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八太平洋,遭到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日本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国家之间应对国家间环境安全问题,有冲突与合作两种方式(如下图)。1.各国抵制日本福岛核废水的排放原因不正确的是( )A.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B.污染物扩散,使海水水质下降,海洋生态遭破坏C.导致浮游植物死亡,使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加剧温室效应D.海水污染加剧,易引发赤潮、风暴潮等多种海洋灾害2.从国家安全角度,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污染物顺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对我国影响不大,暂时顺其自然②开展我国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③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④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与常见的 O相比,氧同位素 O较重且在大气中含量极少,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氧同位素会随大气运动和流水运动而离开源地,是研究水文、气候的重要指标。祁连山东部乌鞘岭国家级气象站工作人员在某年两次连续降水(3月29日—31日和6月 15日—18日各一次)中采集了7个降水样品,下表为样本信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日期 降水量(mm) 同位素 O的变化(%) 温度(℃)03-29 7.8 -0.569 0.103-30 5.3 -0.680 -3.803-31 3.9 -0.742 -2.506-15 4.2 -0.119 9.406-16 7.8 -0.226 8.106-17 2.9 -0.272 10.506-18 6.9 -0.291 5.63.研究人员每次室外采集时都需要完成的环节有( )①及时收集②装置自封袋待其熔化③转动密封瓶且标注采样信息④用封口膜密封⑤冷藏储存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4.表中两次连续降水中同位素 O 的变化的共同特点和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增加,水汽来源相同 B.增加,云下二次蒸发 O蒸发减弱C.减少, O优先凝结 D.减少,云下二次蒸发 O蒸发增强多瑙河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国家,注入黑海。2000年2月,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污水随支流由匈牙利进入多瑙河,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此次事件中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为( )A.污染物跨国传输 B.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C.废弃物跨国转移 D.水体污染物以人为方式转移6.该事件对防治跨境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是( )①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②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危害③通过媒体发起舆论批评④建立水质实时监测、预警机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黑炭(简称BC)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黑炭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三地黑炭浓度(通量)变化。(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生成的含碳颗粒物,多呈黑色)。7.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①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②纳木错水量减少,水位降低③纳木错水质变差④纳木错水质变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为避免上述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C.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来源D.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近年来,东营市不断推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综合地理区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覆被、经济社会、区域分异等各方面的特征,将东营市划分为六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滨海湿地恢复保育区生态相对脆弱,其原因不包括( )A.区域成土年幼 B.退养还滩工程 C.石油开采污染 D.风暴潮侵袭严重10.东营市进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的目标主要有( )①调查生物多样性本底②加强生物就地保护③防止外来物种入侵④合理进行迁地保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植被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功能退化明显。为改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示意黄河源区范围和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黄河源区生态功能退化的主要表现是( )A.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B.耕地肥力下降C.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D.风沙天气增多12.为改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当地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全面禁止放牧 B.调整升级产业结构C.大力发展旅游 D.协调减畜与生态工程福建省的道路交通碳排放增速较大。近年来,福建省在交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性的调整与变革。下图示意2007—2022年福建省城市群道路交通碳排放时空演化,图中曲线为“碳排放标准差椭圆”,其大小与区域内碳排放集中程度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结合材料,推断2007—2022年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集中程度时空演化的特征是( )A.碳排放分布离散化 B.碳排放分布集中化C.碳排放分布先离散后集中 D.碳排放分布先集中后离散14.2007—2012年间,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集中程度演化特征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机动车保有量较多 B.一系列政策的实施C.经济的快速增长 D.省内通行能力提升大气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为了解高原地区大气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科研人员在金沙江河谷谷底江岸边的稀树草坪上设置观测点(26.5°N,100.4°E),对大气CO2浓度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对照观测,下图示意研究区大气CO2浓度季节性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效应明显期是(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16.与金沙江河谷观测点相比,在夏威夷活火山莫纳罗亚山地区(19.8°N,155.3°W)所测大气CO2浓度的日变化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夏威夷莫纳罗亚山地区( )A.人类活动少 B.植被更稀疏 C.昼夜温差小 D.白昼时间长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主要的森林碳汇和碳排放国,2021年该国可再生能源仅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7%。交通运输业是该国主要的碳排放行业,物流配送成本高,碳排放量较大。近年该国制定碳减排“国家自主贡献”计划,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材料二: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略图。(1)简述该国森林碳汇量大的气候原因。(6分)(2)从岛间运输角度,简析该国物流配送碳排放量较大的原因。(6分)(3)从资源禀赋角度,说明该国能源结构的形成与转型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朱鹮(左图)是在溪流、沼泽、水田等湿地中觅食的鸟类,主要食物是小鱼、水生昆虫等,栖息在海拔1200~1400米的山林地区;中国和日本的朱鹮种群没有迁徙习性,秋冬季在周边平原活动。新嵩县佐渡岛(右图)是日本朱鹮的最后栖息地,这里经济以农业为主,稻米种植业历史悠久,随着以高产量和硬化水渠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兴起,本已濒危的朱鹮急剧减少,直至2003年灭绝。佐渡岛从中国陕西引入朱鹮,经过繁衍,重建了野生朱鹮种群。为此,当地将1000多公顷的稻田恢复传统种植方式,修筑土质水塘、水渠,为农户提供稻田冬灌补贴。当地评定大米等级的标准非常有趣,朱鹮驻足过的田地,则认定为一等田,所产大米即为一等米,并以“朱鹮”品牌销售,售价是普通大米的2倍多。目前,这种“稻田—朱鹮共生系统”已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分析农业活动导致日本朱鹮灭绝的主要原因。(6分)(2)日本佐渡岛从中国陕西引入朱鹮,气候适应性是相关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说明佐渡岛引入中国朱鹮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3)佐渡岛的“朱鹮”品牌大米售价较高,但传统的、生态的种植需投入较多劳动力。近年来“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农田面积不断萎缩,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2022年2月底,斯里兰卡海关将45个装有各种废弃物的集装箱运回英国。进口商报关称这些集装箱里装的是废旧床垫和毛毯,海关在检查中发现,集装箱中实际装满了各种非法废弃物,甚至包括来自医院的生物废料,这些废弃物无法进行挑拣回收利用。下图为英国向斯里兰卡出口装满废弃物的集装箱图片。(1)分析英国向斯里兰卡出口废弃物的原因。(6分)(2)说明英国向斯里兰卡出口废弃物对斯里兰卡产生的危害。(6分)(3)请你为斯里兰卡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提出合理建议。(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会导致海水污染,导致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和污染物残留,威胁人类健康,ABC不符合题意;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和藻类繁盛,不是核污染水的危害;风暴潮是气象原因导致的海洋灾害,也与核污染水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进太平洋,会产生巨大危害,我国与日本同位于太平洋沿岸,虽然主要污染物会顺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但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是循环的,污染物终究会被洋流带到我国沿海,且我国与日本距离近,污染物也会扩散至我国沿海,对我国影响大,所以不应该顺其自然。排除①。同时从我国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不但要积极开展我国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提前预防;而且还要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预防因食用有污染物残留的水产品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抗议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行为,并督促日本对海域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如果日本一意孤行,我国还应提前作出进一步反应的准备,②③④正确。故选B。3.答案:D解析:因为氧同位素17O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研究人员为减少成本分析误差,采集样本必须及时且减少采集环节到实验室环节的变化,需要密封,即使是室外是0℃以下转移到实验室分析前也要冷蔽,①③④⑤是必备的基本流程。故选D。4.答案:C解析:共同特点直接读表可知,原因分析抓住关键信息“氧同位素17O较重”。故选C。5.答案:A解析:污染物跨国转移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污染物跨国传输,就是指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陆地河流,海洋洋流等,通过大气与水的流动传输到其他国家,此次事件中,氰化物废水随支流由匈牙利进入多瑙河,影响多个国家,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A正确;第二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此次事件不属于该种方式,B错误;第三种,是废弃物跨国转移,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者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此次事件不属于该种方式,C错误;此次事件中,污染物跨国传输是污染物随河流自然流动发生的,不是人为方式转移发生的,D错误。故选A。6.答案:B解析: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收费”的基本原则,每个国家在出资方面应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比例来出资,均衡出资不合理,①错误;通过媒体发起舆论批评是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对防治跨境水污染没有作用,③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域内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河流污染问题,将会污染整个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因此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危害,②正确;建立科学有效的日常实时监控体系,监测并对源水水质安全进行预警,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能力,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B。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黑碳:指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生成的含碳颗粒物,因此,当BC浓度上升时,使得冰雪表面,BC(黑炭)含量增加,降低冰川和积雪的反射率,会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纳木错水源补给量增加,水量增加,水位上升,①正确;但BC会随着冰雪融水进入纳木错湖,使得纳木错湖水质变差,③正确;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对于跨境污染物的传播,应加强污染输出国的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A错误;当污染物出现跨境转移时,污染输出国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或者是生态修复技术,B错误;我国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输出国的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但是通过工程措施无法切断污染物的所有来源,C错误;同时我国也需要做好控制污染影响的工作,做好生态恢复工作,D错误;故选C。9.答案:B解析:滨海湿地恢复保育区靠近渤海,沉积物沉积晚,土壤形成时间相对较短,A不符题意;退养还滩工程是因为生态相对脆弱,不是造成脆弱的原因,B符合题意;沿海地区石油开采过程中可能石油泄漏,造成环境污染,C不符题意;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影响,使得生态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扰动,D不符题意。故选B。10.答案:D解析: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调查生物多样性本底不需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①③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能够较好地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保障生态系统整体性,调整部分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进行迁地保护,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答案:A解析:黄河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态功能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A正确;黄河源区以生态保护为主,耕地肥力下降、降水季节变化增大和风沙天气增多均与其生态功能退化无关,BCD错误。故选A。12.答案:D解析:黄河源区植被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草地系统,要恢复草地系统,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协调减畜与生态工程,在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同时适当发展经济,D正确;全面禁止放牧不利于合理利用草地,A错误;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以保护为主,要建立保护区,大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B错误;大力发展旅游会加剧其破坏程度,C错误。故选D。13.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图中曲线为“碳排放标准差椭圆”,其大小与区域内碳排放集中程度呈负相关,再结合图可知,碳排放标准差椭圆的面积从2007年到2012年变大,表示碳排放分布变得分散,而后至2022年椭圆面积变小,表示碳排放分布集中。故选C。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思维,首先判断2007—2012年间,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集中程度趋于分散,明确问的是直接原因,非根本原因,结合材料中“福建省在交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性的调整与变革”,推测这使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等相对薄弱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省域内的通行能力得到提升,省内城市群间的联系加强,其碳排放增速加快,使得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集中程度趋于分散,其中直接原因是省域内的通行能力得到提升,省内城市群间的联系加强,D选项正确;机动车保有量较多不一定能加强省内城市群间的交通联系,从而使得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集中程度趋于分散,A错误;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非直接原因,B、C错误。故选D。15.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夏季大气CO2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说明在夏季该地区的植被生长旺盛,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了显著的“碳汇”效应,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答案:A解析:夏威夷莫纳罗亚山地区是活火山地区,因此人类活动少,对当地CO2浓度的影响小,所测大气CO2浓度的日变化不明显,A正确;因此两地纬度都较低,温差相对较小,昼夜温差小不是夏威夷莫纳罗亚山地区大气CO2浓度的日变化不明显的原因,C错误;植被更稀疏、白昼时间长等并不是影响该地区大气CO2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A。17.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强(或光合作用强),植物生长快;风力弱(或水热组合好),植物茂盛高大。(6分)(2)岛屿众多,运输距离远;人口少,海运和空运为主,能效低,能源消耗量大;能源以化石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为主。(6分)(3)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丰富且廉价;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易受海水淹没威胁;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可再生能源互补性强(或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少/非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多)。(任答3点,得6分)解析:(1)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碳汇量大的气候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碳的吸收;其次,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使得植物能够快速生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橡皮网正在上传试题数据,请稍后碳;最后,该国风力弱,水热组合好,使得植物茂盛高大,形成了大片的森林,从而增加了碳的储存量。(2)该国岛屿众多,导致岛间运输距离远,使得物流配送成本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较少,海运和空运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但这些方式的能效较低,能源消耗量大,导致碳排放量也相应较大;此外,该国的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如煤、石油等,这些能源的燃烧也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3)该国能源结构的形成与转型的原因与资源禀赋密切相关,首先,该国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丰富且廉价,使得这些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易受海水淹没威胁,这使得该国开始关注能源结构的转型;其次,该国可再生能源丰富,如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这些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此外,可再生能源之间具有互补性,可以弥补单一能源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后,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少,而非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多,这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18.答案:(1)砍伐山林、开垦沼泽等农业活动,导致朱鹮栖息地被破坏;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使用,造成水体等环境污染,日本朱鹮中毒死亡;硬化水渠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朱鹮难以获得食物来源。(6分)(2)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夏季凉爽,冬季温和,与中国朱鹮的栖息环境相似;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气候温暖,利于越冬;全年降水丰富,有利于各类湿地面积的保持。(6分)(3)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劳动量大(或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农业劳动力短缺);“朱鹮”品牌大米价格高,市场规模小(认可度不高),销售不畅。(4分)解析:(1)导致其灭绝的原因,主要从朱鹮的生存空间食物来源以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角度分析回答。硬化水渠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朱鹮的食物来源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污染了朱鹮的生存环境;砍伐山林、开垦沼泽,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侵占了朱鹮的活动空间,导致朱鹮栖息地被破坏。(2)从中国陕西引入朱鹮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两地气候的相似性以及湿地面积等角度分析。佐渡岛与我国陕西纬度接近,气温差异不大,有利于朱鹮生存;冬季佐渡岛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气温较高,有利于朱鹮越冬;全年降水较丰富,有利于维持湿地面积,保证朱鹮栖息地的面积。(3)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已经出现严重的负增长,劳动力价格高,劳动力严重短缺。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劳动量大成本高,价格高,市场规模小,销售不畅,农民积极性不高,导致“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农田面积不断萎缩。19.答案:(1)英国国内民众及媒体对污染物关注度高,环境标准严格;一些废弃物处理程序复杂,处理成本高;斯里兰卡经济较落后,环保意识薄弱,英国向其出口废弃物较容易等。(6分)(2)堆放的废弃物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水污染水资源;医疗废弃物可能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废弃物堆置或填埋,其中有害成分会造成土壤污染;废弃物堆置和填埋占用大量土地等。(任答3点,得6分)(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污染物输入;严厉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废弃物入境等行为;政府鼓励(补贴),提高处理技术(环保、循环再利用);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止污染物跨境转移等。(任答3点,得6分)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内的环境标准严格,民众及媒体对污染物的关注度高,导致废弃物处理成本较高,因此,一些企业选择将废弃物出口到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国家,以降低处理成本;斯里兰卡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为英国向其出口废弃物提供了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能够更容易地将废弃物转移到斯里兰卡。(2)主要从环搅污染、生态破坏的角度展开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废弃物在堆放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雨水冲刷废弃物会产生污水,这些污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斯里兰卡的水资源造成污染;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可能携带病菌,从而传播疾病,对斯里兰卡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可能会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废弃物需要堆置或填埋,这将占用大量土地,对斯里兰卡的土地资源造成浪费。(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斯里兰卡可以采取以下合理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控制污染物的输入,这可以确保只有符合环境标准的废弃物才能进入斯里兰卡;严厉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废弃物入境等违法行为,维护国象环境安全;政府应鼓励支持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废弃物的环保和循环再利用水平;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性;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防止污染物跨境转移,共同维护全球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