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地球上,金属锂在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卤水中,主要来自火山岩风化淋滤及地下热泉在地势低洼处富集。我国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当地采用新技术直接从卤水中提取锂金属,而不是等待它蒸发后再提取,使得该地的锂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图为盐湖卤水型锂矿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盐湖卤水型锂矿形成条件正确的是( )
A.受地形等条件影响降水较多 B.变质作用强烈
C.板块生长边界处的断裂下陷 D.区域蒸发量大
2.青藏高原锂矿床开发潜力大的因素有( )
①矿床储量
②交通状况
③市场需求
④产业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与蒸干后再提取相比,新技术开发锂矿资源对当地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节约水资源 B.减轻水源污染 C.降低运输成本 D.减少占地面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国家安全会议上讲过一个著名论断,即“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世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基于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最大商业地下石油储备大榭商储项目于2023年12月9日全面开工,该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岛,在山体下方开挖石洞,利用天然稳定的地下水和人工水幕系统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密封空间存储原油,可保证地下原油洞罐50年长周期运营零检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石油储备目前主要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考虑的是( )
A.市场需求大 B.交通便利 C.人工成本低 D.距产地近
5.我国石油商业储备主要有地面储罐和地下水封洞库储存两种方式,与地面储罐相比,地下水封洞库储存说法可信的( )
①运营安全可靠、运营成本减少
②建设成本高
③油品蒸发损耗低
④可节约建设用地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最高。近年来,新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图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开采成本极低 B.使用历史较悠久
C.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D.能源需求量较大
7.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不利影响是( )
A.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安全隐患严重 B.煤炭在利用过程中严重污染大气
C.对煤炭运输技术要求高 D.煤炭在开采过程中易诱发地震
8.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保障能源供给量 B.能源不再依赖进口
C.提高石油附加值 D.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政府自1984年起多次提出鼓励耕地流转,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使耕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农村部文件显示,2003—2020年中国耕地流转率从4.75%上升到36.15%。然而,中国目前耕地流转市场尚不完善,存在较多无效流转和零租金流转,威胁着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地区村庄耕地流转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调查区域 调查村庄数量(个) 耕地流转率(%) 标准差 零租金流转比例(%) 标准差
北方土石山区 80 17.05 19.5 11.06 36.77
西北黄土高原区 80 7.26 14.77 42.25 43
东南山地丘陵区 212 21.93 21.08 18.17 41.67
西南山区 196 14.67 19.26 23.12 40.02
9.对于中国耕地流转规模不断增大,影响最小的原因是( )
A.城镇化的发展 B.山地多,平原少
C.劳动力流失 D.政策调控
10.根据材料,关于中国耕地流转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耕地资源禀赋约束越大越容易出现零租金流转
B.零租金流转比例大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态势
C.耕地流转率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态势
D.高交易成本不会加剧零租金流转
11.中国山区耕地零租金流转现象对农业的影响,说法合理的是( )
A.利于耕地数量的增加 B.短期利于减少撂荒风险
C.利于现代生产要素进入 D.利于耕地质量的提升
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1990— 2015年,河北省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 , 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未利用面积占比较大。2015年围填区生产总值达296.23 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 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2015年以来,河北省逐渐停止大规模围填海开发。下表为河北省围填海面积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年 围填海面积(hm )
港口、工业与城镇 盐场 养殖 合计
1990—2000 3430.05 2.937.09 4321.04 10688.18
2000—2010 33631.02 444.32 3658.85 37734.19
2010—2015 8537.37 592.44 4513.94 13643.75
1990—2015 45598.45 3973.84 12493.84 62066.12
12.据表2000—2015围填海开发主要用于( )
A.围海晒盐 B.围海养殖 C.港口建设 D.高新技术产业
13.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腹地支撑程度不高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
③海洋污染严重
④ 产业形势低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针对河北省围填海利用现状,围填海监管要( )
A.盘活存量 B.提升增量 C.严禁开发 D.扩 大 闲 置 区
锆是战略性新兴矿产,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电子工业等领域,全球的多数锆矿石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家矿山企业供应。中国的锆矿储量不足全球的1%,目前只有海南岛的滨海砂矿可被开采利用,选矿难度大,且以中小型矿床为主。
15.推测我国锆资源面临的潜在风险包含( )
①储量少,品位低
②国内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③开采成本高
④锆矿资源高度集中,趋于垄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针对目前我国锆矿资源现状,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勘探,提高锆矿的储量和品位
B.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C.发展锆的替代材料,降低进口依赖度
D.增加进口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近年来,光伏发电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其中,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是光伏发电的两大主要应用模式。集中式光伏电站通常建设在偏远的沙漠、戈壁滩等地区,采用高压输电;分布式光伏则多安装在居民楼顶、工业厂房或地面等地,可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地使用。下表示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我国前三季度部分省(区、市)光伏发电建设情况。
省(区、市) 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并网容量(单位:万千瓦)
总容量 集中式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
山东 1047.5 333.7 713.8
内蒙古 551.7 441.1 110.6
江苏 1555.0 180.4 1374.5
浙江 872.0 68.3 803.7
安徽 803.6 121.9 681.7
新疆 1223.5 1217.1 6.4
西藏 93.2 92.8 0.4
广东 1145.3 428.4 716.9
贵州 247.3 185.8 61.5
云南 1075.1 978.7 96.5
(1)简析2024年江浙地区光伏新增规模中分布式光伏占比大的主要原因。(6分)
(2)与贵州相比,云南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要大得多,推测可能原因。(6分)
(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战略意义。(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我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非粮耕地化率同步增加,2019年其耕地非粮化率为52.28%,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下图示意2019年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率空间分布及2000—2019年该区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
(1)概括2000—2019年成都平原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6分)
(3)请从粮食安全角度,为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海南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拥有1822.8公里的海岸线和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岸带资源丰富,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海洋经济为海南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图1为海南岛区域图,图2为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图。
(1)分析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分析海南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省的作用。(6分)
(3)为了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实施的措施。(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盐湖卤水型锂矿形成过程是火山岩及风化沉积物中的锂被地表流水或地下水淋滤、地下热泉将锂带入盐湖中,没有变质作用,B错误;内陆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水分蒸发旺盛,锂卤水浓缩富集成矿,D正确;该地位于消亡边界,C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锂矿床开发潜力大的因素有锂矿床储量大和市场需求大,①③正确;该地交通不便,不利开发,②错误;该地产业基础差,不利开发,④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与蒸干后再提取相比,消耗的水少,新技术开发锂矿资源可以节约水资源,A
正确;可以减轻水源、土壤重金属污染,B正确;不能降低运输成本,C错误;可以减少占地面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4.答案:A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在该地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主要是为了保障市场需求,A正确;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经济发达区,人工成本高,C错误;长三角地区贫油,距离产地较远,运输成本高,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我国石油商业储备主要有地面储罐和地下水封洞库储存两种方式。与地面储罐相比,地下水封洞库通常建设在地下一定深度,运营安全可靠,消防成本等建设成本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同等规模油库可节约建设用地,同时可减少油品蒸发损耗,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煤炭开采成本低,但并非是极低,A错误;我国煤炭的使用历史的确较为悠久,但并不是煤炭占比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能源需求逐渐增大,但由于我国油气资源匮乏,但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我国现阶段能源消费依然以煤炭为主,C正确,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煤炭在利用过程中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如矿井事故、煤尘爆炸等。然而,这更多是关于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不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不利影响,A错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这些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这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之一,B正确;对煤炭运输技术要求高并不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利影响,而是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C错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确实可能诱发地震,但这更多的是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而非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利影响,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是可再生能源,具有持续稳定的供应潜力。发展这些清洁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保障能源的供给量,A正确;虽然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对某些传统能源的进口依赖,但不能完全实现能源不依赖进口,B错误;清洁能源的发展与提高石油附加值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C错误;发展清洁能源可缓解环境污染,但并不能依靠清洁能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农村劳动力流失和老龄化等问题。为此,中国政府自1984年起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鼓励耕地流转,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在国家顶层设计支持下耕地流转规模也日益扩大,地形因素非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耕地净收益的变化主要受种植业成本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种植业成本快速上涨主要是由非农工资上涨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加引起的,农户会依据家庭生计资源禀赋重新配置劳动力与耕地资源,将部分已无利可图的地块通过耕地流转市场转出甚至无偿转给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或者直接撂荒,A正确。据图所知,零租金流转比例大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态势,排除B;耕地流转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态势,排除C;高交易成本可能会加剧零租金流转,排除D。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短期无利可图的山区耕地可以零租金流转,减少撂荒,B正确。耕地流转对耕地数量没有影响,A错误;山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带,零租金流转多是短期流转,流入人不会对其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若耕地零租金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可能会增加耕地过度开发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阻碍现代生产要素的进入,对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C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图表信息可知,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表格数据显示,2000—2015年港口、工业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表格中没有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腹地支撑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形势低迷及港口竞争优势不足等;海洋污染严重是围填海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河北省围而未利用的面积较多,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围填海,不适宜再扩大闲置区和提升增量;严禁开发不符合实际状况。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资源安全的风险可以从储量、产量、质量、进口量与进口渠道、供给量与需求量等方面描述;复合材料“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以及左图2014—2020年我国锆矿产量及需求量变化图,可知我国国内的锆矿储量少,选冶技术条件不成熟,产量低,品位低,禀赋条件差,需求量大,①正确;我国锆矿储量进口需求大,锆资源自给率低,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②正确;全球锆资源被国外供应商垄断,锆矿企业趋于垄断,全球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④正确;开采成本影响资源开发收益,对国家安全影响小,排除③;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矿产品位是客观存在,储量相对一定,通过勘探技术并不能改变,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在消费方面节约锆矿资源,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发展锆的替代材料,降低进口依赖度”可以减少我国锆矿的对外依赖度,提升国家安全,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增加进口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可以增加进口渠道可以降低风险,提升锆矿资源安全,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1)工商业和制造业发达,用电需求旺盛,分布式光伏(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市场广阔;地处东部发达地区,土地成本高,缺少大面积的沙漠等可用于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土地;经济发达,分布式光伏市场起步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碳达峰等,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大。(任答3点,得6分)
(2)与贵州相比,云南纬度更低,海拔更高,光照资源更丰富;受云贵准静止锋影响,贵州多阴雨天气,云南多晴朗天气;贵州煤炭等资源丰富,廉价的火力发电占比高,导致光伏发电推进缓慢,而云南火力发电占比较贵州低,有利于光伏发电推进;云南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达,对污染少的光伏发电需求大;与贵州相比,云南的高原地形和山地更有利于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云南政府对大型光伏电站的政策补贴力度更大,吸引更多光伏电站投资;云南政府对企业环境要求更为严格,扩大了企业对光伏电能的需求;云南通过建设光伏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光伏电站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任答3点,得6分)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障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增强国内能源供给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环境和生态安全。(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江浙地区光伏发电中,分布式光伏占比要比集中式大得多,主要与该地区自然环境、产业活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点、光伏市场需求、光伏产业基础等有关。
(2)与贵州相比,云南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要大得多,主要与云南光伏发电的基本条件、当地能源及能源消费构成、当地产业结构,政府政策等有关。
(3)光伏发电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障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增强国内能源供给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环境和生态安全。
18.答案:(1)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整体为正值;成都及其周边城市的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相对较高;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幅自西北向东南整体呈增大—减小的空间格局等。(6分)
(2)成都平原面积广阔、水热丰沛,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成本增加,但粮食价格受政策管控相对稳定,该地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种粮收益较低;该地距大城市较近,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城镇化吸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近年来,该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等。(任答3点,得6分)
(3)加强耕地监测监管,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推广优质良种和提升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多渠道畅通粮食销路,以稳定种粮收入,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讲,提高村民粮食安全意识等。(任答3点,得6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目前耕地种植结构及成都平原区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成都平原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根据图可知,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耕地非粮化面积呈现多中心分散分布态势。2009—2019年成都平原大部分耕地非粮化率增量为正值,成都及其周边区县的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相对较高,增量幅度较大,故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整体上为正值;34个区县非粮化率增幅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大—减小”分布特征,成都平原地区耕地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变化的区县尺度具有不同步性。
19.答案:(1)海南省海洋产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科研力量强,海洋科技水平高;港口体系完备,水陆交通便利;海南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背靠祖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交通要道,经济外向度高;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国家政策支持;海南省海岸线漫长,海洋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完善。(任答3点,得6分)
(2)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可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海南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可以推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可以推动海洋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可以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开发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支撑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目标的实现。(任答3点,得6分)
(3)避免盲目开发,合理规划,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率,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升级海洋产业结构,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依托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业;依托海洋港口资源,发展航运、贸易等产业;依托海洋化学资源,发展海洋化工;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依托沿海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科技兴海,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深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地理区位优势、政策制度优势。海南拥有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本岛海岸线总长1822.8多公里,热带海洋生物、海洋旅游、油气、海上风能等资源十分丰富。此外,海南是全国绝大部分深海资源的所在地,这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意味着在海洋经济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发展积累,社会协作条件好则能促进各相关产业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提高整体效率。强大的科研力量和高水平的海洋科技能够推动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产业的竞争力。完备的港口体系是发展海洋运输和贸易的重要基础,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促进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的融合。海南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海上交通要道,紧邻香港、澳门,辐射东盟市场,与“一带一路”国家有良好的空中及海上互联互通,这使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经济外向度高。深厚的海洋文化能够激发人们对海洋经济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视以及对海南省发展的政策倾斜,为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2)海南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就业机会,还能推动科技创新,对于海南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海南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海南能够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优化海南的产业结构,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的提质升级,同时培育和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如海上风电、深海科技等,从而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海南作为中国的自由贸易港,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尤其是海洋科技创新和深海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海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技术交流,促进海南与国际接轨,提升海南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海洋经济的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海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海南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尤其是深海科技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海南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海南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提升海南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3)合理规划与科学开发,避免无序和过度开发,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为海洋经济提供长期稳定的基础。充分挖掘海洋空间的潜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突出区域特色,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利用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依托港口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的贸易往来,提升物流效率和贸易规模。开发海洋中的化学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利用风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发挥沿海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水平,推动海洋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