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下2腊八粥 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详写“等粥”过程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技巧。2.分清文章详略,理解详写与略写的作用。3.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达喜爱之情,并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多角度描写详写“等粥”的过程,体会八儿的“急切”心情。2.学习并运用“有人爱+自身可爱”的写法表达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将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写出具有“人间烟火气”的习作。教学过程:活动一:腊八粥,真香!(一) 腊八粥,啥滋味?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上一篇特别香、特别暖的课文——《腊八粥》!一听这名字,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啦?师:腊八粥啊,可是咱们中国传统的美食,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上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这粥可不简单,里面宝贝可多啦!想知道都有哪些宝贝吗?生:想!师:那你们可以去《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里找找,里面就藏着好几种腊八粥的食材!当然,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里也藏着不少呢!(学生翻阅课本,寻找食材)生:小米!红枣!赤豆!饭豆!……师:(一边板书学生提到的食材,一边引导) 瞧,这么多好吃的!赤豆、饭豆、红枣、栗子、花生仁……还有甜甜的白糖!这么多好东西,汇聚成一锅,咕嘟咕嘟地熬着,那香味儿,想想都让人陶醉!(二) 细品第一段,腊八粥的概念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腊八粥的,又是怎么表达他对腊八粥的喜爱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师:读完第一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腊八粥?生:腊八粥是用很多种食材熬成的粥。/ 腊八粥是腊月初八喝的粥。/ 腊八粥是甜甜的、香香的粥。师:(引导)说得真好!腊八粥啊,不仅仅是用各种食材熬成的粥,更是一种节日的象征,一种温暖的回忆!(三) 小练笔:我的最爱师:读了第一段,你们有没有感受到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生:有!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生:作者写了腊八粥的香味,让人“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作者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很多,很丰富。/ 作者写了大人小孩都盼着喝腊八粥。师:(板书:多人喜爱 味道好 食材多 香气足) 瞧,作者从“人”和“物”两个方面来表达他对腊八粥的喜爱。“人”都爱吃,说明它受欢迎;“物”本身好,说明它值得喜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写作小技巧——“有人爱”+“自身可爱”=喜爱!(板书:有人爱 + 自身可爱 = 喜爱)师:现在,请大家也来写一写自己最爱的一种食物。记住,要用上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哦!(学生写作)(四) 点评与提升:人间烟火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进行点评)师:这位同学写的是热腾腾的饺子,不错!但是,读起来感觉有点“凉”,像一盘做好的饺子,摆在那里,少了点“热气腾腾”的感觉。师:(指着课文第一段) 看看沈从文先生是怎么写的?“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叹气样儿”,多形象!这就叫“锅气”,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人间烟火气”!师:怎么才能写出这种“人间烟火气”呢?秘诀就是:加入你的感受!想想你看到食物时的样子,闻到香味时的感受,吃到嘴里时的滋味……把这些都写进去,你的文字就活起来了!还有,别忘了写食物的制作过程,这样更能体现你对它的喜爱!师:现在,请大家修改自己的习作,加上你的感受,加上制作过程,让你的美食也“活”起来!(学生修改习作)活动二:等粥,急煞人!(一) 详略分明,抓住重点师:孩子们,我们已经闻到了腊八粥的香味,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的!(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生:等粥和喝粥。师:哪个部分写得更详细呢?生:等粥。师:对了!从第2自然段到第17自然段,都在写“等粥”,而“喝粥”只用了短短的两个自然段。这就是详写和略写!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等粥”的。(二) 八儿等粥,急成啥样?师:谁在等粥呢?生:八儿和妈妈。师:主要写的是谁等粥?生:八儿。师:八儿等粥的时候,心情怎么样?生:很着急!师:一个馋嘴的孩子,闻着腊八粥的香味,却吃不到,那滋味,肯定不好受!作者是如何把八儿的“急”写出来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2-17自然段,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批注,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八儿等粥的“急”的。(学生自由朗读、批注)(三) 多角度赏析,体会“急”师:作者写八儿的“急”,可是用上了十八般武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1. 语言:急吼吼师:先来看看八儿的语言。哪些句子能看出他的着急?(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师: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那我饿了!”读着这些句子,是不是感觉八儿就在我们眼前,急得直跺脚?师:(重点分析第九、十一自然段) 八儿一会儿说要吃三碗,一会儿又说要吃三碗半,他的心思全在粥上了!这还不够,他还盘算着全家人的粥量,生怕自己少吃一口!(板书:3+3+1+1=8 3.5+2.5+1+1=8)师:从3碗到3.5碗,八儿的“急”是不是越来越明显了?2. 心理:急慌慌师:除了语言,作者还写了八儿的心理活动。谁能找到?(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师:“眼睛急红了”,“有声无力的叹气”,这些都是八儿内心的真实写照。虽然没有直接说“急”,但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焦急和无奈。师:(重点分析第十三自然段) 八儿闭上眼睛,想象着锅里各种食材的变化,这可不是简单的想象,而是他急切地盼望粥快点煮好!3. 行动:急匆匆师:八儿的行动也能体现他的“急”。生:他“进进出出”,忙着准备碗筷。/ 他让妈妈抱他起来看锅里的粥。师:是啊!八儿一刻也闲不住,在他的心里,只有那锅香喷喷的腊八粥!4. 眼见为实:急切切师:最后,作者还写了八儿亲眼看到的景象,进一步印证了他的想象。(引导学生比较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师:从想象到亲眼所见,八儿的“急”贯穿始终!(四) 总结写法,学以致用师:作者写八儿的“急”,真是面面俱到!他用了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总结:多角度描写——语言、心理、行动、眼见)(板书:详写 = 多写 + 分写 + 合写)师:这就是详写的秘诀!“多写”就是写得丰富,“分写”就是从不同角度写,“合写”就是把这些角度融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师:现在,请大家修改之前写的小练笔,想想怎样才能把“喜爱”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活动三:配角也精彩!(一) 妈妈的作用师:(引导) 孩子们,在“等粥”的过程中,除了八儿,还有谁的戏份比较多?生:妈妈。师:对了!妈妈虽然是配角,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大家默读课文2-18自然段,在妈妈出现的地方做上批注,看看妈妈是如何配合八儿,又是如何使文章更加生动的。(学生默读、批注)(二) 王牌配角,如何炼成?师:通过批注,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妈妈总是回答八儿的问题。/ 妈妈满足了八儿的请求。/ 妈妈做的多,说的少。师:(总结并板书) 非常好!妈妈这个配角,永远配合着主角八儿,并且写得很详细。有问有答:八儿一问,妈妈就答,他们的对话让文章更生动有趣。有求必应:八儿想看粥,妈妈就抱他起来;八儿想尝粥,妈妈就让他尝。妈妈的行动,突出了八儿的“急”。多做少说:妈妈忙着熬粥,照顾八儿,很少说话,但她的行动却胜过千言万语。师:这就是写好配角的秘诀!一个好的配角,能让主角更加鲜明,让故事更加精彩!(三) 方法与意趣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详写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有人爱+自身可爱,主角+配角……但光有方法还不够,还要有“笔力”和“意趣”。师:(指着第19段) 看看最后一段,作者只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喝粥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笔力!师:那“意趣”又是什么呢?就是文章的趣味,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这种“意趣”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师:同学们,写作就像熬腊八粥,需要各种各样的“食材”,更需要用心去“熬”!相信只要你们坚持练习,一定能写出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佳作!课后作业:(1)基础作业: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2)拓展作业: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冰心、老舍、梁实秋笔下的腊八粥,比较一下,同样的腊八粥,文字上有着怎样不同的味道。课堂总结是啊,这浓稠的腊八粥里,蕴含的作者浓浓的相思那就是家乡,那就是生活。那浓浓的情,那绵绵的思,融在了粥里,也流露在字里行间。板书设计2腊八粥盼 分 猜 看 喝天真 贪吃思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