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州谣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熟练掌握“州、华”等1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州、华、岛”等9个字。掌握“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并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具有文化意义的词语。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游戏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祖国山河的壮美。在语言环境中初步理解并感受“奔、涌”等词语的生动表达。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理解字词的含义。掌握并积累相关词语,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2.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学生完成对应课文的预习作业,了解课文大意,标记不熟悉的字词。2. 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地图、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等)。《大中国》音乐、相关视频资料等。3.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练习纸、词语卡片等。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并熟练掌握“州、华、涌”等1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州、华、岛”等9个字。2. 掌握“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并积累相关词语。3.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祖国山河的壮美。教学过程板块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约5分钟)1. 诵读经典:课前三分钟,全班学生配乐诵读《三字经》片段,感受其语言简练、有韵律感的特点。2. 引入课题:教师介绍《三字经》的蒙学读本性质,引出本课课题《神州谣》,并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板块二:展示地图,激发情感(约5分钟)1. 展示地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大中国》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形状,提问:中国地图像什么?(雄鸡)2. 了解名称:教师介绍中国的其他名称(神州、华夏、九州、中华),并简要讲解其来历。全班学生再次齐读这些名称,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板块三:识字认字,探究方法(约15分钟)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用铅笔标记不认识的字词。2. 检查识字: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如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等)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去掉拼音后,再次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出所有生字。3. 交流方法:学生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等)。4. 识字游戏:教师设计识字游戏(如“我来说,你来猜”),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板块四:观察汉字,指导书写(约15分钟)1. 演示动画:利用多媒体展示“奔”字的字形演变和书写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书写方法。2. 重点指导:教师重点指导“民、族”等字的书写方法,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比例和关键笔画。学生先观察教师的示范,再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3. 自由练习: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书写。4. 展示评价:展示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板块五:送字入文,初步朗读(约10分钟)1. 送字入文:将刚才学习的生字送回课文中,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确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2. 初步朗读:全班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祖国山河的壮美。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板块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约5分钟)1. 搜集资料: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片。2. 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家人、朋友或同学分享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享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