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乡村和城镇 单元检测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A.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的房价较高B.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C.居住类建筑对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D.就业类建筑对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2.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较低 B.商品房供需量大 C.城中村多 D.配套设施较完善巴黎是座历史底蕴厚重的城市,为应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在塞纳河畔、距巴黎旧的CBD两公里处建设新城区—拉德芳斯。作为欧洲最完善的商务区,拉德芳斯商业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办公场地约300万平方米,各类企业1500家,拥有巴黎都会区中最多的摩天大厦,是法国经济繁荣的象征。该地85%的员工依靠公交上下班,建区50年以来,拉德芳斯不再局限于商务领域的开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政府选择建拉德芳斯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老城样貌,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B.新区土地廉价,交通通达度比较高C.扩张城市用地,可更好的亲近自然 D.缓解老城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4.该中心商务区工作人员选择公共交通的原因( )A.私家车拥有少 B.环保意识较强 C.交通拥堵严重 D.公共交通便捷5.拉德芳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A.高度强化中心商务功能 B.融合工作、休闲、居住功能,建成宜居区C.加大力度发展房地产业 D.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英国伦敦都市区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内伦敦和外伦敦(卫星城镇)三部分,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下图示意19世纪至21世纪初内伦敦和外伦敦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伦敦都市区逆城市化开始的时间大约为( )A.1800S B.1840S C.1950S D.1980S7.1850S,伦敦地区( )A.城市化率达到最高 B.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都市区可能出现住房紧张等问题 D.乡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1949年以来,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如图),其中临港新城(L城)东临东海,绿化面积达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城市环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城市化进程中上海郊区功能区( )A.数量减少 B.类型减少 C.生态功能增强 D.生产能力增强9.2001—2020年,上海市各要素流动( )A.阻碍中心城区经济的发展 B.促进郊区的产业结构升级C.降低上海市的城镇化水平 D.降低郊区的居住环境质量10.L城建设采取的措施及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A.合理布局功能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B.增加森林覆盖率,扩大新城城市规模C.使用透水沥青,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D.靠近东部海滨,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可以从侧面反映人们对地域特点的认同感。不同省份萌娃称谓各不相同,北京“小烤鸭”、广西“小砂糖橘”等。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结合各省市地域文化特点,上图中甲、乙、丙、丁各省市萌娃称谓依次最可能是( )A.小人参、小米粉、小羊羔、小牦牛 B.小鹿茸、小辣椒、小肉夹馍、小虫草C.小麻花、小龙虾、小熊猫、小牦牛 D.小鹿茸、小枸杞、小肉夹馍、小虫草12.丙地萌娃最有可能生活在( )A. B.C. D.13.丁地萌娃家传统民居体现地域文化是( )A.遵循礼制,长幼尊卑有序 B.就地取材,适应环境C.中西结合,居、防融合 D.聚族而居,御外凝内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15.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16.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风大沙多 C.干旱少雨 D.日温差大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在郊区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临港新城(L城)东临东海,是产城融合的典范,新城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了城市环带。材料二:下图示意上海1949年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1)据图归纳建国后上海郊区城镇化的特点。(6分)(2)分析2000年以后三类要素的流动对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作用。(6分)(3)说明临港新城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县城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县城及所在县的乡镇转移)的基本单元,也是吸纳人口回流、缓解大中城市压力的重要载体(如下图所示)。目前,县城发展面临众多问题,例如产业竞争力较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治理水平等与大中城市相比较为滞后。广东省新兴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2020年新兴县返乡人口规模高于流出人口规模,在周末日均有2万人从乡镇前往县城活动,县城购房成为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方式。(1)指出新兴县城镇化的主要标志。(6分)(2)说明新兴县推进县城就地城镇化采取的措施。(6分)(3)分析新兴县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意义。(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嵌瓷是一种以绘画、雕塑为基础,将各色各样的瓷片拼接镶嵌在建筑上的装饰(主要由黏土烧制加工形成),色彩艳丽,常年经风吹雨打也不易脱落或掉色,明末时期在我国岭南地区出现并广为流行。顺化是越南承天顺化省的省会(图1),顺化皇城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4年),以我国紫禁城为蓝本修建(图2)。与紫禁城外墙装饰不同,顺化皇城装饰主要为嵌瓷(图3)而非琉璃(由稀有石质烧制,制作复杂)。顺化皇城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威胁。(1)推测明末时期嵌瓷在我国岭南地区出现并广为流行的原因。(6分)(2)解释越南顺化皇城装饰主要为嵌瓷而非琉璃的原因。(4分)(3)依据图2,说出顺化皇城布局的中国元素。(4分)(4)分析顺化皇城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威胁的原因。(4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D正确,C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不利于使建筑增加,A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较差,B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随着城市发展,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郊区,但是在城区工作,因此近郊区站点附近成为商品房的绝佳区位,商品房供需量大,导致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故选B。3.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巴黎是座历史底蕴厚重的城市,为应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建设新城区,所以建设拉德芳斯新区的主要原因为保护老城样貌,满足城市发展需求,A正确;土地廉价,交通通达度比较高、更好地亲近自然不是建设拉德芳斯新区的主要原因,BC错误;拉德芳斯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而非缓解老城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问题,D错误。故选A。4.答案:D解析:法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环保意识较强,但如果出行不便也不会使得大量员工依靠公共交通上下班,所以反映出当地公共交通便捷,B错误,D正确;当地交通并非拥堵严重,经济发展水平高,私家车拥有量也较多,选择公共交通的原因主要由于公共交通便捷,AC错误。故选D。5.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拉德芳斯不再局限于商务领域的开拓,说明拉德芳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强化其中心商务功能,而会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方向,例如融合工作、休闲、居住功能,建成宜居宜业区,A错误,B正确;新城区拉德芳斯以商务为主,房地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不作为其主要发展方向,C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1950S伦敦都市区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均呈负值,表明人口向周边乡村地区迁移,出现逆城市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1850S,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均达到最大值,说明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人口进入都市区,都市区可能出现住房紧张等问题。此时是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还未达到最高,A错误;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但并不代表最快,B错误;乡村人口数量在减少,但不是达到最小值,D错误;故选C。8.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功能区数量增加,功能区类型从工业区、卫星城,再建成开发区,类型增多;工业区数量明显增多,生产能力增强,同时对当地原生自然环境影响大,生态功能减弱。故选D。9.答案:B解析:中心城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向郊区进行产业转移,可促进郊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人口从中心城区流向郊区,不会减少上海市城镇人口;要素流动可完善郊区基础设施,改善郊区居住环境质量。故选B。10.答案:A解析:合理布局功能区,改善新城居住环境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可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硬化路面使用废弃陶片制作的再生地砖铺设主要目的是增加下渗,减轻内涝;靠近东部海滨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海水不能作为工农业用水。故选A。11.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吉林省,位于吉林的长白山以其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三种特产:人参、貂皮和鹿茸。乙省为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潮湿,地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种地理特征使得气候潮湿,当地人通过食用辣椒来驱寒祛湿;洞庭湖流域,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稻米和米粉品质优良,享誉美名。丙为陕西省, 肉夹馍的起源地是陕西潼关,潼关肉夹馍2011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丁为西藏自治区,西藏的特产有牦牛、冬虫夏草等。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答案:D解析: A为广东开平碉楼,B为江西婺源古民居;C为北京四合院;D为陕西地坑院。丙为陕西,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答案:B解析:丁地为西藏,碉房是西藏等地藏族的主要住宅形式。碉房多以高原上的石和土为主要建材,依据地形而砌筑,墙体厚重,门窗较小,形似碉楼。藏式民居适应环境,就地取材,防风御寒,同时能御敌防盗,B正确。遵循礼制,长幼尊卑有序,是四合院体现的地域文化,A错误;中西结合,居、防融合,是广东开平碉楼体现的地域文化,C错误。聚族而居,御外凝内,是福建土楼体现的地域文化,D错误。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藏式碉房都有御敌防盗的功能。中西合璧,只是广东开平碉楼的特点。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1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厢窑式窑洞主要建设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自南向北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答案:B解析:根据上题所述,造成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地貌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地区风大沙多,造景植物在外会经常落满灰尘,观赏价值不高,因此少有造景植物,B正确。造景植物无需充足的土壤肥力,与土壤状况等因素关系不大,A错误。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并非干旱少雨区,C错误。日温差大对造景植物的存在与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17.答案:(1)(工业区、开发区、卫星城等)功能区用地数量增多;用地类型增加;用地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产城融合发展。(任答3点,得6分)(2)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岗位;居民要素流动;改善居住条件;消费要素流动;便利生活。(任答3点,得6分)(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境污染。(任答2点,得4分)解析:(1)自建国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郊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其次,卫星城和开发区的建设对郊区城镇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为郊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人口流动。同时,生产要素、居住要素和消费要素的流动也推动了郊区城镇化的发展。最后,郊区城镇化与中心城区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2)生产要素、居住要素和消费要素的流动对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生产要素的流动为郊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向郊区迁移;居住要素的流动改善了郊区的住房条件,促进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消费要素的流动则带动了郊区商业的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服务。这些要素的流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3)临港新城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其次,城市建设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临港新城采用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城市硬化地面,就是一个例子。此外,还需要注重产城融合,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18.答案:(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6分)(2)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6分)(3)减少人口外流,提高本地城镇化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避免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缓解大城市的压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答3点,得6分)解析:(1)城镇化的标志从人口、用地、景观、产业等角度分析。新兴县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非农业生产活动。(2)城镇化采取的措施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新兴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可知,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能够借助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能够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育、医疗、交通、卫生等服务水平,促进城镇化进程。(3)城镇化的意义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等角度分析。能够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减少人口外流,能够提高当地的城镇化水平;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能够减少当地居民进城务工,减少流入大中城市的人数,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能够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19.答案:(1)彩瓷工艺成熟,为嵌瓷奠定了工艺基础;制作瓷片的黏土原料分布广泛;岭南地区风雨天气多,嵌瓷装饰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6分)(2)越南顺化气候与我国岭南地区相似,适宜使用嵌瓷装饰房屋;两地距离较近,交往较多,岭南嵌瓷文化传播到越南顺化;琉璃装饰抵抗风雨侵蚀能力差,且原料来源少,制作工艺复杂,在顺化难以推广。(任答2点,得4分)(3)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成方形,中轴线对称,皇权至上(皇城居中)。(4分)(4)热带季风气候,有的年份降水量偏多,雨季偏长;西靠山地,东临海洋,东西距离短,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且长度短,来水量多,汇水速度快;泥沙淤积造成排水设施排水能力降低。(任答2点,得4分)解析:(1)由材料可知,明朝彩瓷工艺的成熟推动了嵌瓷发展,为嵌瓷奠定了工艺基础;建筑特色也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岭南地区风雨天气多,而嵌瓷常年经风吹雨打也不易脱落或掉色,因此嵌瓷装饰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瓷片主要由黏土烧制加工形成,黏土原料分布广泛,容易获得。(2)首先考虑适用性,即越南自然环境与我国岭南地区相似,适合使用嵌瓷装饰房屋;其次考虑文化传播层面,越南与我国岭南地区距离较近,商贸往来较多,受岭南文化影响深远。顺化皇城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威胁,嵌瓷常年经风吹雨打也不易脱落或掉色,但是琉璃装饰抵抗风雨侵蚀能力差,而且琉璃由稀有石质烧制,制作复杂,在顺化难以推广。(3)据图可知:顺化皇城以我国紫禁城为蓝本修建,整体建筑大致呈坐北朝南方向,背山面水,依香江而建,皇城呈正方形,城中采取中轴对称布局,强调中轴线的空间顺序,形式上强调皇权至上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体现了“尊者居中”、“尊卑有序”的儒家之礼。(4)顺化是越南承天顺化省的省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雨季偏长,降水丰沛;南北狭长,东西两端很窄,西靠山地,东临海洋,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且流程短,来水量多,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搬运能力强,但是泥沙淤积造成顺化排水设施排水能力降低,水患威胁频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