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从唐朝墓葬文化考查中外文化交流
以下文物出土于唐朝的墓葬,这些文物的出土能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唐代
彩绘大食人俑
唐代
彩绘非洲黑人俑
唐朝与诸多国家有经济、文化的交流
东罗马金币
新课导入(二)读唐朝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感悟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对外国人来说,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开放。思想自由在宗教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帝国疆土的扩大,陆上和海上商路的重新开放,致使许多外国宗教思想和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佛教的情况尤其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视频导入新课(三)开放繁荣的大唐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课标要求: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识读地图等方式,知道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中外交流的史实。(史料实证)
2.通过解析材料,能够归纳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历史解释)
3.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地图和解读史料等,学习鉴真、玄奘面临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家国情怀)
4.通过古今中外交流的史实,知道我国的大国担当,提升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目录
——遣隋使和遣唐使
环节一
——鉴真东渡
环节二
——与新罗的交往
环节三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环节四
——玄奘西行
环节五
环节一 遣隋使和遣唐使
1.“遣隋使”“遣唐使”的含义及成员:
(1)隋唐时期,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政府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隋使”“遣唐使”。组成: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各类工匠等组成。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遣唐使来华线路
遣唐使来华次数与人数
2.遣唐使的特点:
李白《哭晁卿衡》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汉名晁衡,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公元770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
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3.遣唐使的杰出代表: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孝德天皇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遣隋使、遣唐使来华学习的主要内容: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仿照唐朝的先进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律令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而成。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 行 a あ ア か カ が ガ さ サ ざ ザ た タ だ ダ は ハ ば バ ぱ パ ま マ や ヤ ら ラ わ

い 行 i い イ き キ ぎ ギ し シ じ ジ ち チ ぢ ヂ ひ ヒ び ビ ぴ ピ み ミ い イ り リ い

う 行 u う ウ く ク ぐ グ す ス ず ズ つ ツ づ ヅ ふ フ ぶ ブ ぷ プ む ム ゆ ユ る ル う

え 行 E え エ け ケ げ ゲ せ セ ぜ セ て デ で デ へ ヘ べ ベ ぺ ペ め メ え エ れ レ え

お 行 o お オ こ コ ご ゴ そ ソ ぞ ゾ と ド ど ド ほ ホ ぼ ボ ぽ ポ も モ よ ヨ ろ ロ を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鉴真。
1.鉴真生平简介:
环节二·鉴真东渡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10月4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建树颇多。
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六次东渡: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2
3
4
5
6
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
2.鉴真东渡概况: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五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
精神:
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和
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思考:鉴真东渡
体现了什么精神?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咏鉴真诗
日本·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①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
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③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鉴真东渡的贡献:
日本为鉴真立像并列为国宝级文物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
原因: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史实:如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精神: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环节三 与新罗的交往
1.背景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中南部,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环节二 与新罗的交往
2.表现
(1)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2)至少有数十人参加了科举考试,及第后还有人留在长安做官,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3)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4)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的影响。
(5)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崔致远
3.唐与新罗的交往特点
阅读教材P33唐与新罗的关系正文及相关史事,回答以下问题。
(1)相关史事中提及新罗人崔致远18岁考中进士,甚至后面在唐朝做官,说明了唐朝有着怎样的气度胸怀。
(2)新罗仿制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等,而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说明双方的交流具有什么特点。
开放、包容、自信……
双向交流
崔致远的诗人集
环节四·大唐走向世界—玄奘西行
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在西天取经过程中,身骑白龙马,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高徒护送相伴。
剧版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
原型?
1. 唐贞观时期高僧玄奘
环节四 玄奘西行
2.过程(困难与精神)
(1)贞观初年(公元627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玄奘遍访天竺名寺,曾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玄奘启程归国,带回657部佛经。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
困难:荒无人烟的大漠、雪山、恶劣的自然环境、饮食……
精神品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守信念、坚持不懈……
环节四 玄奘西行
3.贡献
(1)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史料拓展】652年,玄奘在长安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将1300多卷梵文经论译成汉语。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史料拓展】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探究
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有哪些?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环节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画中共有6位人物。描绘的是唐朝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画面左侧3位谦谦君子为唐朝鸿胪寺官员,右面3位为外国使节。
唐墓壁画客使图
东罗马帝国金币
1.东罗马帝国与唐朝交往频繁。贞观年间,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到长安。
2.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一、唐朝与东罗马帝国交往的表现
二、唐朝与大食的交往
大食(即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互通使节,倭马亚王朝被称作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被称作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被称作绿衣大食。651年,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敕建清真寺,伊斯兰教自此传入中国。阿拉伯的伦理学、语法学、天文学、算学、航海学等也随之传到中国。怛罗斯之战后,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也开始传入西方。
唐代彩绘
大食人俑
【史料拓展】
1.唐朝称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为大食。
2.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史书记载的就有40多次。
3.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大食人佣
三、唐朝与其他国家交往
大秦景教
非洲黑人俑
【内容】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思考探究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杜甫《日本书纪》
材料三:
唐太宗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①强大的经济实力
②发达的中外交通
③先进的制度文化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杰出人物的精神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多向先进学习等。
唐朝对外友好往来
玄奘西行天竺
向东
日本
遣唐使
学习唐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
传播唐文化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新罗
遣使、留学生
学习唐文化
新罗与中国陆海贸易频繁,新罗音乐流行唐民间
向西
(唐玄宗时)
(唐太宗时)
学习并携回佛经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非洲等国交往
活跃
原因
交通便利
对外政策开放
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遣隋使
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1.(2022·北京)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2.(2022·云南)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3.(2023·湖北)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4.(2022·湖北)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5.(2025·西安模拟)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下列能印证这一论述的史事是(  )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B.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00多个国家
C.有70多个国家与唐朝有来往 D.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