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统一与灭亡
(一)—观看含嘉仓遗址视频
《隋文帝杨坚》(节选)
张甫升
大略雄才伟业煌,
江山一统整朝纲。
废除弊制兴科举,
扑灭硝烟见艳阳。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赞扬
讽刺
(二)—诗词《隋文帝杨坚》《隋宫》赏析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三)赏析唐朝诗人皮日休评论大运河的诗句
大运河今貌
核心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整理史料,知道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2.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和材料,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3.时空观念: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关历史信息。
4.唯物史观:结合课本与材料,分析隋炀帝的功过,掌握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目录
环节一:隋的统一
环节二:开通大运河
环节四:隋朝的灭亡
环节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北朝
南朝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隋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东周
三国
历史解释
环节一隋的统一
环节一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隋灭陈路线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过程: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
(1)背景:公元580年,年仅7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总理朝政,控制了北周军政大权。
(2)时间: 581年
(3)建立者:杨坚 (改年号为开皇)
(4)都城:大兴
(5)方式: 外戚夺权
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 西晋 隋朝 元朝
【知识补充】
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
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国力强盛,准备充分;
④陈朝政治腐败。
环节一 隋的统一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与影响: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创立三省六部制)
(1)措施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国力强盛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环节二:开通大运河
繁荣
春秋末期,吴为攻齐而开“邗沟”
战国时期魏惠王所开的“鸿沟”
汴水
汴河
隋文帝建造的能够储存三千多万斤粮食的黎阳仓
隋炀帝征发百余万人开凿通济渠
(1)
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2)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3)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能调度全国人力物力。
环节二 开通大运河
说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具备哪些条件。
隋炀帝·杨广
东西走向
大运河
开始时间:
在位皇帝:
605年
隋炀帝
环节二:开通大运河
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琼花说
《隋史遗文》中称其“为流连之乐耳”
烟花三月下扬州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唐王泠然《汴堤柳》
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
诗句核心:加强南北交通
核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统治
2.大运河河段与构成
一条动脉:
二千多千米:三个点位:
四段工程:
五大水系:
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全长2700多千米
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郡
永济渠、通济渠、
邗(hán)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永济渠
3.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影响?
(1)历史
影响
①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②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的历史影响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运,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宋史》
(2)现实意义:
今天,大运河在航运、灌溉、旅游、文化传承、区域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大运河
读诗,说说你对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评价。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咏史诗·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1)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但开凿大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评价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环节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放
KEY WORDS
SERVE CHINA & THE WORLD WITH
KEY WORDS
SERVE CHINA & THE WORLD WITH
KEY WORDS
SERVE CHINA & THE WORLD WITH
一、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门第/出身)
夏商周时期
世卿制
两汉时期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血缘)
(举贤孝品行)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中正官:
各州郡评定等级者。
上品
中品
下品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世家大族子弟垄断了官场的中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
二、科举制创立过程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目的:
科——考试科目
3.含义:
4.确立过程:
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创立。
举——选拔人才
诞生
注重门第
才能学识
隋炀帝
标准:才能
破除贵族垄断官吏选拔权。
三、科举制的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
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材料: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
环节四:隋朝的灭亡
开放
a.营建东都洛阳
b.开凿大运河
c.修筑长城和驰道
1. 隋炀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
2. 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①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
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一、隋朝暴政的表现
3.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百姓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一、隋朝暴政的表现
1.灭亡的原因:
(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结果: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濒临崩溃;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末农民起义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谥法解》
“炀”字何意?
二、隋末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启示:①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治时间:
建立意义:
伟大工程:
制度创新:
灭亡原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而灭亡
合作探究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____与隋朝很相似,那么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秦朝
隋朝统一与灭亡
再造统一:隋朝的统一
开科取士:选拔人才
加强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依才取士,公平竞争
罪在当代:隋亡于暴政—繁荣而短暂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巩固统一,国力强盛
功于千秋:开通大运河
巩固统治,四大河段
巩固统一,南北交流
1.(2024·山东滨州)西汉经过七十多年的治理才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景象;而隋建立十二年时就已“库藏皆满”。西汉和隋朝财富积累所用时间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治国理念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发展基础不同 D.疆域大小不同
2.(2024·山东菏泽)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扩大了选官范围
A
A
3.(2024·山东临沂)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  )
A.开凿于隋统一全国之前 B.以长安为中心贯通南北
C.使隋朝的统治日趋稳固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
4.(2023·湖北武汉)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