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2光合作用-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1课时))萨克斯等科学家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能够在光照下释放出氧气,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 等生命活动利用。后来科学家把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命名为 作用。【答案】生长发育;光合【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解析】【解答】萨克斯等科学家的实验揭示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的重要生理活动。他们发现,绿色植物能够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氧气,并合成如淀粉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对于植物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来源,还参与了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具体来说,这些合成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可以被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细胞分裂、组织构建以及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等。后来,科学家们根据绿色植物的这一重要生理活动,将其命名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分析】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上的上述生理活动成为光合作用。2.(【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实验材料要先进行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答案】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解析】【解答】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这是因为叶片在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并积累淀粉。如果实验前叶片中已经含有淀粉,那么这些原有的淀粉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使得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实验中产生的淀粉是由于光合作用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因此,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将实验材料(通常是植物叶片)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以确保叶片中的淀粉被完全消耗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淀粉产生就可以明确地归因于光合作用,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确实需要二氧化碳这一条件。【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3.(【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 ,利用 能,把 和 转变成贮存了 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的过程。【答案】叶绿体;光;二氧化碳;水;能量;氧气【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它位于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够捕获光能。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进行的过程,光能是光合作用的驱动力。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而水则是由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这两种原料在叶绿体内被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它们含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的化学能。最后,光合作用还伴随着氧气的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被释放到大气中供其他生物呼吸使用。【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特定细胞器和能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并伴随有气体的释放。4.(【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过程包含两种变化:一是 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 等复杂的有机物;二是 转化,即 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答案】物质;淀粉;能量;光【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涉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首先,光合作用包含物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作为原料,在叶绿体内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将它们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如淀粉等。这些有机物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储能物质,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其次,光合作用还包含能量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捕获的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这样,植物就能够在光照不足或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利用这些贮存的能量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5.(【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3课时))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以提高 利用的效率,如立体种植、合理密植等【答案】光能【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农民和农业科学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这是因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分析】 立体种植是一种有效的增大叶总面积的方法。它通过在垂直空间上合理配置不同高度的作物,使得阳光能够更充分地被利用。例如,在农田里种植高矮不同的作物,形成多层次的作物群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的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密植也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控制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得每株作物都能获得足够的阳光照射,从而充分发挥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如果种植过密,会导致作物之间互相遮挡阳光,降低光能利用率;而如果种植过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的产量。二、选择题6.(2024七上·保定期中)制造“土豆”中的有机物的器官是( )A.果实 B.根 C.叶 D.花【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植物体的器官7.(2020七上·西安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 )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答案】C【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就是对照试验,根据题干,“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变量是光,所以在设置变量时,除了光以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为了是叶片遮光部分不见光,所以必须是上下两面都遮盖起来,且是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同一片叶,保证变量唯一性,可见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此实验比较经典是考点,需要熟记该实验的基本步骤,暗处理→选叶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明确: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此实验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选择一片叶,在一片叶设置对照实验,为了实验的严谨性,要上下两面都遮光)、设置对照实。8.(2024八上·丰城月考)在将叶片脱去叶绿素时,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 )A.温度过高会破坏叶绿素B.防止酒精流到外面C.防止温度过高,酒精燃烧,引起危险D.为了更好地脱去叶绿素【答案】C【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叶绿素可以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加热的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 又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 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9.(2024七上·长沙期中)相邻两节的叶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排列方式使叶片之间互不遮挡,更有利于植物获得充足的(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0.小明去叔叔家做客,看到叔叔家饲养金鱼的鱼缸里有一些非常好看水草。鱼缸里放水草的主要目的是( )A.为金鱼提供氧气 B.为金鱼提供食物C.美化环境 D.充分利用金鱼粪便【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鱼生活在水中需要水中的氧气,所以在用鱼缸养鱼时,在鱼缸中放些新鲜水草,让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以起到增加水中氧的含量,为金鱼提供氧气,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含义,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的过程。11.人类现在利用的煤、石油等能源物质中的能量来自于( )A.地下核能B.地球岩浆释放的能量C.地球内部D.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几亿年前的植物与动物的尸体埋藏于底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组成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再被混合,成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煤和油气是动物和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其中储存的能量是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是来自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能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还需要熟知煤和石油的形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2)煤和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长期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动植物的能量来源最终都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2024七上·南皮月考)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A.氧气 B.太阳光 C.糖类 D.蛋白质【答案】B【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13.(2024七上·邵阳期末)2023年邵阳市第七中学劳动实践基地开种,七年级各班在自留地上种了各种蔬菜。柯雪同学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查阅资料和参与科学实验,她提出了许多建议来提高产量,你认为下列不可行的是( )A.夜间提高大棚里的温度 B.适当增施“气肥”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D.蔬菜要合理密植【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A、夜间提高大棚里的温度是不可行的。因为植物在夜间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如果夜间大棚内的温度过高,会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更多的有机物被消耗,从而降低蔬菜的产量。相反,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A错误。B、适当增施“气肥”是可行的。这里的“气肥”通常指的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使植物能够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B正确。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也是可行的。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从而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提高蔬菜的产量,C正确。D、蔬菜要合理密植同样是可行的。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土壤养分等资源,使每株植物都能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但是,如果密植过度,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光照不足,反而会影响产量。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找到最佳的种植密度,D正确。故选A。【分析】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14.(2024七上·邵阳期末)如图(一)和(二)是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有机物,b是二氧化碳B.①是线粒体,②是线叶绿体C.(一)过程只在白天进行,(二)过程只在晚上进行D.(二)过程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储存的能量【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进入植物体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表示从植物体释放出来的气体,应该是氧气,它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错误。B、图中①表示的是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吸收光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②表示的是线粒体,它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B错误。C、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晚上由于光照停止,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C错误。D、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图示中的(二)过程即表示呼吸作用,它释放的能量正是来源于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D正确。故选D。【分析】图中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一)表示光合作用,(二)表示呼吸作用。15.下列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C.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都储存在叶肉细胞内【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A、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是叶绿体,A说法错误。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说法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说法正确。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叶肉细胞内,还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根、花、果实等器官中去,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水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是植物进行更重要的必要条件。三、实验探究题16.(2024七上·平南月考)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步骤①中,天竺葵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昼夜,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设置对照实验时,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步骤④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能使叶片中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4)步骤⑥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推测叶片的遮光部分 (填“会”或“不会”)呈现蓝色,这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5)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这一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合理即给分)(2)光照(3)叶绿素(4)不会;光;淀粉(5)合理密植【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17.(【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玉米被称为“食物中的黄金”,不仅由于灿黄如金,更重要的是在所有主食中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是最高的。小红利用玉米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一、玉米叶片对不同颜色光的利用率相同吗?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玉米叶片,平均分为四块,放在不同的试管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下表进行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试管编号 1 2 3 4光照 白光 红光 蓝光 绿光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1滴实验二、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请帮助他们完善实验。(1)请你预测实验一的实验结果: 号试管内的叶片颜色最浅。(2)请你帮助小红完善实验: 。【答案】(1)4(2)取两套实验装置,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同样多的清水。将实验装置密封,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各取部分同样的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注意颜色变化。【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解析】【解答】(1) 实验一主要探究的是玉米叶片对不同颜色光的利用率。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而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因此可以预测,在相同条件下,接受绿光照射的叶片光合作用最弱,产生的淀粉最少。当滴加碘液时,淀粉会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因此淀粉含量越少的叶片颜色越浅。所以,预测实验一的实验结果为:4号试管(接受绿光照射)内的叶片颜色最浅,1号试管接受的是白光照射,白光包含了所有颜色的光,因此1号试管内的叶片光合作用应该相对较强,产生的淀粉较多,颜色应该较深。(2) 实验二主要探究的是二氧化碳是否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了完善这个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关键是确保除了二氧化碳这个变量外,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取两套实验装置,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另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同样多的清水(作为对照,不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将实验装置密封,并进行黑暗处理一昼夜(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接着,将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最后,各取部分同样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等操作,观察颜色变化。如果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那么接受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叶片(二氧化碳被吸收)应该颜色较浅(因为光合作用较弱,产生的淀粉较少),而接受清水处理的叶片应该颜色较深(因为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淀粉较多)。【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四、读图理解题18.(2024七上·红花岗期末)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式子中a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b表示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主要是根尖的 (部位)从土壤中吸收的(3)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谈你的看法(写一条)。 【答案】叶绿体;氧气;成熟区(根毛区);化石燃料;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净化装置等【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a表示叶绿体,b表示氧气。(2)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由植物的根尖的成熟区这个部位来吸收的。(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环境的破坏,植被的减少,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寻求国际合作,呼吁人们注意环保,低碳生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等。【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碳氧平衡失调主要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被破坏引起,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等措施来应对。19.(2024七下·开封期末)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图中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水通过木质部的 管向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叶片表皮的 释放到大气中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5)现在,生物圈正受到碳氧平衡失调(温室效应)的威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叶(2)导(3)气孔;碳-氧(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5)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起着积极作用。建议尽量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一些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等(意思合理即可)【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3)气孔分布于叶的表皮,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最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起着积极作用。建议尽量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一些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等。【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五、资料分析题20.(2024七上·息县期末)在实验室中“制造”淀粉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近期我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反应器中实现人工合成淀粉。人工合成淀粉的合成速率是玉米植株的8.5倍,太阳能利用率是玉米植株的3.5倍,有望实现淀粉生产模式从农业向工业的突破,未来有可能大大解决粮食和耕地短缺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 (填生理过程)合成。(2)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器相当于绿色植物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合成原料必须有水和 。(3)人工合成淀粉比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合成速率 (填“更快”或“更慢”)。(4)如果淀粉可以人工合成,不再依赖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合成,那么人类生命活动是否还需要依赖植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光合作用(2)叶绿体;二氧化碳(3)更快(4)需要,因为绿色植物还为人类提供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合理即可)【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1 / 13.2.2光合作用-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1课时))萨克斯等科学家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能够在光照下释放出氧气,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 等生命活动利用。后来科学家把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命名为 作用。2.(【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实验材料要先进行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3.(【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 ,利用 能,把 和 转变成贮存了 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的过程。4.(【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过程包含两种变化:一是 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 等复杂的有机物;二是 转化,即 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5.(【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3课时))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以提高 利用的效率,如立体种植、合理密植等二、选择题6.(2024七上·保定期中)制造“土豆”中的有机物的器官是( )A.果实 B.根 C.叶 D.花7.(2020七上·西安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 )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8.(2024八上·丰城月考)在将叶片脱去叶绿素时,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 )A.温度过高会破坏叶绿素B.防止酒精流到外面C.防止温度过高,酒精燃烧,引起危险D.为了更好地脱去叶绿素9.(2024七上·长沙期中)相邻两节的叶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排列方式使叶片之间互不遮挡,更有利于植物获得充足的(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10.小明去叔叔家做客,看到叔叔家饲养金鱼的鱼缸里有一些非常好看水草。鱼缸里放水草的主要目的是( )A.为金鱼提供氧气 B.为金鱼提供食物C.美化环境 D.充分利用金鱼粪便11.人类现在利用的煤、石油等能源物质中的能量来自于( )A.地下核能B.地球岩浆释放的能量C.地球内部D.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12.(2024七上·南皮月考)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A.氧气 B.太阳光 C.糖类 D.蛋白质13.(2024七上·邵阳期末)2023年邵阳市第七中学劳动实践基地开种,七年级各班在自留地上种了各种蔬菜。柯雪同学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查阅资料和参与科学实验,她提出了许多建议来提高产量,你认为下列不可行的是( )A.夜间提高大棚里的温度 B.适当增施“气肥”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D.蔬菜要合理密植14.(2024七上·邵阳期末)如图(一)和(二)是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有机物,b是二氧化碳B.①是线粒体,②是线叶绿体C.(一)过程只在白天进行,(二)过程只在晚上进行D.(二)过程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储存的能量15.下列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C.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都储存在叶肉细胞内三、实验探究题16.(2024七上·平南月考)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步骤①中,天竺葵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昼夜,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设置对照实验时,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步骤④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能使叶片中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4)步骤⑥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推测叶片的遮光部分 (填“会”或“不会”)呈现蓝色,这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5)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这一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17.(【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4.1光合作用(第2课时))玉米被称为“食物中的黄金”,不仅由于灿黄如金,更重要的是在所有主食中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是最高的。小红利用玉米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一、玉米叶片对不同颜色光的利用率相同吗?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玉米叶片,平均分为四块,放在不同的试管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下表进行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试管编号 1 2 3 4光照 白光 红光 蓝光 绿光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1滴实验二、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请帮助他们完善实验。(1)请你预测实验一的实验结果: 号试管内的叶片颜色最浅。(2)请你帮助小红完善实验: 。四、读图理解题18.(2024七上·红花岗期末)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式子中a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b表示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主要是根尖的 (部位)从土壤中吸收的(3)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谈你的看法(写一条)。 19.(2024七下·开封期末)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图中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水通过木质部的 管向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叶片表皮的 释放到大气中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5)现在,生物圈正受到碳氧平衡失调(温室效应)的威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资料分析题20.(2024七上·息县期末)在实验室中“制造”淀粉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近期我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反应器中实现人工合成淀粉。人工合成淀粉的合成速率是玉米植株的8.5倍,太阳能利用率是玉米植株的3.5倍,有望实现淀粉生产模式从农业向工业的突破,未来有可能大大解决粮食和耕地短缺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 (填生理过程)合成。(2)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器相当于绿色植物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合成原料必须有水和 。(3)人工合成淀粉比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合成速率 (填“更快”或“更慢”)。(4)如果淀粉可以人工合成,不再依赖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合成,那么人类生命活动是否还需要依赖植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生长发育;光合【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解析】【解答】萨克斯等科学家的实验揭示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的重要生理活动。他们发现,绿色植物能够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氧气,并合成如淀粉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对于植物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来源,还参与了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具体来说,这些合成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可以被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细胞分裂、组织构建以及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等。后来,科学家们根据绿色植物的这一重要生理活动,将其命名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分析】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上的上述生理活动成为光合作用。2.【答案】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解析】【解答】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这是因为叶片在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并积累淀粉。如果实验前叶片中已经含有淀粉,那么这些原有的淀粉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使得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实验中产生的淀粉是由于光合作用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因此,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将实验材料(通常是植物叶片)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以确保叶片中的淀粉被完全消耗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淀粉产生就可以明确地归因于光合作用,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确实需要二氧化碳这一条件。【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3.【答案】叶绿体;光;二氧化碳;水;能量;氧气【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它位于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够捕获光能。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进行的过程,光能是光合作用的驱动力。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而水则是由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这两种原料在叶绿体内被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它们含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的化学能。最后,光合作用还伴随着氧气的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被释放到大气中供其他生物呼吸使用。【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特定细胞器和能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并伴随有气体的释放。4.【答案】物质;淀粉;能量;光【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涉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首先,光合作用包含物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作为原料,在叶绿体内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将它们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如淀粉等。这些有机物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储能物质,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其次,光合作用还包含能量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捕获的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这样,植物就能够在光照不足或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利用这些贮存的能量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5.【答案】光能【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农民和农业科学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这是因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分析】 立体种植是一种有效的增大叶总面积的方法。它通过在垂直空间上合理配置不同高度的作物,使得阳光能够更充分地被利用。例如,在农田里种植高矮不同的作物,形成多层次的作物群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的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密植也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控制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得每株作物都能获得足够的阳光照射,从而充分发挥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如果种植过密,会导致作物之间互相遮挡阳光,降低光能利用率;而如果种植过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的产量。6.【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植物体的器官7.【答案】C【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就是对照试验,根据题干,“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变量是光,所以在设置变量时,除了光以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为了是叶片遮光部分不见光,所以必须是上下两面都遮盖起来,且是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同一片叶,保证变量唯一性,可见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此实验比较经典是考点,需要熟记该实验的基本步骤,暗处理→选叶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明确: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此实验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选择一片叶,在一片叶设置对照实验,为了实验的严谨性,要上下两面都遮光)、设置对照实。8.【答案】C【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叶绿素可以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加热的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 又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 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9.【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0.【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鱼生活在水中需要水中的氧气,所以在用鱼缸养鱼时,在鱼缸中放些新鲜水草,让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以起到增加水中氧的含量,为金鱼提供氧气,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含义,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的过程。11.【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几亿年前的植物与动物的尸体埋藏于底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组成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再被混合,成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煤和油气是动物和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其中储存的能量是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是来自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能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还需要熟知煤和石油的形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2)煤和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长期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动植物的能量来源最终都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答案】B【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13.【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A、夜间提高大棚里的温度是不可行的。因为植物在夜间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如果夜间大棚内的温度过高,会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更多的有机物被消耗,从而降低蔬菜的产量。相反,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A错误。B、适当增施“气肥”是可行的。这里的“气肥”通常指的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使植物能够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B正确。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也是可行的。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从而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提高蔬菜的产量,C正确。D、蔬菜要合理密植同样是可行的。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土壤养分等资源,使每株植物都能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但是,如果密植过度,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光照不足,反而会影响产量。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找到最佳的种植密度,D正确。故选A。【分析】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14.【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进入植物体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表示从植物体释放出来的气体,应该是氧气,它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错误。B、图中①表示的是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吸收光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②表示的是线粒体,它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B错误。C、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晚上由于光照停止,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C错误。D、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图示中的(二)过程即表示呼吸作用,它释放的能量正是来源于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D正确。故选D。【分析】图中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一)表示光合作用,(二)表示呼吸作用。15.【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A、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是叶绿体,A说法错误。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说法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说法正确。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叶肉细胞内,还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根、花、果实等器官中去,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水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是植物进行更重要的必要条件。16.【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合理即给分)(2)光照(3)叶绿素(4)不会;光;淀粉(5)合理密植【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17.【答案】(1)4(2)取两套实验装置,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同样多的清水。将实验装置密封,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各取部分同样的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注意颜色变化。【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解析】【解答】(1) 实验一主要探究的是玉米叶片对不同颜色光的利用率。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而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因此可以预测,在相同条件下,接受绿光照射的叶片光合作用最弱,产生的淀粉最少。当滴加碘液时,淀粉会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因此淀粉含量越少的叶片颜色越浅。所以,预测实验一的实验结果为:4号试管(接受绿光照射)内的叶片颜色最浅,1号试管接受的是白光照射,白光包含了所有颜色的光,因此1号试管内的叶片光合作用应该相对较强,产生的淀粉较多,颜色应该较深。(2) 实验二主要探究的是二氧化碳是否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了完善这个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关键是确保除了二氧化碳这个变量外,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取两套实验装置,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另一套小烧杯内装入适量的同样多的清水(作为对照,不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将实验装置密封,并进行黑暗处理一昼夜(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接着,将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最后,各取部分同样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等操作,观察颜色变化。如果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那么接受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叶片(二氧化碳被吸收)应该颜色较浅(因为光合作用较弱,产生的淀粉较少),而接受清水处理的叶片应该颜色较深(因为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淀粉较多)。【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18.【答案】叶绿体;氧气;成熟区(根毛区);化石燃料;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净化装置等【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a表示叶绿体,b表示氧气。(2)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由植物的根尖的成熟区这个部位来吸收的。(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环境的破坏,植被的减少,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寻求国际合作,呼吁人们注意环保,低碳生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等。【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碳氧平衡失调主要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被破坏引起,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等措施来应对。19.【答案】(1)叶(2)导(3)气孔;碳-氧(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5)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起着积极作用。建议尽量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一些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等(意思合理即可)【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3)气孔分布于叶的表皮,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最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起着积极作用。建议尽量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一些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等。【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20.【答案】(1)光合作用(2)叶绿体;二氧化碳(3)更快(4)需要,因为绿色植物还为人类提供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合理即可)【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2光合作用-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3.2.2光合作用-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