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原因、主要观点及影响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文艺复兴的性质、兴起的背景与成就、扩展及影响。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在德国、瑞士和英国的发展概况及影响。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含义、主要成就及影响。 第四子目重点讲述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含义、出现、扩展以及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及影响。 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体现了近代欧洲人文主义从复苏、发展到成熟的演进历程一、文艺复兴1.阅读教材第一目,请把下面文艺复兴示意图补充完整。[提示]①禁欲主义 ②人文主义 ③崇尚理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2.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各地的根源,并列举其主要表现。[提示]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展。表现:英国的莎士比亚是主要代表,其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概念: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以学习和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需要的新文化。3.原因经济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化 (1)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2)意大利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 (3)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人才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体现资产阶级的乐观进取精神]。(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5.成就意大利 文学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他们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艺术 15世纪,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称为“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英国 15世纪后期,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6.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核心概念]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人文主义内涵 宗教神学内涵以人为中心 以神为中心提倡享受现世生活 提倡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崇尚理性和科学 宣扬蒙昧主义情境 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史料二 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完成的……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实质。(2)根据史料二,概括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1)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2)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冲击了教会的思想权威,为宗教改革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化拓展] 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时间 跨度长,从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范围 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内容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方式 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2)影响积极 思想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复兴和发展,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经济 为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动力,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文艺 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科学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消极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秩序混乱;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1.(2024·河北邢台期中)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取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主张改革宗教教义和仪式C.描绘了资本主义蓝图D.摆脱了专制王权的束缚解析:选A。由“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可知,这里的“它”指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选A项;主张改革宗教教义和仪式的是宗教改革,排除B项;描绘了资本主义蓝图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摆脱了专制王权的束缚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2.(2023·吉林六县期中)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1536)是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虽精通希腊、拉丁古籍,但不单单是一位古典学者,他的目的是借用古典著作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以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 )A.旨在解释基督教义B.在欧洲的影响十分广泛C.具有时代的局限性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解析:选C。据材料“借用古典著作……原始教义”可知,伊拉斯谟以古典著作为津梁,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但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故选C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而非解释基督教义,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如何,得不出“十分广泛”的结论,排除B项;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非推动希腊文化的发展,排除D项。二、宗教改革1.阅读教材第二目,你认为宗教改革的背景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简述理由。[提示]经济: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政治:王权强化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支持。现实: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直接: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2.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思考:在辩论中马丁·路德阐述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影响?[提示]观点:因信称义、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等。影响: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背景 思想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宗教 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经济 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 罗马教廷派人到德意志推销赎罪券[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兴起 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 (1)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体现了资产阶级惜时惜财的观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教会改革: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扩展 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如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教随国定原则]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概念] 1.赎罪券:天主教神学认为犯罪信徒通过告解天主获得宽恕后,教会可免除其由罪而得的现世惩罚,即“免罪罚”。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其“罪罚”。14世纪以来,赎罪券逐渐演变为教会敛财的工具。2.“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区别情境 宗教改革的影响史料 宗教改革打破了持续五百多年的思想信仰大一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立的局面。改革中出现的教义、教规的分立造成救赎道路的分别,其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新教一边,新教因此带有民族教会的性质。这一切都推动了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探究]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后形成的“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分析宗教改革对推动“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宗教体系:天主教、新教(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影响:信徒获得空前的信仰自由,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建立民族教会,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深化拓展] 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政治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于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进一步传播人文主义;各国发展本民族文化,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2024·河北邯郸期中)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一事件( )A.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B.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解析:选D。由材料“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可知,1517年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宗教改革运动受益于文艺复兴,排除A项;启蒙运动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排除B项;文艺复兴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排除C项。2.(2024·福建福州六校联考)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C.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解析:选B。据材料“《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主张运用民族语言开展宗教活动,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内容与宗教改革有关,而非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出现了三大主流新教,并没有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而非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排除D项。三、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示意图补充完整。[提示]①“日心说” ②万有引力 ③经验2.阅读教材第四目,将下图填写完整。[提示]①天赋人权 ②社会契约 ③人民主权 ④分权制衡 ⑤自由主义 ⑥君主立宪/民主共和1.近代科学的兴起概念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成就 天文学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物理学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他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影响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启蒙运动(1)概念: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2)背景①思想: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3)过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4)核心与内涵①精神内核:“理性”②理性内涵: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相信进步、相信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5)代表人物国家 代表 思想法国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互监督、制衡 都反对君主专制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英国 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德国 康德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6)影响思想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政治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核心概念] 1.近代科学: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2.理性主义:以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从而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情境 启蒙运动的内容与影响史料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宣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的思想成为政治思想的主流。争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提示]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追求人本身的解放。积极影响: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深化拓展] 启蒙运动的特点批判对象 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提出“主权在民”,反对专制主义批判方式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的反映批判领域 宣扬科学和理性的主要目的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历史作用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1.(2024·河南创新发展联盟检测)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属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部门,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政府效率 B.防止权力滥用C.强化行政职能 D.改变社会秩序解析:选B。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主要目的是防止权力滥用,故选B项;三权分立不利于提高政府效率,排除A项;三权分立下立法、司法、行政相互制约,并未突出行政权的扩大,无法强化行政职能,排除C项;D项是表象,而非根本,排除。2.(2024·江苏高邮期中)俄国铁腕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自诩“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1767年,她召开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反映了( )A.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B.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C.启蒙时代社会的进步D.法律至上观念的成熟解析:选C。18世纪启蒙运动影响到了俄国,于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自诩开明君主,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选C项;由“俄国铁腕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自诩‘开明君主’”可知,这不是真正的王权有限,实质还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俄国女皇标榜开明专制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没有涉及统一民族国家的内容,排除B项;“开明专制”与“法律至上观念”不符,排除D项。人文主义的光辉——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演进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材料二 在宗教氛围浓厚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们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的教诲,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扬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材料三 18世纪随着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近代主流科学文化的植入,法国思想文化传统才会发生彻底变革。牛顿理论不仅用科学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探究](1)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各自内涵。(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向。[提示](1)内涵: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宗教改革时期,提倡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主张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阅读圣经;启蒙运动时期,主张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提倡天赋人权、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2)趋向:从人性到理性。【思维提升】 认识近代西欧的人文主义项目 内涵 评价文艺复兴 借助希腊的古典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指导,以文学和艺术为载体,揭露虚伪的“禁欲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神性对人性的束缚;追求自由、现世幸福;重视科学,追求知识 人们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 批判罗马教会的精神专制,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强调在宗教信仰的精神世界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 人们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 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强调人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专制主义,追求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法治的“理性王国” 人们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知识总结 必备术语1.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 2.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3.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4.启蒙思想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原因、主要观点及影响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文艺复兴的性质、兴起的背景与成就、扩展及影响。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在德国、瑞士和英国的发展概况及影响。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含义、主要成就及影响。 第四子目重点讲述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含义、出现、扩展以及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及影响。 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体现了近代欧洲人文主义从复苏、发展到成熟的演进历程一、文艺复兴1.阅读教材第一目,请把下面文艺复兴示意图补充完整。[提示]①禁欲主义 ②人文主义 ③崇尚理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2.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各地的根源,并列举其主要表现。[提示]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展。表现:英国的莎士比亚是主要代表,其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概念: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2.实质:创立符合 [以学习和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需要的新文化。3.原因经济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化 (1)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2)意大利的 文化积淀丰厚; (3)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人才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 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 ,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体现资产阶级的乐观进取精神]。(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5.成就意大利 文学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 被称为“文学三杰”。他们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 的自由艺术 15世纪,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称为“ ”。他们的作品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英国 15世纪后期,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6.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核心概念]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人文主义内涵 宗教神学内涵以人为中心 以神为中心提倡享受现世生活 提倡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崇尚理性和科学 宣扬蒙昧主义情境 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史料二 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完成的……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实质。(2)根据史料二,概括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1)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2)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冲击了教会的思想权威,为宗教改革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化拓展] 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时间 跨度长,从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范围 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内容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方式 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2)影响积极 思想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复兴和发展,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经济 为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动力,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文艺 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科学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消极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秩序混乱;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1.(2024·河北邢台期中)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取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主张改革宗教教义和仪式C.描绘了资本主义蓝图D.摆脱了专制王权的束缚2.(2023·吉林六县期中)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1536)是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虽精通希腊、拉丁古籍,但不单单是一位古典学者,他的目的是借用古典著作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以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 )A.旨在解释基督教义B.在欧洲的影响十分广泛C.具有时代的局限性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二、宗教改革1.阅读教材第二目,你认为宗教改革的背景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简述理由。[提示]经济: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政治:王权强化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支持。现实: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直接: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2.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思考:在辩论中马丁·路德阐述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影响?[提示]观点:因信称义、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等。影响: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背景 思想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宗教 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经济 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 罗马教廷派人到德意志推销赎罪券[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兴起 序幕 1517年, 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 (1)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体现了资产阶级惜时惜财的观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教会改革: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 进行宗教活动扩展 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如瑞士的 和英国的国教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教随国定原则]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概念] 1.赎罪券:天主教神学认为犯罪信徒通过告解天主获得宽恕后,教会可免除其由罪而得的现世惩罚,即“免罪罚”。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其“罪罚”。14世纪以来,赎罪券逐渐演变为教会敛财的工具。2.“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区别情境 宗教改革的影响史料 宗教改革打破了持续五百多年的思想信仰大一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立的局面。改革中出现的教义、教规的分立造成救赎道路的分别,其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新教一边,新教因此带有民族教会的性质。这一切都推动了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探究]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后形成的“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分析宗教改革对推动“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宗教体系:天主教、新教(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影响:信徒获得空前的信仰自由,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建立民族教会,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深化拓展] 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政治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于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进一步传播人文主义;各国发展本民族文化,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2024·河北邯郸期中)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一事件( )A.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B.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2.(2024·福建福州六校联考)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C.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三、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示意图补充完整。[提示]①“日心说” ②万有引力 ③经验2.阅读教材第四目,将下图填写完整。[提示]①天赋人权 ②社会契约 ③人民主权 ④分权制衡 ⑤自由主义 ⑥君主立宪/民主共和1.近代科学的兴起概念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背景 文艺复兴和 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成就 天文学 哥白尼提出“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物理学 英国科学家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他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影响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 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 和社会进步2.启蒙运动(1)概念:以理性和 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2)背景①思想: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3)过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 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4)核心与内涵①精神内核:“ ”②理性内涵: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相信进步、相信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5)代表人物国家 代表 思想法国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互监督、制衡 都反对君主专制伏尔泰 寄希望于“ ”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 主张英国 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德国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6)影响思想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政治 直接推动了美国 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 的精神武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核心概念] 1.近代科学: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2.理性主义:以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从而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情境 启蒙运动的内容与影响史料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宣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的思想成为政治思想的主流。争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提示]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追求人本身的解放。积极影响: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深化拓展] 启蒙运动的特点批判对象 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提出“主权在民”,反对专制主义批判方式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的反映批判领域 宣扬科学和理性的主要目的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历史作用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1.(2024·河南创新发展联盟检测)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属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部门,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政府效率 B.防止权力滥用C.强化行政职能 D.改变社会秩序2.(2024·江苏高邮期中)俄国铁腕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自诩“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1767年,她召开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反映了( )A.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B.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C.启蒙时代社会的进步D.法律至上观念的成熟人文主义的光辉——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演进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材料二 在宗教氛围浓厚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们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的教诲,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扬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材料三 18世纪随着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近代主流科学文化的植入,法国思想文化传统才会发生彻底变革。牛顿理论不仅用科学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探究](1)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各自内涵。(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向。[提示](1)内涵: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宗教改革时期,提倡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主张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阅读圣经;启蒙运动时期,主张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提倡天赋人权、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2)趋向:从人性到理性。【思维提升】 认识近代西欧的人文主义项目 内涵 评价文艺复兴 借助希腊的古典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指导,以文学和艺术为载体,揭露虚伪的“禁欲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神性对人性的束缚;追求自由、现世幸福;重视科学,追求知识 人们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 批判罗马教会的精神专制,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强调在宗教信仰的精神世界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 人们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 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强调人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专制主义,追求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法治的“理性王国” 人们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知识总结 必备术语1.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 2.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3.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4.启蒙思想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 学生版.docx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