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35.5K:39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将液态CO2蒸发吸热,使水变成冰实现制冷。以下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B循环使用教科书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就是阳离了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3.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氧气电子21N2NH,NO2其成分:原子核1%+3+4(按体积计)质子氨气:78%硅氧铁铝其他A.原子结构模型B.地壳元素含量模型C.氮元素的化合价D空气组成模型4.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某些微粒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不正确的是Ga8181镓69.72甲A镓属于金属元素,且和B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C.镓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ClD.图C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B.实验室制取CO2时,先加药品,再检验装置气密性C,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D.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仪器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6.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方案AN202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木炭粉BCOzco向其中通入过量氧气,点燃CNaCl溶液BaCl2加入适量HzSO,溶液,过滤DCaOCaCO高温煅烧九年级化学试题共6页第1页7.如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一气体从a端通入B.检验CO,气体—瓶内盛放Na(O)H溶液,气体从a端通人C.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一瓶内盛放稀硫酸,气体从a端通人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一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8.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向试管中加人少量氯酸钾后,将高温传感器探头插入试剂内,把氧气传感器插放在试管口(氧气传感器测量极限值约为29%),如图1所示。测定试管中氧气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0r空隙氛气传感器氧气25(%高温传感器氯酸钾:计算机200100200300400温度(C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图1图2A由图2可知氯酸钾受热后先熔化后分解B.图1中加热氯酸钾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C.单独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较慢,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氧气D.300~400℃时试管内氧气含量略有下降,可能是由于氯酸钾分解前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变得稀薄9.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的木植物油水A.推动注射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且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B.可以测出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C.检验CO2是否收集满D.回收反应后剩余的碳酸钙10.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的质量g●反应前的物质2117。反应一段时间后的物质8●丁的质量39乙的质量g940丙的质量名九年级化学试题共6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