦产生8—13HZ的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但水母依靠特殊的听觉系统可以听到这种声音。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这一发明( )①说明人类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制造先进技术装备②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③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④说明人类能够妥善改造自然规律并以此征服大自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材料体现了类比推理的作用,没有涉及比较的方法,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对海上风暴作出预报,以维护航海和渔业的安全,这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改造自然规律”“征服大自然”说法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C。16.(2024·海南海口·统考模拟预测)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由此可见,西方学者( )①进行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②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③进行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④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③: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这是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获得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运用了从一般推个别的演绎推理,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材料中西方学者进行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没有运用类比推理,也没有犯“机械类比”的错误,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二、主观题17.(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核桃形状酷似人的大脑,因此吃核桃补脑。这一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西班牙某研究所做了实验,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100天后,学生的注意力功能、流体智力(如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6个月后,学生的反应时间减少了11.26毫秒,流体智力评分增加了1.78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症状评分减少了2.18分;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研究人员因此认为,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2)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答案】(1)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或答出“不完全归纳推理”);共变法。(2)①除了吃核桃,可能还吃了其他对认知能力等产生影响的食物。②除了吃核桃,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并且也在发生变化。③可能存在样本容量不足,实验跨度时间过短等情况。④可能难以确认α-亚麻酸指标升高,与人的认知能力等的提高存在因果关系。⑤可能因为吃核桃而获得心理暗示,从而对多动症等各项评分产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背景素材:吃核桃补脑的逻辑推理示例考点考查: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别指出材料中使用的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功能等水平都有所提高,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所以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可联系类比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采用了共变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小题是开放试题,要求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参考角度:吃了其他对认知能力等产生影响的食物、其他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样本容量不足,实验跨度时间过短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展开举例,言之有理即可。【点睛】18.(2024·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千米,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为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调研活动】◇查看皇史宬文物展示陈列和腾退修缮、钟鼓楼展览陈列、钟鼓楼周边环境整治、万宁桥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等情况,随行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赴正阳门、前门大街和永定门,视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市文物局、市文旅局、东城区和西城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汇报。【代表之声】代表1:建议注重文物的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代表2:中轴线申遗工作复杂、难度大,建议注意协调好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周边居民个人利益的关系。代表3:希望继续加强对中轴线申遗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了解中轴、体验中轴、热爱中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结合材料,分析市人大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2)从法治角度谈谈如何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为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某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研学线路,其中“中轴线古树之旅”考察了分布在故宫、景山等10处区域的古树名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历史,获得了全校好评。一位学生也希望设计一条“好评”线路,于是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才能有效提升体验感。(3)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识别材料中学生所运用的推理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答案】(1)市人大行使了监督权,视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市文物局、市文旅局、东城区和西城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汇报,各个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使申遗工作协调有序的进行。(2)在我国,公共利益与个人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关系,当二者产生冲突时,应以公共利益为重,从长远看这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保护好我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但是保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情况,我们要以公共利益为重,促进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3)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运用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越好,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度程度越高,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为了更好的找出相似属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找出与之排斥的属性,更好的提升体验感。【分析】背景素材: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考点考查: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法治中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类比推理等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市人大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注意作答主体为市人大,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作用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视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市文物局、市文旅局、东城区和西城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汇报→可联系教材知识“人大行使监督权”作答,说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关键词②: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其它国家机关的工作汇报→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主集中制”作答。关键词③:代表之声;建议注重文物的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中轴线申遗工作复杂、难度大,建议注意协调好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周边居民个人利益的关系;希望继续加强对中轴线申遗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了解中轴、体验中轴、热爱中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联系教材知识“人大代表的职责”作答,说明人大充分反映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从法治角度谈谈如何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需要调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纵贯北京老城,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可联系教材知识“法治中国建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作答,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识别材料中学生所运用的推理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可联系教材运用了类比推理,并指出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关键词②: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才能有效提升体验感。→可联系教材知识“类比推理”作答,说明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还需要增加类比的根据,提高前提与结论的相关程度,说明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关键词③:为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某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研学线路,其中“中轴线古树之旅”考察了分布在故宫、景山等10处区域的古树名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历史,获得了全校好评→可联系教材知识“类比推理”作答,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需要实地考察。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9.(2024上·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在上甘岭战役中,被敌人炮弹炸断双腿的孙占元,强忍剧痛爬行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他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手握爆破筒冲入敌阵,成为志愿军战士们的普遍现象,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革命英雄主义。在喀喇昆仑,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伸开双臂阻挡来犯之敌,用生命践行着这一革命英雄主义。今天,中国以刺刀见红的举动迎击美西方对我国歇斯底里的打压遏制,正是这种革命英雄主义血性风骨的延续。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材料中的描述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2)找出材料中的一个性质判断,并说明其判断形式。【答案】(1)①归纳推理:以孙占元、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为例证,归纳出中国军人的革命英雄主义。②类比推理:将中国刺刀见红迎击美西方打压的行动与中国军人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举进行类比。③演绎推理:祁发宝的英雄壮举就是中国军人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现代“演绎”。(2)性质判断:今天,中国以刺刀见红的举动迎击美西方对我国歇斯底里的打压遏制,正是这种革命英雄主义血性风骨的延续。类型:全称肯定判断。【分析】背景素材:革命英雄主义血性风骨的延续考点考查:推理的类型、性质判断和判断的形式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判断推理类型,据材料分析作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以孙占元、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为例证,归纳出中国军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可联系归纳推理;关键词②:将中国刺刀见红迎击美西方打压的行动与中国军人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举进行类比→可联系类比推理;关键词③:祁发宝用生命践行着这一革命英雄主义→可联系演绎推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找出材料中的一个性质判断,并说明其判断形式,据材料分析作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今天,中国以刺刀见红的举动迎击美西方对我国歇斯底里的打压遏制,正是这种革命英雄主义血性风骨的延续→可联系全称肯定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2024·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随着“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由中外记者、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采访团从陕西西安出发,开启一段精彩的探源之旅,帮助我们破译文明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透过文物、遗产、文字,让人们愈发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到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从展示高超技艺的玉雕铜器、陶瓷丝织,到蕴含高雅趣味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数不胜数的文化创造使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举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意义。【文化传承和发展】“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来自网信、文物、媒体领域的嘉宾们进行主题分享: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分享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之美,坚定“我心归处是中华”的文化自信;探索以文化“两创”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的新表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绽放的传承发展力量。(2)指出“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属于哪种推理方式,并运用这种推理方式,选取一件熟悉的物品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举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帮助我们破译中华文明密码,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举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推动我国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不完全归纳推理。答案示例:折扇,初名腰扇,起源于汉末,是王公大人的宠物。晋代,被称为叠扇,是上流社会男女通用的驱暑器具。如今,折扇早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文化的东西,在全球广受欢迎。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分析】背景素材:“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考点考查:意识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回答举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意义,需要调用意识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可用“有利于/有助于……”的话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帮助我们破译文明密码、坚定文化自信→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关键词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指出“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属于哪种推理方式,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此外,还需选取一件熟悉的物品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运用以上的推理方式来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角度:折扇、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可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七课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真题好题演练)(原卷版).doc 第七课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真题好题演练)(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