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状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 ( )
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
③奴隶被强制劳动,但有一定人身自由
④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
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②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④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毛泽东说《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来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习近平曾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可以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④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和政治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④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通过企业破产一次性清理了过剩资本及过剩生产。伴随这种清理的进程,企业数量逐渐减少,然而又出现了市场的垄断现象,导致新的危机出现,新的危机继续进行新的清理,最终的清理不知何时就将必然到来。这说明 (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 ( )
①唯物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 ③唯物辩证法 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1831年5月,法国里昂的工人阶级开始罢工。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和维护工人权益。法国政府非常担心这次罢工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动乱,于是采取了严厉措施,动用军队和警察镇压了起义者。尽管起义在几周内被镇压,但它对法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里昂工人起义 ( )
①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③表明无产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
④表明夺取武装政权的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是基于 ( )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究人类自由解放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不同时代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方案
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以其真理绝对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 )
①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开展的具体行动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
①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途命运
③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④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些翻天覆地变化中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人民有了主心骨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规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56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此有人产生疑问,中国的社会主义走早了吗?是否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呢?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你的正确回答是( )
A.走早了,社会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B.走早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人民落后的生活水平相矛盾
C.没有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D.没有早,社会主义制度更适合当时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1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如同中国革命一样,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 )
①以苏联经验为借鉴,避免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探索建设道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以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为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中共八大认识正确的是( )
①部署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对象
②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③要求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刷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不断创造奇迹。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
①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②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④→②→①
17.某校高一(1)班学生开展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主题图片展,下列能体现我国推进改革创新的图片有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某同学非常喜欢政治,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他在预习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目后,默写出了如下内容,其中有误的有 (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9.曾长期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奉为圭臬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缠身、矛盾不断,欧美国家更是乱象频发。与“西方之乱”不同,中国制度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危急时刻都展现出强大的有效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创造了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奇迹。这充分展示了 ( )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②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③国家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国家制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四个自信”。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发扬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走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以下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坚持“四个自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坚持道路自信,开辟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②坚持理论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激发创新意识
③坚持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体制
④坚持文化自信,围绕马克思主义原理推进理论研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主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被封建制代替,社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三把刀,地主官僚高利贷”。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苦”包括哪些方面,在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生活天壤之别的原因是什么。(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哪些深远的意义。(8分)
(2)材料二中“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并简述其内容。(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回首过去,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展望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时之举。中国已经从早期的物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请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何以伟大。(14分)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B C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D C B A A B B
二.非选择题
21.(1)进步之处: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包括:政治方面:官吏剥削,赋税、徭役繁重;经济方面:高利贷盘剥;社会生活方面:衣食无保障、病无所医等。根本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2.(1)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指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它的内容是“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答案:(1)回首过去,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展望未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