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向1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 逻辑链气温日 较差全球 变暖太阳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 区(如青藏 高原地区)内陆地区 (如我国 西北地区)湿润内陆盆地 (如四川盆地)(2)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3.逆温及其影响(1)不利影响:出现在城市上空的逆温,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会加重近地面的大气污染,并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酸雨出现的概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2)有利影响①在某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成为一种气候资源而得到利用。例如,我国新疆的伊犁谷地,逆温现象从10月持续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逆温层提高了伊犁谷地冬季的气温,坡地上的多年生果树可不必埋土保护,从而避免或减轻了低温冻害;在这里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可减少保温材料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为当地牲畜提供了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②由于逆温层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因此逆温可以抑制由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而引起的沙尘暴的发生。③逆温出现在高空,对在相应空间中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颠簸较小,飞行平稳;同时,晴空万里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4.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因素 具体表现纬度 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海陆 分布 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地形 海拔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山地阻挡 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 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封闭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保持较高或较低的气温坡向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冬季风 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天气 阴天气温较低,晴天气温较高下垫面组 成物质 冰雪等反射率高,气温低;比热容大(水域>林地>草地>裸地>沙地),气温变化慢(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⑤如果某地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考向2 大气运动与降水1.图解大气运动的内在联系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降水(1)降水的形成(2)降水差异主导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两地位置 分析角度两地位置相距较远 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两地离海远近不同 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 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 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②降水的季节差异:主要从大气环流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考虑。③降水的日变化差异:主要从局部的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热力环流等角度去分析。如河谷地区夜雨多的原因:夜晚,谷底降温慢,温度高,形成相对暖湿空气;山地降温较快,温度低,形成冷重空气;冷重空气沿坡面下沉至谷底,将谷底暖湿空气向上托起;暖湿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考向3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1.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两大技法(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系统 天气特征冷锋 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暖锋或准静止锋 连续性降水低压(气旋系统) 如台风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天气高压(反气旋系统) 晴空万里锋面气旋 低压槽控制区域多降水(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①冬半年冷锋活跃,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也多是由冷锋带来的。②暖锋在我国活动范围较小,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季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③7、8月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地区常受亚洲高压控制。④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⑤我国常出现的准静止锋2.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7~8月 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 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 雨季结束(2)雨带类型:影响我国的锋面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暖锋一般伴随锋面气旋出现。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3)影响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3.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思路(2)干旱灾害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等。②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等。4.我国气象灾害的相关性考向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40°至60°~65°的大陆内部与大陆东岸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至北极圈的大陆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的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高原、 高山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气温和降水随海拔而变化2.非地带性气候气候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热带雨 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巴西高原东南部沿岸、中美地区东侧 不在赤道附近,并非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而形成 纬度上,这些地区均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这些地区均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 原气候 东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区的高原内陆地区(赤道地区附近) 位于赤道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 位于西风带内,且东靠海洋,沿岸有暖流经过,却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该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东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盛行西风越过安第斯山脉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成热带沙 漠气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间、非洲索马里半岛沿岸 不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之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加上东南信风越过安第斯山脉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②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来,降水少;夏季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温带海洋 性气候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纬度60°N~66°34′N 纬度非常高,没有形成极地气候,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3.气候特征描述气候要素 描述方法 常用词 举例气候类型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温 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降水 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或少、干或湿4.某区域气候干旱的成因分析降水量(少) 大陆内部:深居内陆,且水汽受沿途山脉阻挡,降水稀少沿海地区:地处盛行(×方向)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可能)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季风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冬季降水偏少河谷地形: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异常:降水少蒸发量(多) 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中高纬度地区:多大风天气,加剧蒸发,蒸发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保水量(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发加剧,涵养水源能力差土质疏松(或多石灰岩),下渗强,地表保水能力差地势陡峻,地表水留存时间短,保水能力差5.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自然要素 影响对地形 降水多的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降水少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风化作用显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山岳冰川的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少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对 水 文 对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位低,盐度高,多为咸水湖;外流区,降水多,湖泊面积大,多为淡水湖对沙漠地区的水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对海水性质和洋流 降水多、蒸发弱的海区,盐度低,反之盐度高;风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风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是受离岸风的影响对生物(植被、动物) 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类型多样;热量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范围;降水影响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气温和降水影响雪线和林线的高度变化对土壤 气候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来间接影响土壤肥力(2)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人文要素 影响对农业 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熟制、配置、种植方式)热量影响积温多少,从而影响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耕地类型(水田、旱地)、作物类型(喜湿、耐旱)、生长状况;降水的时间变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可分为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昼夜温差影响作物品质和糖分积累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的产量对交通 气候主要影响交通线如铁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温影响不宜施工,易冻;降水的天气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山区在暴雨的天气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区、热带地区夏季易受高温、酷暑的威胁;高原的高寒气候影响交通线路施工对人文景观 北方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青藏地区墙体厚,穿藏袍→昼夜温差大;西北窑洞→冬暖夏凉;亚马孙河下游“河海”上的浮在水上的木屋;马来西亚海岸防御海啸侵袭建设的高脚屋(共47张PPT)大单元2 大气的运动大单元体系架构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1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自然现象 逻辑链气温日较差 全球变暖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 逻辑链太阳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内陆地区 (如我国西北地区) 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3.逆温及其影响(1)不利影响:出现在城市上空的逆温,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会加重近地面的大气污染,并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酸雨出现的概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2)有利影响①在某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成为一种气候资源而得到利用。例如,我国新疆的伊犁谷地,逆温现象从10月持续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逆温层提高了伊犁谷地冬季的气温,坡地上的多年生果树可不必埋土保护,从而避免或减轻了低温冻害;在这里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可减少保温材料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为当地牲畜提供了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②由于逆温层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因此逆温可以抑制由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而引起的沙尘暴的发生。③逆温出现在高空,对在相应空间中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颠簸较小,飞行平稳;同时,晴空万里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4.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因素 具体表现纬度 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海陆 分布 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因素 具体表现地形 海拔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山地阻挡 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封闭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保持较高或较低的气温坡向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冬季风 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因素 具体表现天气 阴天气温较低,晴天气温较高下垫面组 成物质 冰雪等反射率高,气温低;比热容大(水域>林地>草地>裸地>沙地),气温变化慢(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⑤如果某地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大气运动与降水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21.图解大气运动的内在联系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降水(1)降水的形成(2)降水差异主导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两地位置 分析角度两地位置相距较远 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两地离海远近不同 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 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 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②降水的季节差异:主要从大气环流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考虑。③降水的日变化差异:主要从局部的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热力环流等角度去分析。如河谷地区夜雨多的原因:夜晚,谷底降温慢,温度高,形成相对暖湿空气;山地降温较快,温度低,形成冷重空气;冷重空气沿坡面下沉至谷底,将谷底暖湿空气向上托起;暖湿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31.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两大技法(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系统 天气特征冷锋 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暖锋或准静止锋 连续性降水低压(气旋系统) 如台风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天气高压(反气旋系统) 晴空万里锋面气旋 低压槽控制区域多降水(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①冬半年冷锋活跃,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也多是由冷锋带来的。②暖锋在我国活动范围较小,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季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③7、8月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地区常受亚洲高压控制。④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⑤我国常出现的准静止锋2.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7~8月 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 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 雨季结束(2)雨带类型:影响我国的锋面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暖锋一般伴随锋面气旋出现。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3)影响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3.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思路(2)干旱灾害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等。②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等。4.我国气象灾害的相关性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41.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40°至60°~65°的大陆内部与大陆东岸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至北极圈的大陆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的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高原、 高山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气温和降水随海拔而变化2.非地带性气候气候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热带雨 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巴西高原东南部沿岸、中美地区东侧 不在赤道附近,并非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而形成 纬度上,这些地区均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这些地区均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热带草 原气候 东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区的高原内陆地区(赤道地区附近) 位于赤道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 位于西风带内,且东靠海洋,沿岸有暖流经过,却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该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东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盛行西风越过安第斯山脉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成气候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热带沙 漠气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间、非洲索马里半岛沿岸 不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之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加上东南信风越过安第斯山脉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来,降水少;夏季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气候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温带海洋 性气候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纬度60°N~66°34′N 纬度非常高,没有形成极地气候,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3.气候特征描述气候要素 描述方法 常用词 举例气候类型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温 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降水 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或少、干或湿4.某区域气候干旱的成因分析降水量(少) 大陆内部:深居内陆,且水汽受沿途山脉阻挡,降水稀少沿海地区:地处盛行(×方向)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可能)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季风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冬季降水偏少河谷地形: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异常:降水少蒸发量(多) 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中高纬度地区:多大风天气,加剧蒸发,蒸发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保水量(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发加剧,涵养水源能力差土质疏松(或多石灰岩),下渗强,地表保水能力差地势陡峻,地表水留存时间短,保水能力差5.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自然要素 影响对地形 降水多的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降水少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风化作用显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山岳冰川的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少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自然要素 影响对 水 文 对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位低,盐度高,多为咸水湖;外流区,降水多,湖泊面积大,多为淡水湖对沙漠地区的水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对海水性质和洋流 降水多、蒸发弱的海区,盐度低,反之盐度高;风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风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是受离岸风的影响自然要素 影响对生物 (植被、动物) 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类型多样;热量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范围;降水影响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气温和降水影响雪线和林线的高度变化对土壤 气候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来间接影响土壤肥力(2)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人文要素 影响对农业 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熟制、配置、种植方式)热量影响积温多少,从而影响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耕地类型(水田、旱地)、作物类型(喜湿、耐旱)、生长状况;降水的时间变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可分为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人文要素 影响对农业 昼夜温差影响作物品质和糖分积累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的产量对交通 气候主要影响交通线如铁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温影响不宜施工,易冻;降水的天气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山区在暴雨的天气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区、热带地区夏季易受高温、酷暑的威胁;高原的高寒气候影响交通线路施工对人文 景观 北方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青藏地区墙体厚,穿藏袍→昼夜温差大;西北窑洞→冬暖夏凉;亚马孙河下游“河海”上的浮在水上的木屋;马来西亚海岸防御海啸侵袭建设的高脚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部分 大单元2 大气的运动.docx 第三部分 大单元2 大气的运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