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口 单元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人口 单元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人口 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美国重要的人口变化趋势包括: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停滞、人口地域流动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等。图示意1900—2020年美国人口增长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1900—2020年,美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1920年 B.1940年 C.1950年 D.2020年
2.影响美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出生率
②自然条件
③移民
④宗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密度较大
C.大多分布在距河流7~10km的范围内
D.距河流2km范围内人口最多
4.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
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农业空间布局 D.取水便利程度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L县政府驻地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6.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 )
A.自然灾害较少 B.医疗设施较好 C.人均耕地较少 D.旅游业较发达
7.为进一步振兴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当地宜采用的发展策略是( )
A.大力发展种植农业
B.借助互联网,提高产品宣传、营销能力
C.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
D.取缔农业生产,打造特色民族旅游村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将对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类型及规模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 )
A.乡—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
B.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发生大的变动
C.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
D.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主流类型
9.与其他类型比,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城镇化水平高 B.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C.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D.城镇环境改善
10.应对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可以( )
①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
②迁入地城镇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③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
④流出地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常有两条路径,即异地城镇化和就近就地城镇化,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空间转移距离的不同。安徽省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和速度都得到提升。2010年前后,安徽省人口流动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反映出安徽省城镇化的特点。下表示意安徽省2007—2017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本县其他乡镇街道 10.21 10.13 9.86 16.77 14.50 15.70 15.58 15.42 17.06 17.24
本市其他县区 4.89 4.82 4.89 6.19 6.66 7.04 6.75 8.44 6.32 6.33
本省其他市 6.99 7.34 7.36 8.27 8.42 9.30 9.08 9.10 9.17 8.90
省内流动 22.09 22.29 22.11 31.23 29.58 32.04 31.41 32.96 32.55 32.47
省际流动 77.91 77.71 77.89 68.77 70.42 68.96 68.59 67.04 67.45 67.53
11.与2010年之前相比,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的显著变化有( )
①省内流动占比增多
②流动总人数减少
③就近就地城镇化明显
④县城人口流向乡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造成省际流动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生态修复 C.落户政策 D.文化习俗
13.2010年后安徽省人口流向改变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农业占比 B.减少基本农田 C.改善公共服务 D.阻碍文化传承
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密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
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
C.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
D.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
15.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环境适宜
②地形平坦
③文化差异
④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6.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
A.整体呈增加趋势 B.西北边境内降外升
C.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 D.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中北部,东邻马六甲海峡,西邻波斯湾、亚丁湾,扼守波斯湾向东输出石油的通道,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航线上。斯里兰卡面积约6.56万km2,人口约2167万(2018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图。
(1)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指出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区域,并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23年,《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沈阳都市圈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沈阳将成为区域核心,为振兴东北发挥带头作用。沈阳产业较为多元化和全面,制造业门类也相对齐全,包括汽车、医药、人工智能和航天军工等方面都有涉及。2010年至2020年期间,沈阳的常住人口增加96.4万人,而整个东北地区同期则减少了1000多万人。在对9个领域的一级指标以及上百个二级细分指标的考核下,2022年,沈阳市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下图为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图。
(1)简述沈阳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2010年至2020年期间,沈阳的常住人口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沈阳成为区域核心城市后对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人才净流入占比是指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总量减去流出某城市的人才总量占全国流动人才总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人才吸引力的核心指标,反映城市留得住人才的能力。2023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依旧位居前四,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转为净流出趋势,成渝、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表1示意2019—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人才净流入占比。
表1:2019—2023年四大城市人才净流入占比
城市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北京 -3.9% 0.2% 1.0% 1.5% 0.5%
上海 0.5% 1.2% 2.1% 1.9% 1.5%
深圳 0.2% 1.3% 1.4% 1.1% 1.2%
广州 0.6% 0.9% 1.0% 0.7% 1.0%
(1)指出北京对求职者保持较高吸引力的优势条件。(6分)
(2)说明2023年北京人才流入占比在前四位城市中占比最低的原因。(6分)
(3)珠三角地区人才持续集聚,且人才流动也愈加频繁。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已学可知,人口增长率为正说明人口数量在增加。读图可知,1900—2020年人口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多,因此美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1900—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始终在增加。人口增长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受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影响,美国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出生率相对较高,①正确;机械增长受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影响,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受移民因素影响较大,③正确;美国经济发达,自然条件和宗教对美国人口增长影响相对较小,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B错误;图中显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km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错误,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水能资源分布影响水电开发,不影响人口分布,A错误;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B错误;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与农业布局无关,C错误;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县政府所在地即县城,经济发达,流入人口多于流出人口,人口流动强度为正值且最大,由图可知,乙的人口流动强度最大,故为县政府所在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自然灾害较少,医疗设施较好,旅游业较发达,人口流动活跃度应该较低,ABD错误;人均耕地较少,人口不断外流,人口流动活跃度高,C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第一产业产值较低,继续大力发展种植农业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也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借助互联网,提高产品宣传、营销能力,促使特色农产品市场开阔,有利于振兴当地乡村经济发展,B正确;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并没有对当地的产业带来实质性的提升,不是主要的发展策略,C错误;当地第一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不应取缔,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中乡—城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城—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A不正确。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2010年和2020年未发生大的变动,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乡—城、城—城、乡—乡、城—乡,所以B不正确。从合计的数值看,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C正确。从材料和统计图可知,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增速最快的类型,但占比最大的类型依然是乡—城流动,D不正确。故选C。
9.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数量多,乡村人口占比较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向更合适的城市流动,导致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快速增长的类型从原来的乡—城转变为城—城,是城镇化中后期的表现,所以A正确。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改善不是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B、C、D不正确。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社会发展环境,满足流动人口个性化和自我发展需求,吸引人才;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在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城镇间的合理分布,引领其高效集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流出地需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推进本地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省际流动占比总体减少,省内流动占比总体增多,①正确;省内流动中,本县其他乡镇街道占比较大,且2010年后本县其他乡镇街道占比总体较2010年前显著上升,说明2010年后安徽省有较明显的就近就地城镇化现象,③正确;流动总人数不一定减少,②错误;安徽省大部分区域并未进入逆城镇化阶段,一般是乡镇人口流向县城,而非县城人口流向乡镇,④错误。B正确。故选B。
12.答案:A
解析: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政策环境优势明显,承接大量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产业,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因此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省际流动占比减少,A正确;生态修复、落户政策、文化习俗均非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本县其他乡镇街道占比总体上升,反映了就近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即实现了“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城市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和管理方法,有效利用了农村的资源和土地,活跃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公共服务,C正确;就近就地城镇化不一定会增加农业占比,也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AB错误;农村、乡镇人口活跃,有利于乡村文化发展与传承,D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从图文材料中来看,对比中国边境内外的人口丰度数值可以看出,中国边境外人口丰度在0.5-1之间的地区远多于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所以中国边境内的人口丰度是低于边境外地区的,A正确;看图可知,西北边境地区接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人口丰度较低,属于人口稀疏区,B错误;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从右侧图例中的圆圈大小可以看出中俄、中朝的人口丰度增幅为负,说明人口集聚水平下降,C错误;西南边境(如中部等)地区的人口丰度增幅为正,说明人口丰度升高,D错误。故选A。
15.答案:D
解析: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说明人口流动迁移较多,主要受文化差异、经济因素影响,中越边境地区靠近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加之文化差异小,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较为频繁,③④正确;越南环境相对更为湿热、地形崎岖,对人口流动(迁移)影响较小,①②错误。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解答此题关键主要看人口丰度增幅负值居多,所以中国边境人口丰度整体呈减小趋势,A错误;在西北边境地区邻靠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看其数值进行比对,发现中哈、中塔增幅较高,可以判定在西北边境地区呈现出内升外降的趋势,B错误;中国西南地区临靠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看其增幅大小,可以看出中不、中尼为负值,小于5%左右,而中印却接近20%,所以中国西南边境内人口增加较明显,C正确;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看其增幅数值基本为负值,并未增长,D错误。故选C。
17.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东北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小,西南部人口稠密。
(2)西南部,原因:受西南季风调节,气候湿润且凉爽。适宜人们居住;沿海地势平坦。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斯里兰卡处在欧亚非海上交通要道上,南部紧靠印度洋,从古至今南部多港口,首都也在南部,人口的吸引力强。
解析:(1)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如图所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空间数值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东北部和东部数值小,人口密度小,西南部数值大,人口稠密。
(2)据图所示,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区域主要在西南部。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斯里兰卡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受西南季风调节,气候湿润且凉爽,适宜人们居住;沿海地势平坦,便于从事农业生产和发展聚落,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斯里兰卡处在欧亚非海上交通要道上,南部紧靠印度洋,从古至今南部多港口,交通便利;首都也在南部,辐射带动作用强,人口的吸引力强。
18.答案:(1)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人员、技术、物料,资金等的往来;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藴深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2)沈阳的产业较为多元化和全面,制造业门类也相对齐全,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宜居宜业,居民幸福感指数高。
(3)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进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优化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资源,推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人来到这个城市生活、工作和旅游;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沈阳为辽宁省会城市,发展水平高,据图可知沈阳处于辽宁省中部地区,多条交通线路交汇,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还便利,因此利于技术、信息、资金、人口、技术等来往于交流,同时东北地区自然资源本就丰富,又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所以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同时期沈阳常住人口不降反升说明沈阳有吸引人口迁入的经济条件,根据材料可知,沈阳产业较为多元化和全面,制造业门类也相对齐全,因此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经济水平高,生活设施齐全;又为最具幸福感城市,说明沈阳宜居宜业,居民幸福感指数高。
(3)成为核心城市后,城市的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联系、辐射带动作用等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城市经济实力提升,能更好的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从而促进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加强了与区域其他地区的联系,优化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各种资源的配置,实现协调发展;作为区域中心地,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人口的迁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也能促进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更进一步的完善,提升城市整体质量和舒适度。
19.答案:(1)国家政治、文化中心,战略地位高;雄厚的经济基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众多;顶尖高校与教科研机构高度集聚;薪资水平高。
(2)房价高、落户门槛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周边城市产业承接能力提升。
(3)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房价相对北京上海较低,生活成本较低;相对宽松的落户政策,人才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城市距离近,语言相通(粤语城市)、文化相近,人员流动障碍少。
解析:(1)北京区位优势明显,如北京是国家政治、文化中心,战略地位高,能吸引大量人才;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层次高,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众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薪资水平,吸引大量人才进入;北京高校、科研机构众多,能吸引人才集聚。
(2)与广州、深圳相比,北京房价更高、落户门槛高,影响了部分人才流入;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渐疏解非首都功能,减少了部分行业人才的需求;北京周边城市产业承接能力提升,吸引部分人才流入周边城市。
(3)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了人才持续集聚;与北京上海比较,房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较低,珠三角落户政策也相对宽松,这些条件均能吸引人才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城市之间相距较近,并且语言相通、文化相近,在各城市间人员流动时障碍较少,促进了人才流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